標籤:

可別亂點鴛鴦譜 直把鸂鶒做鴛鴦

這種鳥名字叫鸂鶒(xīchì),吳國沈瑩《臨海異物志》有載:「鸂鶒,水鳥,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無毒氣。」這裡所說的「短狐」,不是狐狸,是指「蜮」,又名射工,「含沙射影」一詞說的就是它。蜮藏在水中,當有人經過的時候,用嘴巴含取沙子射向人在水中的影像,凡是影子被蜮射中的人,都會發病,嚴重者甚至死亡。

因鸂鶒有敕水的神通,能禱告神靈,盪除邪穢,所以大約從中唐,人們曾經流行像養貓養狗一樣把這種水禽馴養在自家的池塘中。一方面其形態悅目足供觀賞,一方面可以防止邪靈侵擾。其實鸂鶒更適宜飼養在廣闊的水域,成群結隊,翠毛朱嘴,燦然浮於水。

從外觀上看,要想區分鸂鶒和鴛鴦並不容易。它形似鴛鴦而稍大,多紫色,「亦好並游」。據說是「其游於溪也,左雄右雌,群伍不亂,似有式度者」,鳧水時居然有嚴格的規矩,一定是「男左女右」,排成整齊的行列,顯得特有教養。正因為這兩種水鳥都是終日成雙而游,才導致了置換的契機吧。

有一種說法,稱「鸂鶒亂點成鴛鴦」,認為在宋代以前,人們形容水中成雙成對的游禽,是指鸂鶒,而不是鴛鴦。但由於「鸂鶒」這兩個字太生僻,不及「鴛鴦」朗朗上口,此後,民間逐漸用「鴛鴦」替換了「鸂鶒」。

在明、清兩代,七品文官官服補子上,繡的就是鸂鶒。明代文官補服上的禽鳥,按官階次序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

鸂鶒是一種非常有詩情畫意的水鳥,常見於詩文中。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畔時,見水中鸂鶒浮游。故而寫詩《卜居》道:「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唐人毛文錫《攤破浣溪沙》詞云:春水輕波浸綠苔,枇杷洲上紫檀開。晴日眠沙鸂鶒穩,暖相偎。

及至宋代,朱敦儒還特地創了個詞牌叫《雙鸂鶒》:「拂破秋江煙碧,一對雙飛鸂鶒。應是遠來無力,相偎梢下沙磧。小艇誰吹橫笛,驚起不知消息。悔不當時描得,如今何處尋覓。」

唐代宮苑中養著鸂鶒做觀賞水禽,《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五月五日,明皇避暑遊興慶池,與妃子晝寢於水殿中。

宮嬪輩憑欄倚檻,爭看雌雄二鸂鶒戲於水中。帝時擁貴妃於綃帳內,謂宮嬪曰:"爾等愛水中鸂鶒,爭如我被底鴛鴦?』

這裡記載的事很香艷,乃至是放蕩的場景。唐宮中,一群宮嬪在曲欄之畔看鸂鶒戲水,唐玄宗擁著貴妃坐在床帳中,對眾人講:「你們只知道看水中的鸂鶒,哪裡比得上我們這一對被子里的鴛鴦呢?」

同樣喜歡在鴛鴦被底玩耍的還有宋代詞人張先,其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蘇東坡對其詩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梨花指的是白髮的丈夫,海棠指的是年少的小妾,一個「壓」道盡無數未說之語!(跟你們講: 這個壓字!他不是動詞,是靜詞!!)【中式精緻生活】=================================================


推薦閱讀:

做菜要講究鴛鴦配
一對野鴛鴦
廚房裡的鴛鴦配,每一對都有奇效!
野鴛鴦
「鴛鴦」在古代有什麼含義?

TAG:鴛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