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請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2016-11-09 | 發布: 左岸

文/熊雨凡

後台曾經收到留言說,自己好像是一個特別容易感到擔憂的人。每天都會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情產生憂慮:出了門怕門沒鎖,到公司怕和同事處不好關係被排擠,老闆叫自己時就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事,晚上睡前又忍不住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Ta說自己總覺得糟糕的事情有可能會發生。這種感受長久地伴隨著Ta,雖然Ta有時並不喜歡這種感受,但是Ta又感到無法擺脫。

如果你在平時也有過類似的心情,覺得自己總是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擔憂,那麼你可能是個「慢性/長期憂慮者」(chronic worrier / worrywart)。

當我看到KY的這段話的時候,我覺得某些例子彷彿就是在說我,比如我室友都說我有「鎖門強迫症」,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確保門鎖好了才睡得安心,出門後要檢查好幾遍才能走;比如總是擔心自己將來能做什麼,雖然有很多人和我說,我覺得你活得目標很明確啊,但內心那種深深的恐懼卻是確實存在著,在某些敏感的時期會讓我午夜驚醒、失眠或者心情處於低落期;比如當我還沒有做一件事兒的時候,很容易因為把它想得很嚴重而拖延或者放棄,也就是「偽完美主義」...

雖然沒那麼嚴重,但這件事兒的確會時不時地困擾我的生活,讓我有時不那麼開心,不那麼洒脫。

你們今天看到的我是真實而殘缺的,平常我總會在平台下面加上一句——堅持平和和梳理,對不起,今天我很爆炸,你看到了這個有點失控並且急躁的我。

當這種情緒鬱積到要爆炸的時候,我會選擇兩種方式來讓自己走出來。

1.看一些相關的資料,學習自我治癒的方法,或者找信任的長者把自己的擔憂說出來,其實梳理好了這些之後,內心會很愉悅;

2.大哭一場,不需要原因,找一個沒人的角落,讓自己嚎啕大哭,或者唱歌,唱到喉嚨嘶啞都可以,爽就行。

造成焦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遺傳、長期的壓力,我今天想詳細講講原生家庭也就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帶來的影響。

我的父母都是屬於比較謹慎細微的人,生活上、工作上或者是理財方面,不敢冒險,過著比較平淡的生活。這可能對於我對未知的恐懼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父母會因為愛而不捨得孩子去冒險或者吃苦,他們會阻攔或者勸阻。

此外,有一件事兒讓我印象很深刻,並且可能在潛意識裡,這是我在陌生人面前很拘謹或者害怕出醜的很大的原因。

爸爸朋友的孩子過十歲,他帶我去赴宴,當時看到一桌小孩子坐一起很羨慕,我就很想坐過去吃蛋糕和燒烤。當時爸爸可能覺得他們位子滿了,而且都是那個生日的小孩兒的朋友,就不讓我過去。我當時也很倔,就很想過去,就不吃飯一直往那邊看,我爸爸叫我我也不理,我也不吃。

後來,酒席還沒散場,我爸爸就很粗暴地把我從位置上扯下來,拖走,我記得那時下了很大的雨,還沒出門的時候,他很生氣地用傘骨打我,差點把傘骨都要打壞了,我當時嚇壞了,心裡很委屈很恐懼,同時,一種巨大的羞恥感在心裡滋長,覺得當著那麼多人被打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

好像在父母眼裡,「任性」這件事對於小孩來說也是錯的,不管在什麼場合,我們都要表現得「得體」「有禮貌」;不然,就要受懲罰。

我現在想起來,我本來從小就是一個比較害羞且拘謹的孩子,從這以後,在陌生人面前怕出醜的焦慮感可能就根深蒂固地存在在我腦海里了。

其實我寫這件事情出來不是要譴責我的父母,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至少我童年大部分時候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以及覺得很幸福。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也是慢慢地在學。

很多時候,當我們還沒有學會保護自己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受傷,也許父母能察覺到你哪摔了,但他們很難察覺到他們有沒有無意間傷害到你的心,你要說出來,譴責也好,傷心也好,你得讓他們知道。

我把這件事情講出來,是因為我發現當我說出令我焦慮或者恐懼的事情的時候,我就沒那麼擔心了,甚至覺得釋然了。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這是達達令對患有抑鬱症的自己的要求。

她把自己的不滿和難過寫了整整一個日記本,整整一年。

一年前,醫生很冷漠地對她說,這個病不能徹底根治,你只能通過吃藥和控制情緒來調節,她很害怕,於是她就去查了很多關於「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最後選擇用文字把自己的感覺表達出來。

後來她好了,並且她因為那些積累變得不同,比如通過寫公眾號積累了十幾萬粉,純靠文字,比如成為我的女神之一,哈哈。

我很喜歡這個觀點,當我意識到自己可能情緒積累到了一個爆點的時候,我會自己分析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負面情緒的原因,找到解決方法,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畢竟誰都無法真正給你救贖,你只能救贖自己。

如果單純地進行憂慮,只會讓人們困在自己的情緒中,而問題和威脅依然存在;但「解決問題」則包括對情境的評估、制定詳細可行的計劃、以及將計劃付諸實施,這才是一個實際消除問題的過程(Smith et al., 2016)。

如果你發現這個問題可解決,那麼你立刻可以頭腦風暴出相應的計劃。計劃不用完美,而是要關注它的可行性。

一旦你有了可行的計劃,憂慮感就能減輕(Smith et al., 2016)。

我現在只想把這周的兩個重要的考試製定好最後的複習計劃並且執行,一次考好。

關於工作,就是把該做的文案用心做好,不管之後結果是怎樣,儘力了就不悔。

然後考完試就回家和父母聚聚,重拾力量。

送大家一句著名德語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的話,作為結尾:

「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同時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當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時又知道這件事根本無關緊要。」

——這或許是我們能對抗焦慮的最本質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熊雨凡簡介:愛生活愛記錄,不愛標籤愛體驗。一個有意思的平凡人,一個保持生長的少女。公眾號:熊雨凡faye微信:xyffaye微博:@小熊faye

左岸記:心理問題需要一座橋樑來通向彼岸的另一邊,這座橋樑的一邊是自我的認知,另一邊是外界的認可。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就是解決了打開自己心門的可能,走出來,去觀察、分析、創造讓心靈成長的空間,以些讓自己的世界得到認可,不斷地形成正反饋。

您可能也喜歡:

  • 心理分析生活中的個案——Q的情感史
  • 廚房:療愈創傷的心靈聖地
  • 擁抱「靈魂的黑夜」
  • 女人對男人有「羊群心理」
  • 打開心理之門(一)
  • 推薦閱讀:

    【玲布落】醫生三口包教程
    醫生說我將不久人世
    一個捲入輿論漩渦的醫生     錢江晚報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藥劑科醫生告訴你:其實你已吃錯藥!

    TAG:醫生 | 心理 | 心理醫生 | 自己 | 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