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東:當前台灣局勢與兩岸關係發展前景

朱衛東:當前台灣局勢與兩岸關係發展前景

2015-07-21 宣講家網 朱衛東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

核心提示:2014年年底「九合一」選舉後台灣政局發生重大變化,2015年1月份島內領導人選舉在即。今年台灣政治局勢顯然較為複雜,如何看待當前的台灣局勢以及兩岸關係發展前景?知名的台灣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朱衛東分析了當前台灣局勢的新動向、新特點,提出雖然兩岸關係發展遇到新情況、新挑戰,但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還是廣闊的,從實力對比和現有政策效果來看,形勢越來越朝著有利於統一的方向發展。

朱衛東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

怎麼來看當前台灣局勢?我很扼要地談一點我對當前台灣局勢的看法。

一、當前台灣局勢的新動向、新特點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講講去年(2014年)發生在台灣的兩件大事,這兩件大事對我們今天乃至明年選舉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第一件大事是在去年3月18號,台灣島內爆發了所謂以「太陽花學運」為號召的反服貿運動。一些激進學生手持太陽花最後佔領了台灣的立法機構,從3月18號到4月10號才退出來,期間又進攻台灣的「行政院」,一度攻入「行政院」,幾十萬人也上街了。這樣的一場運動表面上是以反服貿為旗號,我覺得它主要的目標是反馬反中。這一次活動對於島內台灣社會對待兩岸關係的民心產生的變化非常值得觀察。這是2008年以來我們推進兩岸關係發展遭遇的第一次急剎車、第一次重挫,發出了一個警訊。

第二件事是去年11月29號,台灣舉行了一場被稱之為「九合一選舉」的地方性的關鍵性選舉。所謂「九合一」,就是台灣地方九種重要的公職(縣市長、縣市議員、直轄市長、鄉鎮市民代表等)選舉合而為一選。那場選舉的結果是國民黨遭遇空前的挫敗,民進黨大勝。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場選舉已經直接衝擊影響明年1月的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所以,去年底的這場選舉非常重要。全台22個縣市,國民黨只拿到了6席,而以前他有15席;民進黨拿到了13席;台灣的無黨籍拿到了3席,其中一個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實際上是深綠色彩比較濃厚的柯文哲,他拿到了台北市的市長,過一段時間他可能要到大陸來,到上海參加台北市跟上海市的雙城論壇。所以,這次選舉對國民黨打擊非常之大,對明年的選舉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也透露出兩岸關係發展值得重視關注的警訊。

以去年兩件大事作為一個引子,我再來說當前台灣局勢發展有什麼特點?

(一)當前台灣社會的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台灣社會的主體意識膨脹,要和平不要統一。

不搞台灣問題的可能不太了解,覺得兩岸關係這麼熱絡,發展的這麼快,島內老百姓統一的感情一定會增進。事實不是這樣,所以我講的第一個觀察就是主體意識膨脹。台灣社會更加強調主權、尊嚴和對等的地位,對於兩岸關係過快過近的發展感到焦慮不安。去年(2014年)就已經發出這樣的信號,所以在去年底的那場選舉裡面,台灣像民進黨提的那些口號就是「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台灣老百姓那種「恐中懼統」的焦慮感越來越強烈,都認為現在的兩岸關係發展速度太快、幅度太大,他們希望要一個沒有「一中」框架的這樣的兩岸關係。通俗一點講,台灣老百姓現在是要和平但是不要統一,擔心台灣被香港化,被一國兩制化。這是我講的第一個特點,社會的一個情緒。

第二個社會的特點是台灣社會的階級矛盾上升,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追求小確幸的心態非常普遍。

我們都知道現在這個社會是地球村的時代、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由於互聯網的發達,所以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地球村,全球化所帶來的資本的逐利性,使得不光是台灣、大陸,乃至世界很多的國家和地區貧富差距在拉大,中產階級相對的剝奪感非常強烈。所以,現在其他國家在選舉中容易獲勝都是比較保守的排外的右翼的一些政黨。他們把這種貧富差距拉大歸結為全球化,歸結為開放。但是全球化的趨勢、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是一個世界性的潮流。所以導致台灣的社會仇富仇官的心態非常明顯,老百姓特別是年輕一代並不追求高大上的民族大義,只追求那種安於現狀的「小確幸」的狀態。

「小確幸」這個詞是網路語言,就是年輕人特別注重微小而確定的幸福。那些高大上的東西跟我沒什麼關係,我要求的是我的工資能夠上漲,我今天能夠吃兩頓好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這種「小確幸」的心態非常普遍。換句話說,島內社會很多年輕人並不太追求社會的發展,不關心GDP增長多少,只關心這個社會財富的分配是不是公平正義。我要求的是公平正義。過去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經常提的口號就是「等貴賤,均貧富」,窮一點不怕,關鍵我們要分得公平,分得要均一點。我們說,出現的貧富差距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可以通過把「餅」做大來解決收入分配的問題,通過二次分配、通過政府的財稅等政策來調解。但是台灣社會很多人強調的是首先要把「餅」分好,不是把「餅」做大。

由於這種社會的情緒在這,所以導致馬英九當局去年的經濟發展其實是很好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3.74%,在「亞洲四小龍」中,台灣的經濟增長率算是很不錯的,但是台灣老百姓天天說他們無感,因為他們的工資、收入、生活水平並沒有獲得實質的提高。台灣已經有10多年沒有漲工資了,台灣的一些大學生的工資是22K,相當於我們人民幣5000多元。

我講這個意思是,由於台灣社會階級階層的對立,矛盾的上升,欣賞口味的變化,導致了台灣社會舊有的矛盾,就是統獨的矛盾、族群的矛盾、世代的矛盾(老的跟小的之間的矛盾)、南北的差異都得到了爆發。所以,馬英九去年底的失敗其實是島內各種社會矛盾疊加共振的一個結果。普遍出現了這種情緒,所以現在用島內輿論的評價說,誰做都做不好,你就是觀世音來干都不行,你再做什麼東西都有人做相反的解釋。

這是我講的第一點,當前台灣社會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主體意識膨脹。所謂的主體意識膨脹某種意義上講是「台獨」的代名詞,它不去公開說台灣獨立,它強調的是所謂台灣的主體性,強調的是兩岸之間必須讓著台灣、台灣優先、台灣第一,這種思想在台灣社會裡面很多。第二個特點我剛才講了,就是階級矛盾、階級對立在上升,這是我講的第一點,就是給大家概括一下現在台灣社會這樣的一個狀況。

(二)當前台灣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

第二個特點我想講的就是,台灣的主要的政治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而且可能還要發生更大的變化

現在島內的朝野的力量對比是什麼狀況呢?是朝小野大。所謂的朝小野大,馬英九國民黨當局到明年任期就到了,在剩下的時間裡,基本上馬英九的權力受到了很多的限縮,而地方的執政權已經掌握在民進黨的手中。所以,用島內輿論的話說,民進黨已經形成了地方包圍中央的態勢。我講這個話的意思是想告訴大家,馬英九現在已經進入一種「看守政府」的狀態,也就是說想幹事都很難干成,地方的執政已經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從國民兩大黨的力量對比來看,是國弱民強。現在,民進黨已經實質地成為島內的第一大黨。在去年底政黨的得票率里,民進黨得票率是47%點幾,國民黨是40%點幾。而且國民黨跟民進黨力量對比從政黨的形象、內部實力、狀況來看,也是國民黨比較弱、民進黨比較強。

從統和獨的力量對比來看,統一的力量在式微變弱;獨的力量,或者是不贊成統一的力量在上升。所以,在去年的「九合一選舉」中,連戰的兒子連勝文慘敗。連戰此前幾乎每年年初的時候都要訪問大陸,與總書記會面,然後就兩岸關係發展進行規劃,而今年就沒有了。連戰是一個有濃厚中華民族情懷、濃厚中國人情懷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在島內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稱作是一個統一力量的標杆式的人物,但他兒子這一次慘敗,當然是各種原因造成的,但是在島內整個主張統一的力量還是受到了重挫。

2

這是我簡要的講第二個問題,就是告訴大家現在台灣政治發展的狀況,政治力量對比。  

因為研究台灣問題我覺得需要把握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台灣社會的遊戲規則跟大陸完全不一樣,不要按照大陸人的思維、想法去分析台灣社會、台灣政治的變化。它跟我們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是選舉政治常態化。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每四年就要選,台灣老百姓不是永遠地選擇了國民黨,當然也不是永遠地選擇了民進黨。政黨輪替,某種意義上講正成為一種常態。既然是選舉政治,那就導致台灣任何的執政者也好、在野的也好,政策的出發點不是為了統一,也不是為了發展兩岸關係,而是為了增取選票。對當政者來說,只要對他鞏固執政、擴大執政基礎、繼續執政有好處,他一定會去做;反之,他肯定不會去做。所以,在這一點上,我想強調,台灣選舉政治的常態化導致了台灣政治力量在去年底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到明年還可能要發生更大的變化。什麼變化?這就是我講的第三點。

(三)一個重要的判斷

第三點就是國民黨的下台的腳步越來越近,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

當然,如果明年1月台灣出現了新的政黨輪替,到時候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特別是不搞台灣問題(研究)的人會產生很多的疑惑,甚至會懷疑我們現在的一些政策。我覺得這種想法是不必要的,也是錯誤的。可能有一些人就會覺得,從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那麼大的發展,兩岸高層互訪、民間交流越來越密切,弄了半天過了八年,民進黨「台獨」又重新執政。我想說的意思是什麼?兩岸關係只是影響台灣選舉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並不是一個唯一的決定性的因素。台灣政治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那其中一個重要的規律就是選舉政治,呆長了就要換人做做看、換黨做做看。

國民黨的失敗是敗在內政上,也不是敗在兩岸政策上。國民黨的敗並不代表民進黨怎麼好。這是選舉制度本身帶來的。所以,去年底的那場「九合一」的選舉提前拉響了國民黨下台的警報。從現在來看,國民黨要想在明年的選舉當中谷底翻身、反敗為勝,我認為難度很大。所以,到現在國民黨還沒有人公開出來說我要代表國民黨去參選,現在只是一個不被大家看好的「二軍」的角色,台灣的「立法院」的副院長洪秀柱宣布出來參選。大家最為看好的唯一可以跟民進黨的蔡英文對決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迄今為止沒有公開表態要代表國民党參加2016年的地區領導人選舉。為什麼?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現在大環境不利,國民黨要出來選,換上誰都可能要落敗,而一旦要落敗會面臨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朱立倫就陷入了要不要代表國民党參加明年「大選」這樣一個兩難的長跑中。現在「泛藍」的群眾都認為他可以跟蔡英文一拼,他顧慮什麼呢?他如果要參選,首先就要違背他自身一直不斷在講的「我要把新北市長坐滿,不會參選2016年」的政治承諾,大家會說他沒有誠信,而且還面臨著要不要辭職參選的問題,要是既當新北市長又去參選,別人懷疑你什麼都想占著,你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而剛才我講了大環境不利,一選就要敗,那敗了之後反對的力量可能要讓他辭去黨主席下台以示負責,所以有可能「三頭」落空的情況。那要是朱立倫不參選,好處是你這個人跟台灣的政治人物不一樣,你言行一致,你說不參選你就不參選。但是也會傷了「藍營」群眾的心,關鍵時刻讓你去,你怕失敗你不敢出來,你是懦夫的行動。所以,朱立倫到今天都沒有宣布,別人一問他他說我不參選。這幾天台灣的輿論特別是民進黨都來攻擊他,說你現在是在玩假的,你可能到時候要參選,你就在等著底下人眾星捧月地拱你,形成一種「黃袍加身」的態勢,到時候你再參選,是不是有這種可能性,我覺得也有,就在於一念之間,所以他必須在5月16號正式參加國民黨黨內初選之前趕緊來一趟大陸。

朱立倫現在領導下的國民黨面臨什麼樣的情況?用島內輿論的話講「他是歷史上最弱的黨主席」。所謂最弱的黨主席,他是一個權力非常小的黨主席。過去的國民黨主席都是以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身份來兼任的,他只是以一個新北市長的身份來兼任,而且這個新北市長在去年底的選舉中以領先對手2萬多張票微弱的優勢贏來的,他是以地方首長的身份兼任黨主席。馬英九被迫辭去國民黨主席之後,現在的行政權、大陸政策的主導權是在馬英九手裡,不是在他的手裡。在黨內形成了多頭馬車。馬英九再跛腳還是台灣地區領導人,握手行政資源,沒有馬英九的點頭你還很難干成事。國民黨黨內現在馬英九的副手吳敦義,過去大家一直看好的、要去參選的,因為國民黨的環境不好,到現在也沒有敢宣布。還有一個「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掌握著「立法院」的權力。朱立倫都要同這些權力大佬搞好關係。所以,與李登輝比、與馬英九比、與連戰比,他這個黨主席權力是比較弱的,而且他是在國民黨處在走下坡路的時候來干這個黨主席的。在這種背景下,他推動國共關係、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底氣是不足的。同時,他又面臨著要不要參加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兩難選擇,所以,他現在非常謹慎,畏首畏尾,再加上他個人的性格特質的原因。因為朱立倫這個人,1961年出生,很年輕,是美國紐約大學會計學博士,同時他的第一任官兒是從立法委員做起的,會計的性格是最講究成本核算、講究成本代價的,所以他現在很多東西不表態,他要進行政治精算,不僅是算現在的利弊,還要算對他個人政治前途的利弊、對國民黨的利弊。同時,他又是一個民意代表出身,而民意代表的性格就是觀民意的風向,老百姓大多數人怎麼想,我要順著民意。有一些政治人物的理想性、道德感都很強,他是引領群眾的,很多台灣的政治人物他是當群眾尾巴的,群眾有反對他就不敢動了。馬英九就很典型,如果這個問題老百姓反對多了,即使對了他都不做。所以,朱立倫個人的性格特質乃至他現在在政治上的處境,無論是在黨內,還是國民黨在島內社會的狀況,我認為明年的選舉國民黨無論推出誰,選贏都很困難。當然我們也不能說絕對,除非有極特殊的情況出現,正常情況下講以目前的島內社會發展態勢我們就要做好民進黨「台獨」政權再次上台的準備。

民進黨的上台絕不代表我們兩岸政策、我們大陸對台政策、對台工作的失敗。我剛才講了,兩岸關係只是影響老百姓投票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不是決定因素。這是我講的島內政治發展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國民黨下台的腳步越來越近,民進黨上台的幾率越來越大。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大問題,非常扼要地講了我對當前島內政治發展的新特點、新動向的概括。

3

二、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

第二個大問題,我想講一下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應該說,從去年發生的兩件大事到現在島內政治發展的一種新態勢,我覺得我們必須要做好國民黨下台、民進黨上台的準備,去年的那場選舉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是帶有戰略性的,甚至某種意義上講帶有一點分水嶺性質的。它不僅直接衝擊了2016年「大選」和「立法委員」的選舉,甚至要影響到2020年的兩岸關係的發展。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選舉政治一般一個人上台至少要干兩屆。也就是說,民進黨要上台,2016年上台,我們要做好未來四年乃至八年同民進黨「台獨」政權打交道的準備,屆時兩岸關係發展的狀況絕對不像這樣。

(一)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島內小氣候基本形成

對兩岸關係的挑戰,我認為第一個挑戰就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島內小氣候基本形成,如何同民進黨打交道。

這是我們對台工作很大的一個挑戰,因為我們都知道民進黨黨綱寫的就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是一個「台獨」黨。一個「台獨」黨在台上執政,對兩岸關係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現在大陸就是因為民進黨是「台獨」黨,我們跟他沒有黨際的交流,民共關係是空白的。大陸老百姓不可能允許我們同一個主張分裂國土的政黨去建立黨際關係,這是不可能的事。大陸也不可能說因為你上台我就非要給你打交道。我們強調,我們跟國民黨打交道推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那就是「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我們的領導人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要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習總書記一再強調這是兩岸關係發展之「錨」,否則就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所以,大陸不可能在堅持一個中國這樣一個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去退讓。

而另一方面,民進黨由於去年的選舉大勝,這場馬上到來的選舉勝利在望,現在民進黨上下氣勢非常盛,團結一致,過去吵架的、鬥嘴的現在沒有了,大家都等著只要是拿到政權那就有大餅可分、就有利益可分。而去年的選舉讓民進黨覺得不需要調整「台獨」、不需要放棄「台獨」,一樣可以拿到政權。民進黨的主席蔡英文去年甚至說,民進黨要上台,大陸會自動地朝民進黨的方向調整。

所以,我說去年底的這場選舉增大了民進黨的幻想,民進黨要調整「台獨」的動力減弱了,國民黨更加膽小了。那這怎麼辦?明年1月選完,明年5月如果是民進黨上台,那現在兩岸關係怎麼發展?從現在來看,這對我們是一個「兩難」。

現在,對大陸來說怎麼樣來處理同民進黨的關係是非常難的。民進黨已經確認蔡英文代表民進党參加2016年的「大選」。蔡英文討論了半天,改來改去,提出她的兩岸政策的核心就是維持現狀,不挑釁,不製造矛盾,不對立。所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馬上要到大陸,她馬上要去美國,她要把她的「政策牛肉」端出來讓美國人來檢驗,讓美國來看合不合格。所以大陸怎麼來同一個不棄獨、不言獨、暗搞獨又願交流的蔡英文打交道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蔡英文也知道她要拿到政權,或者是拿到政權之後要鞏固政權,就必須要同大陸打交道。她想找一個大陸能夠忍受的東西,現在看找不到這樣一個東西。但是蔡英文跟陳水扁不一樣。陳水扁是通過激烈的對抗,搞烽火外交,跟你較勁,跟你硬幹。蔡英文不是,她對外講的都是願意和我們打交道,願意跟我們交流,講的都是冠冕堂皇的話,被外界稱為「空心菜」。所以對我們來說伸手也很難打笑臉人,蔡英文搞的「台獨」是「柔性台獨」、「笑臉台獨」。所以我覺得這是對兩岸關係一個大的挑戰。蔡英文說維持現狀,維持什麼現狀?蔡英文自己說這個現狀就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台獨」的論述早已經變了,過去那些老一代的「台獨」、極獨分子追求台灣獨立,要建立台灣共和國,要舉行公民投票,陳水扁搞「法理台獨」。現在這些「台獨」分子的「台獨」論述是怎麼說的?他們說現在不要搞「台獨」,現在台灣就是獨立的,我們要捍衛這種獨立,要搞的是統一公投,想讓我們統一,那我們就公投表示反對。

這個是我簡要講的第一個挑戰,現在雙方都沒有迴旋的餘地民進黨有幻想,我們在這個原則問題上不可能退讓,所以兩岸關係面臨衝撞的風險越來越大。

(二)國民黨走下坡路

第二個我認為兩岸關係面臨的挑戰就是,國民黨走下坡路,怎麼樣來穩住這股反獨的力量並使之發揮積極作用。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因為台灣政治的選舉制度決定了政黨政治是逐步朝著兩黨制方向發展的,也就是國民兩大黨。現在國民黨是在快速地走下坡路,而且到最後有可能群龍無首。還有各種矛盾,國民黨缺乏核心價值,歷史的包袱深重。如果明年大敗,那國民黨向何處去,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畢竟在台灣的政黨中,國民黨還標著是中國國民黨,我們都共同來紀念孫中山,有一個跟中國有連接的這樣的一個黨在去年挫敗、2016年再大敗,黨內各個山頭各有各的政治算計的情況下,這個黨向何處去?所以我們非常擔心國民黨就兩點:一個是擔心立場倒退,那到最後就把中國國民黨變成了台灣國民黨,你都不敢說中國二字了,那就很可怕;第二個我們不希望看到國民黨垮得太厲害,一蹶不振,這樣會造成民進黨一黨獨大,完全失去制衡,在這個島內為所欲為,那就不好辦了。所以,明年的這場選舉我們覺得國民黨有可能丟失政權,但是在「立法院」里最好能夠保持你現有的席位,能夠過半,或者是「泛藍」能夠過半,這樣可以對民進黨的「台獨」政權有所牽制。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國共走的還是挺近,我們為什麼支持國民黨?一個最關鍵的原因是因為國民黨的黨綱、國民黨的政策裡面還是主張兩岸是統一的,至少是主張一個中國的。我們過去為什麼支持馬英九,並不是馬英九長得多麼帥,而是因為他的政策跟我們的對台工作政策階段性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跟國民黨從2005年以來「胡連會」達成的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上,攜手前進。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政治基礎,不是說你蔡英文講我現在不變,我這樣維持現狀就行了。我們更關心的是你以什麼方式來維持現狀,你那個政治基礎在哪裡,你認同不認同一個中國,認同不認同兩岸是一家人。這是我講的我們面臨的第二個挑戰,還是希望島內反獨的力量不要潰散,不要垮得太厲害,以便對獨派的力量形成牽制。

4

(三)台灣社會特別是青年一代在民族國家認同上的偏差日趨嚴重

第三個兩岸關係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是台灣社會特別是青年一代在民族國家認同上的偏差日趨嚴重。怎麼樣能夠減緩和遏制這個趨勢的發展?兩岸統一關鍵還是民心向背現在島內大多數老百姓的想法是,希望兩岸和平合作發展,要和平,要做生意,要交流,但現在還不希望統一、不認同統一,而且越來越有分離傾向的危險。所以,怎麼樣做年輕人的工作?現在台灣的年輕人都是受李登輝和陳水扁20年「台獨」去中國化教育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現在已經走上了政治舞台,而這批人根本不知道中國,因為他們的教科書就是那樣講的。台灣馬英九在臨下台之前還在做一點有意義的事,就是同意修改台灣高中課本的課綱。歷史的課綱要改,對此「台獨」分子反彈得比較激烈。比如,過去台灣的高中課綱說,中國的第一大島是哪兒?是海南島。他不說是台灣島。再比如,台灣的最高峰是玉山,而中國的最高峰他不說是珠穆朗瑪峰。很多的地理歷史,包括日據時代,他說是日治時代,很多教科書毒害了一代年輕人。李登輝1988年上台,一直到現在,台灣年輕人在民族國家認同上偏差非常厲害,而且現在還沒有一個靈丹妙藥去遏制這種情況。所以,這對大陸是一個挑戰,需要時間。

(四)台灣的政治右傾化、美日插手干預的空間在增大

兩岸關係的第四大挑戰是台灣的政治右傾化、美日插手干預的空間在增大,怎麼樣能夠減緩外部勢力對兩岸關係發展和統一的干擾,是我們對台工作的一個很重大的挑戰。應該說,台灣社會發展到今天,去年的兩大事件,特別是「九合一」選舉的挫敗,這種選舉的結果是美國人、日本人願意看到的,是符合他們的國家利益。美國人、日本人不願意看到兩岸關係走得過快、過近,總要想方設法阻撓這個進程。美國人期望同大陸不對付的較著勁的一個政黨在台上執政,對大陸的發展是一個牽制。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明年美國、日本不會像以前對待台灣選舉那樣,表面上不選邊站,但實際上過去是在暗助馬英九,現在我認為他會默認民進黨上台,甚至支持。

你看現在蔡英文講的一些話,美國有一些人覺得很理性,是你們僵化。所以,客觀上講如果民進黨上台,那到時候兩岸關係會更加動蕩。我剛才講美日插手的空間增大,因為民進黨會比馬英九更加傾美。現在馬英九的政權都比較傾美,馬英九提的口號就是「和陸、傾美、友日」。說通俗一點,台灣就是背靠美國跟我們打交道,經濟上靠大陸,安全上要靠美國。所以馬英九一直追求那些「零意外」的台美關係,什麼東西都跟美國人先報告,獲得美國人的默許。你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她會更加傾美、依美。到時候,有可能會出現「三海聯動」的狀況。什麼是三海連動?東海,釣魚島的問題日本人向我們發難;台海,民進黨向我們發難;南海,美國人聯合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發難。按照過去的經驗,陳水扁在台上的時候,不僅是投靠美日,還會跟一些反華的勢力、「藏獨」的勢力、「疆獨」的勢力,包括現在香港的「港獨」勢力合流,「五獨」來亂華。那時候,我覺得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東南戰略方向的穩定,雖然他成不了氣侯,但是他牽扯你的精力。

這是我簡要講的兩岸關係面臨的四大挑戰,也是我們對台工作面臨的四大挑戰。這個挑戰我認為是長期的、戰略性的,不是說這個挑戰到明年就沒有了,後年就沒有了。我剛才講的東西都是結構性的,第一部分我講的是一個最新的態勢,第二部分我講挑戰是結構性的,未來五年八年十年我們在台灣問題上至少要面臨這四大挑戰,要解決這四大挑戰。

三、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

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個倒不是說我在這做宣傳,根據這麼多年對台灣問題的研究,我覺得這個形勢越來越朝著有利於統一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朝著有利於」台獨」的方向發展。剛才講的這麼多的挑戰或者是這些的問題都是在大陸越來越好的背景下出現的,不是說在我們越來越差的情況下出現的,所以我們不需要太大的擔心,我們要保持高度的警覺。而且任何事情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會有一些險灘暗礁、一些障礙,但是趨勢是向上的。你可以想一想,2008年到現在7年多的時間,兩岸關係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陸也好,現在的馬英九也好,我們雙方都覺得現在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那未來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時期?還有!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夠幻想或者是指望七八年的努力就能夠改變1949年以來60多年兩岸分離對立對抗隔絕隔閡所造成的誤會、誤解和偏見,這是不可能的。現在你的思維、你的做法跟台灣社會、台灣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個很重要的看法就是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在我們的手裡,是在我們越來越好的背景下發生的。那具體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理解。

(一)兩岸的實力對比有利於統一

第一個,我覺得兩岸的實力對比是有利於統一的,不是有利於」台獨」的。

我特彆強調這個實力對比,因為實力是硬道理,實力是王道。如果實力沒到,你再去妥協退讓,都換不來台灣跟你去統一。所謂財大才能氣粗,過去俄羅斯有句名言: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內。鄧小平同志也不斷地告誡我們,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只做一件事,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其中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兩岸的實力對比的狀況,我們是風景獨好,所以我強台弱這種實力的差距越拉越大,是我們對台工作的信心所在,是我們能夠比以前更有能力、更有辦法、更有信心去主導兩岸關係發展,也是我們對台工作有信心、有耐心、有包容性的一個根本支撐,也就是我們有力量確保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格局和基本的方向。你再鬧,孫悟空跑不過如來佛的手心。過去李輝在與司馬遼太郎的談話裡面講到「場所的痛苦」。台灣離大陸這麼近,兩岸的統一是台灣的宿命。

實力的對比具體是什麼狀況?實力對比,我覺得要講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我們同影響台灣問題最大的因素——美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到底有多大。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我認為是在縮小。兩岸關係之間的實力差距是在拉大。中美之間實力差距是多大?我們的官方經濟數據顯示, 2014年底大陸的GDP是63.65萬億元,約10.36萬億美元,增長了7.4%,人均GDP是7595美元。美國的GDP去年是17.2萬億美元,增長了2.4%,人均GDP是54609美元。這是中美之間的差距,如果比較以前的數據,我們中美之間差距特別是經濟實力差距越來越小。

另一方面,兩岸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台灣的去年的GDP是5295.15億美元,人均GDP是22632美元。現在大陸有五個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單個的經濟總量都超過台灣。所以,經濟的實力對比越來越有利於我們。而且台灣民進黨即使上台,台灣的經濟是屬於一種海島型的淺碟子經濟,沒有內需市場,過去主要是靠外貿,消費市場很難拉動,而它在很多區域經濟組織里越來越邊緣化。所以,台灣自己越鬧自己越差。

當然,那些民進黨很多政治人物才不會去具體考慮這些問題。2012年馬英九與蔡英文兩個人關於兩岸經貿政策進行辯論,他們的焦點簡單地說就是面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狀況,馬英九主張從中國走向世界,就是跟大陸搞好關係,賺大陸的錢就是賺世界的錢,來提升台商的實力。蔡英文堅決反對,蔡英文說,這種政策實際上是以犧牲台灣的安全為代價,我要用多邊來保障雙邊經貿政策,從世界走向中國,這樣防止經濟上對你(大陸)的依賴度太高,你(大陸)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我(台灣)就受不了。因為中國大陸巨大的經濟磁吸效應對台灣經濟影響很大,台灣人越來越擔心怕經濟被控制,它的貿易、它的投資越來越依存我們。馬英九就批評說,你蔡英文的想法很好,你能從世界走向中國嗎?大陸不同意,你根本走向不了世界。一些區域性的經濟組織不是你想加入就能加入的。

所以,我想講的意思是,兩岸實力的對比使得我們比以前應該更有信心,而且這種趨勢還在增強。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也是這樣。美國人在處理台灣問題的時候,要比以前越來越看大陸的臉色,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這是我講的這個第一點,為什麼講兩岸的前景是光明的,主要是從實力的對比來看,當然我主要講的是硬實力的對比。現在,台灣人恐懼統一、拒絕統一的一個理由已經從經濟的差距的變為所謂的民主制度的差距,連馬英九也講大陸的人權水平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觀察的指標等等。他知道我們現在的經濟比台灣好多了,只要在座的可能去過台灣的,就可以感受到,兩岸差距太大了,我們這麼多年都在拚命搞建設,台灣在鬧,很多對台灣有利的經濟上一些事愣是沒有通過。比如說去年我們達成兩岸服貿協議,就是因為民進黨的反對,在「立法院」遲遲不能審議,民進黨提出來你(國民黨)跟大陸達成的東西沒有我同意不行,現在我(民進黨)要先制定一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後任何達成的東西都要經過這個條例來審核。台灣很多老百姓在民進黨的歪曲宣傳中認為,大陸兩岸經貿發展似乎是大陸想佔台灣人的便宜,想賺他的錢,好像兩岸服貿協議對大陸有非常大的好處,對台灣沒有什麼好處一樣。其實完全相反,我們完全是從兩岸一家親、從兩岸關係發展的角度給他們很多的讓利,但是他們不理解。

去年我在香港會展中心跟民進黨的「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洪奇昌辯論。辯論完了很多記者來採訪,給我提了很多問題,其中就講到服貿協議。最後我讓他們講煩了,我說,這個服貿協議台灣人不過拉倒,你們慢慢耗。結果台灣的報紙、海外的媒體都說,朱衛東說服貿協議不過拉倒。為什麼(這麼說)?不通過,只對他有害處。我心想你就鬧吧,鬧得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小。

「一國兩制」也是,我們提出的「一國兩制」是非常好的政策,但台灣人進行污名化、妖魔化的宣傳。我去年底在美國做演講,很多人也說,你們去年又提到「一國兩制」,是不是你們越來越保守?我們台灣人反對「一國兩制」。我就問,你們知道「一國兩制」是什麼內容嗎?沒有一個講得出來,有的人只記得陳水扁對我們的誣衊,什麼是「一國兩制」?就是專制和壓制。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一國兩制」是什麼。根據我對台研究,我覺得是迄今為止提出來的實現統一的最佳方式。我就問那些在美國的台灣人,我說,你們不要「一國兩制」,難道你們要「一國一制」,你是希望台灣都實行我們大陸的制度?他說,我們不幹。我說,那你是幻想台灣的制度能夠在大陸實行嗎?我說這可能嗎?我說「一國兩制」真正是照顧到你們的想法。所以,習總書記去年9月見台灣統派特別提到,「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到台灣的情況,聽取台灣人的意見。現在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情況,為反對而反對。這是我講的第一點,就是講實力對比。

他們開始拿所謂的民主制度來抗拒統一。其實台灣的「民主」很多方面根本不值得一搏,徒有一種民主的形式就是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但是台灣的選舉制度我簡單舉兩個例子。台灣的「總統」選舉,按照它的選舉罷免有關規定,以得票最多數的那一組當選,換句話說是相對多數當選。所以2000年為什麼陳水扁能上台啊?因為龐大的國民黨資源鬧分裂,國民黨一分為二,連戰、宋楚瑜都垮了,陳水扁得票率36.7%,60%的人都不支持他,他竟然能當選。這在西方是根本不可能的,為了體現選舉人的合法性、最大的民意基礎、權威性,必須要過半數才能當選,如果第一輪沒過半,那進行第二輪投票,那常常是第一名跟第三名或者第二名跟第三名合作。所以,一些西方國家有時左右共治,總統跟總理不是一個黨,那就是選舉制度決定的。台灣2004年陳水扁又當選,那是靠神奇的魔術般的子彈(「319」事件),只比對手領先了0.228%,19000多張票他就當選。你說這種制度合理嗎?所以,每次一到大選就說國民黨不要分裂,民進黨相對來說一直很團結。國民黨選舉都是常常有分裂,底下很多泛藍的群眾不滿意。像2012年選舉,大家都反對宋楚瑜選,他還去選,因為他分的票一定是馬英九的票,一定是泛藍的票。當時有人就說,宋楚瑜去選,要麼你是罪人,所謂的罪人就是得票比較多,你把馬英九拉下來,讓蔡英文上來;要麼你就是廢人,大家都願意馬英九再干,你還來選。選完之後,果然他就30多萬張票,當時很多泛藍的群眾對他很不原諒。出現這種狀況就是選舉制度的問題。去年底國民黨的選舉,很多泛藍不出來投票,投票率低了,過去含淚投,現在不含淚投票了。

台灣的民主制度,我認為是比較幼稚的,還不成熟。我認為台灣整個社會政治民主的轉型進程還沒有完成。所以,現在台灣的社會感覺就非常鬧,國民兩黨的鬥爭都是非理性的,根本不是理性在一塊討論,我們應該使用什麼樣的稅收政策,我們怎麼樣來擴大經濟建設,怎麼樣來提升台灣的產業轉型水平,沒有討論具體的問題,你提出什麼政策,我就反對就行了。我去年去台灣,我見到民進黨一個很高層的人,我就想了解對馬英九未來這一年多民進黨有什麼戰略、有什麼策略、什麼想法。結果那個人回答讓我很吃驚。他說,我們不需要什麼戰略策略,只要馬英九做了我們反對就是了。為反對而反對,也就是逢中必反、逢馬必反。民進黨的策略就是這樣。台灣的所謂的民主選舉是從兩個爛蘋果裡面選一個稍微不爛的。不是說大家對國民黨的不滿意,就是對民進黨滿意,而是因為對手做得太爛了,我都不要動,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台。民進黨上台並不代表台灣老百姓認同「台獨」,這是兩個概念。

所以,我剛才簡要講了一下就是實力的對比,從硬實力看,台灣越來越弱,越來越邊緣化,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少,時間拖下去對我們有利,對他沒有什麼利。從軟實力看,台灣現在拿所謂民主制度跟我們較量,雖然底氣也很不足,也要天天去強調這個東西,維持一點自尊罷了,所以他講台灣的文化怎麼好,中華文化保存得更好,現在要推廣正體字(就是我們繁體字,他們叫正體字),等等。這是第一個原因。

5

(二)對台的政策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第二個原因,我們現在對台的政策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是卓有成效的,當然要使之發揮更大的效果還需要更大的空間、更長的時間去發酵。我覺得這是一個辯證法,不是說我們政策沒效,而是這個效果已經出來了,所謂出來是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兩岸和平合作雙贏,不能搞「台獨」。所以,現在島內各種民調顯示,主張極端的激進的「台獨」的人在變少,主張維持現狀的人是在增多的,維持現狀的人裡面有很多並不贊成「台獨」。所以,我們現在對台政策,簡要的講就是從2008年以來我們推行了一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路線,這條路線經過這7年多的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兩岸現在人民的感情的連接、兩岸利益的連接前所未有。

當然,我剛才講了時間太短了,只有七年多的時間,現在我們只是把台灣過去向獨的方向走的這艘大船給扳過來了,還沒有把它推到往統一的方向走。但是誰都知道搞「台獨」是死路一條。這就是我剛才要講兩岸的實力對比——我強台弱,但實力對比還沒有達到我們予取予求的程度。用李登輝的話講,就是我們沒有能力向中共要什麼,但是我們有能力說不。你的一些政策他可以拒絕。對美國的實力也是這樣,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雖然在縮小,但是絕對值還是很大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我們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們跟美國人的鬥爭也是鬥智斗勇,不能鬥氣。台灣某種意義上講,美國人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我們現在的政策是對頭的,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發酵。過去我們研究西方整合理論談到兩個不同制度社會的整合,其中講到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時間的因素。我記得其中有句話是,如果給螞蟻足夠的時間,他可以搬平勃朗峰(歐洲的最高峰),就是強調時間在整合中的作用,時間可以消磨一切。

所以,從最新的習總書記對台的思想來看,我認為就是十個字: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他用一種非常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概述他提出的新的兩岸關係發展思想。

所謂兩岸一家親,就是用一家人的態度而不是兩家人的做法來推進統一。我們要有一種自信,一種包容,一種耐心,相信時間是站在我們這邊的。共圓中國夢,這是習總書記重要的思想中國夢的概念,強調是兩岸共同的夢。這個夢同兩岸人民的美好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其實他更多的論述是統一、對台工作、國家發展戰略這幾者的關係。所以,現在對台工作要服從服務於國家的整體發展戰略。國家的整體發展戰略是什麼?十八大上習總書記講得非常清楚,我們就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了「兩個百年」的目標能夠用好、延長我們戰略機遇期,壯大我們自身的力量,最終實現民族振興的中國夢。我們頭腦是非常清楚的,我們認為實現統一之前一定有一個統一前的階段,就是兩岸和平發展階段。這個和平發展階段有多長?我們不知道,但是在這個階段裡面,我們要做的事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朝著和平統一的方向去發展;和平統一是為了更高水平兩岸和平發展。統一是中國強盛的副產品,我們現在還是搞建設,建設又為統一創造和積累更多的條件和能量。我覺得習總書記把這種關係講得更加清楚,而且我們對台的路線政策策略更加務實。現在大家都贊同和平,但是我們也清楚有一些人是要永遠的「和平」,和平分裂;有的要「和平」的獨立;有的是永遠「和平」維持現狀。我們要的是和平統一。圍繞台灣問題的各個利益攸關方都找到了和平的最大公約數,都在和平這個大平台上爭取民心,與時間賽跑,我們有這個自信。在發展中是我對你的影響大,而不是你對我的影響大。所以,大陸因素從過去陳水扁時期的一種被抹黑的負面的因素越來越成為正面的因素。現在島內一些政治人物不怕戴紅帽子,你說我親共賣台,我不管你,我是為台灣人民利益著想的,敢於引用大陸的資源,敢於打大陸牌,為什麼?因為大陸實力越來越壯大,島內任何政治力量、政治人物要想玩政治,要想在台灣政壇上立足,都必須要正確看待大陸、正確應對大陸。經過這7年多的時間,大陸對台灣的影響力正在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底層發展。假以時日,我認為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對我們政策的理解、對我們的政策認同和支持。

我強調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政策是卓有成效的,不要懷疑。我們常去島內,感受非常明顯,島內各種民調也證實這種判斷。這是我講第二個大問題,就是兩岸關係的前景光明。

(三)統一的進程已經開始

統一的進程已經開始,時間站在大陸的這一邊。所謂統一的進程已經開始,我是想強調是什麼呢?對統一這個詞,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有一點片面。統一不僅僅是一個目標,它也是一個過程。統一不僅是一個名詞,我認為也是一個動詞,是一個動名詞,是一個現在進行時。我認為統一的進程已經開始,三通大門一打開,統一的進程就已經開始。你想一想,即使是民進黨上台,他能關掉這扇大門嗎?關不掉!在座的可能有不少人去過台灣,現在去台灣多方便啊。我90年代初第一次去台灣的時候,那可費勁了,早晨6點鐘就要起床,8點多鐘的飛機,然後先飛到香港,然後在香港還到市裡面換證件,然後去香港機場再去轉機,到晚上五點鐘六點鐘才能到台北。現在早晨從北京走,早晨8點35的飛機,中午11點40就到台北了,從上海走一個多小時。兩岸已經形成了一日生活圈,促進了時間、資本、資金、生產資料自然的流動、合理的匹配,民進黨上台關不了這扇大門。民進黨上台能停掉兩岸經貿嗎?也不可能。我想強調的是,兩岸人民的力量作用是很大的。2014年底統計全年兩岸人員往來總量為941.1萬人次,同比增了16.52%,也就是現在每天大概有25000人往來於兩岸,台灣居民來大陸的536.6萬人次,大陸居民赴台404.6萬人次,其中赴台旅遊達到332萬人次,同比增加了47%;個人遊人數117.94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25.78%,大陸佔台灣境外遊客總數的38.7%。這就是兩岸人員往來的這個狀況。這種人員的往來有助於加深感情,有助於增進了解、增進互信。過去這個很多人對我們的政策不了解、不理解,誤解很多,偏見很多。只要來看了,思想就會有變化。

由民間人員往來帶來經濟上的聯繫,到去年底兩岸貿易額是1983.1億美元,台灣對大陸的出口1520億美元,大陸出口台灣462.8億美元。台灣對大陸的順差為1057億美元,也就是大陸兩岸的經貿關係發展中,台灣一直賺大陸的錢,每年都有1000多億美元。它能關掉這扇大門嗎?關不了。兩岸經貿的發展加深了兩岸經濟相互依存依賴,同時也給台灣中小企業、大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商機和發展的空間。在大陸耳熟能詳的一些台灣的大企業,過去在台灣都是中小企業,像康師傅之類的都是很小的企業。反而,有些台灣過去很有名的,由於兩岸經濟發展,大陸發展越來越快,台灣越來越落後,反而就退出大陸市場了,像一些電腦品牌、手機品牌越來越多讓位給大陸本土企業生產的東西。所以,民間的交往加深了感情的連接,兩岸經貿的發展加深了兩岸的利益的連接,兩岸政治一體化的進程最終取決於兩岸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和兩岸社會一體化的進程。當然,兩個不同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社會在經過60多年隔絕對立,對抗之後,這種交流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現在兩岸關係發展常常都是民間的交流走在政策前面,政策走在法律的前面。我想講的意思就是,三通的大門已經打開,就標誌著統一的進程已經開始,對兩岸關係發展要有這個信心。當然短期看,這個我們的兩岸關係會經歷一些動蕩和波折。

今年3月我們習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又發表了一個重要的對台講話。這個講話在我看來體現出我們對台工作思想和方略,那就是體現了三個自信。所謂的三個自信,第一,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自信。現在你要想解決統一,沒有其他的辦法,非和平的方式不利於兩岸,也不利於整個民族發展,我們希望用和平的方式去推進,而目前的狀況走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通過人民的交流、融合來增進共同的認同,培養共同的認同。所以,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走下去會越走越寬,兩岸老百姓也會越走越近。在這一條道路中我們把過去兩岸之間的分歧、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逐步去擱置、淡化。在這種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中形塑共同的歷史記憶、形塑共同的認同。所以,我們對台講話里特彆強調共同兩個字,兩岸的成果要共同的維護,兩岸的發展要去共同努力,要建設共同的家園,形成命運的共同體,等等。我們強調是一個道路的自信,就是這一條路我們要走下去。

第二,堅持我們對台大政方針的政策自信。所謂的政策自信,就是不要簡單地以民進黨是不是上台來評價我們政策。要評價我們對台方針政策是不是有效,要放在更大一個時空背景下去討論,不是追求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它是兩個社會的整合,要放在一個大的背景下去討論。「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過十年再想想我今天講的話,你就覺得陳水扁在台上八年不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嗎,將來民進黨在台上八年也翻不了大浪,也搞不了「台獨」。我強調的就是這種堅持大政方針的政策自信。不要覺得好像民進黨一上台就對我們的政策有懷疑,好像我們要改變政策。不需要。我們還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我們希望形成一種不統而統的局面,而且越是在有問題的時候,我們越要堅持我們對台方針政策原則的堅定性。如果民進黨不放棄」台獨」沒有任何讓步,你跟他打交道,那其他的政黨會怎麼看?如果那樣的話,我們政策會前功盡棄。我強調的是,在目前情況下,越是有困難,越是面臨波折,我們越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堅持「一國兩制」大政方針不動搖。

第三個自信實現中國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自信。因為照著這個方向走,時間站在我們這邊,那麼早去解決幹嗎?這涉及到成本代價的問題,反正跑不掉,我們就按照我們的節奏,壯大我們的力量。對台工作為我們的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服務,堅持對台工作的目標自信非常重要。

推薦閱讀:

德國總統:上海世博為人類未來發展提供方向--2010世博會
葛曉音:論初盛唐絕句的發展——兼論絕句的起源和形成
六、人類大腦的發展
明代工商業的發展
中國評論新聞葉劉淑儀:標籤化選舉是香港民主健康發展的障礙——訪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前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

TAG:台灣 | 發展 | 發展前景 | 關係 | 前台 | 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