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龍魚的常見疾病與調理

本文為台灣魚友catch所寫,發表於《中國觀賞魚》2004年第五期龍魚特刊。龍魚的一些常見疾病,時常造成魚友間的莫大困擾,本人在此整理幾種最常發生的疾病及其應對的方式,希望能對於各位有些幫助:一、龍魚眼睛出現白膜的水質調整方法眼睛出現白膜的情況大部份均為水質不佳所造成的,本人對您的問題,建議如下:一、即刻檢查各項環境指數(ph,kh,temp等等),白膜的情況尤與ph值急降相關,若環境指數所測得的ph降至標準值太多,此時,反而應該耐心的處理,而不是急著加溫下鹽。二、三天換一次1/6的水,持續觀察ph的變動情況,剛開始調整的幾天之中,ph的變動應不會太明顯(因降至飽合緩衝值之故),所以要更有耐心的檢查與換水。三、鹽還是依平常換水的用量即可,不必增量添加,但溫度可以調高至30~32度之間並恆溫之,以加速魚的新陳代謝功能與抵抗力。四、當水質調穩後的當天,請加上活性碳中和與吸附水中毒素三天,以根除有毒物質。五、三天後將活性碳取出,並檢查過濾系統,循序換掉該換的濾材。最後~切勿心急,僅慎保持與調整水質二、立鱗症的處理方式立鱗這種問題,主要是因為水質不好或打鬥所起的,而魚兒立鱗之後最怕的便是細菌感染,切記龍魚是一種對藥物極為敏感的魚種,其敏感度不下於神仙魚,任何下藥的方法與手法均需正確而適當,對於第一次遇到此類問題而胡亂下藥的朋友,本人深能體會,至於立鱗病的治療方法,本人之經驗與建議如下:一、應立即根除立鱗所發生的原因: a、控制良好的水質環境,請先以活性碳濾除您水中的藥物至少三天,再取出活性碳,鹽與水的比率應以不超過3:1000為主,若鹽放的太多了,請慢慢的以清水逐次稀釋。 b、移出會與龍兒發生爭鬥的魚,以減少傷口感染的機會。 c、觀察龍兒的呼吸是否恢復平順,若無則慢慢調整水質(水質環境需合乎各項指數之標準)至恢復平順為止。三、水溫恆定於30~32度之間,先不要加任何的藥物觀察一至三天,看魚活動的情況是否恢復正常(以觀察其呼吸與泳姿為主)。四、若其呼吸平順,泳姿正常,飼主僅要耐心觀察等待與保持水質平穩,不用再下任何的藥物。五、若呼吸與泳姿己恢復平順,但立鱗之傷口惡化(如潰瘍,紅腄,或立鱗片數增加等等),請下些日本黃葯(其用量為使用說明的70%,並分成三包,每隔三至六小時放一包,放完為止)。六、依上述方法放完黃葯,請別再加入任何的藥物,以避免中藥傷。七、最後細心觀察即可~~~ 補充一點,下藥期最多三天,即要以活性碳濾除,若傷口已長好,便不用再下藥,若還有些嚴重,請將活性碳於三天后取出再依上述第五點之方法再次下藥三、翻鰓的處理方式有許多相關的龍魚書籍上都記載著各種不需手術治療翻鰓的方法,例如:加強水流、每天幫魚按摩翻鰓的部份、下藥等等的做法。個人覺得,若依上述的方法,或許可行,但我絕對不會這麼做,依然會建議各位,先調整並控制好水質,再請教高手動手術的程序並詳查相關記錄,確定麻醉藥的用量(記得施行手術的前一周得要好好的控制水質,也記得手術後水質要控制好並一直保持下去,在麻醉前三天切記讓魚禁食),做好相關筆記後,開刀手術,你也可以請高手幫你手術,倘若對方願意,而前提在於若魚不幸手術失敗,千萬不能怪罪於幫你施行手術的朋友,因為那是你請託他的,否則就自己慬慎手術吧!凡事都有第一次,膽大心細好好處理。要施行手術的理由很簡單,若依上述不需施行手術的作法治療,一旦不見效,則有可能讓魚的翻鰓更加嚴重,若一旦連硬鰓都翻了,那也沒辦法手術了,因此本人的觀念是,有病快治,儘早根除,對魚較好。四、藻類的處理與應對長綠藻的原因是因為,光照太強,水質過肥,造成適合綠藻生長的環境,又稱之為"優氧化"水質,一般長綠藻並沒什麼關係,要消除綠藻的方式如下:一、減少光照。二、保持定期換水的習慣。三、建議用塊不織布或棉布,於過濾設備進水口處,這可以有效的濾除水中的藻類。若長褐藻你的龍魚生活環境堪虞呀!褐藻是光照不足以及水質惡化或過肥所引起的,這些孳生的褐藻,會嚴重的跟魚搶氧氣,併產生二氧化碳,長久下去會造成龍魚呼吸變大,進而翻鰓,解決的建議如下:一、加強光照。二、保持定期換水的習慣。三、請立即加入一組打氣泵,防止龍魚翻鰓。四、建議用塊不織布或棉布,於過濾設備進水口處,這可以有效的濾除水中的藻類。五、即刻著手進行,別再擔擱了五、龍魚的蝕鱗: 第一、水質不良,常久未換水,使得水質老化,導電度1000us以上,水中細菌侵蝕魚鱗,應先改善水質,過濾系統,改善後若仍發現蝕鱗現象,則適量使用殺菌性藥劑(非黃葯,黃葯是傷口消炎用的,殺不了細菌)。 第二、體外寄生蟲感染,某些體外寄生蟲也會侵咬魚鱗,若是此種情況,魚會有明顯的缸止癢動作,應使用龍魚專用的藥物適量的加以驅除體外寄生蟲。 第三、因外傷導致粘膜被破壞而使魚鱗受損,若是此等情況,只要控制好水質,溫度調到30度助魚新陳代謝即可。 第四、ph值過高或過低,ph值過高會使得魚只表粘液遭受破壞,亦會使得魚只蝕鱗,ph值過低則會使魚只產生大量的表粘夜,一旦過酸,表粘液再多亦無用,反而造成魚只生理健康負擔,魚鱗酸化侵蝕,因此,建議您測量ph值,以ph值7、0正負8之間取一定值為改善蝕鱗的最佳數值。以上四點為大部份蝕鱗所造成之主因,並非黃葯所能解決的,請勿將黃葯當成萬靈丹,錯誤的使用反而會使得魚中藥傷,造成無法補救的遺憾治癒後龍魚缺損的鱗片,若太嚴重是無法完好如初的,所以必需使用斯樂疲麻酸後拔除,但最多僅能拔一至二片,待拔除的鱗片長好後,再進行第二次的麻酸手術~ 六、吐胃袋龍魚這種骨舌科的魚類,雖然是很強壯的魚種,但對水質的過度變動卻很敏感,但通常適應能力也很好,往往在變動的水質水溫之中,可以在三至六個小時之內便能適應,但是若在適應環境變動的期間,讓魚吃的太多,魚就會有俗稱吐胃袋的情況,這種情況很像是人暈車一樣,所以我們在換水的前後三個小時不會讓魚進食,有的朋友甚至會在換水的這一天當中,完全讓龍魚禁食,其目的便是為了讓魚能調適水質的變化,龍魚的嘔吐現像可大可小,吐出來的胃袋這種東西,其實是龍魚的胃酸包膜,但若處理不當持續嘔吐的話,嚴重的會直接對魚造成傷害。以上是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便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是帶有尖刺的東西,讓魚的胃不舒服,魚的胃是真的一根腸子通到底,食道一進去緊接著前腸之後,便是主胃消化系統,但在食道跟前腸的介面處下方,是龍魚的心臟部份,在消化道的上方則是魚鰾,所以為什麼要在喂蝦時,拔掉蝦箭,除了怕魚刺傷消化系統也怕傷了這些重要器官,若僅是小傷消化系統,這是沒有關係的,魚會因應自己的生理反應機制,而有所謂吐胃袋的自我保護方式,若是這種情況,可以檢查牠吐出了什麼。以上二種是最常見的吐胃袋情況,但還有其它情況也會造成,只不過機率較少罷了,因此常常注意受魚的行為有助於愛魚的健康成長。七、拒食的問題:一、水質不良變動太大,或水溫不正常的變動,注意小心調整水質。二、同一種食物吃久了,膩了,可換食物看看。三、腸炎或被異物刺傷腸胃,此時魚會各鰭下垂,肛門紅腫,沒有精神,應予禁食三天至一周,待狀況好轉。四、體內蟲所引起的問題。五、患病引起。八、龍鬚不直的問題:發生最多的為外八,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種。一、空間太小,龍鬚常磨到缸壁。二、缸內水流太強。三、先天不良處理方式,換大空間,減緩水流強度~ 第二種內八的原因,大部份為天生所起的,可用相反的上述處理方式矯正~九、縮鯺的問題:本文作者為虎躍龍潭"龍魚世界"討論區,論壇總監,"我愛紅龍"所著縮鰭原因很多,應當說,小龍只要用心照顧,是可以避免縮鰭的。一條龍魚,如果縮鰭,會大大影響其觀賞效果。一旦縮鰭,需要仔細分析,對症調理。縮鰭的原因及調理方法: 1、老頭魚:長期營養不良,魚厭食,狀態不好,難調理。 2、大缸小魚:小龍精神緊張,大缸飼養,一般在一角遊動,當離開自己的安全範圍,會縮鰭快速遊動,久之會有遊動縮鰭的毛病,調理時需用隔板隔開小空間,使其適應,慢慢隨著成長擴大空間。 3、水質不良:魚體狀態不好,伴隨卧缸、尾部下垂、遊動緩慢、少食和體表反映;調理方法,換水,改善水質,升溫打氣 4、環境因素:溫度低、燈光強、水流急,都有可能引發縮鰭,檢查設備,進行調整。 5、外寄:魚虱、箭蟲、小瓜蟲等外寄影響,魚體狀態不好,縮鰭,同時有摩擦身體,扭動、撞缸表現,調理方法為對症除去外寄生蟲。 6、內寄:最不容易確定,有時魚體排泄不好,同時狀態下降,用waterlife內寄藥物檢疫。 7、精神不好:單養或者撈出混養魚有時發生,原因是孤獨與缺乏鬥志,調理方法是增加混養魚,或者用玻璃隔開,對面放一條比其小的龍魚,加以誘導。其實縮鰭只要細心是可以避免和恢復的,調理時根據情況講究方式方法就可以了。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10、掉眼的問題:龍魚類的掉眼問題,一向是魚友們最感頭痛的,一般而言龍魚的掉眼跟環境的影響有絕對的關係,小弟長久以來的實驗及觀察後發現,很多龍缸其水位與缸面的距離過於接近,光照的強度過強均會造成龍魚有避旋光性的作法,即是會發生側游,繼而掉眼,這是因為龍魚的視力在所有的魚類之中系屬於較為優良的,尤其是銀龍,在野生的環境之中,為了覓食昆蟲,龍魚的視力發展為遠距對焦,因此可以看得到水面樹技以上的食物,並加以擊殺,這是龍魚的天性,但在水族缸之中,卻因為人工的限制,以缸蓋及較近的光照抑制了這項本能,而迫使在缸中的龍魚受到缸頂光照的威脅,對於視力造成不適的情況,而對於龍魚這種遊動的方向有其習慣性的魚種而言,常發生強迫性的掉眼(依每隻個體的習慣不同,通常先掉一邊),再加上人工飼養的環境不寬大,運動性不足,攝食過量造成的體脂肪堆積,而在強迫性掉眼之後,受到眼窩脂肪的壓迫,造成了非以手術矯正不可的永久性掉眼,因此,為避免掉眼應儘可能的觀察魚只是否有不願在上層遊動或側游的情況,適時的減少光照,並觀察魚只是否有過於肥胖的現象,再加以調整,便能得到不掉眼的效果~而燈照只是其中的一種因素,養龍的缸為防止龍魚跳出,都會將龍缸給封起來,這就產生了與自然生態所不同的環境變異,龍魚是一種較其它淡水魚只有智能的硬骨魚,撞了幾次缸之後,龍魚也會明了他的食物並不是在缸子的上空之處,而小弟個人的研究之中有許多證據都顯示了龍魚的這種心理問題,尤其銀龍的自然攝食習慣改變之後,自然而然的會改成違反常理的向下尋找獵物的情況,再加上銀龍的自然生態之中,獵食比亞澳龍來的不容易,為了要能順利的快速成長至1公尺以上的體長以扺抗亞馬遜河域之中其它的水中掠食者,而顯的具有比澳亞龍來的貪吃的習慣,食量也較前者來的大許多,因此,換到缸中之後,即使沒有光照,當其發現獵物無法再從空中取得之後,強烈的索食慾望加上貪吃的個性,往往還是變成強迫性的掉眼外加眼窩積脂而非得依靠手術矯正不可,但通常矯正之後,過段時間還是會掉眼,理由仍如前所述~這也就是為什麼銀龍的掉眼總是來的比亞龍來的快些,而無法復原,這些問題,小弟曾以二隻銀龍做過實驗,發現控制銀龍最好不掉眼的方法便是時時觀察其眼睛有否過份突出,而決定控制其低脂食物的攝取,並且調整餵食份量後,在體脂肪不高的情況之下,即使龍魚的眼睛對焦習慣改變,亦不致於使得銀龍掉眼,因此環境及食物的控制都是相輔相成的,養龍魚的養功在於要視情況調整魚只的供食及環境,這是一項需要耐心觀察的功夫,而一般魚友們最常犯的問題,便在於餵食過量~~龍魚的習性,並不需要常常的提供大量的食物,尤其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之中,攝食過多,龍魚也會自行拒食,這便是天性與本能的發揮,這些變異性,在達爾文於1859年所發表的"物種演化"一書之中,早己做過一些物種自然與人工變異的比較,我們稱之為家養的變異行為~~因此一隻正常的龍背部特別高起~眼睛特別突出~那就是肥胖的現象,個人認為吃太胖容易造成龍魚的掉眼現象,您餵食的二種主要食物都是動物性脂肪含量較高的,而魚的眼睛有二種主要肌肉,一為上直肌,掌管魚眼的上下方向(可由觀察龍魚睡覺時隻眼朝下的情況證明,因為睡覺時魚跟人一樣,肌肉是放鬆的),二為斜肌,掌管魚眼的前後轉動,一般野生的龍魚,其食物來源並未如水缸中的魚如此充足,加上在水缸中的魚,其運動空間有限,即使加個瀋水馬達使其衝浪,仍是有限的活動部份肌理,僅是身體的部份在運動,而野外的龍魚,為了生活的挑戰,遊動時,會不斷的運動眼睛的肌肉,以取得捕食與躲避天敵的機會,因此眼窩的脂肪不易屯積且野外龍魚的捕食天性,會朝上觀察水面的昆蟲,以便跳躍捕食,上直肌自然發達。水缸因人為力量改變了這項特性,於是只能在水缸中轉為獵食水中的生物,或浮在水面上的食物(無法看得更高的目標),久而久之習慣改變了,上直肌不發達,要能不掉眼都很難,因此,有許多人一旦發現掉眼的跡象,便馬上封缸,讓龍魚只能看到缸頂的世界,加強其上直肌的運動及彈性,進而恢復正常,但若脂肪屯積過多,即使封缸,上直肌雖想往上拉,卻因為脂肪的作用,使得上拉的程度有限,此時便必需動刀取出龍魚眼窩上的脂肪,使上直肌具有彈性空間~~所以在缸中的龍魚,為避免掉眼,還是少喂高脂肪的食物及配合適當光照的調整為佳。 昆蟲類,小魚這些都富含大量的動物性蛋白質,也是屬於含脂較高的食物,蝦類則因為自己無法製造膽固醇,但在轉換體內蛋白質為能量時,而需要攝取大量的固醇類,而使得甲殼類變成具有極高膽固醇的食物,以上這些食物的餵食,最好是配合含鈣量高體脂低的蛙類及甲魚(鱉),適量的配套控制住龍魚的體脂及體型。十一、寄生蟲感染:寄生蟲分為很多屬,原生蟲屬,後生動物屬,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這幾類所引起的;有些俗稱為體外蟲,但同時也會是體內蟲,有些則為單純的體內寄生蟲,若單以外觀檢查,通常得病體發病很嚴重後才可以發現,這些寄生蟲寄生的部位可以說全體涵蓋,其觀察要點如下:一、體外感染: (一)若寄生於鰓,會產生鰓蓋粘膜增生,組織發炎,繼而呼吸困難致死,可由觀察魚的呼吸是否順暢,鰓弓,鰓片上是否有不明分泌物增生加以判斷。 (二)若寄生於體表,甲殼類的寄生蟲(魚虱箭蟲等等)及軟體類寄生蟲(蛭),一般可以用肉眼觀察得知,但原生類寄生蟲則因太小不容易看出蟲體,可由體外的小傷口,通常這類小傷口會有藍灰色的分泌物產生,且病魚會常常有所謂擦缸止癢的動作,此等情況發生時,通常均為原生蟲類所造成的。二、體內蟲之觀察:此等觀察法難度較高,但仍有跡可循,大部份均為原生蟲屬(鞭毛蟲,錐形蟲,後生動物屬(如體內線蟲)等所引起,這些屬別同時也會使魚鰓受感染,於體內感染的範圍主要為腸胃道,但某些則會進一步的侵入魚體內的各種器官或流竄於血液之中,平時只吸收魚體所消耗剩下的食物作為養份,一旦魚體抵抗力變差,腸胃發炎時,會造成嚴重之併發症。體內寄生蟲感染嚴重時,會有幾種情況,若為腸胃道增生,則其腹漲大,魚體顯的沒有精神,各鰭下垂,血液感染時,會造成貧血,體色較不鮮艷但魚體無生命危險,若寄生於神經器官,則會造成狂游症,病魚會有明顯不安四處衝撞的情況,若寄生於眼睛之內,則會造成突眼症(如中華六鞭毛蟲症)等等~~因此,要魚活的健康,半年一年的定期驅蟲是很重要的一件大事,若等到體內蟲可以以肉眼觀察時,通常會太嚴重了~~十二、施放藥物的正確方式:安全用藥的正確方法,如下,每種葯的放法均大同小異:一、依用量並將其分成三份。 二、每隔一至二個小時放一份,每放一份需觀察魚的呼吸是否有不順暢的情況,若有此等情況,應換水1/5減低藥物過敏的傷害,並停止下藥。 三、持續觀察3天,並於第三天後換水1/3,並以活性碳濾除水中殘留藥物至少八個小時,再將活性碳取出,若情況嚴重再依上述方法再度下藥。 四、第二次下藥後,也應隔三天後以活性碳濾除,若狀況改善,則以活性碳濾除後不需再下藥,若仍有些嚴重,則依上述之法再行下藥。
推薦閱讀:

闡奧歌章> 疾病章
【疾病診療】當心:6種食物是血脂「開關」,吃一次血脂就飆升!
【疾病診療】冬天血糖升高怎麼辦
小兒脊椎疾病容易被忽視
疾病、失物

TAG:疾病 | 調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