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老人的常見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

養老機構老人的常見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


前言:在我國現階段, 老年公寓作為一種社會化的養老方式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 而入住老年公寓的大多是高齡、 帶病、 家中無人陪伴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他們必須離開自己多年的生活環境和已經形成的生活習慣, 重新選擇和適應, 致使老年人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

1 常見心理壓力


1)情境失控感

  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後, 對公寓的環境陌生, 對工作人員缺乏了解, 這種對情境的不明確, 或不能達到對情境的把握時, 會引起機體強烈的焦慮。 不僅物理環境的不明確和不能把握會引起焦慮, 社會環境的不明確和不能把握, 也會引起機體的高度緊張和自我防衛狀態。老年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 表現為少言寡語, 不願與他人交流,在需要幫助時, 表現的不知所措。

2)生活空間被剝奪感

個人空間為一個人提供了自我感、 安全感和控制感。 個人空間受到侵犯時,會使人感到隱私權的喪失和脅迫感。 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後, 必須離開自己多年的生活空間, 由獨自生活改變為集體生活, 自己的生活起居甚至自己的隱私都暴露在別人的視野中, 工作人員可以隨意進出,老人因感到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剝奪, 而感到無奈和憂慮, 甚至有的老人不肯離開自己的房間, 處於高度的警覺狀態。

3)角色適應不良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人格上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認為自己的一生為社會和家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希望周圍的人喜歡他, 尊重他、 順從他。 入住老年公寓後, 在家庭中的 「核心地位」 被自然取消, 特別是有些男性老年人, 一貫制的家長作風不復存在, 而成為 「被管理」 的對象, 有些老人感到鬱悶或經常發脾氣, 情緒波動很大, 這對老年人的身心極為不利。

4)自卑感和無用感

  老年人到一定年齡後, 自然的由社會的主宰者變為社會的依賴者, 由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變為社會財富的消費者。雖然入住養老院的老年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經歷和工作經歷,但是,入住養老院後即把他們的過去畫上了一個句號。他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的生活,每天看著光陰從自己的身邊流逝,心有餘而力不足,無論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是一種負擔,這種自卑感和無用感,使老人感到茫然, 失去生活的信心, 甚至悲觀絕望。

5)「與世隔絕」 的孤獨感

  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僅是白髮和皺紋, 他們真正的不幸不是身體的衰弱而是心靈的冷漠和孤獨。老年人入住養老院後, 離開了親朋好友,由於自理能力的降低和活動空間的減小,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 顯得無力和無助。有的甚至認為,入住養老院是家庭的拋棄和社會的拋棄, 表現為生活單調乏味、 心情惆悵不安、孤寂、 悲涼、 空虛和憂傷,情感淡漠, 對外界變化漠不關心。

6) 語言溝通障礙

  人際溝通是指人們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符號系統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老人由於身體的老化和疾病的因素, 老人出現吐字不清, 視力和聽力障礙, 使語言溝通缺乏準確性和有效性,表現為急躁,易怒,不合作。

2 護理對策


1)幫助老人把握情境

  對新入住的老人,工作人員應熱情接待,主動的進行介紹,包括養老院的環境設施和人際關係,如老人的寢室、娛樂室、康復室、作息時間、就餐時間以及可能為老人提供的特殊服務等,讓老人感到被尊重、被接納和有歸屬感,這樣可以縮短老人適應新環境的時間。

2)為老人提供安全感

  在老年公寓,老人所居住的床位和床旁桌等區域即為老人的個人空間。在進出房門時應敲門並徵得老人的同意,特別是對於視覺障礙而聽力敏感的老人。在為老人提供服務時如整理床單位、 為老人取用物品和洗衣物時,應做好解釋工作,避免老人產生空間被侵犯感。

3)幫助老人儘快適應角色

耐心與老人溝通,並組織老人一起交流,互相介紹,互相認識,互相理解,融為一體。因為他們年齡相近,有著共同的奮鬥經歷,容易相互吸引。這樣使老人們感到無論是工作人員還是老人, 都是這個特殊大家庭中的一員,大家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彼此尊重。

4)幫助老人克服自卑感

為了避免老人的落差感,自卑感和無用感,工作人員應該集思廣益,為老人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適宜老年人的活動,如故事會、書畫展、下棋比賽,創造機會讓老人們充分展示他們輝煌的過去,以此來教育和鼓勵年輕的工作人員,讓老人們感到他們身上的傳統美德在年輕一代的身上延續,充分體現他們的價值感。

5)消除老人的孤獨感

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 深刻剖析目前形勢下養老院的發展趨勢和社會對養老院的需求,使老人認識是到,入住養老院是社會養老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絕不是家庭和社會的拋棄。工作人員要多與老人接觸,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並滿足。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多地看望老人,以消除孤獨感。

6)利用多種方式與老人溝通

在語言性溝通出現障礙時,非語言性溝通的功能越發明顯。我們可以通過眼神、 表情、動作等與老人溝通,也只有在與老人密切接觸中,才能彼此理解非語言性溝通所傳遞的信息,工作中耐心、精心、細心無疑是跨越這一障礙的最好途徑。

小結


護理人員在護理老人的過程中要以整體護理觀為指導,不僅要關注老人的身體情況,還要關注老人的心理和社會需求;堅決改變 「一張床」 和 「三頓飯」的養老模式,真正體現精神養老,避免和緩解老人的心理壓力,使老人在養老院生活的舒適開心,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愛普雷德ID : NJ-APLID【整理編輯:時英平】


推薦閱讀:

胃脘痛的中醫綜合護理體會
糖尿病患者治療中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ICU護理之家·2016·TOP10】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查房
延續護理初識
優質護理服務下護理部門對護理質量的控制

TAG:心理 | 護理 | 養老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