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的預防措施

動脈硬化的預防措施

提要:人的動脈血管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衰退老化,但只要加強自我保健,特別是能做到科學飲食,注意改善膳食結構,加強體育鍛煉,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注意心理調適,血管硬化便可望得到延緩和逆轉。

具體方法大致有如下8種。

1、保持膳食結構平衡:必須做到飲食的合理、科學。首先是多樣化和營養平衡,要「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以素為主。所謂以素為主,不要誤解為完全素食,完全素食缺乏蛋白質攝入,易使動脈變得脆弱,失去彈性,而攝入適量優質蛋白質才可保持動脈的柔韌性和彈性。在食物中宜增加植物油,適當限制動物油以及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魚子、蛋黃。長期過量攝入動物脂肪和富含膽固醇食物,會使血脂增高,易發生動脈硬化。適當多吃些富含蛋白質食物,如豆類及其製品、牛奶、蛋、魚、雞、兔、牛、羊、豬(瘦)肉等。所謂以素為主,就是要多吃蔬菜及水果,相對減少葷膩。因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維生素C,可調節膽固醇的代謝,控制動脈硬化的發展。菌藻類食物,如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白木耳、海帶、柴菜、海藻等,這些食物可破壞鈣質在動脈壁上的沉積,同時這些食物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礦物質及一些微量元素,並不含膽固醇成分。

2、適當多吃鹼性食物:研究表明,多吃鹼性食品,可保持血液呈弱鹼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質減少,並能防止在血管壁上沉積,有一定軟化血管的作用。這裡說的弱鹼性,不是指食物本身的性質,而是指食物消化吸收後,留在體內元素的性質。常見的酸性元素有氮、碳、硫等,常見的鹼性元素有鉀、鈉、鈣、鎂等。有的食物如番茄、桔子、山楂等,口味雖酸,但它們卻都是地地道道的弱鹼性食物,因為它們在體內代謝後的最終元素是鉀。一般而言,大米、麵粉、肉類、蛋類等食品都是酸性物質,而蔬菜、水果、牛奶、豆製品、魚類等水產品則都是鹼性食物。

3、多吃含纖維素食物:長期吃動物脂肪較高的食物,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可引起高脂血症,成為動脈硬化發病的基礎和原因。而食物纖維可阻礙脂肪的吸收,多吃食物纖維,可使大便中脂肪排泄量增加1倍,使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膽固醇水平下降,從而防治動脈硬化。在日常食物中,含纖維素較多的有新鮮蔬菜、水果、瓜類、薯類、菌藻類及玉米等粗糧。

4、嚴格控制動物脂肪:機體攝入的脂肪在血中不溶於水,必須和蛋白結合成脂蛋白才能溶解而後被運輸到全身組織器官。脂蛋白按顆粒大小不同分為四種:顆粒最大的叫「乳糜顆粒」,次為「低密度脂蛋白」,再小者叫「低脂蛋白」,最小者叫「高密度脂蛋白」。對血管影響最壞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則對血管有益。動物脂肪內「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高,易促成動脈硬化,必須嚴加控制,特別是動物內臟等,中老年人更應少吃。此外,巧克力、奶油、糖果與各種糕點等甜食也應節制。

5、禁止吸煙:香煙中的一氧化碳會造成血管壁內皮細胞缺氧,促成動脈硬化。煙中的尼古丁還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從而加重動脈硬化。

6、堅持運動:體育運動能增強血液循環,促進脂肪能量的代謝。英國倫敦有關專家發現,人體進食富含脂肪飲食1——2小時後,做一些適當的體育鍛煉,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就會明顯增加。這種物質在血液中與脂肪結合,即可通過動脈血管壁的微小孔而被排出,從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這對避免血管硬化的發生極為有利。前面已經說過,美國北卡羅來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每天步行半小時,能降低血液的粘稠性,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減少50%。據研究,每周走路20小時以上,中風的比率減少40%。重要的不是劇烈運動,而是持之以恆。

7、緩解精神緊張:精神緊張,工作壓力過大,都會促使體內交感類物質——兒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血管處於收縮痙攣狀態,容易導致動脈硬化。

8、改變A型性格:急躁、易怒、爭強好勝、斤斤計較等性格稱為A型性格,多屬於交感興奮型。這種人最易發生動脈硬化和冠心病。應學會樂觀、寬容、不計小節、心情舒暢,逐漸改掉壞脾氣,向寬宏大度的B型性格轉換。

老中醫提示:按中醫理論講,百病皆生於氣,也就是說氣是百病之源。 既然生氣危害健康和生命,我們就應當盡量做到不生氣,善於用理智抑情消氣,保持心境平和。學古代名人的消氣法:韓愈「寫字以散氣」的辦法;陸遊「賞花以破氣」的辦法;明代鄭王宣「弈棋以息氣」的辦法;鄭板橋「畫竹以忘氣」的辦法;清代李漁「著書以釋氣」的辦法。

推薦閱讀:

肺動脈栓塞CTA
如何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預防「中風」,干預頸動脈硬化
頸動脈狹窄和腦栓塞問答
頸動脈支架置入後腦過度灌注綜合征

TAG:措施 | 動脈硬化 | 動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