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細說清末山東省鑄造的銅元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經山東巡撫袁世凱奏請,山東獲准鑄造銅元。獲准之時,袁世凱已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任山東巡撫周馥主持鑄造事宜。此時,周馥的兒子周學熙任北洋銀元局總辦,故山東鑄造銅元的幣模由北洋銀元局提供,其版式模仿北洋銅元式樣,僅是把「北洋」二字變更為「山東」而已(圖1)。
正如周馥在奏摺中所稱:「仿北洋模式,改刻山東字樣。」鑄造數月後,被迫停止。光緒二十九年,經山東巡撫周馥再次奏請,獲准鑄造銅元,在省機器局附設銅元局,年底開始建設廠房及訂購機器,廠址設在省城濟南西門外東流水。翌年春,廠房建成,計有碾片機培架,舂餅機12架,光邊機8架,印花機2架,日產銅元10餘萬枚。七月,山東銅元局正式開鑄。此時,山東銅元局模仿廣東銅元的形制,鑄造了飛龍銅元(圖2)。
採用機器鑄造銅元,山東起步較晚,鑄造時間只有短短兩年多,鑄造數量不足3億枚。但是山東銅元在設計上充分借鑒了北洋、廣東等銅元的優點,並有自己的獨特創新。總體而言,山東銅元鑄造的時間短、產量小,版式比較複雜,再加上鑄造質量比較精良,因此深受銅元收藏者的喜愛。而且,山東銅元在新舊模具的交替期間出現的混配較多,成為銅元收藏中最受歡迎和推崇的品種。
山東省造光緒元寶共有兩大系列:將省名書寫在上緣者,俗稱「上山東」;將省名分列於左右者,俗稱「橫山東」。由於山東銅元局印花機少,鑄造過程不連貫,生產工藝不嚴謹,因而產生了眾多的混配品種。山東銅元在新舊模的交替、過渡期間存在著北洋式(橫山東坐龍)與廣東式(上山東飛龍)的面背混配。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上山東坐龍」(圖3),存世量僅有數枚而已,彌足珍貴。
在山東省造光緒元寶銅元中,「米字星飛龍」與「五角星飛龍」最具特色,邊花設計新穎,飛龍生動傳神,其按照兩大系列版別可分為:上山東米字星飛龍(圖4),橫山東米字星飛龍(圖5);上山東五角星飛龍(圖6),橫山東五角星飛龍(圖7)。
鑄造時間應是山東銅元局在「北洋坐龍」與「廣東飛龍」風格轉換的過渡期間。這些銅元是進行試鑄的版別,沒有正式批量生產,存世量稀少,歷來就是藏家們追逐的名譽品。另外,還有名聲顯赫的「梅花星飛龍」(圖8)和「光」字右上撇與豎筆相連俗稱「撇上光」(圖9)等珍品,同樣享有盛名,頗受藏家們的青睞。
「粗滿文」版是山東省造光緒元寶的早中期版,鑄量較大。雖然鑄期較短,但版別較複雜,而且數量多寡懸殊,其中不乏少見的版別,如飛龍右上4根龍刺,龍胸下面的雲紋為上起旋開口,俗稱「大旋雲」者(圖10),尋找有一定難度,市場價格已經進入中上檔次銅元行列,尤其是美品,非常不易見到。「細滿文」版是山東省造光緒元寶的中後期版,根據面文「山」字左右兩豎的筆畫可以分為「短山版」(圖11)和「長山版」(圖12),短山版較少。
光緒三十二年,戶部要求將過去所用的「光緒元寶」祖模一律廢止,以戶部總廠的「大清銅幣」為標準,頒發統一的祖模,由各分廠派員至總廠承領祖模,各省局須在幣面中心加鑄省名一字,以便考查。據此,山東造幣廠按戶部總廠頒發的標準祖模,開鑄中心「東」丙午紀年的大清銅幣,有二文(圖13)和十文兩種。
嗣後,可能因部頒模具的日久損耗,或是部頒模具數量不足,山東省採用了「仿部頒」地方版模具。中心「東」十文銅元共有離文、部頒(圖14)及仿部頒(圖15)三大系列。在每一個系列中,還可細分出多個版別。紀值「文」字的第一、第二筆與第三、第四筆分離,俗稱「離文」。離文的數量較少,其中又以「葫蘆頭龍」為最少(圖16),是中心「東」十文銅元中的名譽品。
銅元發行初始餘利甚豐,各省競相建廠購機,爭銷多鑄,遂致圜法敗壞,公私交困,清廷不得已而有裁停歸併之舉。光緒三十一年,戶部奏定整理圜法章程,決定在天津設立戶部造幣總廠,地方統為造幣分廠,並裁停歸併部分錢局,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次年七月,戶部又對各省造幣廠進行大刀闊斧的裁撤,將其歸併為9處,統歸戶部管理,山東歸併直隸,為一廠。山東省「自三十年七月開鑄起,至三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停鑄止,共鑄造當十、當二兩種銅幣,摺合當十銅幣二萬九千六百二十七萬四千五百五十六枚」。
推薦閱讀:
※宇太:毛澤東是黨魂、軍魂、國魂、民魂、族魂的鑄造者
※鑄件拋丸處理後發黑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
※由明朝的錢幣鑄造看明朝的興盛衰亡
※岳飛墓前四奸鐵像鑄造溯源
※鑄造技術:消失模鑄造塗料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