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談闊論:國學可別患上「虛熱病」-文化時評-文化頻道-中工網
十多年前,易中天、王立群、于丹等一批教授在電視上解讀傳統文化,引發民眾對傳統文化親近和閱讀的熱潮。而在當下,各種「國學培訓班」紅火,有人認為我們迎來了「國學熱」現象。對此,備受觀眾喜愛的明星學者錢文忠說,「這十年來,傳統文化,或者說一些人說的國學,確實看起來很熱,但我個人並不看好這種『熱』」。
正如錢文忠所說:「就好比,人體溫度需要正常才健康,國學也應該保持正常的溫度,不應過冷,也不該過熱。」正常的、理性的、適度的「國學熱」是值得期待的,怕就怕國學患上「虛熱病」,更怕一些所謂的國學大師成了「傳銷大師」,所作所為不是為了國學而是圍繞市場、銷蝕和侵蝕國學,是在販賣和糟蹋國學。這樣的「熱」肯定是百害無益,更會毒害「不知情者」或者欺騙理性思考能力較差者。
梁啟超在《治國學的兩條大路》中把國學區分為「文獻的學問」與「德性的學問」兩類,認為應「用客觀的科學方法去研究文獻的學問」,「用內省的和躬行的方法去研究德性的學問」,並提出了「求真、求博、求通」的原則。這在今天看來也具有積極的指導價值,但遺憾的是,時下的「國學熱」似乎已經變味,市場化、利益化、庸俗化、淺薄化、快餐化、商業化、娛樂化、遊戲化的「國學虛熱病」長久不退。在真正的「國學熱」還沒有興起的時候,就已經被虛假的「國學熱」掩蓋和遮蔽了,讓人心痛和無奈。
應該承認,「國學熱」的出現與市場經濟對文化商品需求的推波助瀾有關。事實上,不少看似推崇國學的背後,都有利益的影子在晃動。一些地方,把國學弄成了牟利的工具;有的人把國學當成了大眾的娛樂;而針對企業界人士的開辦天價速成國學班,則是把國學當成了產業或是富人的裝飾品。這一切從表面上看是國學熱繁榮的一個表現,實則是抽空了國學固本的土壤,不能不讓人產生疑惑。由此,出現種種背離常識的國學虛熱怪象恐怕就不足為奇了吧?
國學虛熱背離了國學教育。國學教育就是讓個體用審慎的眼光看待傳統文化,並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更好地了解國學,感受國學魅力,培養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真正的國學教育應是毫無功利性的,是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把孩子培養成具有文化氣質和精神高揚的人。國學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實踐精神很強的學問。國學之大用在先明其義,然後探究「人之所以為人」之道,正如先賢孟子所說,「人皆可以為堯舜」,還如荀子所云,「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而認為國學教育不能為其帶來實惠或者國學教育不能立刻顯現功效的短視做法早已得到批判,其急功近利的態度也是學習所應避免的。
任繼愈先生說:「沒有傳統就沒有今天,大家都是在舊的文化基礎上建設新的文化。接上去,發展。這是國學的目的,國學就是傳統文化。」但國學虛熱恰恰抽空了國學存在的土壤和目的,是把國學弄成了利益的載體。必須警惕隱藏在國學熱中的功利主義和形式主義,尤其是在當下話語環境中。當前的「國學熱」,一部分動力來自功利性和商業利益的驅動,常常把啟蒙教育國學都變成了一種商品進行兜售,由此出現的「國學熱」也就陷入了功利主導的泥淖和社會陷阱之中,不但失去了傳統文化的教化要義,而且貽害無窮。(朱四倍)
推薦閱讀:
※警惕詆毀中國文化的最大謊言
※是不是買的佛像要拿去寺院讓和尚加持開光一下才有靈性?
※凈空法師昨天英國祭祖大典開示:從祭祖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貢獻(視頻 圖文)
※有哪些名字很有逼格的但內容很 low 的書?
※消防員在美國爲什麽是非常受到尊重的一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