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東美的和諧觀
07-06
施保國 發布時間: 2009-06-22 07:49 光明日報在現代哲學史上,建構一個廣大和諧的哲學體系是一代「詩哲」方東美孜孜以求的目標。他認為,中國哲學的和諧理念,源自於《尚書》的「皇極」或「大中」這一人類永恆嚮往的意象和《周易》生生不息的生命動態過程。老子、莊子對於「反者,道之動」及其雙迴運行理論的闡釋,為這個和諧有機體的維護和捍衛找到了新途徑。佛教的「去除遮蔽」以及西方哲學的「萬物相互攝受」,分別對於人類心靈的和諧和消除內外二分的和諧思想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皇極」、「變則通」與儒家的廣大和諧機體方東美認為,儒家和諧思想起源於《尚書洪範》和《周易》,這也是中國哲學的源頭。《尚書洪範》是中國古代的治國啟示錄,主要觀點為「德治」。天子代天行教,以九大範疇建立人間和諧秩序,而關鍵在於「皇極」或「大中」,代表的是絕對正義的永恆理想和嚮往,一方面警告統治者,一方面讓全民修德行善,祈向高雅的境界。然而,人類永恆的理想在面對變遷不已的現象時,還需要《周易》的變化哲學,既說明人類世界的形成過程,也能肯定變化不是無目的,而是充滿生生不已的活力與希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由此再與天地之道相通,進而參贊天地的化育,既不忽略人的核心地位,也能兼顧宇宙大化流行,為人的精神發展保留了無限提升的空間。孟子所謂的君子,是「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人的生命向著至善至美的更高價值目標發展,人格的尊嚴與人性的可貴也可獲得確證。以上兩處思想源頭,說明了人類永恆的理想與變遷的世界如何雙軌並立,如何由此安頓人生,求得長治久安,一靜一動,共同指向生命與宇宙這一廣大的和諧機體。二、「有無」雙迴運行與道家的和諧精神流貫自幼「酷嗜莊子」的方東美對道家可謂青睞有加。他說,「一旦進入道家,便覺氣象大不相同,如歷神奇夢幻之境」。老子的本體道,是宇宙萬物的真正源頭,以道體、道用、道相、道征等不同的角度展露八面玲瓏的特性,道的本體、作用、現象、悟道的聖人所顯示的驗證等,都可將「玄之又玄」的奧秘,運用在人間,化解所有因為偏差知見所造成的煩惱與痛苦,實現和諧。向上求貸,向「太空人」的境界提升,是為「無」的「無之以為用」的「上迴向」運行。道家的另一代表莊子以「後設哲學」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哲學精神,以大的心胸大的氣魄,把握寓言、厄言、重言背後的真理,發現其統合性整體真理。莊子肯定了老子的「空虛以不毀萬物為實」,即接受萬物的現實情況,但又能在空虛中不受萬物的干擾,由此保持精神與道的冥合,進而達到逍遙無為的最高境界。「以道觀之,物無貴賤」,方先生讚許莊子的這種思想,即就萬物作為個體來說,應肯定其價值。人的自我展現,需要超脫一切有形與無形的束縛,無所求則無所待;在任何處境中,都可自由自發地隨順而提升心靈,達到與道為友而同游的娛樂境界。要「坐飛機」,「放風箏」,在「寥天一」的高處由「無」的境界俯視人間,便活力充沛,體現「有」的「有之以為利」,最終使「上迴向」與「下迴向」相結合,「有無」雙迴運行,實現天人合一的精神和諧。三、「潛能與實現」的雙重角度與西方哲學的統會只要是人類理性所開發的知識,都會具有抽象和具體的雙重性。科學的進步是由衝突中掙扎出來的,而哲學也並非循環不已的私見。方先生認為,真確的知識皆有實踐性,科學如此,哲學亦然。人類對於自身處境有認識的願望,並在歷練之後有感情的蘊發。對於科學與情感相聯繫而產生的概念、系統的說明,即是哲學的起因。西方哲學源於希臘,對於宇宙萬物的起源以經驗所及的水、氣、火等物來解釋,所謂「物格化的宇宙觀」,與神格、人格不同,側重於物資而忽視人的精神。由此引起兩種反動:一是人本主義,即辯士學派標舉的「人是萬事萬物的權衡」,然而「個人」的感覺尺度難以把握;一是蘇格拉底的「目的的唯神論」,世上各種物象在價值「神」的保障下有一個合理的結構、至善的歸宿。柏拉圖提出理念為現象界的起源和歸宿,是人們至善至美的統會。近歐自然科學成就巨大,提高了生活的情趣,人們可以「戰天役物」。這些思想或陷入機械論的綱網中,或陷入上層與下層世界的分離,或陷入本體論轉到認識論之後的心靈與外界的分離,呈現二元對撅,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以「潛能與實現」的雙重角度來解脫上下層世界的聯繫,懷特海主張萬物相互攝受,將天、地、人統會起來,實現和諧心靈和諧世界和諧人類等的努力卻一直沒有停止過。方東美贊同尼採的精神力量在和諧統會中的作用,「快把你們的精神,你們的事業貫注於人間世!——努力做個健者!努力做個創造者!」四、「高貴人」符號系統對道德建設的啟示儒家的君子指的是,「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可以「參贊天地的化育」,展現神性,亦即與神明合作來改善人間。方先生認為,「要做人,就是要成就他的神性」,達到不可思議的神明境界或玄之又玄的奧秘。任何名稱,包括基督教的神,佛教的佛,伊斯蘭的真主,道家的真人,儒家的君子或聖人,都只是代表象徵作用的符號,靠人的精神領域的境界提升才可以把握。方先生將人生的歷程分為九個層次,依次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規則下的「自然人」,奠定文明根基的創造性的「活動人」,寄生命於意義的「理性人」,擺脫功利的「藝術人」,注重人格尊嚴的「道德人」,超越痛苦的「宗教人」,精神高潔的「高貴人」,靈氣生動的神性和不可思議的神明境界。在不同的層次中,以「高貴人」為代表的符號系統要求我們要向上提升,超越物慾的困擾、凡象的紛呈、痛苦的折磨和精神的偏狹。在道德品質上,要加持修鍊,完成「上迴向」之後,再「下迴向」,回到人間現實,關心貧弱疾苦,然後以榜樣的作用帶動別人,共同提升人間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質,這樣才能展現和諧生命機體的蓬勃活力。這些思想對於今天的道德建設的啟示有:(一)社會是和諧的整體系統,其生命活力靠每個成員的共同呵護和建設;(二)個體超越具體的精神「高貴」符號需要認真體悟、了解和修持;(三)他人的生存與己處於平等一體的地位,要求以和諧為原則來尊重、施愛。(作者單位:安徽大學哲學系)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在北美的「富二代」們 ,在過著怎樣一種生活?
※如此精美的咖啡拉花,你還捨得喝嗎
※中國最美的庭院風景【14】
※完美的定製從量體開始
※2013極唯美的語句,身心靈的一種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