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正:中國平民為什麼看不起《變形金剛》?(南方周末 2007-8-9)

中國平民為什麼看不起《變形金剛》? 南方周末   2007-08-09 15:23:57
  「可以說,我們的電影票比美國貴20倍」    中國平民為什麼看不起《變形金剛》?      □實習生 楊大正 發自廣州      把中國電影票價比喻成脫韁的野馬,一點兒也不過分。1982年,你只需要花1毛錢,就能目睹中國「大片」《少林寺》的真功夫。2007年,《變形金剛》在北京上映時,80元的價格讓人恍如隔世。25年,翻了800倍      2007年7月11日,《變形金剛》來了。中國各地影院售票台前排起了長隊,執著的人們揮舞著百元大鈔。  僅僅5天,這部美國大片就在中國製造出億元票房的神話。這固然與放映場次的多少有關,但票價高昂是決定性因素--在北京和廣州,每張80元上下,在上海高達90元。即使在二線城市長沙的王府井電影院,也要60元。  而在美國一線影院,《變形金剛》晚場票價為8美元。按照當前的匯率,相當於62元人民幣。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7月31日,央視一位知名主持人在博客中寫道:中國的人均GDP約是美國的1/20,電影票價卻差不多。可以說,我們的電影票比美國貴20倍。  把中國電影票價比喻成脫韁的野馬,一點兒也不過分。曾經被認為最早創造了中國億元票房神話的《少林寺》1982年在中國內地上映,票價僅要一毛錢。1989年,平均票價也才0.25元--相當於一根雪糕的價錢。看電影、吃糧食、坐火車,曾經被認為是當時中國社會的「三大便宜」。但到了1992年9月,國家物價局宣布放開電影票價格,當年年底平均票價漲到了2元。1998年,《泰坦尼克號》在北京上映時,50元的價格讓人大跌眼鏡。  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少林寺》票房超過1億人民幣,198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27億元,2006年僅為26億元。1989年,中國的電影觀賞人次接近3億,而2006年只有700多萬。熟悉的電影成了貴族式消費,大多數工薪階層只能買盜版碟在家裡過癮。  這似乎與電影的消費觀念相悖--自1895年誕生之日始,它就屬於大眾。美國最初興建的影院,俗稱「鎳幣影院」(Nickel Odeon),一張入場券的價格即一枚5美分的硬幣。此後,世界各國在電影票價的定位上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準則:單張電影票的合理價格,約相當於本國城市普通勞動者平均月收入的1/200-1/100。  中國的影院壞了這個規矩。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高票價」,相當於城市普通勞動者工薪平均月收入的1/20,甚至1/10,堪稱世界上電影票最昂貴的國家之一。  票價為什麼如此之高?記者採訪了中國高等院校電影電視學會副會長、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黃式憲。「不能孤立看待電影票價過高的問題。」黃式憲說,「制約當今中國電影體制改革和產業升級的根本問題是:電影市場和電影院線開發,與擁有13億多人口的泱泱大國的總體人口規模很不相稱。中國電影票價市場,還處在向市場經濟模式的過渡期中,電影票價過高等諸多無序、無奈而有悖於市場規律的現象難以避免。」  2002年6月,中國城市電影院線在政府推動下正式啟動。至2006年底,中國共建立了城市院線33條、院線影院1325家。這些影院和銀幕數量,僅僅能夠容納約八千萬的「幸運」觀眾--相對於中國13億人口,這是多麼微不足道。  另一個原因是市場調節。《變形金剛》中國票房的神話,說明了城市中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能承受七八十元的票價。自2001年起「入世」後,大多數影院已經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以盈利為目的。  黃式憲認為,中國電影票價改革是長期過程。但改革可以從兩個具體的方面著手:一是增加院線和銀幕數量,逐步形成大、中城市和鄉鎮農村三級電影市場布局;二是城市院線要實行「不同影片不同票價、不同影院不同票價、不同人群不同票價、不同時間不同票價」的原則。  而這正是中國平民渴望的——記者在去廣州正佳飛揚影院採訪的路上,和計程車司機聊到電影票的話題。「我最近一次看電影,還是十多年前學校統一組織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現在不敢去電影院,票價太貴!」司機說。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809/xw/ms/200708090037.asp
推薦閱讀:

節前好禮——MPM05路障
《變形金剛2》主創分鏡頭講解?
如何看待《變形金剛 4》19.68 億收官? |
【來世今生】 第二章 山水溫柔不回頭
TF動漫原創角色(五)——末代獨裁災爾薩斯

TAG:中國 | 南方 | 變形金剛 | 南方周末 | 周末 | 金剛 |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