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分類

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分類 (一)高山、奔流、雄關、滄海,大江、長風等 這類意象一般與自己的豪情壯志相關。例如: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宋?陸遊《書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風、冷雨、梧桐、杜鵑鳥(子規鳥)芭蕉等 這類意象多抒發凄涼悲傷的思緒和孤獨惆悵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唐?王昌齡《長信秋詞》)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宋?李清照《聲聲慢》)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元?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宋?秦觀《踏莎行》)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這類意象多用來表達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張孝祥《念奴嬌》)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宋?陳亮《梅花》)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贈書侍御黃裳》)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才高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華藏院此君亭》) (四)楊柳、蘭舟、長亭、關山(月)鷓鴣鳥等 這類意象多用於揮寫離別之苦。例如: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李白《憶秦娥》) 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 (五)春日、清風、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詩人多借這類意象抒發閑情雅緻。例如: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山居秋暝》)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當然,一個意象有時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以上我介紹的只是它們最常見的一種。我們在分析和欣賞詩歌時,還是應該整體考慮的。不過在熟知這些基本寓意的基礎上,或許能更順暢些。 8.古詩意象另外一類分析 動物類: 鴉、杜鵑(杜宇、布穀、子規)、猿、蟬、鴻、雁、青鳥、魚、鴛鴦、鷓鴣等。 鴉、杜鵑、猿、蟬。多傳達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辛棄疾《永遇樂》:「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 (杜鵑——悲慘,凄惻。猿猴——哀傷,凄厲。) 鴻雁、青鳥、魚(比目魚)、鴛鴦、鷓鴣,多傳達相思相愛、離愁、孤寂的情思。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青鳥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等。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歐陽修《漁家傲》:「葉籠花罩鴛鴦侶,白錦頂絲紅錦羽。」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金志章《鷓鴣塘》:「忽聽一聲行不得,鷓鴣塘外鷓鴣啼。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鴻鴿——理想,追求。魚——自由,愜意。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狗、雞、馬、烏鴉、沙鷗。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瘦)馬——奔騰,追求,漂泊。烏鴉——小人,俗客庸夫。沙鷗——飄零,傷感。 行為類: 登樓、憑欄、吹笛、吹笙、飲酒、折柳、搗衣(搗練)等。 登高、憑欄。多傳達相思之情、報國之志和壯志難酬的悲傷與激情。 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吹笛、吹簫、吹笙。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心的孤寂。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馮延巳《拋球樂》:「且莫思歸去,須盡笙歌此夕歡。」飲酒。多傳達豪情、悲愁、苦悶和鬱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折柳。多傳達惜別懷遠、思鄉之情。 杜牧《獨柳》:「含煙一株樹,拂地搖風久。佳人不忍折,悵望回縴手。」 搗衣(搗練)。搗衣(搗練)有時是為了給遠行的人趕製寒衣,多於秋夜進行。月下搗衣(搗練),風吹砧聲,凄冷的砧杵聲又稱「寒砧」,往往表現徵人離婦、遠別故鄉的惆悵情緒。 又,婦女洗衣時以杵擊衣,使其潔凈,也稱「搗衣(搗練)」。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李煜《搗練子令》:「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 9.古詩意象的具體分類 一、動物類 1、蟬 感身世,訴悲涼: 唐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詩人對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別離,苦遠遊: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就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唐盧殷《晚蟬》: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寫蟬以聲引愁,旅人行一程,飛蟬跟著鳴一程,似乎專與行人為難,寫出了詩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鴻雁 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唐李益《春夜聞笛》: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3、杜鵑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叫聲凄切,在古典詩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歸相關。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詞里借杜鵑之聲,渲染孤館的哀怨之情,傳達出詩人的哀怨思鄉之情。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詩中借杜鵑表達殷切的思念。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借杜鵑啼血渲染江洲的荒涼,表達自己被貶江洲的哀怨之情。 4、鷓鴣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宮女如花滿春殿,如今只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這裡它又充當衰敗之景的象徵,它的悲啼,往往預示著傷感和沒落。 5、黃鶯 善於歌唱,是春天的象徵。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明春天的來到。 二、植物類 1、柳 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鈴》中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李白《憶秦娥》中有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也是表達傷離別的情感。 2、梅 梅有性耐寒的特點,詩人藉以表達孤高,不諧流俗的品格,陸遊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堅強,氣質清高。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4、蓮 蓮與憐音同,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裡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5、梧桐 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離恨,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讓人看到離情的生生不息,草的無窮體現出情的瀰漫與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少,人間何處尋芳草(朱敦儒《漁家傲》),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別說。 由芳草年年復如引起時間匆匆、人生短暫、年華寶貴的惜時感嘆。可憐春光閑了,陰多晴少。江南江北水連雲,問何處,尋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現象類 1、明月 明月蘊涵思鄉之愁。如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唐?李益《從軍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的異常感傷;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明月是情感的寄託。如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對時光流逝,愁緒綿長,歷史變遷的感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詩集?相和歌辭》)詩人見流水思年華易逝;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續不斷而給人以無奈;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流水帶著寒心默默退去,給人一種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感傷。 3黃昏、夕照 感傷的心情意緒: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黃昏如此冷清,詞人自然孤寂難耐,愁結柔腸U庵只蘋璧納爍型貢硐衷誒氡稹⑾嗨肌⒐朐掛煥嗟母猩順∶嬤校?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 人生遲暮的生命悲嘆: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陸遊《卜運算元?詠梅》) 傷古吊昔的悲涼意蘊: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李白《憶秦娥》) 4、細雨、煙霧 細雨蒙蒙,煙霧無邊,寄託詩人無邊的愁緒和鬱悶的心情。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細雨綿綿,愁也瀰漫。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歸家不得,或者漂泊他鄉,不知家在何處,漸漸升起的煙霧使人生出諸多愁緒。 四、時令節日類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闔家賞月的佳節,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重陽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為陽數故云。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寫: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節禁火三日,萬戶無煙,與冷清、蕭條有關。如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唐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4.清明 三月的節氣名,也是祭祖掃墳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等。 五、特定地點類 1、長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當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是一個蘊涵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寫離人望著短亭長亭而不見人歸來的傷心情景。王實甫《西廂記》: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抒發的也是離別的傷感。 2、南浦 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浸染著離情別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橫塘》又有: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3、南山 代表隱居的地方。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飲酒》中有採菊東籬 10.古詩詞中「燕子」意象拾零 燕屬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託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 相傳燕子於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徵加以美化和歌頌。如「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宴殊《破陣子》),「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丰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雙雙燕?詠燕》中寫到:「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研盡態,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歐陽修有「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採桑子》)之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風寒懶報衙(采蜜),啼煞飢鴉」(《水仙子》)之凄惶。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徵,「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詩經?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於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洩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另外還有宴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歸來銜綉幕,舊巢無覓處」(《謁金門?懷故居》),姜夔的「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張炎的「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高陽台》),文天祥的「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金陵驛》)。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 唐代郭紹蘭於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紹蘭作詩繫於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誰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5、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 「整體、直覺、取象比類是漢民族的主導思維方式」(張岱年?《中國思維偏向》),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像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雲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劉安?《淮南子》)。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11.淺析古詩詞中「小樓」一詞的文化意蘊 南唐詞人李煜和南宋詩人陸遊在各自的作品《虞美人》和《臨安春雨初霽》(同時入選高中語文第三冊教材)中,都提到「小樓」一詞,同為「小樓」,卻有各自不同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 一、思念之樓 由南唐的末代皇帝,變為北宋王朝的階下囚。前後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怎能不讓詞人傷感、惆悵,怎能不讓詞人思念過去的幸福時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時的小樓只能勾起人無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產生的孤寂、凄涼、愁苦之情。又如李煜的另一詞作《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詞中「小樓」與「月亮」、「子規」三者共同構成一幅凄美之景,「小樓」本身也著上了悲情色彩,同「子規」一樣抽象為悲情的象徵之物,而不再僅僅是一種建築物。李煜在《相見歡》中還曾寫道:「小樓新月,回首自纖纖。」同樣表達出一種深深的離愁別緒。 宋代詞人秦觀也曾憑藉「小樓」這一意象,在其詞作《浣溪沙》中把一個女子的春愁刻畫得惟妙惟肖: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正是因為有了「輕寒的小樓」作為主人公抒懷的平台,才有了「晨起如秋」的煩躁,才有了「夢似飛花」的飄零,才有了「愁如絲雨」的感傷,才有了「閑掛銀鉤」的無聊。 當然,在眾多的宋詞中,「小樓」這一意象已不再局限於「小」字,出現了朱樓、紅樓、高樓、危樓、畫樓、青樓(古指富貴人家的住處。)、歌樓、樓台等詞語,但其所蘊涵的思念、別離、愁苦、感傷之情卻是始終沒有改變的。晏殊要「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范仲淹認為「明月樓高休獨倚」,否則,「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蘇幕遮》);李清照為了等待夫君的歸來,一直等到「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就連「少年不識愁滋味」的辛棄疾,也「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醜奴兒》)。看來,一旦遇見了「樓」字,定會讓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二、閑適之樓 「小樓」除了用於表達悲情之外,還可以用來表達閑適之情。如陸遊寫的《臨安春雨初霽》一詩中的名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我們可以想像:綿綿的春雨帶著春的問候,和著柔柔的夜風款款而來,此夜小樓不眠,詩人無眠。靜下心來拋開一切煩惱、利祿、功名,細細諦聽春雨的呢喃,小樓的私語。 這是一個詩意的夜晚:詩意的小樓、詩意的春雨。沒有詩人的閒情逸緻,沒有詩人的浪漫情懷,哪會有詩意的想像和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一夜的春雨讓詩人獲得了暫時的精神解脫,可以說,詩人在這一夜的春雨和特定的小樓中所流露的情感是真實的、浪漫的、愉悅的、閑適的,面對如此美景,詩人怎能不心馳神往?而「小樓聽雨」便是這一閑適心境的代名詞。就像文人們相聚飲酒、吟詩作畫一樣,它已成為古人閑適生活方式的一種。 辛棄疾在一首名為《臨江仙》的詞作中對這種閑適之境也有所表露,其中一句寫道:「小樓春色里,幽夢雨聲中。」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作者夢醒後是否惆悵,其春雨幽夢應該說是甜蜜的、溫馨的。 在古代詩詞的樂章中,「小樓」有時是一首凄婉的歌,讓人悲憫、悵惘,有時是一支清新的曲,讓人欣喜、神往。不同的小樓承載著同樣的情感,同樣的小樓蘊涵著不同的情懷。借著古代詩詞從小樓之窗投射出的光亮,我們似乎能瞥見小樓之中文學大師們或喜或悲的情感身影,想要與古人們對話,那就踏上小樓吧。 12.此物最相思——趣談唐詩中的紅豆 寄情於物是我國古詩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在眾多的表現相思之情的詩作中,流傳最廣、最為人喜愛的當推王維的《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此詩,宋人洪邁《萬首唐人絕句》是題作《相思子》,《全唐詩》中則題為《相思》一名。那麼詩中的紅豆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植物呢? 紅豆產於南方,主要分布在兩廣、雲南、海南等地,屬於藤本植物,春夏間開花,蝶形花冠,通常為紅色或紫色,其果形體呈卵形,一端(約全體的四分之三)為鮮紅色,一端(約全體的四分之一)為黑色,全體光澤如漆,令人喜愛。 關於紅豆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不幸死一邊地,悲傷不已,以至於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就稱這種紅豆為「相思子」,因此,詩中多用它來表現相思之情。 王維的這首詩本是送給好友李龜年的,據說天寶之亂之後,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這首詩,聽者無不為之動容落淚。但是現在我們卻通常用這首詩來表達男女之間的相戀相思之情。在唐代,把紅豆寫入詩中的絕非王維一人,溫庭筠也在自己的詩中不止一次地吟詠紅豆。 如他的《錦城曲》中有兩句就寫到了紅豆:「江頭學種相思子,樹成寄與望鄉人。」這裡的紅豆成了詩人寄與遠行之人作為紀念的禮物。還有一首《新添聲楊柳枝詞》,是這樣寫的: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愛戀的詩,詩中用紅豆嵌在骰子中,比喻對對方入骨的相思之情。情深至此,也足以令人感嘆不已了。 也許正是由於紅豆所代表的那份朋友戀人間的相思戀之情,所以在唐代紅豆還是眾多富家閨秀們的閨中之物呢。真是:小小一顆相思豆,寄寓幾多相思情! 13.「憑欄」與「倚樓」的意境美 古代文人墨客不管是壯山河之美,抒安邦之志,發思古之幽情;還是表閑愁遺恨,達相思之苦,大都「愛上層樓」。登高臨遠,天地悠悠,或喜或悲,自然一吐為快,從而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聲情並茂、動人心魄的詩詞名句。而「憑欄」與「倚樓」也就成為詩人涉獵最多並且寫得最有韻味的一種意境。這在詞的芳草地里尤其茂盛。 一憑一倚,雖是兩個細小的動作,但那動態、情態和心態委實是大相徑庭,很值得品味的。憑則兩手撫欄,直立遠視,有慷慨悲涼之態,倚則身體重心全憑欄干依託,有嬌弱無力之姿,詞作家正是著眼於這兩個動詞,把「憑欄」與「倚樓」寫得幾乎是風情萬種,儀態萬端。 唐五代至宋初,因受題材和形式方面的制約,詞多以婉約為主,「倚樓」就寫得多了。如: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州。 ——(唐)溫庭筠《夢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唐)白居易《長相思》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 ——(南唐)李煜《擬破浣溪沙》。 這三種「倚樓」,都是以思婦為題材,但依樓的時間、心境卻不同,抒情也各有韻味。《夢江南》把早起「獨倚望江樓」的切迫企盼與「過盡千帆皆不是」的失望構成強烈反差,又以落日流水的靜寂來反襯,腸斷之痛令人不堪,以至後人稱這首詞為《花間集》之冠。《長相思》是晚來依樓,曲折的水流把綿長的愁思延成纏綿的情韻,月光又映襯出相思女子的哀怨憂傷,雖著眼於「愁」、「恨」、「思」,寫的卻是「愛」,言簡意豐,詞淺味深。《浣溪沙》則深夜「倚樓」,把邊塞細雨、凄清的笙樂和「倚樓」人的淚珠交融起來,充滿了感傷和哀怨,因無人傾訴,無人會意,只好「倚欄干」,結尾這三字有「說不盡之意」,把人物的凄苦、孤獨、盼望與憂怨都包容進去了。 其實,這個時期南唐的馮延已「托兒女之辭,寫君臣之事」,融合多種手法和自己的真實觀察與體驗,把倚樓人的情感寫得別有一番風味,很受人們的推崇。如《謁金門》: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捋紅杏蕊。鬥鴨欄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以起興入筆,寫滿懷心事的女子,無意於鬥鴨取樂的熱鬧,獨倚欄干,頭髮也懶得梳理,玉簪子歪斜欲墜,整日盼著「不至」的戀人,愁苦之態,哀怨之情,栩栩如生。但「舉頭聞鵲喜」卻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俗語云:「喜鵲叫,佳人到」,該是「君」將至了吧。意境如此清麗含蓄,以至於馮延已的主子南唐中主李璟也生了妒意,發出話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又如《清平樂》:「黃昏獨倚朱欄,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用江南春景反襯人物內心的孤寂:那樓頭新月,砌下落花,怎能不勾起獨倚朱欄者的相思之情呢?最後一句更是「雅麗含蓄」,韻味無窮。 再如《鵲踏枝》:「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裡無尋處。」獨自依樓,獨自流淚,自言自語,已是無法排遣的愁苦,偏又有「雙燕飛來」,更反襯出的內心孤苦無依,自然春愁如絮,隨風而舞。如此清新的語言,高妙的寫法,纏綿的情感,同時又暗藏「君臣之事」,使他的詞餘味無窮。北宋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在許多寫離別傷懷的漫詞里更有不少「倚樓」的描寫。如《八聲苦州》:「想佳人……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都寫得痴情回蕩,又纏綿悱惻,著實動人。 也許因為太多詞人的渲染,寫「閑情」、「春愁」;「思婦」、「離人」,總要憑欄倚樓,連虛懷若谷的政治家寇準,閑來弄筆,居然也變得兒女心腸,柔情似水了。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踏莎行》(菱花:指鏡子,慵:懶) 約會已是遙遙無期,相思更是纏綿不斷,哪來的心思去梳妝打扮呢?倚樓遠眺,芳草連天,愁思如海。末一句的烘托渲染,更顯婉麗凄惻。「無情末必真豪傑」,至高至遠的胸懷,總是少不了至細至柔的情懷。 而宋代兩位大文豪把「倚樓」寫得更是愁思如海,九曲迴腸。「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背井離鄉之愁,貶謫去國之恨,通過動人月色的反襯,更增添了客愁的深長,無怪後人驚嘆「鐵石心腸之人亦出此銷魂語」。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近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踏莎行》情景交融,清麗纏綿,寫得「極切極婉」、「極柔極厚」(唐生璋《唐宋詞簡釋》)。 與「倚樓」的柔婉不同,「憑欄」則顯慷慨激越之氣,陳悲涼壯闊之情,這無論在婉約詞還是豪放詞里都有所表現。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五代)李煜《浪淘沙》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宋)王禹偁《點絳唇》 在奢靡中做了亡國奴的南唐後主李煜,終於有了為時已晚的悔意,面對無限江山易主,自己作階下囚,寄人籬下,自然感傷萬分。一句「莫憑欄」,實則時時「憑欄」,只是無力回天,徒留悲壯之氣,空灑悲涼之淚。而王禹偁作為宋初詩文改革的先鋒,胸懷大志,才華橫溢,但仕途坎坷,懷才不遇,面對長空翱翔的鴻雁,感慨萬端,有誰能會意自己的心志呢?一個「憑欄」既寫出了壯懷激烈之心,又表現了無奈傷懷之意。 最能體現「憑欄」的慷慨壯烈之氣的,還是岳飛的《滿江紅》和辛棄疾的《水龍吟》: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滿江紅》(節選)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水龍吟》(節選) 這裡作者把國家民族的責任感以及自己的渴盼充分融入詞里,一個「衝冠憑欄」,一個「欄干拍遍」,盡顯豪邁洒脫之態,慷慨悲涼之氣,讀來蕩氣迴腸。 隨著南宋王朝的日漸衰落,許多詞人多發無奈之嘆,「憑欄」都顯傷懷悲涼。如「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楊柳參差舞。」(姜夔《點絳唇》),懷古傷今,感慨萬分,詞境顯得空靈而悲涼。再如:「問蒼天無語,華髮奈山青。水涵空,欄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台去,愁與雲平。(吳文英《八聲甘州》)如此「憑欄」,只剩下借酒澆愁,自我麻醉的份兒了。 總之,「憑欄」與「依樓」的意境彙集了深廣的社會生活,蘊含了豐富的人物情感,交織著多樣化的藝術手法,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總讓人百讀不厭,回味不倦。
推薦閱讀:

讀古典詩詞到底有什麼用?
古典詩歌鑒賞的快速切入方法
美到窒息的古典詞句
專家解讀唐宋古典文學視頻講座6集
從古典的意象出發

TAG:詩歌 | 分類 | 古典 | 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