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豫章王氏世繫世系源流探討

豫章王氏世繫世系源流探討

王洪順

豐城市王家洲譜局這次重修族譜,對於王氏世系源流,做了較為細緻的查證工作。

由於我們修譜時間間隔過長,在解放前夕的1948年雖然修了譜,但在剛出新譜時,因政權更換而被銷毀,後來民間保留的一部分老譜,也因後來的幾次運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把宗譜當成「四舊」東西,也被徹底銷毀了。正如王家洲1986年重修的譜序中說:「由於資料睏乏,況又千絲萬繞,整理巨艱,感難盡事,自疚於心。為有系統本屆重修村史譜牒,故規定各房概以在生前一代重修。」因上屆修譜受諸多不利因素影響,譜修撰得不完善,是情有可諒的。

為了搞清王氏世系源流,我們找到六家同屬景肅公位下宗譜。他們是:袁渡北岸譜局1988年版譜、進賢縣溫圳斗門譜局1987年版譜、臨川縣桐源圳口譜局1989年版譜、高安市港溪村保留的斗門譜局光緒丙子歲1876年版譜、豐城市王家洲譜局1986年版譜、南昌市灣里譜局2008年新版譜,對這六家宗譜,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對照比較,查證分析了世系不清的原因和問題。現將對比情況分析如下:

(一)從始祖晉公到十八世元威二公,六家譜相同。其吊系是:(1)晉公字子喬——(2)宗敬公字榮生——(3)森公字子成——(4)彬公字燦然——(5)昇公字起陽——(6)昱公字子卓——(7)頎公位元組符——(8)錯公字石卿——(9)貢公字爾進——(10)諭公字曉淑——(11)息公字天運——(12)恢公字德廣——(13)亢(元)公字道吉——(14)頤公字元純——(15)翦公字維張——(16)賁公字典武——(17)離公字文明——(18)威公字玉文。

(二)十九世立公至廿六世霸公,五家譜大致相同。其順序是:(19)立公字豫凡——(20)臧公字聖善——(21)邑公字壽南——(22)揆公字瑞卿——(23)白公字受采——(24)章公字斐卿——(25)崧公字福之又字秦瞻——(26)霸公字儒仲。王家洲的譜吊系另亂錯位,其順序是:威——陵——戊——臧——嘉——成——賀——吉——霸。灣里的譜只是把(25)世崧公提到廿三世。其順序是:立——臧——邑——揆——崧——白——章——霸。變動後霸公的父親,由崧公改為章公。對此我查閱了各公生年,霸公生於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即公元四年。章公生於西漢成帝永始四年,即公元前十三年。按時間推算章公18歲生霸,是正常合理的。崧公生於西漢本始四年,即公元前七十年,如生霸年齡則在75歲,這是不合情理的。雖然上述世系有北岸、斗門、高安、圳口、幾家譜公認,但我在編排時,還是採用了灣里編撰的世系。

(三)廿七世殷公至四十世顗公。北岸、斗門、高安、圳口四家譜都一致。其順序是:(27)殷公字晉陽——(28)仁公字德優——(29)經公——(30)實公字士重(奉新譜載字獻華)——(31)懋公——(32)怡公字和也——(33)忠公字靖國——(34)冠公——(35)寓公——(36)光公字燦也——(37)冏公字大興——(38)神念公字希聖——(39)僧辯公字君才——(40)顗公字靖也。王家洲譜是:(27)殷——(28)成——(29)景齡——(30)貞、煥——(31)述——(32)敏——(33)融——(34)忠——(35)冠——(36)寓——(37)空——(38)秀——(39)元則——(40)煥。灣里譜是:(27)殷——(28)亥——(29)岱——(30)卓——(31)述——(32)懋——(33)泓——(34)並——(35)楊——(36)寓——(37)罕——(38)秀——(39)元則——(40)煥。灣里和王家洲兩譜基本相似,其下傳是殷公長子亥公世系。其不同處可能是王家洲1986年修譜時,因資料不全殘缺不清,而出現的差錯失誤。

(四)四十一珪公,字叔玠,或字禹玉。為顗公幼子。諫議大夫,隋開皇十三年,召入秘書省,校定群書,為大常治禮郎。卒年六十九,帝素服哭賜詔,魏王率百官臨哭贈吏部尚書,謚:懿。夫人馮氏,生子三:崇基、敬直、音。從這裡開始有六種不同世系,最後都到四十九世景肅公。

(1) 北岸1988年版譜:(41)珪公——(42)崇基公——(43)茂時公——(44)光大公——(45)遂公——(46)顒公——(47)宏機公——(48)韜公——(49)景肅公。

(2) 圳口1989版譜:(41)珪公——(42)崇基公——(43)茂時公——(44)光大公——(45)遂公——(46)文濟公——(47)仁忠公(字宏機)——(48)韜公——(49)景肅公。

(3) 高安港溪1876年斗門版譜:(41)珪公——(42)崇基公——(43)茂時公——(44)光燾公——(45)遘公——(46)濃公——(47)宏機公——(48)元暕公——(49)景肅公。(該條世系斗門1987年重修譜也有,四十八世為元,未有暕字,因為下面世系有元暕二字會重複)

(4) 斗門1987年版譜:(41)珪公——(42)音公——(43)傑公——(44)隆公——(45)通公——(46)福疇公——(47)勔公——(48)元暕公——(49)景肅公。

(5) 王家洲1986年版譜:(41)蚪公——(42)音公——(43)傑公——(44)隆公——(45)通公——(46)福疇公——(47)勔公——(48)元暕公——(49)景肅公。

(6) 灣里2008年版譜:(41)虯公——(42)彥公——(43)傑公——(44)隆公——(45)通公——(46)福畤公——(47)勔公——(48)玄暕公——(49)景肅公。

從上述世系對比分析,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查證和探討。

第一,廿七世殷公,字晉陽,是霸公長子。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年丙戌(公元26年)三月初六日。唐書:後漢中山太守,食邑祁縣,家於祁。以周易訓鄉里,為子孫資。四世孫:實。系烏丸龍門之子,由卅七世冏公,為度支尚書、護烏丸校尉,廣陽侯。因號烏丸王氏。我祖景肅公是為烏丸王氏之後也。娶李氏,生子二:亥、仁。

上述行傳是我們老譜「太原總世系」中記載的。這就很清楚豫的說明豫章王氏始姐景肅公,其上源世系是廿六世霸公次子仁公下傳的。我們多家譜是按這條世系,只有灣里的譜是按殷公長子亥公下傳。

第二,四十一世珪公,生三子:崇基、敬直、音。下傳世系各不相同,總的歸納為兩條,一條是接珪公長子,崇基公下傳,即:(42)崇基——(43)茂時——(44)光大——(45)遂——(46)顒——(47)宏機——(48)韜——(49)景肅。另一條接珪公幼子音公下傳,即(42)音——(43)傑——(44)隆——(45)通——(46)福疇——(47)勔——(48)元暕——(49)景肅。

上一條世系(48)世韜公,字元暕,因與下一條相同,故去掉一「暕」字,變成「元」。我們前輩修譜也看出矛盾,故在景肅公行傳下方註:「按元暕以上,理應關疑,姑照老譜派系,候通人裁之。」因此,我認為必須查清四十一世珪公是否生三子及其下傳世系。

第三,灣里的譜是承接廿七世殷公長子,亥公的世系下傳。這與「中華王氏文化研究通訊」2010年第五期,登載的王汝珊先生文章:「關於三槐王氏上源世系再次考略」一文基本相同。該文世系如下:(29)霸——(30)殷——(31)亥——(32)岱——(33)卓——(34)述——(35)懋——(36)宏——(37)並——(38)楊——(39)寓——(40)罕——(41)秀——(42)玄則——(43)煥——(44)虯——(45)彥——(46)傑——(47)隆——(48)通——(49)福郊——(50)勔——(51)怡——(52)潛——(53)質——(54)慶存——(55)乾——(56)言——(57)初——(58)祜(祐)。灣里的譜是廿六世霸到四十七世勔,與上文一樣,只是世系代數不同,還有四十六世福畤公,該文是四十九世福郊公。

通公,字仲淹,隆公之子。生於隋文帝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卒於隋煬帝十三年(公元617年)。博學鴻儒,於龍門獻策,被奸所阻未允,後屢征不就。河汾教授弟子三千零,時號:文中子。娶安氏,生子二:福疇、福郊。上文乃我老譜所載。灣里介紹的(46)世福畤公與三槐王氏介紹的(49)世福郊公,都是唐涇州刺史。下傳世系則不同。灣里譜是:(46)福疇——(47)勔——(48)玄暕——(49)景肅。為豫章王氏始祖。三槐王氏是:(49)福郊——(50)勔——(51)怡——(52)潛——(53)質——(54)慶存——(55)乾——(56)言為三槐王氏始祖。因而,我認為灣里的譜,是否接上了三槐王氏世系。

綜上所述,因而我們認定豫章王氏始祖景肅公的上源世系如下:(1)晉——(2)宗敬——(3)森——(4)彬——(5)昇——(6)昱——(7)頎——(8)錯——(9)貢——(10)諭——(11)息——(12)恢——(13)元(亢)——(14)頤——(15)翦——(16)賁——(17)離——(18)威——(19)立——(20)臧——(21)邑——(22)揆——(23)崧——(24)白——(25)章——(26)霸——(27)殷——(28)仁——(29)經——(30)實——(31)懋——(32)怡——(33)忠——(34)冠——(35)寓——(36)光——(37)冏——(38)神念——(39)僧辯——(40)顗——(41)珪——(42)音——(43)傑——(44)隆——(45)通——(46)顒——(47)勔——(48)韜——(49)景肅。

為了多方面獲取信息,消除老祖宗在譜中的「關疑」問題,我們對「中華王氏家譜研究通訊」總第44期,登載的「關於太原王氏王景肅、王仲舒上源的考證總結」一文,進行了對照比較。該文是中華王氏大成總譜編輯部,2010年3月10日正式公布的「景肅公上源世繫結論」。現抄錄於後:(1)子喬——(2)宗敬——(3)鳳——(4)覃——(5)渠——(6)豐——(7)芝——(8)億——(9)錯——(10)墳——(11)渝——(12)息——(13)恢——(14)亢——(15)頤——(16)翦——(17)賁——(18)離——(19)威——(20)志——(21)珣——(22)言——(23)山壽——(24)嶔——(25)彝——(26)彛——(27)朂——(28)勵——(29)霸——(30)咸——(31)甲——(32)甫——(33)畊——(34)恬(憬)——(35)澤——(36)昶——(37)湛——(38)承——(39)述——(40)坦之——(41)愉——(42)緝——(43)慧龍——(44)寶興——(45)瓊——(46)遵業——(47)松年——(48)劭——(49)孝京——(50)子奇——(51)慶元——(52)光復——(53)邕——(54)篆——(55)審——(56)貞——(57)仁四——(58)元暕——(59)景肅。

上面的世系跟我們祖傳的譜大不相同,文中某些觀點,我們也不贊同。為了理清王氏世系源流,談點個人看法,以便商討,供大家參考。

(1)關於文中廿九世霸公下傳世系,是接其次子咸公的問題。行傳說卅世咸,霸次子,隨父居晉陽,子一:甲。因而認為景肅公上源是晉陽王氏中的四房王氏。

據我們老譜「太原總世系」記載:廿六世霸公,威公九世孫。漢書:字儒仲,少有清節,及王莾篡位,棄冠帶,絕交宦。建武中徴為尚書,拜名不稱臣。有司問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諸侯有所不友。司徒侯讓位於霸。閻陽毀之曰:太原俗黨。儒仲頗有其凨遂止,以病歸隱居,守志茅屋蓬戶,連徴不至。娶何氏,子二:殷、咸。有詩讚曰:江海冥滅,山村長往;遠至風疏,逸情雲上;道就虛全,事違塵枉。

從我們世代相傳的宗譜來看,都是承接霸公長子殷公世系。老譜載:「廿七世殷公,為霸公長子。唐書:後漢中山太守。食邑祁縣,家於祁。以周易訓鄉里,為子孫資。四世孫:實。系烏丸中山龍門之子。由三十七世冏公,為度支尚書、護烏丸校尉、廣陽侯。因號烏丸王氏。我祖景肅公是為烏丸王氏之後也。殷公居祁縣,屬太原王氏祁縣支。把景肅公承接到咸公,歸屬為太原王氏晉陽支是不對的。

(2)關於對灣里2008年版譜入編的(唐·張九齡)寫的《王氏譜系敘》一文,說是後人炮製出來的。這是不負責任的亂下結論。據我所知,凡是季友公四世孫、五十四世椿公十個兒子位下裔孫的老譜,都有這篇文章。至於寫序的時間灣里入編可能有誤,不是灣里譜登載的唐開元己巳年(公元729年)春三月吉旦,也不是唐開元辛巳年(公元741年)為「王氏譜敘「寫序。經查多家老譜記載,時間都是唐開元己卯年春桐月,也就是說實際寫序時間是公元739年。如按灣里譜的時間提出質疑,是有道理的。因為張九齡生於公元673年,歿於公元740年,如寫序時間在公元741年,人已死是不可能的。如果寫序時間在公元729年,王季友時年15歲,既不可能編撰宗譜,也請不到唐宰相、文學家、大詩人張九齡寫序,現在按照我們老譜記載的時間,實際是公元739年,那就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了。

五十世季友公,生於唐開元二年甲寅年(公元714年)三月十一日午時,登開元廿四年(公元736年)進士首第,授洪州司議,為御史中丞兼太子賓客。因陳救時之策十條,君國重務九章,忤帝旨,遂休於家。日與生徒講道龍澤坑智度寺龍澤書院,有龍澤遺稿千餘篇,著「四書要說」、「六經通義」,士大夫咸稱慕之。會講於圭峰,帝尋復用之,累升至河西郡守、御史中丞、金紫光祿大夫。歿於唐貞元十年甲戍(公元794年)十二月十八日,享年八十有一,贈豫章伯。

從上面行傳看,季友公23歲考中進士首第,授洪州司議,御史中丞兼太子賓客,因陳救國之策忤帝旨,休官在家。後來有了空閑,為了明祖敬宗,樹建家風,垂教後輩,著手修撰家譜,並請同朝為官,又是連襟的親戚張九齡為宗譜撰序,這是合情理的,也是真實有據的。

(3)關於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公,與豫章始祖景肅公世系是攀龍附鳳之說,讓人懷疑的問題。該文分析說:從王通——景肅的生年看,王通生於公元584年,歿於公元617年,王景肅生於公元667年,兩者相隔83年,王通與王景肅之間共有五代,平均每代16.6年,雖然從古到今有早婚早育現象存在,但不可能連續五代生育年齡都是16.6歲。這種計算方法我認為不對,應該按四代計算,平均每代生育年齡應是20.75歲。

我們可以假設四十五世通公,20歲生福畤公,又名顒公,那麼四十六世福畤公出生年為公元604年,福畤公又在20歲生勔公,那四十七世勔公出生年應為公元624年,再勔公20歲生元暕,四十八世元暕公出生年應是公元644年。四十九世景肅公實際生於667年,按此推算元暕公生景肅公的年齡已有23歲了。這樣計算才是正確的,因此用不著懷疑。

(4)關於景肅公祖上的遷徙路線問題,是京兆王氏,來自萬年業里,因而證明其上源不是龍門王氏的王通,而是晉陽王氏中的四房王氏。

據我們老譜記載:七十九世裔孫士俊撰寫的遷徙序中指出「周靈王以前世系史鑒甚詳,無容復贅。以太子晉受姓為始,固為一世祖也。謫居於洛,至十七世武城侯離公,生兩子。元公避秦亂居琅琊,臯虞後徙居臨沂都鄉,是為琅琊王氏。次子威九世孫,儒仲霸公,居太原晉陽,是為太原王氏。迨至三十八世希聖神念公,因北齊王徙家萬年業里。四十九世景肅儀公,任丹陽太守,則家豫章東湖其居。」同時在廿七世殷公行傳里,也寫到殷四世孫實,系烏丸中山龍門之子。在三十八世神念公行傳里,也寫到徙居京兆府萬年縣業里。四十九世景肅公行傳中,也註明從萬年業里徙居豫章東湖。

唐代的萬年縣,屬陝西省西安市管轄,唐代的長安是首都,設京兆府。長安城以朱雀大街東西分治,東歸萬年縣,西歸長安縣,兩縣歸京兆府。從以上老譜的敘述中,已經明確景肅公祖上的遷徙路線,並清楚其世系代數,當然不屬於晉陽四房王氏。

通過上面的對照分析,進一步證明我們祖傳的宗譜,關於景肅公的上源世系,是比較正確合理的。五十世季友公因為是我們豐城王氏的開基祖,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親自參與了編修家譜,其信息來源之廣、文化水平之高超、歷史之真實是外地任何譜都是無法比較的。因此,我們有得天獨厚之優勢,經過代代相傳下來的宗譜,一定能經得起歷史檢驗。我們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修譜原則,一定能把我們的宗譜修好。同時衷心地期望各地宗親,加強聯繫,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共同為修好全國性的「中華王氏大成總譜」而努力奮鬥!

上文是我幾年前在豫章王氏網上發表的文章,得到全國多家王氏網站轉載。通過多年查找資料及分析論證,現基本確定豫章王氏始祖王景肅公上源世系如下:從26世霸公到--27殷--28亥--29岱--30卓--31述--32懋--33泓--34並--35楊--36寓--37罕--38秀--39元則--40煥--41虯--42彥--43傑--44隆--45通--46福疇--47公允[ 勔 ]--48元諫[韜]--49景肅[儀]。現發表該文以供譜諜愛好者探討查尋。

公元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日


推薦閱讀:

探討納音五行取數法(逆旋配數法)
南泉斬貓(白雲禪師《無門關的探討》)
煒東命理群命例探討1
縣轄市的可行性探討
教會興旺的DNA ——從腓立比教會探討教會興旺的要素

TAG: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