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密松水電站是否重啟

習近平李克強先後發話,密松水電站是否重啟

前天,俠客島已經說過,擔任國務資政之後的昂山素季首次訪華,帶著非同尋常的使命。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中緬經貿合作。

昨天李克強會見昂山素季時,明確強調了雙方要「妥善推進中緬油氣管道、密松水電站等大項目合作」;今天,習近平見她時也點出,要「保障現有大項目安全運營,積極推進能源、金融等重要領域合作」——不必說,習近平口中的「現有大項目」,應該就包括密松水電站在內。

換句話說,兩天之內,兩位中國領導人都提到了密松水電站。這個擱置已久的項目,到底什麼時候能重啟?對於中緬雙方來說,這一項目又意味著什麼?

由來

密松水電站,是緬甸已經夢想了60多年的大項目。早在1952年,緬甸就提出密松水電站建設的規劃,但由於技術、資金和市場問題無法實施。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包括日本關西公司等多家企業曾先後到密松進行考察,其中日本公司還向緬甸政府第一電力部提交了密松初步開發規劃;但由於資金、電力市場及西方制裁等問題,最終都不願投資緬甸。

直到2009年——那一年,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與緬甸電力部水電規劃司簽訂了伊江上游水電項目協議備忘錄(MOA),開發、運營、轉交在密松上游的恩梅開江、邁立開江建設水電站;同年12月,正式開工儀式舉行。

這座水電站有多重要?

這麼說吧,根據雙方協商,裝機容量600萬千瓦的密松水電站,可以讓緬甸政府獲得10%的發電量與15%的項目股份,緬甸還將徵收所得稅與出口稅;在50年的特許經營後,這一項目還將完全無償移交給緬甸政府。而在這50年內,緬甸政府將獲得170億美元收入。

聽起來很棒,對吧?可就在2011年,項目開工後一年半,時任緬甸總統吳登盛突然致函緬甸下議院,宣布在其任期內暫時擱置密松水電項目。理由?「緬甸政府是民選政府,必須尊重人民意願。」

什麼意願?按照西方的解讀,這一水電站將把90%的電力銷往中國,因此這是一樁「中國掠奪緬甸資源」的買賣。

但事實上,我們只要算算賬就知道這種說法的不靠譜。

首先,密松的年發電量是緬甸2011年全國全年用電量的3倍,就緬甸國內來說,根本消化不了這麼多電;其次,中緬雙方都面臨著巨大損失。中電投前期的70億砸進去後,財務付息和人員維護費還以每年3億元的速度遞增,並面臨供應商、施工單位等有關合同方巨額違約索賠。而緬甸呢?包括當地勞工、移民生計在內,據測算,密松電站每停建一年,緬國內生產總值將損失50億美元——要知道,緬甸2013年的GDP,也不過只有400億美元。

所以,雙方必然會談這個項目。

困難

OK,雙方高層領導人都談了這個問題,那麼重啟應該很容易?

可以說,「密松」項目得以重啟的曙光目前基本停留在政治層面,也即中緬兩國政府都有意致力於實現彼此關係的穩定性建設,項目重啟有了政治基礎(比如民盟政府新成立的「密松項目審核委員會」,預計將在今年11月正式出台關於「密松」項目的審核報告)——但困難依然很多。

首先,擺在昂山素季與「民盟」政府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恰是登盛政府曾經遵從的民意。

雖然新政府的上台,為中緬關係新時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可能,但這並不表明,緬甸民間消極保守的民間情緒,特別是「厭華情緒」就消失了。實際上,根據島上相關人士的觀察,緬甸民間「厭華情緒」並未明顯退潮,而緬甸媒體則隔三岔五向昂山素季與「民盟」新政府發出警告,恢復「密松」項目可能會讓新政府失去民心。

其次,就是使「密松」項目暫停的根本原因——緬甸政府與克欽地方的利益分配問題。

緬甸中央政府與地方的關係歷來複雜,「密松」項目所在地克欽邦不僅向來擁有高度自治權,而且還與中央政府關係不睦。因而,在克欽人看來,「密松」項目就是中資企業與軍政府間密謀的「勾當」,認為這是軍政府向克欽駐軍的前奏。

目前來看,「民盟」新政府與克欽地方的關係有好轉、回暖的跡象,但要真正使克欽地方歡迎「密松」項目的重啟,還有一個過程,而這則需要中國與緬甸新政府在實現雙方利益均衡與緬甸央地利益平衡方面多下功夫。

最後,項目能否順利重啟,還要看民盟新政府的態度。據長期從事緬甸問題的專家克里斯·滕森的意見,如果從中緬雙方雙贏的角度考慮問題,取消「密松」項目,在別的選址上開發新的水電項目,並為緬甸繪製一個全國性的長期電力發展藍圖,將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不巧的是,緬甸政府機關報《鏡報》曾全文轉載過克里斯·滕森的觀點。顯然,這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民盟」新政府的態度,而這一態度雖能為「密松」暫停畫上圓滿的句號,但卻無益於項目的重啟。

弊端

看上去挺棘手。那,怎麼辦?

其實,在緬,中資企業有個「丹瑞模式」。20世紀90年代以來,緬甸由於軍政府統治與西方的制裁,對外開放水平顯著較低,中資企業在緬甸幾近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而在和緬甸軍政府長期打交道的過程中,中國企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被外界稱為「丹瑞模式」的投資模式。這種模式曾經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也有弊端。

一,與軍政府(中央政府)直接打交道的習慣。

受這一偏好影響,中國企業在緬甸投資往往只習慣與緬甸中央政府接觸,而不與緬甸地方政府進行溝通。顯然,這嚴重忽視了複雜的緬甸央地關係,而央地之間的不睦使中資項目在利益分配方面自然很難延伸到地方,而地方政府與百姓看不到項目的利益好處(例如創造就業等)。基於此,中資企業與軍政府的合作也常被視為是「勾當」,而緬甸地方政府對軍政府的忌憚與民間百姓對軍政府的不滿也就自然地轉嫁到中資企業與相關項目頭上。

二,中國企業投資對大型項目、標誌性項目存在偏好,其中就包括類似於水電站、煤礦資源等。至今,中資企業的這一模式也並未改變。

據島叔獲取的數據,中國對緬甸實際投資依然位居第一位,但中國投資中很大一部分為資源板塊,這部分的比例以至於高達65%。而根據緬甸的官方消息,2015-2016財年外資進入最多的領域就是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領域,佔總投資額的51%。

三,中資企業在一家獨大的環境下缺乏足夠的競爭意識與市場意識。

由於西方施加於緬甸的種種制裁,中資企業在緬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受此影響,中資企業在養成只與中央政府接觸習慣的同時,也顯著缺乏市場意識,對地方政府與百姓的利益照顧不夠,在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例如做好民生工程、創造就業與改善當地教育、衛生條件等)方面也顯著不足。

隨著登盛政府的上台,一方面,中資企業一下子多了很多競爭對手,而在面對這些競爭對手時,中資企業的競爭與市場意識明顯存在落差;另一方面,這也使中資企業的投資偏好與緬甸政府的實際需求出現了偏差,緬甸雖然需要大型水電工程與煤礦工程,但更迫切地需要能夠創造大量就業的工業、輕工業項目,對事關基礎設施、教育與衛生等民生領域的項目也存在迫切需求。而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揭示了登盛政府敢於無限期暫停「密松」項目的根由。

因此,中國的對緬投資,就需要新思維、新模式。

轉換

具體來看,中資企業也在對緬投資時注意下述幾點:

中國企業在緬甸投資應增強雙贏、多贏意識。簡單來講,中資企業不但要從緬甸市場中獲取經濟利益,更要在緬甸政府政府、地方政府與民眾層面實現利益的均衡。

其次,中國企業在緬甸投資應更好地遵從市場競爭原則,與緬甸發展的需求實現合拍。來自緬甸國家計劃和經濟發展部門的一位官員曾經直言:「緬甸需要更多的外商投資,不僅發展基礎設施,還希望投資勞動密集型行業,如紡織業、服裝與鞋子製造以及電子製造業等項目」。

同時,中國企業在緬投資還必須增強企業公共外交能力。要說中資企業在社會責任承擔方面沒有任何擔當自然與事實不符。實際上,中資企業20世紀90年代在緬甸基礎設施建設、電力發展、衛生、教育等領域也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在中緬油氣管道的起點馬德島上,正是中國企業的努力使島上的面貌煥然一新,道路交通條件得以改善,島上民眾就業水平大幅提高,新的學校、水庫也相繼建成。

然而,由於以往中資企業大多奉行「多做少說和只做不說」的宣傳模式,中資企業的公共外交能力較差,與當地社區與民眾的聯繫度明顯不夠。萊比塘銅礦也曾暫停,但後來成功復工;這背後雖有昂山素季的「幫忙」,但與企業策略的改變也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負責投資萊比塘銅礦的「萬寶礦產」以成立「公共關係部」來切實聯絡企業與地方政府與當地社區,主動結合當地的經濟需求與文化,這無疑為項目的復工與未來長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密松」項目給中資企業在緬上了一門很好的實踐課。這就意味著,即使項目得以重啟,中國企業在緬投資也應改變投資思維與模式,而新思維與新模式或將更好地促進中資企業在緬的發展及使中緬經濟關係不僅有規模,更有質量。

文/任南嶺

編輯/公子無忌、格格

推薦閱讀:

漲知識丨一文GET中國十大水電站!
烏東德水電站建站前期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錦屏水電站
世界上最大水電站,看萬噸巨輪如何翻過180多米大壩?
中國加大瀾滄江景洪水電站下泄量緩解越南旱情|瀾滄江|越南乾旱|中越關係

TAG:緬甸 | 水電站 | 重啟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