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乍到的中國父母被瑞士人處理垃圾的方式驚呆了
作者:之悅Echo
來源:作者博客
編者按:瑞士的環境競爭力一直遙遙領先全球,這個領先是所有瑞士人共同創造的。本文作者之悅Echo是瑞士數字奢侈品集團中國項目經理,她詳細記錄了為初到瑞士的父母介紹瑞士人垃圾分類做法的經歷,非常值得中國借鑒。摘自之悅Echo的新浪博客2015年09月25日,上標題為編者所擬,供讀者諸君參閱。
在瑞士生活?先學會怎麼扔垃圾
夏天的時候,父母來瑞士蘇黎世住了一個月陪我。在這個對他們而言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們發現,自己在很多熟悉的生活領域忽然成了需要從頭學起的小學生,到處充滿了意外。
剛到不久,有一天,我在廚房偶然看到母親正把一個空易拉罐往垃圾袋裡扔,我一個箭步衝上去攔住,一邊嚷著:「不要扔這裡!」母親詫異地瞪我,「那要怎麼扔?」 我這才意識到還沒把在瑞士生活最重要的常識之一——如何進行垃圾分類,詳細告訴他們。我決定「手把手教學」,帶著他們在家周圍走一圈,親身體驗一番蘇黎世的垃圾分類體系。加微信xinsi91,看更多內幕猛料。
出門前,我把廚房窗台上積攢的各種空的易拉罐、空酒瓶、飲料瓶等按材質分好類,裝進幾個袋子。第一站,是離家三分鐘的馬路邊的垃圾回收站。所謂回收站,是一排小屋樣的敦實的大桶,每個上面寫著德語指示文字,旁邊畫著相應的示意圖,比如:金屬罐頭、玻璃瓶。而在投玻璃類垃圾的入口處,還有不同顏色的標誌,代表每個桶所接收的是哪種顏色的玻璃。所以無論會不會德語,來到這裡都一目了然。簡單地說,這個回收站收的垃圾一共有這幾種:小型金屬製品屬於一類(例如鋁製易拉罐),然後是白色玻璃(也就是普通的透明玻璃),褐色玻璃,以及綠色玻璃。
我一邊熟練地扔著垃圾,一邊對父母解釋:「你們看啊,比如這個玻璃瓶,蓋子是金屬的,所以要把蓋子打開,單獨扔進這個桶,再把瓶子扔到那裡。還有,這些空瓶空罐要在家裡清洗乾淨後,才能扔到這裡……最後扔完之後呢,裝瓶子用的袋子,折起來,放進這裡。」父母嘖嘖感慨著:「怪不得這裡一點異味都沒有,乾淨得不像個垃圾站。」 此外,對於新來乍到者還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天晚上八點之後和周日是不可以在這裡扔垃圾的——因為往桶里投玻璃瓶會發出比較刺耳的碰撞聲,這個規定是為了不打擾到附近居民的休息。
第二站,帶著父母,帶著剩下的塑料瓶,我們到了離家最近的一個超市。我拎著那袋空瓶,徑直走到最裡面貼牆的一個裝置。上面有三個洞,同樣地,旁邊畫著通俗易懂的示意圖:一個用來扔透明塑料瓶,一個扔不透明塑料瓶,底下一個小的,則是廢電池回收口。除了要把瓶子在家裡清洗乾淨,瑞士人還會把塑料瓶提前壓扁,更方便之後的回收處理。
出超市的時候,我順便在收銀員那裡買了一卷用來裝廚餘垃圾的白色垃圾袋。付款的時候把父母嚇了一跳:「垃圾袋要這麼貴?」 ——一卷10個35升容量的垃圾袋,價格是17瑞郎,大概相當於人民幣110元。說實話,剛到蘇黎世時,我也被這個價格驚了一下,不過很快便理解了:這當然不是因為袋子的成本,這個價格收的實際上是垃圾處理費,也可以說是環保稅。
用這種方法,讓「生產」更多生活垃圾的人自動地需要交更多環保稅,實在是非常公平合理。如果你說,不能拿一個別的袋子裝廚餘垃圾嗎?當然不能,這種白色的垃圾袋上面寫著蘇黎世專用,全蘇黎世統一定價,也是唯一有「資格」可以被扔進每個小區門口那個灰色垃圾桶的袋子。非要用其他袋子?那你就祈禱扔的時候千萬不要被居民舉報或是被「垃圾巡警」發現吧。
走完這一趟,瑞士的垃圾分類「基礎課程」算是上完了。對於這裡的居民來說,這些規定早已深深融入生活習慣,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根本無需談自覺不自覺的問題。而對父母來說,則簡直像發現新大陸,有一種孩子般的興奮,此後幾天,兩人爭著扔垃圾「學以致用」。在街上逛的時候,感嘆瑞士一塵不染的同時,也常常會忍不住加一句:垃圾分類能做到如此細緻的國家,乾淨成這樣,也不奇怪了。
當然,扔垃圾這門學問絕不僅止於此。蘇黎世市政府發放的「垃圾手冊」,足足有厚厚的108頁,詳細介紹了所有垃圾的分類回收辦法。我又陸續向父母普及了一些常用知識,比如,綠植垃圾(花園裡枯死的樹枝、落葉等),要專門扔進小區門口那個綠色的垃圾桶,等著專人專日來收取;廢紙類、紙板箱等,也是每月有一次回收機會,在那天快到時,會看見附近居民樓門口、馬路牙子上,神奇地出現一疊疊整整齊齊的廢報紙,都用統一的繩子扎著防止散開。
各種垃圾的不同回收日,在蘇黎世政府的官方網站上都可以查詢到,細緻到所住的街道:輸入你所在的街道,選擇一種垃圾類別,便可以知道哪一天是這類垃圾的回收日。如果錯過了,就要等下個月(也有兩周一次的)的機會了。對於大件的垃圾,例如傢具家電類,加微信xinsi91,看更多內幕猛料。則需要向市政府管理垃圾回收的部門預約回收日期,如果是住在郊區,往往一個村莊或居民聚集區會有一個指定的回收點,可以把大件垃圾在開門時間內送過去。
父母臨回國的時候,儼然已成了扔垃圾小能手。我不禁也聯想起自己剛到瑞士時的懵懂和如今的熟練。而這熟練的反面,是每次回國時的不知所措:在把各種不同類型的垃圾統統扔在一起時,竟有一種心驚肉跳的犯罪感。難得驚喜地看到分類垃圾桶,只不過,再看那來扔垃圾的小區居民,眼也不抬、踮著腳尖遠遠地把手中的垃圾袋往隨便哪個桶里一丟,趕緊走開——因為垃圾桶周圍實在惡臭難耐,心又馬上涼下來。啊,不對,實際上,只要沒把垃圾扔在桶外面,應該已經感到欣慰了吧。
推薦閱讀:
※父母移民改革逆轉?澳移民專家手把手講解如何和父母澳洲團圓!
※?七月十五,盂蘭盆節,今天請為父母祈福!
※我想成為你們的鎧甲 | 關於父母,十五個相似的溫情時刻
※251 父母–父母之壽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