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霍金一生:從此地球上少了一個能看見宇宙的人

據英國當地多家新聞消息,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利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學,當代最主要的狹義絕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巨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他走後,從此世間少了一個能看見宇宙的人。

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獨特取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代界上最知名的科學思維家和最出色的實踐物理學家。他還證實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跟著時光的增添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天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接洽在一起。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早年並不容易,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的時候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的忌日,一般說在名人忌日出生的人都不平凡,霍金也就證實了這句不靠譜的老話。

史蒂芬·霍金

少年霍金:人送綽號「愛因斯坦」

霍金父親是牛津大學的專家、母親是牛津研究哲學政治的,可以看到出來霍金就出生在學術家庭。雖然出身書香門第,但霍金早年的時候學習成績也不是太好。

十幾歲的時候,霍金的成績從未居於班裡的前列,作業不整潔,老師對他的書寫感到絕望。但有意思的是,大家給他起的綽號居然是「愛因斯坦」。有個驚人的巧合是,這位偉大科學家逝世的這一天,也正好是愛因斯坦的誕辰。

而獻身熱帶病研究的父親帶來的影響,使霍金認為自己作科學研究是非常自然的。「最聰明的孩子學數學和物理,不太聰明的學生物學。」

儘管霍金認為學校里物理是枯燥的學科,化學有趣得多。「但是物理學和天文學給了我們理解我們從何而來和我們為何在此的希望。」據說霍金特別喜歡設計複雜的玩具。他曾經用一堆垃圾東西組裝一台簡單的電腦。

21歲發病,醫生說最多再活2年

霍金的大學經歷就比較豐富,他在牛津大學學自然科學的時候用了極短的時間就獲得了一等榮耀學位,之後就轉讀劍橋大學學習宇宙學。他21歲開始發病,被診斷出有肌肉萎縮症,當時醫生就跟他說:「你快不行了,最多再活兩年。」

萎縮的肢體與奔放的思維構成了霍金強烈的人生衝突。而《我的簡史》中,霍金對於自己幾乎在輪椅上度過的一生沒有鋪張的描述,彷彿患病這件事對於他而言,只是自己生存的一個形態,並不是如人們所想的苦痛的深淵。

確診後霍金不僅認識到自己「反正都要死,不妨做一些好事」。即便從此癱瘓了,只能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但霍金還硬是挺過來了,還收穫了愛情與婚姻,並一直活到了76歲。

霍金23歲就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做研究。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他對於黑洞的研究開始。他考察了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當時黑洞受到輻射慢慢變小,而溫度越來越高,最後以爆炸而告終,這次實驗完全失敗。

第三個孩子出世後,霍金第一段婚姻結束了。第二段婚姻又維繫了十幾年。當你看到坐在輪椅上的霍金和妻子會心地相視而笑時,你會覺得那是一個心態非常陽光的正常人的表情。

從21歲患上ALS病,覺得上天不公,到50年後,結了兩次婚,有三個漂亮並卓有建樹的孩子,還有成功的科學生涯。他認為自己的殘疾在某些方面反而是財富,可以使自己不用分心地投入研究,「我的一生是充實而滿足的。」

作為一個上知天文下肢癱瘓的,明明活的好好的我們卻都以為他死了。明明是一個物理學家,但偏偏老是預言人類滅亡,地球毀滅的人,感謝他為人類物理學做出的傑出貢獻,也祝願他一路走好。

霍金四大經典語錄:

一:「外星人」在看著你

霍金說:「在無限的茫茫宇宙中,一定存在著其它形式的生命。」他說:「或許外星生命會正盯著我們看呢。」 「不管最終地外智慧生命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現在該是有人正式投入進來。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弄個明白。」

二:千年內人類須移民外星否則「滅絕」

霍金在美國洛杉磯發表演講時稱,他認為,未來1000年內,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地球會因某場大災難而毀滅,如核戰爭或者溫室效應。因此,他強調人類必須移居其它星球。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里芬也表示,單獨一顆行星上的物種,是不可能永久生存下來的。

霍金表示:「人類滅絕是可能發生的,但卻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可以帶人類衝出太陽系,到達宇宙中更遙遠的地方。」

三:智能機器是真正人類「終結者」

霍金多次表示,「徹底開發人工智慧可能導致人類滅亡」。按照霍金的說法,人工智慧科技在初級發展階段的確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但是,機器將可能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

而人類則受制於生物進化速度,無法與其競爭,最終被超越。科學界把這種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慧的轉折點命名為「奇點」。

四:「黑洞」不存在?只有「灰洞」?

在一篇《黑洞的信息保存與氣象預報》的論文中,霍金指出黑洞其實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再次震驚物理學界。

霍金1976年提出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即黑洞在形成中質量減少的同時,還不斷在以能量形式向外界發出輻射。但一旦黑洞濃縮並蒸發消失後,其中所有信息就隨之消失,與量子力學認定該類物質信息永不會完全消失的理論相矛盾。這就是所謂的「黑洞悖論」。

30多年來,霍金試圖以各種推測來解釋這一矛盾觀點。現在看來,他給了一個更具說服力的答案。霍金承認,自己最初有關黑洞邊界「視界」的認識是有缺陷的,光線其實是可以穿越視界的。他稱,黑洞從來都不會完全關閉自身,物質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時間以後,又會被重新釋放到宇宙中。

霍金生平: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

2017年為英國BBC錄製紀錄片《探索新地球》。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

2017年11月,霍金預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

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


推薦閱讀:

NASA公布的「來自外太空的聲音」是怎麼形成的?是普通太空雜訊還是所謂的「外星文明」發出的?
地球終會毀滅 人類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
宇宙佛科學 《佛密諸事》序一 (羅坤生)
暗物質與暗能量是什麼?是不是其他維度的物質透過引力而形成的場?
一起領略宇宙的浩瀚,我們的可觀測宇宙或是其它宇宙中的滄海一粟

TAG:地球 | 宇宙 | 一生 | 霍金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