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招管好「碎片時間」 讓你每天比別人多出倆小時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面臨「時間碎片化」的困擾。

不信你回憶一下每天的生活情境——接電話、刷微信、蹲坑、坐電梯、收快遞、會前5分鐘、排隊、等人……

這些「時間碎片化」時間,你都用來幹什麼了呢?發獃?無聊?還是刷朋友圈?

雖然這部分時間累計起來很客觀,但95%以上的人,都把這部分時間白白浪費了——美國一項調查顯示,3%-5%的人才會有意識利用碎片時間。

其實,只用兩招,就可以科學管理「碎片時間」,讓你每天比別人多兩個小時。

靠每天多出來的兩個小時,你可以學習一項新技能,研究一個新領域,或者,把別人甩在身後……

1.

每個人對「碎片時間」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我一般傾向於把不超過20分鐘的時間,都定義為「碎片時間」。

以我自己為例,下圖舉了幾個「碎片時間」例子(「/」是無法確定時間)

我一天的碎片時間長度,是要超過兩個小時的。統計也顯示,絕大多數人的碎片時間,都要超過兩個小時。

管理一天,就能比別人多出兩個小時。那麼一星期呢?一個月呢?一年呢?五年呢?

有人會問:「連這樣短的時間也要管理,不累嗎?」

其實就算你不管它,」碎片時間」里你也沒閑著,哪怕是在發獃。

引導自己在「碎片時間」里從容選擇,做更有意義的事,養成習慣就不會感覺累了。

2.

在番茄工作法中,「控制中斷」就是為減少碎片時間的產生(各種中斷會讓時間碎片化)。但是無論如何努力,我們都不能杜絕生活中出現碎片時間。

所以,只能想辦法管理。

管理碎片化時間,大概有兩個原則(方法)。

第一種原則(方法),是「利用碎片時間完成系統工作」。

@秋葉 老師提出了「有效時間」的概念,他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即「5+5+整塊+5+5+整塊……」的工作法。

比如寫文章。坐在電腦前動手開寫,才是真正的「有效工作」,而構思、查資料、找素材、請教他人、隨手記下靈感,都可以在碎片時間內完成。

有了碎片時間的鋪墊,他用兩個小時就可以寫完五千字,甚至一萬字的文章。

再舉一個牛人的例子。知名物理學家、「液晶之父」雷曼是整理「碎片時間」的高手,甚至關於液晶的原理,都是他在瑣碎的時間內,一點一點思考出來的。

第二種原則(方法),就是「利用碎片時間完成碎片工作」。零碎時間干零碎的活,就是這樣。

拿我自己舉例子吧。

早上,我會提前把一天碎片化的活動列出來,用一個手機版的思維導圖,做好標註。

一般情況下,我利用碎片時間完成是事情有,看幾個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毒舌電影、果殼的推文;還有網易輕鬆一刻(蹲坑時看),知乎。

取車的時間,如果獨自一人,我會思考寫文章的思路,或者選題。

上面提到的雷曼,每天都會提前規劃瑣碎事務的清單——用筆記本隨時隨地記下來瑣碎的清單和靈感。

很難么?其實一點不難,就是把碎片時間和生活情境連接起來——你有多少碎片時間,要干多少零碎的事情。

如果你的碎片時間找不到碎片工作,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如果你控制得足夠好,甚至可以像番茄工作法一樣,對零碎事情進行總結和優化,給「一塊碎片時間」提供多元用途,碎片時間用途越多,你生活的自由度越高。

有人說,時間管理這麼緊,還怎麼享受人生啊?

恰恰相反。我們讓工作時間變得緊張有序,正是為了留出更多時間,讀書和陪家人。

上圖為本文的思維導圖筆記

3.

有很多管理碎片時間的利器,這個就各有所好了。

其實我就用兩個,kindle(我更個喜歡紙質書,kindle一般都放車裡應急),尤其是銀行、醫院等排隊的情況下。

手機版思維導圖:整合靈感,記錄瑣事,非常棒。

題外: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科學管理「碎片化時間」。

所以,請首先反思一下:你有沒有管好整塊時間?如果整塊時間都浪費掉了,在這裡討論管理碎片時間意義不大。

如果沒有科學管理整塊時間的好方法,我建議您讀一讀我上篇文章,或者到微信公眾號回復「番茄」提取。

每天比別人多出兩個小時,就這麼簡單。

推薦閱讀:

我為什麼不看小時代
難以置信!從加拿大到法國只需2小時!
每天床上做一次,勝過健身一小時,瘦出纖腰小腰精!
每天散步半小時,乳癌風險降一成
小時侯玩過的——釣黃鱔

TAG:碎片時間 | 時間 | 碎片 | 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