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三位一體整體平衡邏輯思維模式圖
說到「太極圖」,人們會自然地聯想到一個圓滑欲動的圖案。「太極圖」以圓周為界,內含一白一黑魚形狀樣以示陰陽,陰陽之中又各隱一點,含有陽中隱陰,陰中隱陽之意,有形無字,含意深廣;其大無邊,包容天地,羅列萬象;其小至微,僅言是「氣」。就是這一極為簡單但又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圖案,在數千年的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發展史上,引發並記載著歷代賢哲志士們智慧的發明和創造,衍生出古代多學科獨成體系的科學內容。諸如:天文、地理、數術、曆法、樂律、氣象、軍事、醫學等,使偉大的中華民族以古老文明著稱於世。神奇無比的太極圖,是「周易」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也是易理的高度概括,其以元氣為根本,元氣與陰陽二氣三氣相合互為一體的整體形態,代表著是宇宙間萬千事物發生、形成、運動、變化發展的縮影,其蘊含的高深哲理,足以堪稱為「天下第一圖」。太極圖有形有意,形態簡單直觀,意義博大精深,「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這幾句話是直接引用於易經,意思是說無極生太極,太極者陰陽也,無非是動和靜的玄機,當靜止的時候是和合在一起的;動的時候就陰陽二魚競相互逐,世上萬物無不在陰陽二魚間競相互逐而生生化化變易而出,易學之意就是簡單告訴人們"太極圖"這個名詞的來歷和道理的解釋。「太極圖」可以說是由東方遠古時期智慧的先民們,以獨特的抽象思維能力,創立的一個意象性圓滑欲動的圖案,其間含有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內容。古代哲學思想認為「太極」是氣,氣是派生萬物的本源。《周易·繫辭上》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地相合,萬物華實」。「天地相參,萬物自生」。在中國哲學術語中,還有與「太極」意思基本一致的「太一」之說,「太」是至高至極、「一」是絕對唯一的意思。老子將太極理喻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莊子·天下》將「太一」理喻為老子之學——道。稱老子之說「主之以太一」。《呂氏春秋·大樂》更明白地指出:「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名,謂之太一」。並提出:「太一生兩儀,兩儀生陰陽」的說法。《孔子家語·禮運》「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隋代名醫楊上善在《黃帝內經太素·知砭石》註:「從道生一,謂之氣也;一分為二,謂之天地也;從二生三,謂之陰陽和氣也;從三以生萬物······ 」。古代先哲們對太極的理解,還有的認為是「道生一,一為元氣。一生二,就是產生陰氣、陽氣。二生三,即產生天地人氣」。北宋·張載在《正蒙·參兩》中曰「一物而兩體,其太極之謂與?」《正蒙·太和》中曰:「由太虛,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一物兩體,一故神,二故化,此天之所參也。」北宋·邵雍認為「心是太極」。南宋·朱熹在《朱子·語類》曰:「總天地之理便是太極。」「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明·王延相《慎言·道體》曰:「天地未判,元氣混涵,清虛之間,動化之機也……。二氣感化,群象顯立,天地萬物由於生也。」古人還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生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化生五行者」。中國近代偉人孫中山在《孫文學說》中說:「元始之時,太極動而生電子,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此世界進化之第一時期也」。從哲學思辯的高度,認識和理解先哲們那些古樸自然辯證觀和論理方式,使我們從中感悟到,歷代賢哲們在認識自然、理喻自然界萬千事物形成的過程中,無不緊貼太極之理,站在哲學思辯的高度,辯析萬物生存之根本、變化之規律。在「太極是氣」的自然辯證觀中,言「太極是氣」;「太極是道」;「太極是理」。這從人類認識自然的理性上表明了,「氣」是萬物生存的本源;「道」是闡說自然規律的軌跡;「理」是表明自然規律的論據。自然界中,萬物得氣而生,得道而成,得理而治。反之,失氣則亡,失道則敗,失理則亂。「氣、道、理」三位一體不可分割,互依互存,協調配合,才能保證事物在發生與發展的過程中,處於相對有序與平衡發展的內涵狀態和表象形態。使「太極是氣」這一古樸的自然辯證觀,易化為氣、道、理三位一體整體相互為用的邏輯思維形式,從人類認識事物的理性上,以哲學思辨的方法論,使古樸自然的唯物辯證思想,得到更進一步的升華。由此,賦予「太極圖」充滿著人類靈性無窮變易的神奇力量。由此,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認為,「太極圖」是以元氣為主體,陰陽為配體,元氣代表事物的本質,陰陽代表事物的基本動力,元氣賴於陰陽所在,陰陽本於元氣所存,三位一體,涵三為一,互根互立,互依互存,是一種不可分割的整體關係,深悟「太極圖」之理,以此作為我們認識自然、理喻事物發生和運動與變化的方法論,可以稱謂是「太極——三位一體整體相互平衡邏輯思維模式圖」。由此形成三位一體整體相互平衡觀念並以此去認識和演繹人們所追求的諸多事物之所以形成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推動和把握事物在運動和發展的過程中,處於相互平衡的內涵狀態和表象形態。三位一體整體相互平衡的觀念,源自於我國古代《易學》太極哲學思想。著名的中醫理論家,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部楊力教授,在比利時世界太極金獎頒獎大會上演講時指出:「太極是科學思維之母」。「21世紀是東西方文化大碰撞的世紀,太極科學必將是東西文化碰撞的焦點。西方科學以實驗科學來證實,當西方實驗陷入困境的時候又每每轉向於尋找東方思維科學的啟示。至今世界上受易理啟導而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已有四名。」「展望21世紀,古老而又悠久的太極理論,必將煥發出新的魅力,並以勢不可擋的威力登上世界科學舞台,去為開拓新的科學領域而再次展示它不朽的生命力。」太極哲理,民族精髓,亘綿數千年,在中華民族科學發展史上,起著堅實的奠基作用。祖國醫學理論就是在太極哲學思想引導下所形成的系統理論知識。歷代醫家多有以「太極」之理論人身之說。朱丹溪、張介賓、張志聰、孫一奎等十分強調以太極論臟腑,高念祖以太極論藥性,鄭欽安以太極論病機,費啟泰以太極論氣血,趙獻可以太極論命門,如此之類多不勝舉。明代張景岳在《類經附翼·醫易義》中說:「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人生之理,為陰陽二氣長養百骸;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含陰陽消長之機。雖陰陽已備《內經》,而變化莫乎於《周易》,故天人一理者,此陰陽也。醫易同源者,因此變化也,豈非醫易相通,理無二至,可以醫不知易乎?。」歷代以醫為道的賢哲們,將人生之理緊貼易學之理,得出「易啟醫之端,醫蘊易之秘」之高論。哲學是自然知識與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思維對存在、精神對物質的關係問題。從哲學論理的角度思悟哲學的內涵意義,每一門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形成與展現,都是圍繞以人為主體、服務於人的系統知識。人是自然與社會的主體,人為萬物之靈,又為萬物之一,萬物源乎於氣,人與萬物息息相關、互為一體構成整體宇宙觀。人類——自然——社會三位一體整體相互平衡觀,用太極哲學思想加以論證或概括,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萬物孕始與形成、運動和轉化的基本規律。中國哲學思想將「太極」作為一種至上的哲學概念加以定論。言「太極是氣」,「太極是道」,「太極是理」。萬物源乎於氣,得氣而生,得道而成,得理而治。反之,失理則亂,失道則敗,失氣則亡。這種古樸自然的哲學意義上的邏輯思維形式,將人意識作用下的精神世界與宇宙間萬物生存的本源物質「氣」有機相合,遠取諸物,近取人身,以古樸自然唯物主義辯證觀,推理與演繹各類事物發生與轉化的根本規律,展現出中國遠古時期思想家縝密的思維與精闢見解,在社會實踐中以此為基本觀念,廣泛地用于軍事,天文、地理、農藝、樂律等多學科理論探討與實踐中,同時也一直作為認識和詮釋人體生命科學理論基本要點,具體應用在中醫學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的方方面面。「太極」哲學思想內容,具有如此神奇的化易能力,是人類理性在遠古時期的智慧結晶,即使在現代化飛速發展的今天,這一理論所形成的邏輯思維形式,作為認識事物的方法論,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縱觀世間萬物,用太極哲學邏輯思維模式去認識和分析,理解或演繹其運動發展規律,仍不失為一種大道至簡的認識論。「太極」哲理,大則可論及天地、自然、社會,小則可論及人體生命物質的各個部分。人是具有生命感性和複雜心理活動的高級生命物體,在物質世界裡,人對物質的追求,在精神與意識活動的主導下,具有著無限創造力。精神世界中的七情六慾是複雜多變的心理世界,屬於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多元性生命活動現象觀範疇,是一個難以詮釋的精神世界,而這精神世界又源自於人體物質世界。說到這些,就是說現代醫學不僅要了解人體生命形成的物質形態,還要深入研究其與物質同在的精神世界,將人的生理與心理辯而有別、合而論之。未來人類的醫學模式定格為生物——心理——社會三位一體模式上,其目的可能就在於此。而中國哲學思想指導所形成的中醫學理論,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將醫學模式定格在人體——社會——自然三位一體整體相互平衡模式上了。中醫理論與實踐,是以主體自然人為中心的醫學理論模式,將自然的風、寒、暑、濕、燥、火作為外因,將人的精神方面的喜、怒、憂、傷、悲、恐、驚作為內因,將介於兩者之間的其它致病因素作為不內不外因。這簡單的「三因」致病,從宏觀上包容各類致病因子。在具體實踐上以元氣為根本,以陰陽學說作為辨證施治的重要論理工具,其整體醫療模式都是在太極哲學理論指導下而形成的邏輯思維模式。在診斷、治療、預防、保健、養身等各環節中,無不緊貼「太極」哲學原理而產生出許許多多、靈活多變的方法與手段。數千年的祖國醫學發展史,充分地證明了「太極」哲學思想在人體生命科學領域裡,具有至簡至繁、無窮變易的運用價值。它從宏觀上,以自然、社會、人類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整體觀,證明「太極」哲學思想的超巨包容性;也從微觀上,以人體生理組織為單元,闡明「太極」哲理具有無所不在的至微作用價值。「太極」哲理,大至無限,小能至微,深而思之可繁,淺而用之可簡,實乃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至上之學。將「太極圖」理喻為三位一體邏輯思維模式圖,意在提示人們在認識事物或追求事物健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合乎事物正常存在與發展的邏輯思維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祖國醫學理論模式,就是建構在「太極」——三位一體整體相互平衡觀念上,由此而形成人體、自然、社會三位一體整體相互平衡的自然邏輯醫學模式。沒有合理的邏輯思維程序,僅憑經驗的總結與歸納,是很難形成系統完整的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筆者意悟「太極圖」,曰之謂「三位一體整體相互平衡邏輯思維模式圖」,立意以此作為所研究人體經絡穴位的基本理論要點。人體的穴用體系是一個穴用超巨體系,筆者經20餘年的研究與探索,認為在人體穴用這一超巨體系中,存在著三種有規律可循的人體穴位運用框架模式,表現出人體體表客觀存有著多元化的穴用方式。這對於針灸臨床有著普遍的指導意義和運用價值,故謂之曰《三位一體平衡針刺穴用框架模式》,即:傳統穴用示意圖;臟象穴用示意圖;形態穴用示意圖。臨床運用,三圖相參,相互為用,異圖同功,從多方位、多層次、多環節體現了人體穴位在運用中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原有的經絡穴用示意圖,立意深廣,穴名古奧,非只讀醫書所能全然釋之。現今時期的經絡穴位研究,實有必要探本求源,返樸歸真,緊貼太極哲學原理,結合現代醫學理論,立足於中醫理論思維,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地歸納和總結新的穴用內容,使古老而神奇的中國針灸儘快地邁上科學化、規範化、通俗化的坦途。
推薦閱讀: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寶塔
※本人的愛車本田思域左右不平衡,駕駛室一邊較低,大概是什麼原因呢?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及應用原則
※凹口平衡線
※【科普】春分養生,須遵循這些「平衡」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