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魅力黎城┃黎城地下挖出的寶藏,速看!

西周是我國古代第三個朝代。約始於公元前11世紀,終於公元前771年。有歷史文獻表明,在商朝時黎城就是黎侯國。「商紂為黎之蒐,東夷之」(《左傳.昭公四年》)說的就是商紂王為了逼迫各諸侯多進貢,在黎城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閱兵儀式,但東夷的首領未等會散就逃了回去,拒貢賦而叛商。西周建立以後黎城仍為黎侯國。但是多少年來因歷史文獻甚少,加之傳記之誤,黎侯古國的地域之爭一直沒有定論。黎城西周古墓群的發掘為黎侯古國找到了「身份證」,黎侯古國的地域之爭終於可以畫上句號了。 黎城縣西周古墓先因盜掘而發現,後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發掘。在地處縣城西一公里塔坡水庫西關村的田地里約40畝面積區域內,考古工作人員探明有西周同時代墓葬92座,其中大型墓4座,中型墓14座,其餘為小型墓。從2006年1月至9月,在歷時9個月的發掘工作中,共發掘墓葬10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5座,小型3座,出土了一批青銅器、玉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在其中一對青銅壺和一個青銅鼎內發現了銘文。經初步論證,黎城在西周時期為黎侯國,這個墓地就是當時的黎侯墓地。

意外的發現 艱辛的保護 2005年6月中旬的一天,黎城縣塔坡水庫邊的古墓群遭到盜掘,案發現場一片狼籍,在盜洞周圍的浮土中,時不時仍能撿到銅片、蚌、飾、陶片一類的殘物,文物損失慘重。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接到報告後,對此案件非常重視,立即成立了「塔坡水庫古墓群保護工作領導組」,並明確了公安部門側重負責巡邏檢查、蹲點守候和案件偵破,嚴厲打擊盜掘古墓的不法分子,文化部門側重負責信息報送和保護工作的技術指導,有關鄉鎮、村側重負責組織群眾開展群防守護工作,教育廣大群眾舉報犯罪分子並同盜挖古墓活動展開鬥爭。在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特別是公安機關對犯罪分子進行嚴厲打擊後,盜挖古墓的局勢稍有控制。但盜賊如蠅聞腥,驅之復來,並採取警動則伏,警進則退的「游擊戰術」與警方周旋。兩個月後現場的盜洞越來越多,古墓群所處的三塊田地除農民埋填外還有30多個盜洞,並大都是新開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為使古墓免遭進一步的破壞,古墓保護領導組及時調整了下一步工作方案,一是要求上級文物部門儘快進行保護性勘探發掘;二是由文化系統配合公安部門實行全天守候保護。 2005年10至11月間,省市文物部門領導、專家分別到被盜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11月下旬,長治市文物考古勘探隊一行18人在隊長李永傑的帶領下,住進了下桂花村對古墓所涉區域進行勘探。

熱切的期盼 苦澀的發掘

省市考古專家通過認真勘探認定,這裡是一處商周時期的大型墓地群,並確認所盜古墓極具歷史、科學價值。 2006年1月6日(臘月初七)上午,武警、專家和技術人員正式進駐古墓工地,準備對古墓進行保護性發掘。擔任領隊的是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宋建中,以及研究員張崇寧、楊林中,另外還有6名技術人員,張崇寧負責工地考古業務,楊林中負責後勤保障。擔任工地安全執勤的是市武警支隊一中隊,編製為6人,其中警官1人,戰士5人,與縣公安局密切配合,共同維護古墓安全。

  「黎城縣塔坡水庫古墓群開始發掘了」。這消息不徑而走,傳遍了城裡城外,無論是鄉下百姓,還是機關幹部都在關注著這件事,議論著這件事。那一段時間裡,古墓發掘成了這個山區小縣的頭號新聞。 古墓發掘前的準備工作非常具體複雜。專家、技術人員首先對發掘區域來了一個大「會診」,如在大、中、小上百座墓葬中,到底有多少座被盜;被盜後文物損壞和丟失的程度如何;測繪代表性發掘墓葬的準確方位;不同時期墓葬的地理和周邊環境分析;黎城在商周時期的有關歷史背景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剛過了正月十五不久,工地就熱鬧起來。除近十幾個專家和技術人員外,又增加了十五個民工,這些民工來自附近的南關村。人員分了三個組,同時開挖的有一座大型墓和兩座中型墓,這三座墓都是被盜過的。

  由於古墓群損毀嚴重,一個多月時間過去了,大型的1號墓還沒到底,但中型田字型的2號、3號墓已清理完畢,除十幾件玉器和陶器外,只有無法提取的6個車輪,青銅器幾乎沒有,大家很失望。張崇寧老師給大家鼓氣說,這兩個墓雖然空了,1號墓是我們的希望,努力吧。1號墓位於路邊,它是一個「甲字形」大墓,墓的規模與晉侯墓地的大型墓葬相同,墓室14個車輪,墓道口還陪葬有兩個童兒,在墓室的左邊只有一個被炸的盜洞。雖然被人盜過,但這麼大的墓葬想必還是會給人驚喜的,這當然是大家的美好願望。1號墓在按程序發掘。從2號、3號墓騰出的人手,又有選擇地開了3座小型墓,編號為4號、5號、6號,這三座未被盜過的墓只用了20多天時間就清理完畢。4號、5號墓出土較重要的文物有一鼎一戈,鼎殘一耳一足,青銅戈完整,並很鋒利。5號墓只有一件陶器。隨之,1號墓的面紗也慢慢地揭開,但張崇寧老師的臉也一天比一天陰沉下來。清理1號墓的結果表明這裡大量的、很有價值的文物99%已被盜,剩下的只有幾片碎玉及車馬上的幾件銅飾件,讓人痛心不已。後來據群眾反映說,盜墓者在這裡曾盜走過兩個鼎,上邊各有三四十個文字,但文字記載著什麼,誰也說不清。

  一周以後,張崇寧老師取樣後與搞古文字的高智老師一同回太原請教了張頜老先生。張頜是張崇寧老師的令尊,他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專家和古文字專家,曾任省考古研究所所長,已有80多歲高齡,曾引起中外考古界轟動的《侯馬盟書》就是他的研究成果,2006年中央電視台《大家》欄目專題對他進行了報道。張頜老先生確認第一個字是 「黎」字。取到字樣的黎城縣文博館館長趙滿芳在這一周同樣忙於查找資料進行研究,也確認第一個是「黎」字,並打開了70年代當時82歲的古文字專家於省吾出版的《甲骨文字釋林》一書找到了那個字,並注釋是商周時北方國的地名,可能是「黎」的音轉字。

  喜訊,特大的喜訊;收穫,特大的收穫。古黎國總算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證」,黎城縣才是真正的商周時期的黎侯古國。

  此後又經過一個月的發掘,2006年7月2日下午3時整,在3名武警的護衛下,將7、8、9這三座墓葬所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全部暫存在縣文博館庫房。7月4日,張崇寧老師等人在館內清理文物時又意外地在一個鼎內發現了3行19個字的銘文。7月10日趙滿芳館長譯作為:「黎宰中考父作季始寶鼎其萬年子子孫孫用享」。隨後,大型甲字墓編為10號墓的發掘工作也有了結果,大量的青銅器全被盜空,只出土了幾件商代時期較珍貴玉器,不過在10多米長的墓道里清理出23匹陪葬的馬骸,姿態各異,非常壯觀,證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屬於侯爵級別。通過出土的文物分析,此墓年代要早於1-9號墓,有可能是西周早期。

2006年9月18日,發掘工作全部結束。

更深的思考  粗淺的建議

 從黎城縣這次西周古墓搶救性發掘的過程不難看出,盜墓賊對文物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他們在史書上沒有記載,沒有民間傳說的條件下,勘探准、動作快,而且組織嚴密、作案手段科技含量高,往往在一夜之間便會將一座古墓內的文物劫掠一空,這在上黨地區近年來是少見的。據考古專家介紹,像這樣的情況,不僅在山西,就是在全國範圍內,也基本是一個「被盜-發掘-驚嘆」的被動挨打局面。

來源:黎城老家

推薦閱讀:

[原創]考古應證了清廷龍脈寶藏的所在地
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男聲解釋經文,念誦咒語。
自己就是一座寶藏 目錄
國家寶藏——首都博物館藏青銅器精品欣賞
《教言寶藏》第二十七課(十)金剛持之甘露密意教,有緣之者大悲垂授予(三)

TAG:魅力 | 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