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做朋友:我是如何克服拖延症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興起了一個流行詞兒叫做「拖延症」。
即便不用百度估計你也能猜到,所謂的拖延症就是:有事兒不愛做,能拖一天算一天。
據說這個病症人人都有,可能會傳染,很容易痊癒,也很容易複發。
前段時間我就患上了拖延症,那就現身說法來說說,我是如何克服拖延症自我治癒的吧!
中國有句俗語說「坐著不如躺著」,可見人本來內心裡就有惰性。(這邏輯也是醉了)
所以貪圖安逸、享樂怠工這是人的天性。
前段時間公司組織出國旅行,消息一放出我就立刻坐不住了。
本來手裡還進行著雜誌選題策劃,公司品牌戰略等一些事兒,但是一想到要出國玩兒,眼前的這些工作任務立刻就變得好像難度增加了上萬倍一般!
索性提前一周就開始讓自己放鬆,每天就是上上網,刷刷微博,QQ群里和幾個主編扯扯淡,眼巴巴等著出國。
拖延症也就是這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染上的。
最初發現癥狀是在出國玩了七天之後。
回來的第一天我發現自己沒辦法集中精力,開始還以為是出國回來暫時不太適應,誰知連續三天都是這樣。
這下我可有點坐不住了,一來是因為手頭的工作積壓了一堆,到了時間必須得出結果。
二來是覺得自己這樣每天混日子內心很慚愧。
想要治療拖延症「知恥心」是關鍵。
正所謂頭腦決定行動,再縝密的行動計劃,沒有思想驅動都是空談。
自律本身是需要非常大的決心和勇氣的,所以改變之前,要從思想上確立決心,這才是關鍵。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自我剋制只能一步一步來,尤其是當你的身體已經舒服慣了,忽然讓它再緊張起來工作,一定很困難。
萬事開頭難,自我治療拖延症最好的辦法是:先設立一個比較容易達成的目標,快速完成它,這樣會很容易逐漸建立起自信。
我個人有愛好讀書的習慣,一來是工作和做雜誌有關,二來我是個人愛好使然。
於是就在豆瓣的圖書推薦里找到了一本還不錯的書叫做《習慣的力量》。
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三天讀完一半。
開始讀書的前兩天,工作依舊沒有頭緒,壓力開始增大。
除了領導開始催促儘早交報告之外,雜誌的主題策劃依舊沒有頭緒。
因為沒有頭緒也就無法開始約稿,每天一早上班就是打開QQ,邊處理一些常規工作邊刷微博,看看QQ群,轉一圈下來,就開始讀書。
這本書內容很通俗易懂,大部分都是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做案例描述,所以看的很順。
因為書的內容很有趣,所以回去的路上我也喜歡在地鐵里再讀上一小段,兩天之後我已經讀完了大半本,提早完成了設定的目標。
領導再次催促品牌戰略報告的事兒,下屬也開始問我這次的選題方向以及約稿的事情,於是硬著頭皮答應了領導下周三要交報告,和下屬說周一開選題會。
讀書目標達成帶來的欣喜還沒來得及品味就被強大的工作壓力瞬間淹沒了。
不過自己的負罪感已經少了許多,至少覺得自己這兩天都是有所收穫的,而不再是沒成果的空耗時間。
達成了初期目標之後,就需要正視你的工作,這也是治療拖延症的一個關鍵。
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新的工作習慣代替過去的習慣。
借用《習慣的力量》推薦理論:人很難改變一個習慣,你只能用一個新的習慣去代替另外一個舊的習慣,於是我決定活學活用一番。
首先要改變的習慣就是一早開電腦就上QQ、刷微博這件事。
這除了會分散你的注意力之外,還會第一時間讓你陷入過去的習慣模式。
我卸載了瀏覽器上的微博提醒,強迫自己上班第一件事兒不是先開電腦,而是坐下來先用五分鐘在工作日記上為自己列一下今天要做的幾件事兒。
把工作按輕重緩急分為ABC三個等級,A類是重點事件,必須當天或者三天內完成,B類是次重點,要求不急,但是本周完成,C類則是一些當月常規工作,按照我的個人經驗,每天能完成工作列項基本在五項左右,創意類的A項工作,一天頂多完成一項。
列出工作列項主要是清空大腦,梳理思路。
人的大腦很奇怪,當你腦子裡放了一堆事情的時候,其實你是沒辦法專心去思考的。
但是當你把它寫到紙上,大腦會覺得這件事已經完成,就不會再時不時跳出來打斷你的思路。
我按照目前的兩個時間點:下周一開選題會,周三交報告這兩件事兒倒排出要做的工作。這樣就明確了自己有待解決的工作任務。
本期雜誌的選題是一個非常大的選題,可說的層面非常多,如果做的不好很容易散。
之前我閱讀了很多人的文章,但是依舊沒有頭緒。
我不太想提常規的兩點方向,但是不知道除了這兩點之外還能如何去闡述和支撐這個主題。
當你面對工作發現進展有問題的時候,不要想著逃避,或者放下不做,那隻會重新走到拖延症的老路上。
我個人的習慣是嘗試畫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個很不錯的邏輯分析工具,既能發散,也可以聚焦。
我們可以在紙上,也可以使用軟體mindmanager來完成。
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以任務詞為圓心寫關鍵詞,寫出一個關鍵詞之後再圍繞這個關鍵詞做發散,最後總結出一個脈絡。
我以將這次的選題寫在中間,推導出它的概念是什麼?
之後衍生出它還和什麼有關係?它如何存在以及衍生到今天的現狀?我們如何認知與懷念。
之後思路就慢慢開始清楚了,最後決定從基本概念入手結合懷舊的人文感受,再加入名家的理論解讀,最後結合我們自己的企業做觀點闡明。
既繞開了原本不想提的問題,也讓選題做到了框架詳實。
有了思路之後,選題會自然就會變得比較順暢。
當你覺得自己完成了一項工作並取得成果之後,一定要給自己一個獎勵來強化這種滿足感。
我給自己的獎勵就是允許自己在當天下午三點之後去QQ群里和大家聊天兩個小時。
保持了幾天先做工作筆記的習慣之後,工作狀態開始慢慢恢復。
但我發現我的工作筆記上已經連續兩天把「品牌戰略方案」這個A類工作排在第一位卻一直沒有開展。看來這是比較難克服的一關,於是我決定加班。
其實「加班」我個人並不提倡。
我把加班作為一種「懲罰」。
人的身體會因為習慣而產生了惰性,之後當你想脫離原本的軌道時,它會有很多的抵觸。
舉例來說,當你開始嘗試去晨跑,卻發現自己很難堅持,那其實是你的身體在做排斥反應。
它在拖著你恢復原本的習慣,因此適當的「懲戒」是一個小小的提醒。
如果賴床5分鐘,那就需要多跑一圈。
一旦你的身體接受了這個懲戒模式,下次就自然會乖乖的不抵抗了。
所以其實我的加班就是在告訴自己的身體和大腦,做不完預定的目標,就需要承擔這樣的結果。
除了進行小小的「懲戒」來提醒自己之外,還需要一個自我分析。
拖延症有時候不是事情一直拖,而是因為開始就覺得無從下手,或者內心有情緒抵觸的東西開始。
如果覺得無從下手就需要和同事或者領導求助,一旦開竅了事情就會迎刃而解。
如果是情緒的原因,那一定得找到轉換的辦法。
我在自我分析之後發現對於「品牌戰略報告」我很多時候不願意去開展工作。
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於主觀情緒上的障礙,覺得自己沒做過,害怕去做。
再深層次挖掘就會發現,我內心裡一直都很希望去做營銷,對於品牌並不那麼感興趣。
找到了根源之後,積極轉換心態。
以藍海概念去看待未來的品牌發展,把挑戰和機遇對換一下,自然就容易找到動力。
當你知道你現在做的這件事兒可能就是你未來職業發展的主線的時候,那你的熱情和能量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後這個品牌戰略報告只修改了一次,就獲得了董事長的肯定,就這樣我的拖延症慢慢痊癒了。
以前很多人都覺得我特會安排時間,每天上班之餘還能讀那麼多書,還能抽空去時尚雜誌人物專訪,我也從沒有想過一直高效積極的自己也會有天感染拖延症。
在和拖延症共度的這三周的時間裡,我收穫了一本好書,養成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筆記前置的習慣,此外還解開了自己內心的一個心結,找到了新的努力的方向。
時間是非常公平的,它分給每個人都是等量等份的。
有的人會安排得很自如,有的人會安排的很雜亂。
把時間當做朋友,從最基本的興趣出發,嘗試用新的習慣去代替舊的。
嘗試用思維導圖去理清思路,嘗試每天提前做工作安排。
時刻關注自己的內心成長和變化,及時給自己回應與獎勵!
那麼下一次再患上拖延症的時候,或許我能用更短的時間痊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