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最耐人尋味的政治較量(上)
與曹操、曹丕奪取漢家天下極為相似的是司馬氏家族奪取曹魏天下,相比之下,好像司馬懿比曹操更沉得住氣,他的「善忍」在歷史上是有名的,他的野心比曹操隱藏得更深。司馬懿和曹操一樣,都是老謀深算,司馬懿深知曹操的深韜偉略,曹操在世時,他盡量蘊藏,努力低調,表現得十分淡定,儘可能不露出狐狸的尾巴,但是,曹操是何等人?當然對司馬懿是有相當的了解的,他一定是經常在提防著司馬懿,以至於在夢中夢到「三馬同食一槽」,司馬懿和他的二個兒子司馬昭、司馬師這三「馬」有「食」曹氏的危險。後來,魏晉政治舞台上,果然上演了司馬氏相繼專擅曹魏朝政,而且最終取代了曹魏政權驚險大戲。而且,這和當時曹魏取代劉漢政權是何等的相似!
司仲達原是京兆尹司馬防的次子,生於公元179年,比曹操小20多歲,比曹丕大幾歲。在《晉書》中可以看到對司馬懿的介紹:「少有奇節,聰朗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之心」。據說,當時的南郡太守楊俊很會看人,他見司馬懿年輕時代就胸懷大志,便判定他是「非常之器」。在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聽人說司馬懿是個人才,喜愛人才的曹操便派人請司馬懿入朝為官。司馬懿見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心裡是不贊同的,有可能是因為司馬懿年輕時熟讀儒家經典,還有一點正統思想,但後來,他用自己也不「正統」了。司馬懿心裡一直「不欲屈節曹氏」,當使者來請司馬懿時,他便假稱患風癱病,拒絕為官。敏銳的曹操也懷疑司馬懿稱病,又派人於夜裡去暗中觀察。司馬懿看來很了解曹操,知道他定會派人探察,便卧床不起,一動不動,探查的人回去彙報,曹操就暫時相信司馬懿確實患病。司馬懿還沒有出山,就騙過了智謀超人的曹操,可見非尋常之輩。
當然,多疑的曹操對司馬懿還是不敢完全相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罷三公官,自立為丞相,獨攬朝中大權。他網羅文武精英於丞相府中,崔琰、毛玠分別為丞相府的左右總管,同時讓司馬朗為主簿,任命司馬懿為文學掾,這回,曹操讓去傳令的人硬是把司馬懿給「請」來了,司馬懿知道擰不過曹操了,只好上朝去任職了。此後,司馬懿採取了幫助出謀劃策,但注意低調的方式介入朝中政治,曹操知道他很有謀略,就讓他經常伴隨曹丕左右,協助其處理政務,司馬懿也逐步升遷,從黃門侍郎、議郎到丞相東曹屬,再到丞相府主簿。戰時,經常跟隨曹操外出征戰,並常有奇謀良策。比如,當劉備剛佔據益州不久,東面又正和孫權為爭荊州而激烈對峙著,而漢中是益州的咽喉之地,曹操打敗張魯佔領了漢中,這時蜀中人人自危。司馬懿認為這是奪取益州的好時機,他及時對曹操提出建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克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可失時也。」這樣的策略是很到位的,可惜,曹操當時沒有接受司馬懿的建議。後來,很有韜略的曹操後悔不已。猶如,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水淹于禁七軍,許都危急,曹操籌劃著遷都以避其鋒芒,而司馬懿和蔣濟提出勸阻意見,認為遷都將讓蜀軍看出曹軍的虛弱和被動,而且淮水、漢水一帶將民心不穩,還不如利用吳蜀矛盾,乘關羽得勝,孫權擔心之勢,派人勸孫權出兵襲擊關羽後方,此便可解襄樊之圍。曹操接納了他們的意見。不久,孫權果然派大將呂蒙西襲公安、江陵,關羽走麥城,曹魏的襄樊之圍隨之而解。
司馬懿的一次次奇謀對曹操在長期的征戰中起了相當積極的作用,但也引起了曹操的警惕。曹操是何等人物?他是三國時最為「知人善察」的統帥之一,司馬懿的足智多謀、胸懷大志,儘管是一直小心隱藏,但哪裡逃得過曹操的眼睛,對司馬懿欣賞之外,越來越多的是心存戒意。曹操知道,他自己健在,司馬懿會用謀,但不敢有僭越之舉,而如果他不在了,司馬懿就成立極危險的人物,所以,他對他的接班人曹丕慎重地做過交代,提放司馬懿。《晉書·宣帝紀》有記載說:「魏武(曹操)察帝(司馬懿)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父親對兒子這樣的提醒,頗有政治才能的曹丕,不可能不警惕司馬懿的。曹操看出了司馬懿有「雄豪志」,「非人臣」,這是不得了的事。而且,在曹操看來,司馬懿還有「狼顧」之相,即走路向後望頭動而身不動,很是鎮靜、陰險,非同尋常。曹操夢「三馬同食一槽」讓曹丕警惕司馬懿,這本來是關係到曹氏家族能否長保江山的大事,曹操、曹丕一定是非常警惕的,可是,司馬懿更勝一籌,偽裝得非常低調,勤於職守,事事親為,廢寢忘食,而且曹丕也是挺信任司馬懿的,有時還袒護他,後來,曹操也就不懷疑了。
曹操有多疑的一面,但從他的詩文中,也可以看出他洒脫的一面,他對司馬懿警惕的最後放鬆,很可能是他洒脫的心態而引來的最大的失誤,極有野心又極善於偽裝的司馬懿,裝得如綿羊般淡定,然而卻有餓狼般的野心,「馬」可是要「食」「曹」的!可惜,雄才偉略的曹孟德和陰狠狡詰的曹子桓,都未能真正識破司馬懿的狼子野心,提防得不夠,為曹魏政權的未來埋下了可怕的政治災難。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在三國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政治梟雄曹孟德死於洛陽,他的兒子曹丕繼位為魏王、丞相。這年的十月,曹丕徹底撤去了曹操只為王不為帝的遮蓋,狼子野心完全露出來了,他唆使群臣逼漢獻帝行禪讓之禮,正式登上皇位,是為魏文帝。曹丕登基後沒有讓為他出謀劃策的司馬懿冷落,他先後任命司馬懿為尚書、督軍、御史中丞、侍中、尚書右僕射。司馬懿順利居朝中權臣高位。看來,曹丕把曹操生前交代他警惕司馬懿的話丟到了腦後。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司馬懿獲得了極為重要的機會,當魏文帝曹丕親征吳國時,司馬懿被委任為撫軍大將軍、假節,加給事中、錄尚書事,統領精銳部隊,留守許昌。這許昌可是曹氏家族長久經營的大本營基地,曹丕讓司馬懿來鎮守許昌,這對於曹氏家族來說,可是重大的失策。不久,魏文帝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臨終前,他委託撫軍大將軍司馬懿與中軍大將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共同輔助繼位的魏明帝曹睿,這又是一次嚴重失策。更可怕的是曹睿即位後,依然對司馬懿深信不疑,對他委以重任,並封司馬懿為舞陽侯。不久,司馬懿奉命率兵於襄陽戰敗東吳左將軍諸葛瑾,被升任為驃騎將軍。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睿詔司馬懿率其所部屯守宛城(今河南南陽),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這是當時魏國腹地極為關鍵的兩個州,從此,司馬懿成了掌握實權的一方統帥。曹睿之舉已經埋下了斷送曹魏政治基業的禍根。
此後不久,新城郡太守孟達籌劃叛魏降蜀,反水計劃正在實施之際,秘密泄露了,司馬懿知道後,雷厲風行地採取了應對措施,他一面寫孟達,迷惑和穩住他,一面率軍秘密潛進,晝夜兼行,八日即至上庸城下,於新城郡治所威逼孟達,十六日很快就滅了孟達。值得注意的是,司馬懿率軍至上庸城這樣的大型軍事行動,是在沒有報請曹睿御批的情況下採取的,理由當然是面對孟達反叛,需兵貴神速,當時的情勢這確實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實際上,司馬懿通過此舉,是對曹睿投石問路,測試這位年輕皇帝是否對他有所提防。可是,曹睿對司馬懿只有讚賞,一點也沒有懷疑。繼續委以重任。太和三年(229年),蜀丞相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並佔據武都、陰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決定興師伐蜀,升司馬懿為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司馬懿掌握了重要兵權。後來,蜀國丞相諸葛亮與吳國聯合,不斷出兵攻魏,嚴重威脅魏國西部地區的安全,曹睿令司馬懿駐紮長安,統領關隴諸軍對抗諸葛亮,因御蜀有功,青龍三年(公元235年),司馬懿被任命為太尉,執掌魏國全國的兵權,至此,從曹操起建立起來的曹魏政權已經面臨著巨大的危險。
公元238年,魏明帝死了,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受遺詔輔佐8歲的少帝曹芳。曹爽聽他身邊的謀士建議,謀劃奪取司馬懿的兵權,以便專制朝政。於是,曹爽對魏帝陳其利害關係,對曹芳來說,曹爽畢竟是曹氏家族的人,所以,他聽曹爽的,下詔升司馬懿為太傅,使其攬尚書台大權,這是明升暗降,對此司馬懿心中有數,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哪裡甘願就這樣失去兵權。
曹爽順利替代司馬懿執掌全國兵權,但是曹爽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屬於平庸之輩,他豈能是政壇老手司馬懿的對手。只是,平庸的曹爽也想著獨攬朝綱,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採納了他身邊的謀士何晏、鄧颺、丁謐的計謀,讓魏太后遷於永寧宮,他自己直接把少帝控制在手中。司馬懿見當時的局勢對他有些不利,便又使出他的制勝法寶——居家卧病,不問朝政。可是,在暗地裡,他則籌劃著如何除去曹爽和他執掌兵權的兄弟們。
曹爽雖是個草包,可他身邊的人還是沒敢輕視卧病在家的司馬懿,公元248年,曹爽的心腹李勝將出任荊州刺史,有人建議讓他借辭行到司馬懿家去探察其病情。司馬懿是何等人物,當然知道李勝的來意,他假裝病危,令兩婢扶侍著,身上的衣服非常凌亂,連吃粥都流到胸前,氣喘吁吁,連說話都說不清了。李勝回來向曹爽報告,說司馬大都督快要死了,不用擔心了。曹爽信以為真,由此徹底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按慣例,曹爽和他的兩位執掌兵權的兄弟跟隨魏帝出城去謁明帝高平陵,城內沒有掌兵權的曹氏家族的人留守,這是曹爽的愚蠢之舉。司馬懿見機會來了,他當機立斷,乘機發動政變。他一面入永寧宮,威迫魏太后下詔除去曹爽兄弟的兵權,以「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專威權」等罪名,廢黜曹爽兄弟;一面讓親信部下、原軍中的將領立即奪取兵營的控制權,並派朝中使者對在城外的曹爽等說,只是想要兵權,沒有他意。軟弱的曹爽信以為真,回到了城中的曹府,後來他的黨羽被司馬懿一網打盡,曹爽三兄弟也被司馬懿「除惡務盡」了,在政治上,司馬懿是不會手軟的。從此,魏國的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就像當年曹氏徹底地控制了劉漢的朝政一樣,嘉平元年,司馬懿也徹底地控制了曹魏的朝政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八月,司馬懿死了,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繼續執掌朝政。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大兒子,他沉毅善謀,善能用兵,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馬師平息了中書令李豐和國舅光祿大夫張緝等密謀以夏侯玄取代司馬氏執政的政變,逮捕了李豐、張緝、夏侯玄等人,誅其三族,並逼曹芳廢張後。之後,又逼太后廢掉曹芳,立十四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次年,有屬擁曹派的鎮東將軍毋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矯太后令移檄郡國,他們起兵討伐司馬師。司馬師令其弟司馬昭鎮守洛陽(司馬師不像曹爽三兄弟一起出城,而是留下了司馬昭守洛陽,老到!),親統十萬大軍討伐,毋丘儉戰敗死於戰場,文欽被迫逃奔吳國。後,司馬師返回許昌後病危,司馬昭急忙從洛陽前往許昌,司馬師病死後,魏帝令司馬昭留鎮許昌,但司馬昭採用傅嘏、鍾會的計策,擅自率軍至洛陽,在強權面前,魏帝不得不進位司馬昭為大將軍、錄尚書事,輔政,並於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加封他為大都督,奏事不名。魏徵東將軍諸葛誕不滿司馬昭獨斷朝綱,聯絡東吳,舉兵反司馬昭,司馬昭挾魏帝、太后領兵東征打敗,打敗了叛軍,盡誅諸葛誕三族。司馬昭可謂是得到了司馬懿的真傳,政治手段非同一般,東征時挾皇帝、太后同行,避免朝中政變,他父親除曹爽能成功,正是因為曹爽缺少了正樣的政治策略。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馬昭進位相國,封晉公,加九錫,他的親信賈充等,在他的授意下謀劃禪代,篡位早就是司馬昭的政治目標了,這即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對司馬昭篡位也心中有數,密令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出外,想內應外合對之進行討伐,王沈、王業立即向司馬昭報告,當曹髦率殿中宿衛等進攻相國府時,被賈充部將成濟所殺。事後,為平息眾怒,司馬昭殺成濟,但是保了賈充,因朝野議論太大,司馬昭不敢公然篡位,迎立十四歲的常道鄉公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兵十八萬,令鍾會、諸葛緒、鄧艾兵分三路進攻蜀國。十一月,鄧艾率軍通過小路進軍至雒縣(今四川廣漢西北),劉禪投降,蜀亡。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馬昭被進封為晉王,而其子司馬炎被封為副相國,晉世子。司馬昭積極謀劃著取曹魏而稱帝,但上蒼不容逆臣,司馬昭八月死去,司馬炎繼位為相國、晉王,十二月,他仿效漢魏故事,逼曹奐禪位,改國號為晉,成為晉朝第一位皇帝。由司馬懿長久經營謀劃,經司馬師、司馬昭的運作,司馬炎稱帝後,終於實現了司馬氏取代曹氏,晉取代了魏的政治大業。
司馬氏取代曹氏佔有天下,與曹氏取代劉漢奪取天下是何等的相似,而這一過程演繹著多少驚險、曲折、殘酷、奸詐和無情的政壇故事,這在三國時期的故事中,可能是最為耐人尋味,最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的!
推薦閱讀:
※歷史上馬克思主義的女性解放觀點和實踐有哪些?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簡介
※剩餘價值被剝奪應該是合理的呀,為什麼不對了啊?
※微博的社會價值有哪些?
※如何評價柳宗元的《封建論》?
TAG: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