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族到底有多久的歷史?

「漢族」是個非常年輕的概念,雖然漢朝已經有「漢人」的說法,但它只不過和「唐人」「宋人」的概念一樣,表述那個朝代的國人身份。即使如此,直到近代國人都習慣用「陝人」「魯人」「齊人」「閩人」「粵人」「桂人」這種名稱自稱,沒有所謂統一國家身份概念。從血緣關係角度分析,春秋戰國時代歷史很長,人們居住區域相對固定,因此形成了這種民族自我認定,按照古國地域疆域自稱不足為奇。對於古代國人而言,朝代是政府概念,地區才是自己民族文化概念。

但是,這種春秋戰國時代人口與文化格局在戰爭與朝代變遷中早就被打破,這點從中原人口統計數字就可以看出。根據現代人計算,東漢末年中原人口有5000萬,但晉朝初年只剩下700餘萬;後來南北朝時代只剩下100餘萬「中原原住民」,其他200餘萬都是北方來的不同部落移民,這意味著中原土著血緣關係徹底改變。不但如此,廣大江南地區人口中大多是土著部落,包括苗、越等族系人群,中原人只佔少數,根本不存在所謂「漢族」人群。

「漢人」這個概念出現之前有個替身,就是「南人」,是蒙古人發明的。當時蒙古人佔領了塞北和中原各國,把所有人按照四個等級劃分,原來的金國人和遼國人以及使用漢字的中原土著屬於「漢人」,南方各族屬於「南人」,從此「漢人」和「南人」名詞被混合使用。但是蒙古人所給「漢人」概念包括了更多的金國人和遼國人在內,他們當時也都是漢字使用者,因此漢字便成了衡量是否「漢人」的主要標準。元朝蒙古人一直抗拒使用漢字和漢語。南人卻是普遍使用漢字的人群。雖然漢人並不是所有漢字使用者的名稱,但漢字文化群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集合體。

明朝建立後漢文化使用區域得以統一,但「漢族」概念並沒有出現,主要是儒家思想中沒有民族主義這個東西,王朝本身也避免使用民族概念劃分人群,只強調「君臣民」三者的等級關係。真正推出「漢族」概念的是清朝滿洲皇帝,八旗軍中有滿軍漢軍劃分,官員按照滿人漢人比例劃分,推廣到全國範圍,之後細分到整個政治體制的方方面面,成為當時種族劃分主流文化。後來滿清人也全面使用漢字,進而被主流人群同化。當年乾隆皇帝罵「漢奸」,指的是反對滿清統治的人。雍正年間,曾有漢人與「苗頑」聯手對抗清廷在西南邊疆的「改土歸流」政策。 這些人就被清室皇帝罵為「漢奸」;這意義下的漢奸,指的是漢族反滿的姦細,其所損者乃滿族統治利益。在《二十五史》的清史稿卷307有以下一節,「(乾隆)十二年,授雲貴總督。疏言:『苗、裸種類雖殊,皆具人心。如果撫馭得宜,自不至激成事變。臣嚴飭苗疆文武,毋許私收濫派,並禁胥役滋擾。至苗民為亂,往往由漢奸勾結。臣飭有司稽察捕治。」 原來,乾隆所說的漢奸並不是我們平時所理解的漢奸,而是幫助苗族一起反抗滿清暴政的漢族英雄。

「漢族」概念落實到個人身份卻是近六十年的事,上世紀五十年代搞人口統計,讓大家選填自己民族,一時間大家都非常不知所措,這是盤古開天地第一回。在官員的鼓動下,大家放棄了平時自我稱呼的「客家人」、「潮州人」、「蘇北人」、「蘇南人」、「溫州人」等無數的地方民系名稱,硬給自己套上了斯大林發明的「民族」概念。這個概念打破了傳統的鄉村自治文化,也打破了中國人對於鄉土情懷的迷戀,完成了秦朝沒有完成的全國文化統一大業。(那小兵原創)

本文來自鳳凰號平台,僅代表公號觀點。


推薦閱讀:

[轉載]閑談歷史:漢朝(漢、漢族、漢語、漢字、漢朝)
漢族民間的門神是什麼?
從氏族走向部族的漢族先民
漢族禮儀
俄羅斯有一百多個民族卻沒有漢族,是真的嗎?

TAG:歷史 | 漢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