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中國有一件「神兵」, 外國人見到無不膽寒, 中國早已失傳, 卻被外國繼承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強盛的朝代,它創造了很多輝煌,以寬廣的胸襟造就了開放的政治,以開明的文化造就了中國詩歌史上的珠穆朗瑪峰,以精悍的軍隊造就了強盛一時的軍事力量,以自由的貿易造就了繁榮的城市。這就是大唐,出現過多個盛世的大唐。然而,就大唐文化即將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納的時候,一次的飛來橫禍卻阻斷了唐朝曾經那不可一世的神話。此事便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之後大唐雖扔存在一百多年,但江河日下,苟延殘喘,再也回不到昔日的強盛。
叛賊安祿山一手發起的安史之亂讓歌舞昇平的唐玄宗徹底驚醒了過來,因這場叛亂唐玄宗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不僅險些將祖宗打下的大好江山拱手讓人,而且自己的愛妃楊貴妃也在民心所向之下被殺,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大勢已去的他無奈之下將皇位傳與兒子李亨,即後來的唐肅宗。李隆基為避戰亂率隨從前往四川,而唐肅宗受父親所託在靈武稱帝,並一心平定判斷。
此番戰役,必將頗有難度,故必須找到一個非常有軍事才能的將領。於是乎,李亨想到了李嗣業。
李嗣業是一個非常有軍事才能的將軍,天寶六年(747年),隨四鎮節度副使 高仙芝擊敗小勃律國。天寶十年(751年),再隨高仙芝討平石國、 突騎施,擊敗吐蕃軍隊,也因此被稱為「神通大將」。他每次作戰時都勇往無前,不知退縮,而之後,唐代出了一種名為「陌刀」的兵器,此兵器對於來說李嗣業得心應手,是他作戰的好幫手。
陌刀,是中國唐代長柄刀的一種。最開始流行於高宗調露前後至開元十年之間,並且使用陌刀是為了對抗突厥騎兵,因其長短適宜,道鋒銳利,尤其適合馬上作戰,後來,在諸軍流行則是對付以騎兵稱雄的唐之「四夷」。
《唐六典》卷十六即載:
「刀之式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下用鐵鑽。馬步水路咸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
所以在大唐之時多為對騎兵作戰使用,威力巨大,並不是之前的刀所能媲美的。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陌刀形制多樣,是長兵主戰刀,攜帶方便,形制有斬馬劍升級版,有刀柄可拆卸式,使其作戰時更加靈活,有柄特長而刀身特短的三尖兩刃刀式。大唐之時,由於地域遼闊,各地區的兵器大有不同,並且各大都護府都喜歡軍備自製,也因此風格多有不同。
李嗣業受李亨之命隨李豫北上收復長安、洛陽等地。
公元757年安祿山被其子殺死,這無疑是唐軍進攻叛軍的大好機會,李豫帶領部隊在長安城西與叛軍決一死戰,當時的戰況非常的激烈,但是唐軍不敵叛軍,並且反被叛軍鑽了空子混入了唐軍大營。唐軍兵心不穩,節節敗退,眼看整個軍隊就要崩潰,李嗣業衝鋒陷陣,在部隊的最前方,手拿陌刀,連殺十幾名叛軍,此舉非常有效地振奮了軍心。李嗣業藉機帶領一小部分隊伍衝鋒陷陣,但沒想到一部分叛軍埋伏在東面來攻擊他們,唐軍大將僕固懷恩率領四千回紇騎兵迎頭痛擊,叛軍騎兵傷亡殆盡,李嗣業迂迴攻擊,這場戰役長達六個小時,最終以唐軍大勝結束。
這之後李嗣業在一次戰役中因受到箭傷而在軍營修養,本因即將康復上陣殺敵,可是戰鼓突響,他料到叛軍來攻擊他們,故大喊殺敵,因過於激動,導致傷口破裂,又因來不及包紮流血過多而死。一代名將,就這樣犧牲,令肅宗心痛不已。李嗣業死後其子因父親的功績而被肅宗襲封爵位。
唐朝能在安史之亂之後收復長安洛陽等失地,就是因為有李嗣業這樣的大將衝鋒陷陣英勇殺敵,而李嗣業在這大將中間又因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和獻身精神令人感動不已。而在他殺敵無數的過程之中又因他的得力武器「陌刀」獲得了很多輝煌的戰績,就這樣,一代名將與他的上方寶刀一直流傳百世,芳名遠揚。
史書:(「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新唐書》列傳一百一十八張興傳)。由於陌刀出現於隋,盛之於唐,唐時的1斤相當於現代的660克上下,唐時的15斤相當於現代的10公斤左右。
及唐之後,史籍鮮見陌刀之蹤跡,由於陌刀不允許陪葬,所以當今並沒有陌刀實物出土,網路上所有的陌刀復原圖均為後人猜想。所以說國內現在賣的所謂陌刀都是想像出來的,無實物出土證明,日本這個也是根據正倉院一千多年前的藏品仿造的,根本就不一樣。
陌刀極為鋒利,砍殺效果極佳,其戰術作用相當於今天的反坦克武器,而且由於其威懾力大,又被用於文武高官及藩鎮的儀衛,至宋代,陌刀始衰落,相傳日本刀就是沿襲了陌刀的風格,是受陌刀影響後自行演變而來,這一點我們也不得不承認。
推薦閱讀:
※中國通脹形成的五大深層機理
※中國最有名的馬夫,先後殺了兩位皇帝,包括開國之君
※又一家跨國公司,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古代中國,為何分久必合?原因其實很簡單
※中國鄉土文化的史書庫——美麗楠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