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志恆經驗 1

之邪傷陽,法重辛溫之理,克服《內經·熱論》中,「但有表裡之實熱,並無表裡之虛寒??,但有可汗可泄之法,並無可溫可補之例」(《傷寒論翼》),糾正其偏;另一方面,詳於寒略於溫者,除與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有密切關係外,還有舉一反三,由博返約,執簡馭繁之義。例如:論中只有第6條闡述了溫病初起的不同特點和誤治變證,其後論中似乎未明言闡釋溫病之理法方葯,但認 真研究《傷寒論》後,才知曉仲景舉風寒為綱,確屬匠心獨運。因為風寒之邪為患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它既可以從寒傷陽,或停水停濕,又可化熱入里,或化燥化火,因而暑、熱、燥、火之邪為 第四卷606 #### 患在其病理變化過程中與之有共通之處。例如:暑邪易傷津耗氣,這一病理與之風寒化熱入里,熱熾氣分津傷之候基本相同。事實上《傷寒論》在詳細闡述風寒致病的整個過程中,已寓六淫致病的病理於其中,雖然六淫致病來歷不同,在病理上卻表現出殊途同歸。因此,儘管論中仲景沒有明言溫病的治法,但實際上已將之寓於六經辨證論治之中。質言之。風寒化熱入里的各種辨治方法,亦可用於溫病,兩者是相通的。如論中的梔子豉湯、麻杏石甘湯、葛根芩連湯、黃芩湯、白虎湯、竹葉石膏湯、三承氣湯、黃連阿膠湯??等,都是治療溫病的常用方。 同理,傷寒與雜病的關係亦與之相似。傷寒的傳變是以六經為規律,雜病的傳變是以五行乘侮為規律。傷寒之變證(指不循一般規律的傳變,難以用六經稱其名者),其變傳入具體臟腑之後,則與雜病相通,其表現的病理機制以及治療方法,均是相通的,亦表現為殊途同歸,故有「傷寒鉗百病」之說,明乎於此,則不難理解傷寒方可以治療雜病的原由。 因此,陳氏甚贊「明一氣之病,則能明六氣之病;明六氣之病,則能明六氣雜合之病」之說。明確研究對象,弄清《傷寒論》的本義,才能揭示《傷寒論》的真諦。 (二)探賾索隱,揭示六經 陳氏對《傷寒論》三陰三陽進行了細緻的探討,他認為六經是辨證綱領,對之必須深入研究,藉以弄清六經源流及實質,才能窺見原書旨意,在應用中才能把握六經辨治規律,得心應 手。 「六經」一詞,肇始於《內經》,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六經為川,腸胃為海。」《靈樞·刺節真邪》云:「六經調者,謂之不病,雖病謂之自已也。」皆指經脈,人體十二經脈,合手足言之,則為三陰三陽。仲景《傷寒論》中並無「六經」字樣,最先使用「六經」二字統括傷寒和熱病的是晉人皇甫謐,以後宋·朱肱、金·成無己等在他們研究《傷寒論》的著作中相繼使用了「六經」一詞,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而言。 仲景三陰三陽理論本源於《內經》。考《內經》中運用三陰三陽之理,大約有如下四方面:一為熱病之三陰三陽,見於《素問·熱論》;一為經絡之三陰三陽,多見於《靈樞·經脈》;一為氣化之三陰三陽,見於《內經》「七篇大論」;一為論述三陰三陽離合、開合樞關係,見於《素問·陰陽離合論》、《素問·陰陽別論》。仲景《傷寒論》六經的理論,實際上是吸收綜合了《內經》有關三陰三陽理論體系的精華,並以臨床實用為目的,進行了改造、發展、提高而自成一體。 仲景六經理論,吸收了《靈樞·經脈》分經論治理論的合理部分,發展了《內經》標、本、中氣學說和開、合、樞等陰陽離合理論,吸收了《素問·熱論》有關外感熱病的階段性及由表入里的傳變規律等理論,摒棄了傳變周而復始、固定不移的說法,由原來簡單的熱、實證和汗、泄二法,發展為寓八綱八法和具體的方藥針灸治療賅備的全面系統的六經體系,發展充實了六經理論。因此,《傷寒論》的六經是繼承《內經》三陰三陽理論,以經絡、臟腑及其氣化為基礎建立的。 《傷寒論》的六經,其實質正是概括了人體臟腑、經絡以及陰陽氣血等多層次、多方面內容在內的特殊綜合概念。它既概括了臟腑、經絡、氣血等的正常生理機能活動,又反映了它們的病理變化;並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因病性、病勢進退緩急等因素,將外感疾病發生與演變過程中所表現的各種證候進行分析、綜合、歸納,從而確定病變的部位、證候特點、損及何臟何腑、寒熱趨向、邪正消長以及立法處方等問題。因此,六經辨證既包括疾病病位所在的經絡臟腑,又概括了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不同的疾病性質,以及由病位、病性決定的治療大綱大法,使 第四卷607#### 六經理論自成體系,而成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辨證綱領和論治準則。因此,無論外感還是雜病,都可按照六經證治方法,察其癥狀、體征,審定病位、病性,確定治法方葯。仲景之後
推薦閱讀:

巒頭風水判斷吉凶禍福經驗
歷史的經驗(十)
整裝出發!一篇過關經驗幫你開啟學霸模式~
阿米巴痢疾西醫治療經驗方
【鮮奶吐司】麵包機做麵包的方法圖文步驟及經驗總結

TAG: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