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平 | 怎樣寫好微電影
怎樣寫好微電影
陳秋平/文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美好到人人都可以做電影,人人都可以當編劇,當導演,當演員,這一切皆因一個巨大的變化,那就是我們有了互聯網,我們有了根植於互聯網的新的藝術物種——微電影。
作為一個文學青年,一個想當編劇的人,你面對這個美好的時代,做好準備了嗎?
好吧,這裡我們來探討一下關微電影創作的具體寫法和一些需要注意問題,來幫助大家做好這個準備吧!當我們想寫微電影時,我們要知道應該怎樣去寫,怎樣把微電影寫得儘可能好看一些。
一、為什麼選擇微電影?
1.微電影是編劇的學校。影視劇本的寫作是一門技術,技術是需要學習的。學習的方法很多,包括理論學習,但寫作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訓練,是實踐。懷揣編劇夢想的年輕人很多,每一個編劇追夢人在走進職業圈子之前,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必須掌握一定的專業技巧和創作方法。然而大多數人不是科班出身,自己的作品沒法被專業製片公司採納,也很難有一步到位的機會獲得專業公司的約稿,或者有專業老師的引領。於是,我們必須想辦法找到一種更加便捷的途徑,來形成自己的專業素養。如果我們寫微電影,就能非常快地進入這個領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都會很好。微電影雖然短小,一部作品最長也就三四十分鐘,但它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能夠把一個微電影寫好很好,事實上出了結構能力之外,基本可以具備寫更大作品的能力。大電影,電視劇的寫作,因為片子更長,是長篇結構,可能還需要更加宏大的把控能力和技術。但就局部寫作而言,無論是一場戲的寫法,還是台詞和細節的捕捉和表達,微電影和它們是沒有差別的。也可以反過來說,大電影和電視劇的製片人,完全可以通過一個優秀的微電影劇本,發現一個潛在的劇本創作人才。
2.微電影充滿機會。從宏觀上來看,寫作電影和電視劇的機會是很少的。簡單做個統計,大概中國每一年拍的電影就幾百部。這幾年增長的比較快,估計就是六七百部。電視劇充其量也是這個數量。而我們想學編劇的人,是多少呢,可能是幾千,甚至幾萬。假如我們把每年生產的電影和電視劇比擬成為一所學校,這個學校每年的招收名額大約在1400人(平均一部作品一個編劇)到2800人(平均每部作品兩個編劇)。問題是,現在的職業編劇已經上千,加之絕大多數製片公司的劇本都是訂製的,外稿採納率極低。這麼幾個崗位,有那麼多人去競爭,對於初學者或草根編劇來說,機會就顯得微乎其微。這也是許多新編劇感到劇本難賣的原因。而微電影因為門檻低,投資風險小,劇本需求量巨大,對新編劇來講,機會幾乎是無窮的。
3.微電影代表新的傳媒模式和商業模式。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叫注意力經濟,或者叫傳播經濟。通俗的說法,叫眼球經濟。實質是靠信息的傳播來創造財富,創造經濟的。在傳播的過程中,吸引的眼球越多,傳播力就越大,經濟循環和財富增長就越快。而微電影的特質是:第一短小,觀看方便快捷。第二因為短小推薦轉發很容易。一部大電影我們很難看完,看完後很難推薦。第三藉助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社交軟體(如微信、微博等),可病毒式傳播。所以,我們說微電影是長了腿的媒體,它自己可以走。正因為這個突出的傳播性,形成了新的商業模式:把廣告拍成電影!這樣的電影不須特別插播貼片廣告;這樣的廣告不須花費巨額的廣告費。這種商業模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4.微電影創作可操作性強。無論自己寫劇本賣掉,還是自己把劇本拍成騙子,微電影的可操作性都非常強。對於許多新編劇,寫了劇本沒地方投,投了劇本沒有人買,有時劇本賣掉了卻遲遲不能拍攝,拍攝了的也有可能不播不放,無法實現最終的價值。但微電影的投資小,門檻低,劇本一旦寫出,被拍出來的幾率大,拍出來之後直接上傳網路,就完成了整個創作。拍一部微電影究竟要多少錢?說多,可以多到幾十萬,說低,也可以低到幾千元,或者幾乎不花錢。我所認識的許多年輕人,他們因為興趣,因為熱愛,自己行動,就將自己的劇本拍成了作品,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收視成績,一切皆可操作。編劇的成功,絕對不是賣掉劇本,也不是在某個紙媒上發表劇本,而是將劇本演出來,拍出來!
5.微電影是新的生活方式。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民藝術家的時代,人們的生活中缺少不了文化藝術的部分。如今的休閑娛樂已經充分多元化,人家可以喜歡唱歌跳舞、下棋釣魚,你也可以就是喜歡寫作或拍電影。微電影,正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進入尋常百姓家。電影也許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拍電影,已經不是夢。或者是我們普通老百姓新的一種娛樂形式,或者叫生活方式。微電影,完全可以成為類似於卡拉OK的娛樂形式,走進你的生活。每一個唱卡拉OK 的人都希望自己唱得很好,甚至願意自己唱的非常好,去參加比賽,參加好聲音,可以名揚天下,可以吃這碗飯,但是即便成不了歌星,人們也因為有了卡拉OK而多了一種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我們樂在其中,擁有自己的追夢同伴,有了自己的粉絲,其實,這才是藝術的本質。
6.微電影編劇自我營銷的最佳廣告。很多編劇朋友總是問我一個問題:如何保護自己作品的版權?怎樣避免劇本被人偷?我給了一些建議,比如到版權局註冊版權等,但我也提供了一個逆向思維的建議,那就是小作品沒有必要防範版權被盜被侵害。為什麼呢?因為過度的防範,會阻擋你的作品傳播,然後影響你的寫作特長被人發現。如果我們總擔心劇本被人抄襲,被人剽竊,我們一定會使勁捂住口袋,不讓人閱讀我們的劇本,更不願意通過網路將劇本傳播出去。那樣,我們的劇本就就會像一個藏在深閨的美女,無人知曉,無人問津,永遠不會有人來給她提親,更不會因為她的美貌名揚天下。如果反過來,你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將劇本廣泛讓人穿越,這樣做劇本被剽竊的幾率反而減低了,因為想偷到劇本的人會覺得知道真相的人太多,剽竊風險增大。我說這句話的真實觀點是,把你的劇本當做你的才華的廣告,因為我們當編劇的人,出售的與其說是劇本,不如說是才華。也許我們的開放會導致某部作品被盜,但劇本他可以偷走,才華是偷不走的。我把這個理念放在微電影上也是一樣的,由於微電影本身的傳播能力強,一旦你的作品拍出來以後收到觀眾喜愛和追捧,你就有了一個很好的營銷廣告,是你這個人的才華的廣告。一部上億票房的電影,假定50元一張門票,也就200萬人看到。而我們發現許多微電影的點擊量上了億,那你的潛在的票房應該是多少呢?看到你寫的微電影有驕人成績,你還會為沒有職業製片人來找你寫劇本嗎?
二、怎樣策劃和構思一部微電影?
策劃和構思一部微電影,和構思一部大電影或電視劇是差不多的。在編劇這個行當裡面,我們常常發現很多人寫作能力很強,許多編劇從前是寫小說的,寫功沒有問題,但作品寫好了,寄出去,卻石沉大海。這其中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出在策劃階段,或者說構思階段。寫得好,還得想得好;想得好,確立了寫得好的前提。那麼,策劃和構思階段,應該來注意些什麼呢?
1.選擇並確定題材。題材是什麼?我的理解,你寫什麼,什麼就是你的題材。寫工業,就是工業題材;寫醫療,就是醫療題材;寫愛情,就是愛情題材;寫奪寶,就是奪寶題材……。選題永遠都是一個大問題。選題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叫自主選題——我們通常說的自主創作,自由創作。我自己腦子裡面想要寫什麼就寫什麼。在微電影創作中,是常見的方式。另一種叫命題創作(命題作文)。編劇接到一個寫作的指令,按照下指令人的題目和要求進行寫作。相當於一個生產單位接到的訂單。例如某個公司,不管是製片公司、廣告主、電視台,還是視頻網站,他們想拍一個微電影,把這個劇本創作的任務交給一個編劇。無論兩種方式里的哪一種,選題都是一個難題。自主創作沒有題材限制,需要選題的空間大,自由度大,但也因為大就容易迷失,反而不知道寫什麼了。命題創作在題材上已經有了限制,自由度小,但也因為有難度,反而能夠逼編劇找到一個宏觀題材下的具體的切入點或視角,創作出獨居個性的作品。
選題中的排除法——為了找到最佳題材,首先做減法,做排除法。就是避開不能寫,不擅長寫,和自己不願意寫的題材。通常講,首先要避開題材「禁區」,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和影視審查案例,有些題材是不能寫的。這些要避開,放棄掉。然後在排除自己不擅長寫的和不願意寫的,剩下的就是可寫的了。從微電影的形態來講,還有一些題材要排除掉,比如長篇故事,無法在短小的微電影篇幅里表達。比如投資過大的,由於微電影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不可能用過高的經濟投入去創作和製作微電影,古代題材,年代題材,科幻題材,涉及到大量的服裝、化妝、道具和置景的,涉及到高成本電腦特效的,涉及到時空轉換場景變換太多太大的,都要被排除掉。比方讓你去拍微電影《1942》,那就很可怕,成千上萬的逃荒饑民,怎麼拍?怎麼寫?命題作文相對在選題上好一些,再大的規模和投資,只要甲方出錢,為什麼不可以創作呢?總結一下,自主創作要避開禁區和不適合微電影表現的題材;命題創作,要把命題的限制和局限,變成你的動力,不要變成你的阻力。
2.提煉主題。當一部作品還在研討題材的時候,其實離創作還遠得很。但是當我們討論主題的時候,創作已經開始了。題材和主題是兩樣東西,題材是你寫什麼,而主題,是指的你想說什麼,想通過一個故事表達什麼思想,什麼觀點,什麼評價。我們往往通過一個題材來表達一個主題。有時,同一個題材,可以表達不同的主題。我們經常搞混淆,比如經常有人說,愛情是永恆的主題。其實,愛情是永恆的題材。主題通常是一句話,是一個有完整意思的句子。比如愛情是美好的——這就是一個主題。主題的產生,有可能是根據題材,甚至根據素材,從中提煉出一個觀點,形成主題。也有前置主題的,就是命題作文。比如我想講一個主題:兩口子吵架不記仇。於是,我挑選了兩個故事來說明這個觀點。這個就是我們提倡的:主題先行!為什麼呢?當你確定了一個題材,想開始寫作的時候,往往發現難以下筆。這個題材,我可以有一百種方案,一千種方案,甚至一萬種方案來講這個故事。但真正寫的時候,我們卻發現會迷失方向。寫著寫著就跑偏了。尤其是微電影,篇幅太短,容量太小,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主題,就沒有清晰的寫作思路,寫的過程中一定迷失。經常看完一部微電影,覺得不知所云。這種情況就是編劇在寫之前和寫當中,沒有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想清楚。你不清楚,講出來就是模糊的,觀眾看起來就糊塗了。
3.設計主人公。主人公和主題是相輔相成的。主題是人物行動的彼岸,人物是主題的載體。當確定了主題,就要設計出一個合適的主人公,用他的故事來表達那個主題。一個主題是靠主人公的一段故事,一段經歷,一段命運,一段機遇來表達的。許多情況下,主題一旦確定,主要人物也就明晰了。比方說,你寫的是奮鬥讓人返老還童,那主人公一定是一個老年人。比如你寫母愛無疆,肯定不會選一個男主人公,一定要選一個女的。設計主人公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要求,是要強調主人公性格的鮮明性和極致性。當我們要寫一個劇本的時候,是要講某個人的故事,確定這個人物,一定要充分考量這個人物的充分個性化,鮮明生動,獨一無二。只強調人物的個性化還不夠,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 ,也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設想我們在生活中隨便找出一個人,他一定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他並不一定有故事。我們首先需要的他是一個具有鮮明個性的,同時還需要他是一個性格上具有極致性的人。極致性就是極端性,就是強化對比與反差。比如說有一個人是一根筋,一個人瘋瘋癲癲,一個人堅毅和執著,這就是極致化。一個主人公性格的鮮明性和極致性,決定了這個人有沒有故事。
有了前面的三條,就可以開始動筆了。總結:第一要有很好的選題,第二確定的主題,第三設計一個具備性格鮮明性和極致性的人物。
4.元素的植入。因為微電影的體量特別小,沒有長篇幅給你慢慢去表現和表達,不可能那麼從容,我們要在及其短小的篇幅里迅速把觀眾的注意力抓住,還要感動觀眾,讓觀眾喜歡,我們要考慮充分啟動讓人感動,吸引人注意力,激發人興趣的熱點焦點,這些,就是元素。
A.情感元素。親情,愛情,友情。如同學情、手足情、同鄉情、戰友情,甚至是翻臉的哪種情,如怨恨,嫉妒等。簡單說,就是恩恩怨怨,愛恨情仇。我們還可以更具體一點,例如你寫愛情,要在腦子裡搜索,什麼樣的愛情曾經讓你感動過激動過?那種愛情讓人牽腸掛肚?有沒有記憶中的曠世生死戀?例如你寫母愛,無論是親身經歷,還是道聽途說,有沒有一兩個偉大母親的記憶?那麼你這裡面有沒有,真正值得大家去愛的,把大家感動的這麼一個母親?如果有了,在衡量它夠不夠強烈?如果夠,就想法將其植入到你的故事裡。
B.情緒與節奏元素。當我們看電影時,被吸引被打動的不僅僅是感情,還有情緒。有時我們迅速被一種情緒帶起來,忽而高亢興奮,忽而低迷跌落;忽而急促緊張,忽而舒緩悠揚。例如我們看《速度與激情》,被飛車所帶動,就是情緒和節奏的元素。怎樣找到這些激發情緒的元素呢?想想人們在生活中那些事物會嚴重刺激感官,就明白了。你要刺激觀眾的視覺、聽覺,甚至想像中的觸覺。例如你寫一場充滿細節大汗淋漓的戲,就讓人似乎感到觸手可及,讓人毛孔的立起來,這樣的元素,要想法在微電影里植入。
C.文化元素。文化是什麼?文化是一群人長期形成的共同習慣。當我們說某一特定人群在共居生活中長期形成的一些方式,吃飯方式,就叫飲食文化;休閑的方式,就叫休閑文化……。文化的東西是深深植入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每一個群體中的,植入後對故事展開提供了環境 、氛圍和情景,也充分吸引了眼球。
D.流行元素。流行也是一種文化,但它來得更直接,就發生在當下,而且就是人們的關注熱點。如果我們寫一個當代題材的微電影,就應該考慮植入元素。近期流行什麼歌曲?流行什麼時裝?流行什麼時尚?流行什麼語言?流行什麼段子?有了這些流行元素,觀眾會產生共鳴,會心一笑,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個時空。
E.懷舊元素。這是在尋找人們的共同記憶,一種尋根的心理。人的本能中有一些哲學思考,我從哪裡來?當我們看年代劇、歷史劇的時候,一定有懷舊的成分。比如你寫老同學聚會,一定會植入當年的話題,當年的用品,當年的歌曲,這些叫做懷舊元素。
F.獵奇元素。人類充滿好奇,會永無止境地探尋未知的事物。獵奇的心理特徵,和懷舊、熱點、流行、共鳴等是相反的,後者是越熟悉越好,而前者確實越陌生越好。例如我們寫尋寶、探秘、探險、奇幻、科幻,像《指環王》、《哈利波特》等等,就是啟用了獵奇元素。這些東西迅速可以把人的好奇心勾起來。並樂此不疲地要往下看。
G.性元素。我們常說,食色性也。說明吃飯和性是人類的一個共同本能,這個本能非常重要,是戲劇中非常強大的一種動力,也是人活著非常強大的動力。生活中我們會說某人色眯眯,是個老色鬼,讓人反感。但反過來每個人的內心中又都挺「色」。男人想看美女,甚至美女的裸體;女人喜歡打扮得花枝招展,穿衣服時要盡量緊身一點,透一點,薄一點,露一點,為什麼?因為上帝要人類繁衍,就給人身上植入了性興奮,性吸引的元素。如今作為編劇的你,就是你作品的上帝,所以你要植入性元素。這樣,你的作品才能吸引人。
H.暴力元素。暴力也是一個人的本能!人在蠻荒世界生長的時間遠遠比文明這個時間要長,在人的基因里有一種野蠻的暴力傾向。只有暴力能夠讓原始人覓食生存,抵抗侵犯,逃避危險。當然,畢竟現代人已經經過了幾千年的馴化和文明教化,當我們在寫暴力的時候,要加一個文明的帽子,比如戰爭,我們就要分辨正義的戰爭和非正義的戰爭。所以我們要反戰,反暴力,反法西斯;所以我們要正義戰勝邪惡。但不可忽視的是,暴力帶給觀眾強烈的刺激,讓人噴血,讓人充滿熱血。這個也被叫做暴力美學。
I.倫理元素。倫理元素是必須要確定的,具體一點說,在我們的微電影中,必須明確歌頌什麼,批判什麼;弘揚什麼,鄙棄什麼。我有一句話,戲劇中的一切力量皆來源於真善美。要想讓一部微電影(大電影也一樣)好看,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這個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政黨,哪一種政治思想決定的,而是人類文明的必然結果。這就是所謂的普世價值。全世界的人類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豐厚的精神文明成果積累,於是我們就形成了對錯的判斷,有了道德的審視。如果你在作品中植入了倫理的元素,甚至探討倫理,形成道德上的衝突與糾結,你的作品是有深度的,也會更有吸引力。
當我們策劃或構思一部微電影時,考慮以上幾點,就基本上能夠判斷你馬上要寫的這個東西到底值不值得寫,或者,也基本上可以預測這部作品未來的成敗。
三、需要什麼技巧?
寫一部微電影,和寫一部大電影或電視劇,在策劃和構思方面,是大同小異的,但講微電影的技巧,可能會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們就列舉幾點在下面:
1.強設置。每一個電影的開端部分,一定會有人物、地點、時間,而且人物還不止一個,可能是若干個,這時我們需要設計。在電視劇或大電影中,可以從容設計,可以有較多的開頭形式。較多的開頭是人物常態生活的展現,有一個鋪墊,讓觀眾漸漸人物及其生活的環境、境遇等等。但微電影不行,微電影總共只有那麼一點時間,不能來一個長長的開頭。那樣既抓不住人,又浪費金錢和資源。怎麼辦呢?強設置!在人物性格的設置上,要強烈,要鮮明,要極致。包括人物的前史,以及人物所處的境遇環境,一上來就給一個很強的設計。幾個人物關係,一上來就要緊張,要感覺到有戲,要劍拔弩張!強和弱是怎麼具體來表現呢?要做到很難嗎?舉個例子,我曾經推薦過一部微電影,叫《硬幣》。這個微電影講的故事是很溫暖的:一個離婚女人,,每天守著她的營生——大街上的一座報亭。每天賣報紙,並經營這旁邊的一個電話亭。一天來了一小女孩,稚嫩的聲音對她說:「阿姨,我要換硬幣。」電話亭里的電話是投幣式的,必須要用紙幣換硬幣才能撥打。女人一看孩子手裡拿的要一張紙片,不是錢,就沒有理她。「你這不是錢,不能給你換硬幣!」女孩說:「我要給我媽媽打電話,我媽媽去天堂了。」這句話把一個表情冷漠的女人打動了。這就是強設置!微電影一開始,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係就具備較強的對比與反差。一個經歷了世事折磨,滿眼滄桑,面目冷漠,抽著煙,對世界充滿懷疑和敵視的中年婦女,忽然被一個天真爛漫,孤獨無助,執著地想用玩具和製片換硬幣給天堂里的媽媽打電話的五歲小女孩所打動。關鍵是,那個滄桑冷漠的女人,通常需要大篇幅的鋪墊和介紹,才能讓觀眾知道。在一部微電影里,該怎樣做呢?真正的開頭是這樣的——有個男人正在打電話,內容大體是向朋友借錢,說自己老婆生雙胞胎。打完電話臨走時對看報亭的女人說:「當初你生不出,現在這個又猛生,真受不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顯然這是女人的前夫,來這裡「嘚瑟」了。幾句話就對比出女主人公的孤獨、落魄、不如意,這也是強設置。小女孩出現,天真無邪,美麗可愛,想給天堂的媽媽打電話,也是一句台詞就把前史帶出來了——這是一個沒有媽媽的可憐的孩子。還有一部微電影,是外國的,其實是一個廣告微電影,叫《留下我》,一開始是一個男人在看全家福照片,還有他妻子的照片,然後他將幾個裝著照片的相框都收進抽屜,關上。這時來了一個老人,是他老父親。他拍拍男主人公的肩膀,像是安慰他。老人拿著一部照相機說:「過去的就發放下,高興些,給你照張相。」快門「咔嚓」一聲過後,男主不見了。老人低頭回看相機,發現兒子被照進了相機。然後鏡頭一切,男主果真進入了相機里的世界,他在相機里忽然意識到了自己的穿越,他興奮地指揮父親把相機往回撥動。於是他很快穿越回了曾經幸福的時光,他見到了死去的妻子,重新經歷愛的瞬間和曾經共同經歷的時刻。最後他在手心上寫了幾個字,伸手給看相機的父親看,手心上的字是:留下我!這部微電影的強設置,是這個男人一上來只用一個簡單的想把回憶關進抽屜的舉動,就告訴了觀眾,這是一個悲傷的男人,以及他所處人生的低谷。還有一部微電影叫《調音師》,開頭只用一個鏡頭,就表現了主人公在一次鋼琴比賽中的失敗(因為太緊張),從而讓他跌入人生低谷,不得不給人家調琴師。然後為了多賺錢,他假裝瞎子騙取顧客同情,又是一個強設置。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讓人物出於極端狀態(不是鬆弛散漫的生活常態),並迅速激化,讓他出於某種充滿懸念的風口浪尖,這就是我們要的「強設置」!
2.快切入。所謂的切入是什麼意思?就是我經常說的:出事了!就是要有事件發生,要人物之間迅速交手,迅速產生戲劇衝突。微電影的故事不能長時間處於一種常態。我們經常說,常態不好看,非常態才好看。強設置是一上來就讓觀眾覺得人物不是一般的人物,生活不是平靜的生活,不是那種閑得無聊、稀鬆平常的生活,從而給人一種緊張感。如果你的微電影不能做到強設置,你的作品有可能開端正處一個短暫的平靜狀態,這種常態不能太長,必須迅速打破,這就是「快切入」。繼續用上面的例子,所謂切入就是要發生一點事,要讓人物和人物之間發生交手和衝突。《硬幣》里,小女孩用製片來換硬幣,冷漠的女人不再冷漠,她手下了孩子的紙片,真的給了她硬幣。然後怎麼辦?女人繼續往前走,她從報攤往電話亭里打電話,假裝天堂里的媽媽,和女孩對話。當女孩說,阿姨我要換硬幣給天堂的媽媽打電話,就是切入。這個不會生孩子的女人眼睛忽然流露出柔情,觀眾的好奇心也一下子被喚起,後面將會發生什麼呢?
3.猛引爆。切入和引爆是一件事的兩種表現形式,切入要快,將的是鋪墊的時間要短,不能長,必須儘快打破常態;引爆要猛,講的是要打破寧靜的事件要發生得盡量兇猛和強烈。要發生一些激烈的,強刺激的事件!並且,這個事件要能夠引發觀眾的強烈興趣,造成氣氛的緊張,啟動人物的動作——他必須動起來,必須應對變故,必須去做某一個行為或動作。《調音師》中,那個裝瞎子的落魄鋼琴家來到一戶人家,繼續他的調音師生意,按了幾次門鈴,門沒開,他懷疑自己走錯門,下意識(忘掉了自己是「瞎子」)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片,看看地址是否錯誤。這時門開了,出來一個老婦人,說不需要調音。他趕緊掩飾自己的窘態,強調自己是盲人,來一趟不容易,懇請老婦人讓他進屋工作。老婦人懷疑地看了他一陣,終於讓他進屋。剛一進屋就在濕滑的地面摔了一跤。他手觸到地面,發現讓他滑倒的不是水,而是血!黏黏的血,而且,他透過墨鏡,發現了死去的老頭子正立坐在一把椅子上……這就是我們要的所謂「猛引爆」!觀眾看到這裡,已經毛骨悚然,最關鍵的是,主人公的瞎子還得繼續往下裝,那個老婦人(殺人兇手)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他,他將怎樣應對?他會怎樣做?最終怎樣了結?充滿了懸念,充滿了緊張感。
4.緊扣動作,推波助瀾。通過切入和引爆,人物迅速行動起來,這時候,微電影不允許我們「花開兩支,各表一朵」,我們必須扣緊主要人物的動作往下寫,因為微電影篇幅有限。《硬幣》里,報亭女人和孩子之間發生了交集,卻並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衝突和矛盾,但女主人公有一個顯著的動作——陪著這個孩子把遊戲做下去。怎樣繼續?推波助瀾!女孩顯然是獨自溜出家門,因為她想媽媽。女人因為可憐孩子,不願戳穿她的美好願望,於是陪她玩給媽媽打電話遊戲。開始女人不給換硬幣,再到給換硬幣,並假裝媽媽。接通過一組短鏡頭,讓小手和大手之間,用各種小玩具換硬幣。然後女人和孩子感情漸好,還陪孩子在海灘玩耍。孩子告訴女人她和爸爸要搬家了。剛剛喚起了母性的女人立即感到了失落,她上門請求女孩的爸爸,帶女孩去一次遊樂場。在夜晚空無一人的遊樂場,女孩像進入了夢境,嘉年華中的小丑,領著她去見到了思念中的「媽媽」。「媽媽」給了孩子一條用硬幣做成的項鏈(緊扣動作)……,還有一個溫暖的結尾,多年以後,女人依舊守在電話亭,接到了一個奇怪的電話,電話里一個女聲說:「阿姨,我要換硬幣。」女人抬頭一看,一個青春美少女站在了她面前,少女脖子上掛著那條硬幣的項鏈。
5.拐點突出,轉折分明。所謂拐點,是指故事到某一個時候,忽然出現轉折或逆轉,朝著新的方向發展。微電影篇幅很短,如果平鋪直敘,簡直沒法看。舉個例子,有位新編劇讓我看他的故事,很有想像力,故事講《西遊記》里的唐僧帶著三個徒弟和白龍馬西天取經,回來都修成正果變了神仙。白龍馬好奇,想到凡間逛逛,於是穿越到了現代,遇到了一個美女。這女孩正處在人生的艱難時刻,遇到一系列困境。白龍馬變成了女孩的好朋友,一路陪著她,把她的困境一一解決,最後是大團圓結局。這個故事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拐點,沒有意料之外。你想想,身邊有一個萬能的神仙,還會有什麼困境不能解決?還會有什麼危機?一路順暢,萬事如意,這樣的故事還會好看嗎?假如我們非得寫這個故事不可,應該怎樣去修改呢?白龍馬這個神仙到凡間來變成一個帥哥,他也許可以陪著女孩在事業上過五關,斬六將。但他卻一不小心愛上了女孩!接下來他就有困境了,就會出現拐點。他動力心,動了情,但回天宮的時間到了——這就是拐點。他該怎麼做?要不要表白?要不要回天宮?拐點分明的故事才好看。
6.高潮反彈。這裡說的是,對人物和事件施加壓力,從而形成強烈的反彈,營造故事的高潮。我把這種方法叫做「壓彈簧」,就是反向施壓。你給的壓力越大,反彈力就越大。壓彈簧的方法是一個萬能的工具,尤其高潮的營造上。什麼是高潮?高潮就是在故事最後的難關出現後,在難題解決之前,那個極其艱難和緊張的時刻,以及解決這個難題時的暢快感。整個過程我們叫它高潮。高潮需要多高?當然是越高越好,高到極點,高到極致。怎樣形成這個「高」?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反向施壓。怎樣理解「反向」?和什麼「反」?就是和你的結局(結果)相反!例如你寫的結局是男女主人公最終分手了,那「反向」,就是之前他們倆的感情好得不得了,好得一塌糊塗,難捨難分。假如你寫的是主人公最終實現了夢想,成功了,那之前一定是絕望,一定是遇到了連觀眾都認為是幾乎無法跨過去的巨大的坎兒!假如你寫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前面一定是這兩個感情深厚的戀人在愛情道路上遇到了巨大的難關,無盡的干擾,幾乎絕望,幾乎分手,你給的負面打壓越厲害,困境越巨大,苦難越深重,最終反彈回來的回歸和牽手才越打動人。
7.出乎意料的結局。微電影尤其需要一個想不到的結局!一個短小的故事如何寫並不是很重要,只要有一個最後的大拐點,就足以支撐全劇。通篇沒有一個強烈的感動點,沒有一個逆向的拐點,這個故事很難讓人記住,很難讓人覺得過癮。說得極端一點,好的微電影和壞的微電影的分水嶺,就在於有沒有最後的這個意料之外。那麼,怎樣設計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局呢?伏筆與誤導——這是我們常用的技巧。在故事的前部,我們需要做一件工作,叫做隱藏。也就是說,所謂的出乎意料,其實是一次揭秘。觀眾先前不知道某事物的存在,最終知道了。當我們看到一部偉大作品的時候,我們會感嘆:這個編劇太牛了!他竟然能夠想到這樣一個結局,這樣一個矛盾解決的方法!太牛了!他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這樣的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與其說功夫下在挖空心思想一個解決危機解決的方案,不如全力以赴地去設計一個「圈套」讓觀眾去鑽。就是我們常說的,挖一個坑,讓觀眾往下跳。第一個工作是埋伏筆。埋伏筆,不同於真正的隱藏秘密。隱藏秘密是藏得越深越好,而埋伏筆,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埋一部分,露一部分。第二個工作叫做誤導,就是設置迷霧,引導觀眾誤入歧途,讓觀眾朝著錯誤方向去推測結果。當真相大白的時候,一方面正確的結果讓觀眾出乎意料,翻過去回憶,觀眾又發現了先前已經有的信息(就是伏筆中露出來的部分)被忽略了,於是責怪自己笨,覺得編劇高!這就是所謂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四、微電影的要求
1.故事單純和流暢。避免故事過於複雜,或干擾因素過多,避免脫離故事主線的過多的鋪墊、渲染、發揮和議論。微電影的篇幅特別的小,所以一般不主張去講一個複雜的故事。故事線索要很清晰,而不能繁雜,不能曲折,不宜有過多跌宕。
2.衝突和危機視聽化。有些故事會設置複雜的來龍去脈,需要大量的語言來說明和解釋,甚至還需要觀眾去分析研究,這些都不適合微電影去表現。微電影要表現的危機和衝突一定要直觀,要看得見,摸得著。突發的,一不小心就冒出來,避免過多說明和鋪墊。寫兩個人相愛,然後說很多的原因,有複雜的前史,這樣寫就完蛋了。一定要讓他們哪怕通過一個眼神,一個離奇的小動作,比如男的看見女的裸背,忽然一陣心跳。這樣的相愛,才是屬於微電影的。
3.人物性格鮮明極致。避免人物過多和人物關係過於錯綜複雜。一部三十集電視劇里單線故事很難支撐,所以需要相對複雜的人物關係。在配角身上,最好發展一條輔助的故事線形成多線故事。主線故事講累了,還可以跳到副線上去講。微電影卻要盡量避免人物關係的複雜化。我們的重點放在人物性格的鮮明性和極致性上,用性格的強烈對比與反差,去形成矛盾衝突和危機。
4.生活的片段和截圖。微電影中我們一般很難去講太完整、太漫長的故事,往往寫的是人生的片段,或生活的截圖。我們往往通過一個時空有限的角落或場景,去講一個有立體感的故事。微電影不可能講一個人的一生,只能是一段。講截圖,比如我們看一幅有故事的照片,雖然它僅僅是千分之一秒的一個瞬間,但我們可以通過圖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道具、氣氛、環境、光影、角度、構圖等等,揣測出前後瞬間甚至更長時間裡已經發生或即將要發生的故事。記得俄羅斯畫家列賓有一幅畫叫《意外歸來》,我們就能通過畫面上每一個人的表情和神態,去揣摩他們的身份,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及正在發生的一切。微電影比一幅畫或一張照片當然時空更自由,但我們可以用這個去理解這裡說的片段和截圖的含義。
5.故事有頭有尾。微電影的結尾可以留白,可以用某種開放性結局,不一定把故事說滿了,說全了,但故事必須是完整的,必須有頭有尾!例如《調音師》,當那個假冒的盲人調音師身處最大危險之中的時候,影片戛然而止。這樣寫是可以的。但這樣必須建立在不影響影片的完整性的前提下。所謂「有頭有尾」,其實是完成一個邏輯遊戲的始終。提出了問題,就有解決問題;有了因,就有寫出果;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就得最終滿足這個好奇。
關於微電影寫作,當然還可以說出更多的技巧和特點,篇幅有限,僅此提供給正在創作微電影的年輕藝術家們作一個參考。
推薦閱讀:
※作家倪匡獲香港電影金像終身成就獎【圖】
※《壞爸爸》中國式父愛深度報告,不要再以父愛的名義彼此傷害
※《暴裂無聲》——三重階級的人性之惡
※《雲圖》:讓人不適的「超電影」
※電影《武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