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史、延慶史及其它歷史研究60說2

11、晉長城西起溫城。溫城在今河北陽原縣東80里大田窪鄉老東城,老東城還是西漢桑乾縣治和代郡治,因這裡有溫泉而名溫城。《晉書·唐彬傳》:「鮮卑侵掠北平(郡治今河北遵化縣東),以彬為使持節、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丸校尉、右將軍。彬既至鎮(今北京),訓卒利兵,廣農重稼,震威耀武,宣喻國命,示以恩信。於是鮮卑二部大莫廆、擿何等並遣侍子入貢。兼修學校,誨誘無倦,仁惠廣被。遂開拓舊境,卻地千里,復秦長城塞,自溫城洎於碣石,綿亘山谷且三千里,分軍屯守,烽堠相望。由是邊境獲安,無犬吠之警,自漢魏徵鎮莫之比焉。」晉長城是第二道修到朝鮮的長城。

12、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六年(555)「發民一百八十萬築長城,自幽州(今北京)北夏口,西至恆州,九百餘里。」夏口為今八達嶺,當時媯川名夏陽川,八達嶺是夏陽川的口子。恆州為今大同。天保七年(556)「齊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於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里。」西河為今陝北榆林河,是說第二年把長城從大同往西修到榆林,往東修到海邊今山海關,全長3000餘里。「總秦戍」不是大同東北的地名,是說北齊長城是在秦長城戍守線上修築的,但秦長城多為土築,北齊長城多為石壘。

13、延慶縣民間有「南山八大寨」之說,八大寨是什麼設施?北齊武成帝高湛河清二年(563)突厥20萬眾毀長城,寇恆州(今大同)。河清三年(564)九月,「突厥寇齊幽州(今北京),入長城,大掠而還,留屯塞北,更集結諸部,約周師再次攻齊。」齊調任斛律羨為幽州剌史,「羨以北虜屢犯邊,須備不虞。自庫堆戍,東拒於海,隨山曲屈,二千餘里,其間二百里中,凡有險要,或斬山築城,或斷谷起障,並置立戍邏五十餘所。」同年,閏九月乙巳初十(公曆10.30),「突厥十餘萬復寇幽州,幽州刺史斛律羨率諸將迎戰,突厥望見齊軍容整齊,遂不敢戰,退去。」後遣使求和。斛律羨所築長城,不是另選新線,是對天保年所築長城的加固。懷來鎮邊城有一條石長城,附近有個大營盤,大約就是庫堆戍。斛律羨加固的正是今北京正北面包括延慶幫水峪至小張家口在內的200里長城。大榆樹鎮南山邊小泥河鳳凰山、高廟屯山、東辛庄山,山頭上面是平的,山周邊有圓形建築物,當地人名之「寨坡」,當是北齊長城的配套防禦設施,斛律羨把軍隊陳列在石長城和「寨坡」上,以震懾突厥,突厥望而退去。小泥河、興寶莊兩村間有個「南寨坡」,民國年間山上建有寺廟,外圍高牆,今毀。傳說山上有地道和鳳凰山相通,或許是抄敵人後路的通道。北齊兵力敵不過北周、突厥聯軍,常採用陳列精兵之策,以奇制勝。

14、唐長城為開元九年(721)中書令張說所建,是防禦突厥的。東起今河北盧龍,經密雲古北口、懷柔、赤城,河北懷來北長安嶺東西有長城500里。西端在張家口野狐嶺。全長1000多里。

15、明穆宗即位,宰輔張居正推薦東南抗倭名將譚綸、戚繼光主持北方防務:訓練軍隊、修築長城。修築長城最高主持人是兵部左侍郎譚綸,薊鎮長城是薊鎮總兵官戚繼光修築的;八達嶺長城屬昌鎮,是昌鎮總兵官楊四畏修築的。說八達嶺長城為戚繼光所築是不對的。

16、明新建的空心敵台長城,雄偉壯觀,堅固實用,創中國歷代修築長城的巔峰。隆慶三年至萬曆九年(1569—1581)三月,用了近13年時間建成。《日下舊聞考》2465頁引《籌記》載:自山海關而西,薊鎮領之,分為11路,邊城凡1474里,城堡71座,附牆台146座,敵台1095座,主兵73562名,客兵17573名。自居庸關而東,昌鎮領之,分為3路,邊城凡282里,城堡13座,附牆台39座,敵台237座,主兵17744名,客兵13179名。建議薊昌兩鎮長城城台按明代原編號排列使人有個完整的概念。

17、昌鎮三路是:黃花鎮路、居庸路、鎮邊城路。具體到延慶縣境內的長城屬昌鎮居庸路。《四鎮三關志》載:居庸路東自門家谷口,西至糜子谷口,延袤150里。南至關,北至永寧城,隘口20。灰嶺下隘口10:門家谷口、灰嶺口、賢庄口、錐石口、雁門口、得勝口、虎谷口、雙泉口、養馬谷、西山口,邊城26里,附牆台7座。八達嶺下隘口7:石佛寺口、青龍橋東口、王瓜谷、八達嶺口、黑豆谷、化木樑、於家沖,邊城24.5里,附牆台4座,空心敵台43座。石峽谷下隘口3:花家窯、石峽谷口、糜子谷口,邊城16里,附牆台10座,空心敵台25座。灰嶺的邊牆,是嘉靖年的舊邊牆。八達嶺、石峽的長城,是隆慶三年至萬曆元年(1569—1573)5年間新改建的空心敵台長城。「八達嶺殘長城」應叫化木樑口長城。「水關長城」應叫石佛寺口長城。《八達嶺長城的修築》一文曾刊登在《延慶史志》第7期上。

18、從八達嶺石佛寺往東有40里沒修空心敵台長城,到延慶縣大庄科鄉解字石村以東到懷柔縣交界界河又建空心敵台長城,1984年普查延慶境內長4057米,折8.1里,空心敵台13座,屬昌鎮黃花鎮路。為什麼沒建:一因石佛寺往東川草花頂,山勢險峻,無路可攀;二因山北有嘉靖二十二年(1543)所築南山路邊垣可以守御;三最重要的原因是恐傷陵寢龍脈。嘉靖二十七、二十八(1548、1549)兩年韃靼俺答大舉入侵媯川,官軍不守隆慶州(今延慶縣)城,而去守南山路邊垣的紅門口。

19、根據八達嶺鎮石峽峪村現存南門石匾額及《石峽新城記》殘碑考證,隆慶二年(1568)開始籌建空心敵台長城,於石峽峪設守備一員,首任守備是白守廉,先調士兵1千名,建軍營1千間,並建有倉場,存儲兵器、修築長城器材,招募逃亡人員,設有巡邏兵。隆慶三年(1569)開工修築,如以一間營房駐士兵10名計,得調上萬名士兵來修長城。萬曆元年(1573)基本建成。萬曆六年(1578)建成石峽峪城。主持官員是:欽差整飭昌平等處兵備山東布政司右參議任彬、欽差鎮守居庸昌平等處地方總兵官都督楊四畏、分守居庸關等處地方參將沈思學。中國長城博物館從石峽峪村徵集的一塊「萬曆十七年(1589)春防居庸路石峽峪工尾」15字豎碑考證,這一年昌鎮長城全線完成掃尾工程。

20、1995年延慶縣黨史辦主任李士林曾就八達嶺一詞徵詢內蒙古師範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納·官其格蘇榮。複信說:內蒙古地名學界認為「八達嶺」為蒙古語,其意義為險峻的山嶺或險要的山嶺。八達嶺在蒙古語中寫成bartgtndabag-a,其中bartgtn讀八爾塔嘎圖,是險峻的、險要的意思,簡為八塔或八達;dabag-a為山嶺的意思。險峻或險要的山嶺,才是八達嶺的特點。明蔣一葵著《長安客話》說:「出居庸關,北往延慶州,西往宣鎮,路從此分,故名八達嶺。」意為四通八達,其說牽強。但金代劉迎就有兩首以八達嶺為題的詩,本人認為追本溯源「八達嶺」一詞當是突厥語。


推薦閱讀:

歷史往事軼事人物人間萬象219
劉少奇為何反對陳毅入選十大元帥 ?
歷史與創造的歷史
三國四大經典預言,竟然全部預言成功,歷史證明絲毫不差

TAG:歷史 | 歷史研究 | 長城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