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中華郭氏源流考略連載十四|尋廬講壇
《新唐書》對郭氏起源的記載是正確的 《新唐書》是記載中國唐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紀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傳一百五十卷。北宋宋祁、歐陽修等撰,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全書完成,由曾公亮進呈。 宋仁宗認為的《唐書》淺陋,下詔重修。前後參預其事的有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王疇、宋敏求、劉羲叟等人。 宋祁、歐陽修是北宋一代文宗,著名文學家。宋祁及其兄宋庠,在當時有「二宋」之稱,宋人《東軒筆錄》說宋祁「博學能文,天資蘊籍」;歐陽修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為其特長。他們筆下的功夫當然不同一般。參加編撰《新唐書》的其它作者,也都為北宋時期名家高手。宋仁宗嘉祐年間曾公亮《進新唐書表》中所列之范鎮、王疇、宋敏求、劉羲叟等,都是當時文壇知名人物。范鎮曾為翰林學士,文筆流暢,有《東齋紀事》等百餘卷流傳於世。王疇文辭嚴麗,一向為世所稱。宋敏求為北宋一代掌故大家,富於藏書,曾編《唐大詔令集》和《長安志》,對唐史十分熟悉。劉羲叟是著名天文學家,後來曾助司馬光編《資治通鑒》。《新唐書》用這些人主筆,自然文采粲然,體例嚴謹。另一方面,宋、歐等人在修《新唐書》時,態度也很認真。歐陽修負責本紀、志、表部分,撰稿六、七年。宋祁的列傳部分時間更長,前後長達十餘年。他曾一度為亳州太守,「出入內外」把這部稿子隨身攜帶。在任成都知府時,每天晚宴過後,開門垂簾燃燭,幾乎都要著作到深夜。這種認真謹嚴的態度,使《新唐書》在不少方面的確勝過《舊唐書》。 在史料方面,因為北宋時期比較安寧,有許多在戰亂時期不易收集到的史料,到北宋初年得到了徵集和整理。《新唐書》的宰相、方鎮諸表,也給讀者認識唐朝宰相族系(世家大族)的升降和藩鎮勢力的消長,提供了一條線索。 郭氏是如何得來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是:"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於西虢(應是東虢—編者注),封虢仲於東虢(應是西虢—編者注)。西虢(應是東虢—編者注)地在虞、鄭之間。平王(應是定王—編者注)東遷,奪虢叔之地與鄭武公,楚莊王起陸渾之師伐周,責王滅虢。於是平王(應是定王—編者注)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虢謂之郭,聲之轉也,因此為氏。後漢末,大司農郭全代居陽曲,生蘊。蘊生淮、配、鎮。鎮,謁者僕射、昌平侯。裔孫從潁川。" 上面這一段話很清楚地說明了我們郭氏的來源是序封陽曲、號曰郭公。虢謂之郭,聲之轉也、因此為氏。《新唐書》的問世,首先是皇帝欽點,然後是北宋當時最有名望、最有權威、最高機構組織編撰而成的。它可與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提並論。它也可以和現代的美國和西方的議會制下的參議院、眾議院通過的決議相提並論。他的尊嚴、地位、規格是至高無上的,是任何人無權變動的。《新唐書》對郭氏起源的記載是歷史走到了公元一零六零年時的一座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我們郭氏後裔以及關心郭氏起源問題的其他人應當承《新唐書》之前、啟《新唐書》之後,繼《新唐書》之往、開《新唐書》之來,以此為出發點,順藤摸瓜,進一步在陽曲尋找郭氏起源地。這才是正道。 陝西省華縣郭子儀研究會編印出版了《郭子儀與陝西華縣》一書,書中第7頁寫到:「郭子儀的先祖,向上可以一直追溯到周朝的創始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叔裔孫序封陽曲(在山西太原北)號曰郭公,因虢與郭同音近,陽曲在古代又屬太原郡,郭氏遂為太原著姓。又因陽曲一帶古代曾稱汾陽,故郭子儀被封為郡王時,以其得姓之地冠以名號,稱汾陽郡王。」古今書籍、碑文記載,有理有據,不容置疑;山西晉城澤州縣南嶺鄉葛萬村郭台銘先生的家譜,譜中記載祖籍山西陽曲縣,為汾陽王之後;四川省遂寧市郭氏後裔現存始於宋代元年及元、明、清及民國七年續編的多部族譜,其中宋代族譜中保存著歐陽修、范仲淹、寇準等名人為郭氏望族的題詞,並附郭氏先祖虢叔等先祖沿襲世系表,當地還存有郭子儀的衣冠冢及其長子郭曜等後代的墳塋、郭氏祠堂等,宗譜、碑文、祠堂的文字都記載郭氏祖籍為陽曲。 光緒紀元乙亥春編寫的《寧波勤縣郭氏宗譜》第三卷《歷代郭氏世系考》中寫道:「郭氏出自姬姓……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因以為氏,公羊傳云:虢謂之郭,聲之轉也。郭氏之望莫著於太原陽曲。後散處於各郡甚繁,而莫盛於馮翊、京兆、華陰。(作者:山西陽曲縣郭榮生2010年8月8日,此摘自郭氏文化研究網專家 欄目)」
|
錄入:郭池 |
推薦閱讀:
※巧姐:上帝為她打開了一扇門?【原創】
※(原創)鳳凰閣·盼君早日來相見
※【原創圖文】說說鐵樹開花
※那些甘願做第三者的女人是什麼心理?丨原創
※期待破網而出,原創仍需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