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戰爭:春秋時代——晉悼公的霸業(四)

7、晉悼公霸業的第三階段——「三分四軍」對鄭的爭奪戰 鄭國,因其土位於晉楚兩強之間,晉楚爭奪中原,必然先爭奪鄭國。因此,鄭也累世疲於從違晉楚之間。尤以當晉景公之世,屢遭晉楚的攻伐,鄭因不堪其擾,就曾實施「唯強者是從」的政策。在晉景公末年,鄭成公因曾被執於銅鞮,使者又被晉所殺;鄢陵之戰,楚共王又因救鄭之戰而傷目;即感於晉的橫暴,又恐楚怒而專力攻鄭,所以專心事楚十餘年。到晉悼公嗣位,晉國益強。所以鄭在邢丘會盟前後,其國內就分為從晉從楚兩派。這時鄭子駟主政,在邢丘之會前,就計劃引導晉楚兩國進行決戰,以便於兩國勝負決定後,擇強者而從之,使鄭國得以稍安。所以就出兵侵蔡,俘虜蔡公子燮獻捷於邢丘之會(事在周靈王7年5月)。該年冬,楚令尹子囊果然伐鄭,討伐其侵蔡之罪。這時子駟、子國(子產之父)、子耳三大夫想從楚,而子孔(穆公子)、子嬌(子遊子)、子展(子罕子)三大夫則想等待晉國的救援。於是子駟就斷然說:「……謀之多族,民之多違,事滋無成。民急矣,如從楚以紓吾民;晉師至,吾又從之。敬共幣帛,以待來者,小國之道也。犧牲玉帛,待於二竟,以待強者而庇民焉。寇不為害,民不罷病,不亦可乎」?遂與楚和;既而又遣使於晉,申述其不能不與楚和的苦衷。 這此期間,楚國因鑒於過去鄢陵之敗,而現在的晉國又較前更為強盛;所以對晉不採取決戰而採取一種疲敵的戰法。晉來則退,晉歸則進。晉也因此採取「三分四軍」,輪番進退的疲敵戰法。於是晉楚遂演變成拉鋸式爭奪鄭國的戰爭。 次年(周靈王8年)10月,晉悼公盡起四軍會合魯、宋、衛、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諸侯及齊世子光之軍伐鄭。齊、魯、宋之軍跟從荀熒、士匄的中軍圍攻鄭的東門。衛、曹、邾之軍跟從荀偃、韓起的上軍圍攻鄭的西門。滕、薛之軍跟從欒黶、士魴的下軍圍攻鄭的北門。杞、小邾之軍跟從趙武、魏絳的新軍駐守於東汜(今河南省中矣縣南),以為總預備隊(以後「三分四軍」的編組就大概與此相同)。並命令諸侯說:「修器備,盛餱糧,歸老幼,居疾於虎牢,肆眚(寬釋罪罰之人),圍鄭」。於是,鄭國因恐懼而降服於晉。荀偃想繼續圍鄭以等待與楚國決戰,荀熒就提出「三分四軍」輪番作戰以疲勞楚軍之策,遂與鄭媾和。並令鄭簡公與諸侯會盟於戲(失考,鄭地)而歸。諸侯既歸,楚又伐鄭,鄭又與楚和。 這時晉悼公因連年用兵,就謀劃如何充實戰力的方法。於是魏絳建議說:「請施捨(施恩惠,舍勞役)。散積聚以濟民,自文公以下苟有積蓄,盡出之。國無滯積,亦無困人。公無禁利,亦無貧民」,從而實施一種社會化的經濟政策。又建議實施節約,所謂「祈以幣更(不用牲),賓以特性(不殺大牲),器用不作(用舊品),車服從給(足用不浪費)」,晉侯從之。這項政策實行一年後,晉國富強,遂能配合其「三分四軍」以疲勞楚軍的行動。 晉為了加強「三分四軍輪番作戰」的疲勞策略,於次年(周靈王9年)4月1日,與魯、宋、衛、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齊世子光、吳王壽夢會盟於租(今江蘇省沛縣東),使吳在楚東方實施牽制之戰。同時為了確保通吳之路,會後(4月9日)就與諸侯之軍圍攻逼陽。逼陽是夷族小國,當時附楚,阻礙晉吳兩國的聯絡。諸侯之軍圍攻逼陽一個月,遂滅之,分其地與宋。 楚為了打擊晉國上述企圖,於該年6月派令尹子囊與鄭子耳伐宋,攻擊宋城的桐門。這時晉正出兵伐秦,因為秦這時又起而連楚為晉西鄙之患。晉為了以後能全力對付楚國,所以先乘秦國力不振之時再次予以打擊。晉既注力於攻秦,就派衛出兵襄牛(今河南省睢縣)以救宋。於是楚子囊派鄭皇耳(皇耳皇成子,與子耳是兩個人)攻衛襄牛之軍。而自己與鄭子耳進侵魯國的西鄙。這是其想打擊宋、魯,逼使其對晉離貳。但鄭皇耳旋即被衛軍所敗,而被俘於犬丘(今河南省永城縣西南)。楚子囊因計不逞,就回師圍蕭,並侵宋之北鄙而歸。這時晉也開始展開其「三駕勝楚」之戰了。 周靈王9年,公元前563年9月,晉悼公會合魯、宋、衛、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齊世子光之軍伐鄭(「三分四軍」的編組,大致上與上次伐鄭相同,只有諸侯配屬上略有變更)。當諸侯之軍會於牛首(今河南省通許縣西北)之時,鄭國適有尉止氏(氏族名)率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五族作亂之事。因五族之田皆因子駟開田洫而喪失,所以起來作亂,殺子駟、子國、子耳三卿而劫持鄭伯。子產(子國之子)與子驕起兵平定尉止氏之亂,於是由子孔繼執鄭政。晉悼公為了展示寬大,不因鄭國內亂而用兵,就令諸侯之軍增築虎牢之城而戍之。晉軍則築梧(今河南省滎陽)及制(今河南省汜水縣汜水關下)兩城,由士魴、魏絳守之,以控制鄭國,鄭遂與晉和。 這時楚令尹子囊也率軍北上,謀劃救鄭。11月晉中軍元帥荀熒率上軍及諸侯之軍繞過鄭都南進至陽陵(失考,似乎就是漢代的陽關聚,在今禹縣),楚軍也北上。荀熒原本主張以「三分四軍」的戰略來疲勞楚軍,其南進的用意原在此於,所以在楚軍北進時就想還師。但當時上軍帥欒黶堅持欲戰,於是就繼續前進,於穎水(今許昌南)與楚軍對陣。這時鄭簡公認為晉軍偏師兵寡,必將後退,就遣使夜涉穎水與楚通好。荀熒因疲楚的目的已經達到,就率諸侯聯軍北返,又因為鄭國的叛盟,乃侵鄭北鄙而還。這就是疲楚戰略的第一次施行,即史書所稱的晉之「一駕」是也。晉軍既歸,楚也就撤軍南歸。 次年(周靈王10年)4月,晉荀熒新軍及齊、宋、衛之軍伐鄭。齊、宋之軍攻鄭國東門;衛軍攻鄭國北鄙;荀熒率新軍(趙武為新軍帥)攻鄭國西郊。旋即會合齊、魯、衛之軍於向(今河南省洧川縣西南),南侵舊許(今河南省許昌),這些都是想誘楚出師而疲之。旋即右轉而還師,駐軍於瑣(今河南省新鄭縣北),圍鄭而閱兵於南門,鄭再次請和。諸侯聯軍遂西渡濟隧(水名)。秋7月諸侯會盟於亳(今河南省偃師縣西的古西亳),這就是史書所稱的晉的「二駕」是也。 楚國於晉人與諸侯聯軍二駕伐鄭時,知道獨力難以勝晉,就遣使乞師於秦。秦派右大夫詹率軍助楚。於是楚王與令尹子囊於該年秋會合秦軍北上伐鄭。鄭又請和於楚,並引導楚、秦聯軍伐宋。9月,晉悼公再次盡起諸侯之軍伐鄭,觀兵於鄭國東門。鄭又請和,並遣使將其情況告知於楚。楚沒想到諸侯聯軍能這麼快再次盡出,知不可敵,乃不出兵,並擒鄭使而歸,這就是史書所稱的晉的「三駕」是也。該役,晉悼公禁止侵掠,寬釋鄭俘以示仁德,於是鄭才誠心歸服。該年冬12月,晉、魯、宋、衛、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齊世子光會盟於蕭魚(今河南省原武縣東),鄭從此不再叛晉達20餘年。但楚對鄭的爭奪,仍持續到次年楚共王之歿,才暫告一個段落。該年冬,秦又遣其左右庶長(官名)鮑與武二人率軍伐晉以救鄭,至於櫟(晉地,今陝西省臨潼境內)。次年冬楚令尹公子貞(子囊)與秦庶長無地(人名)再次伐宋,軍於楊梁(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南35里),以報復晉國的取鄭;然而都無功而返,這是因為當時楚已經無力與中原諸侯爭奪鄭、宋了。
推薦閱讀:

那個時代的誠信令人驚訝
占星學的新時代:為什麼年輕人更加相信星座了?
鮑勃·迪倫:獨步於時代之外
吳曉蕾:王征是誰(時代周報 2010-3-17)
扎克伯格引領矽谷裸捐風 美國慈善事業迎來黃金時代|慈善

TAG:中國 | 戰爭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