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綜藝圈的天價片酬 會熱很久么?

文藝圈是一個常聊常新的圈子。很多話題你以為會過氣,可沒準過兩天又上了頭條熱搜。

比如天價片酬。這個話題,編劇吐槽,網友吐槽,兩會代表委員們也吐槽。探討影視劇明星高片酬甚至成為我們冒充「圈裡人」身份的絕妙由頭。只不過這次「圈」大了,脫離了影視圈,綜藝圈也來「湊個熱鬧」。

綜藝天價片酬被吐槽 砸錢多未必效果好

北京日報3月24日刊發文章,直指當下綜藝節目天價片酬問題,「1億元製作費,8000萬元給了明星。」超一線明星拍攝不到一個月,能收入5000到8000萬元,相當於拍一部電視連續劇的收入。繼影視劇天價片酬後,綜藝節目的天價片酬問題再次曝光,明星的天價片酬問題又一次成為焦點話題。

其實和影視劇天價片酬問題一樣,過度依賴明星,本質上暴露的是製作方內容的平庸和創意的匱乏。大量同質化節目湧現,形式雷同,橋段雷同,最後只能依靠「腕兒」來做救命稻草。

但綜藝節目和影視劇又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影視劇的更新密度和播出長度超過綜藝節目,粉絲粘性更強,流量支撐更久。綜藝節目更看重有趣和新穎,明星請得再多,內容老套,環節無趣,場面尷尬,觀眾可能看一集就會失去興趣。

說到底,高片酬是綜藝節目快速發展累積的畸形產物。財大氣粗的廣告商集中湧入,節目方在內容創意和團隊素質方面無法跟上,於是紛紛引入「舶來品」,頻頻複製火爆節目,能做的就是用更多的錢請來更紅的明星,「簡單粗暴」地追求收視率和點擊率。

這種套路在綜藝發展初創期或許有效,但隨著節目數量日益增多,平台競爭愈發激烈,這種「砸錢」的明星套路已顯疲態。《挑戰者聯盟》天價邀請范冰冰、吳亦凡,依然收視慘淡,敗就敗在內容的乏味上,感覺是「跑男」的同台翻版。

優勝劣汰的洗牌後,內容為王的理念會真正凸顯。不打明星牌,專註創意牌,打造國產綜藝精品,強化形式創新和內容突破,這才是綜藝突圍的正確之路。

不知何時起,天價片酬往往和「爛劇」建立「穩定」的聯繫, 「爛劇」也成為當下電視劇市場的一個普遍槽點。不過最近一部電視劇刷新了我們的觀感,甚至有的微信公號評價「前16集好到不像國產劇」——

《雞毛飛上天》口碑火爆 現實題材湧現清流

日前,由張譯、殷桃、陶澤如等人領銜主演的反映浙商精神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備受關注,以陳江河與駱玉珠的感情和創業故事為主線,書寫改革開放以來義烏人艱難坎坷的創業之途,折射了當代中國的發展歷程。開播伊始,口碑爆棚,截至目前豆瓣評分8.7,被網友稱為「製作精良!是個可看之良心劇。」

大時代下「草根」的逆襲,本是一個常規的劇作套路,《大染坊》《溫州一家人》《創世紀》,這些珠玉在前,留給《雞毛飛上天》的突破空間並不大。

但這部劇還是驚艷到了我們。

細思起因,概有四點:

故事引發共鳴。這是一部年代劇,也是一部勵志劇,無論是完整經歷過改革開放浪潮的上代人還是正努力拚搏、掙扎於現實創業的當代人,都會在這部劇中找到時代和內心的共鳴。陳江河、駱玉珠身上有自己現在或曾經的影子,劇中的苦辣酸甜摻拌著我們人生的回味。

製作精良,劇本紮實。前後四十年的時間跨度,我們可以從服裝、背景中找到清晰的時代標識。沒有虛化的布景,沒有「違和」的裝飾,台詞對話吻合人物性格,劇情設計緊貼時代特點,情緒矛盾不是為吵而吵,為虐而虐,而是真正迎合故事的走向,創業者的艱辛和可貴用紮實的劇情令我們信服與感動。

精湛的演技。這是網友最多的褒獎之處。張譯、殷桃、陶澤如等人在劇中的表演確實可圈可點。比如陳江河和駱玉珠闊別八年後在背道而馳的火車相遇的情形,張譯將那種重逢時驚訝、激動卻又略有羞澀的神態表現得精準動人,重逢的興奮和幸福感在點滴的舉動和神態中悄然呈現。

但該劇能火到這般,更重要是「感謝」同行的對比襯托。當玄幻、穿越、架空題材批量生產之時,這種走心的現實題材成為稀有物種,製作精良更容易奪人眼球,給人驚艷之感。

當摳圖倒模、製作潦草、演技敷衍等負面之作屢屢出現之時,一部踏實認真、有血有肉的作品,更容易給人以良心劇的好印象。對比一些「小鮮肉」的不堪演技,珍惜的味道會更加濃郁。

雖說這是爛劇不時出現的時代,卻也是好劇最容易出彩的時代,因為觀眾對好劇有著空前的期待,希望創作者們不再辜負這樣的時代。

這股電視劇的清流讓我們看到了某種影視劇的「希望」,而最近電影界的一件大事給了我們一份更大的希望——

326家瞞報票房影院被「嚴打」 厲懲「假票房」「幽靈場」亂象

近日,國家電影主管部門對2016年以來全國326家存在瞞報票房問題的電影院進行依法處罰。根據瞞報票房的不同數額,給予停業整頓或罰款、內部通報警示等處罰。違法影院必須限期向片方返還截留片款,並書面報告瞞報票房、逃避監管的作弊手段;在省級電影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之下,由縣級電影主管部門對違規影院的主要責任人、關聯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這是《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後,首次大規模執法行動,處罰力度之大、查報數量之多皆為空前。長期為人詬病的「票房注水」、「幽靈場」等問題這次被「真刀真槍」地開始收拾了。

「中國電影早就過500億了!至少有20%的票房沒有統計上來,影院偷票房才是中國電影的黑洞。」這是博納影業總裁於冬在今年某次產業年會上的發言。不論所說的數字準確與否,偷瞞票房、數據造假成為明面的「潛規則」已是公認的事實。兩會期間曹可凡、陳凱歌[微博]等人都表達出對影視數據造假的不滿和渴望整頓之心,這份行業亂象已到忍無可忍的地步。

偷瞞票房究竟傷害了誰?表面上看是電影出品方,實際危害遠不止此。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電影院的票房要按比例繳納國家電影專項管理資金,同時要和片方與發行方進行分賬。換言之,瞞報票房不僅直接影響片方、發行方等一線電影從業團體的正當收益,更為電影專項資金和國家財稅收入帶來損失,長此以往,會嚴重損害電影創作者的積極性,衍生出觀眾對電影產業更多的失望猜想。

為何影院截留票房,私利的心態是根源。只不過有些私利暴露出隱形的無奈。縱觀被處理的影院,很多都在縣市級。電影產業的火爆帶來影院數量的激增,但地域消費能力的有限,使增多的影院進一步削弱利潤的空間,許多縣市影院徘徊於溫飽的邊緣,截留票房成為所謂「自救」之法。但這本身恰是整治的意義。搭乘電影產業的快車,院線本就應充分結合地域市場規模進行盈利空間的考量,不應盲目追投,更不能以旁門左道的「偷盜」去侵蝕方興未艾的電影產業的生長根基。竭澤而漁的牟取私利,只會加速產業鏈的重創,到頭來換得多敗俱傷。這次執法其實力度並未調到最大,警示意義還是大於懲罰本身。希望藉此契機,電影票房的「糊塗賬」能算得更清。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持證上崗 能否管好家電維修
人民日報海外版 《弟子規》過時了嗎?(品味古籍)
人民直播是個怎麼樣的平台?
人民日報刊文:「美式民主」,問題出在哪了

TAG:人民日報 | 綜藝 | 人民 | 片酬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