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指要》92 | 附錄:《頓悟入道要門論》淺釋

《禪定指要》92

附錄:《頓悟入道要門論》淺釋

逸塵

問:為有地獄,為無地獄?

答:亦有亦無。

問:云何亦有亦無?

答:為隨心所造一切惡業,即有地獄。若心無染,自性空故,即無地獄。

問:受罪眾生,有佛性否?

答:亦有佛性。

問:既有佛性,正入地獄時,佛性同入否?

答:不同入。

問:正入之時,佛性復在何處?

答:亦同入。

問:既同入,正入時,眾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

答:佛性雖隨眾生同入,是眾生自受罪苦,佛性元來不受。

問:既同入,因何不受?

答:眾生者,是有相,有相者即有成壞。佛性者是無相,無相者即是空性也。是故真空之性,無有壞者。於如有人,於空積薪,薪自受壞,空不受壞也。空喻佛性,薪喻眾生。故云同入而不同受也。

問:轉八識成四智,束四智,成三身,幾個識共成一智,幾個識獨成一智?

答:眼耳鼻舌身,此五識共成成所作智。第六是意識,獨成妙觀察智。第七識,獨成平等性智。第八含藏識,獨成大圓鏡智。

問:此四智為別為同?

答:體同名別。

問:體既同,云何名別?既隨事立名,正一體之時,何者是大圓鏡智?

答:湛然空寂,圓明不動,即大圓鏡智。能對諸塵不起愛憎,即是二性空。二性空,即平等性智。能入諸根境界,善能分別,不起亂想,而得自在,即是妙觀察智。能令諸根隨事應用,悉入正受,無二相者,即是成所作智。

問:束四智成三身者,幾個智共成一身?幾個智獨成一身?

答:大圓鏡智獨成法身。平等性智獨成報身。妙觀察智與成所作智共成化身。此三身亦假立名字分別,只令未解者看。若了此理,亦無三身應用。何以故?為體性無相,從無住本而立,亦無無住本。

問:云何是見佛真身?

答: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

問:云何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

答:有因無立,無因有顯。本不立有,無亦不存,既不存無,有從何得。有之與無,相因始有,既相因而有,悉是生滅也。但離此二見,即是見佛真身。

問:只如有無,尚不可交建立,真身復從何而立?

答:為有問故,若無問時,真身之名亦不可立。何以故,譬如明鏡,若對物像時,即現像。若不對像時,終不見像。

問:云何是常不離佛?

答:心無起滅,對境寂然,一切時中,畢竟空寂,即是常不離佛。

以上第一層講地獄的有無。造業即有地獄,心無染著,惡業不生,即無地獄。

第二層講轉識成智,智成法身。根據顯教義理,修有漏之八識,轉為與之相應的大圓鏡智,其體清凈,離有漏染雜之法。修有漏之七識而得與無漏之七識相應的平等性智。佛智論說,平等性智者,謂觀自他一切平等,大慈大悲恆共相應,常無間斷,建立佛地無住涅槃。隨諸有情所樂,示現受用身土種種影像。密教建立的五智中,以此智為灌頂智。轉有漏之五識而得與無漏之六識相應的妙觀察智。妙觀察智是「轉分別識得此智慧。能觀諸法自相共相,於眾會前說諸妙法。能令釋生得不退轉」。密教五智中,以此配於西方無量壽佛之智德。轉有漏之前五識而得與無漏之前五識相應之成所作智。此智慧於十方示現種種變化,身口意三業皆隨智慧而生,成就本願所應作事,利樂度化無量眾生。以上四智,都是修到高層次才能得到的。

第三層講佛之真身。佛之真身,亦即法身,如何見真身,這是佛法中的很有意思的問題,參明白了,對修持很有幫助。前面的解釋中說到過法身有相與法身無相,均是佛所說。這裡又提到真身,如果通俗一點,就是那個真正的釋迦牟尼佛。大珠禪師告訴我們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有和無,都是分別。《金剛經》說:遠離諸相,即名諸佛。諸佛是離相的,離相不是有相,也不是無相,是既離有相也離無相。《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裡說得很嚴重,如果以色見,以音聲求,都是行邪道。佛告訴眾生,要見佛的真身,必須離有無二見。離有無二見,二性俱空,那就是證道了,成就了,那就得以見佛真身了。這是叫你破除執著。大珠禪師說:若是不問這個問題,連真身之名亦不可立。已為你點破到極處了。

鳴謝

本文作者:逸塵老師


推薦閱讀:

認識自己的頓悟智慧大全
《禪定指要》86 | 附錄:《頓悟入道要門論》淺釋
理則頓悟 事須漸修──論「禪」的悟修與頓漸
《菜根譚》里的8句人生頓悟,句句經典,人心寬處皆是路
乘一法師講解《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15)

TAG:禪定 | 頓悟 | 附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