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地上沒有發生過恐龍滅絕那場浩劫前它們已經集體遷走了 錢江晚報
本報記者 章咪佳
浙江恐龍生活場景復原。 |
如果外太空有一個時空聚焦鏡能夠調節到1億年前,白堊紀地球上的浙江,我們一定能夠清楚地看到:那裡氣候濕潤,有大片的湖泊和豐富的裸子植物。 很快,主角進入鏡頭——巨大的江山龍,正在啃地上的花草;吉蘭泰龍正吃完一隻小恐龍,在湖邊散步;小個子竊蛋龍媽媽正在生產,一個蛋已經出來了…… 這不完全是幻想。浙江的白堊紀盆地慢慢裸露出來,出露面積約9245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9.04%。盆地沉積以湖泊相為主,夾火岩石。盆地中含多類別古生物化石,其中恐龍和恐龍蛋是最豐富的兩種。
由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和浙江自然博物館聯合申報的「浙江省恐龍化石地質遺迹調查與評價」項目,最近剛剛榮獲2016年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
這個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了多種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包括之前發現的化石,目前浙江已有包括江山龍在內的11種珍稀恐龍化石,已鑒定出6種為新屬、新種,20種恐龍蛋化石。原生態保存的1窩陸龜蛋化石、晚白堊世翼龍腳印和水鳥腳印遺迹等化石,均是國內外首次發現。
我們製作了一幅浙江恐龍活動地圖(請移步APP浙江24小時上查看),並邀請了帶領研究的浙江自然博物館的科學家,給大家講講一億年前浙江大地上的真正主人。
探測恐龍化石
再先進的儀器也沒用
在恐龍化石資源並不豐富的浙江,找到恐龍和恐龍蛋的化石,有點講究緣分。
「為什麼不用探測器來找恐龍化石?」我聽古生物學家講,現代先進的地質探測儀器,可以給地球做「X」光,看到地面「肚皮」底下的情況。
對恐龍化石挖掘來講,這個問題就外行了。「墓葬埋在地下才幾千年,恐龍化石遠的距今上億年,最近的也有6500萬年,化石與圍岩的物理性質過於接近,哪裡探得到!」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恐龍研究專家金幸生說。
也許只有恐龍化石自己想跟人類碰面了,它才風化出來會露出地層被發現。
比如,2007年,在東陽市汽車西站附近,當地村民李永財在自己種的蕎麥地里,發現一塊骨頭形狀的石頭,他馬上報告給當地博物館。那是暴露出來的一塊晚白堊世早期地層包裹的恐龍背椎骨化石。
等老百姓能夠和白堊紀同款的龐然大物共度「博物館奇妙夜」的時候,已經經過了科學家們漫長的修復過程——很長時間,他們用精細的鎚子、鑽子、鑿子等工具,使骨骼一點點從整塊石頭中剝離出來,然後反覆嘗試、比對,搭建復原骨架、缺失的骨骼,最後,才能根據恐龍的形態結構製作、還原出恐龍原本的樣子。
浙江大地上沒有發生過恐龍滅絕
浩劫前它們已經集體遷走了
都是埋在地底下的寶貝,恐龍化石不像古墓。墓葬通常頭尾比較完整地埋在土中;但大多數情況下,恐龍的化石是殘缺不齊,並且四處星散的。
「我的一位同事,是山東諸城人,她的家鄉有個別名就叫龍城。聽她講,上世紀80年代讀小學時,家裡後面的山上,有一條大概深度3米多的山谷裡頭,一堆四散的恐龍骨頭,短一點的有兩三厘米,長的有10厘米。」
金幸生說:「骨頭是很容易碎的,加上恐龍生存的年代距今如此久遠,經過億萬年的風沙、水流的帶動,自然比較容易散開。」
對科學進程來講,這是研究恐龍一個難處。這意味著人類很難還原彼時的浙江,這些恐龍到底經歷了什麼。只能通過骨頭的特徵,判斷出恐龍的種類,了解到恐龍的基本生活習性。但是很難捕捉個體的生活細節。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浙江大地上並沒有發生過恐龍滅絕。根據地層年齡可以判斷,曾經在浙江居住的恐龍,都生活在距今一億年前後。學界尚未發現恐龍滅絕的年代——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恐龍化石。所以有可能,一億幾千萬年前,恐龍集體遷徙出浙江。至於為什麼?科學家目前還沒有得出明確結論。
不過,也鮮有一些恐龍化石,在被發現時是比較完整的。
1971年,科學家曾在蒙古發現迅猛龍和原角龍的化石——對,它們是抱在一起喪命的,並共同經過億萬年的風化,完整地展現在現代人面前。
這不是一對好基友,而是為了食物正在打架。它們在打鬥中,可能遭遇了猛烈的沙塵暴,或是沙丘倒塌在它們身上,它倆的生命都定格在了那一刻。
同一窩恐龍蛋
可能來自幾位媽媽
浙江白堊紀盆地地層多紅層沉積,恐龍骨骼和蛋化石也多現於盆地。浙江省內又以天台和東陽兩地化石產地發現最多。
恐龍蛋化石小則幾厘米,大則48厘米,蛋殼有厚的,有薄的,有表面光滑的,有粗糙的,還有花紋狀的,非常豐富。項目所發現的、產自天台盆地的西峽巨型長形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類恐龍蛋。
仔細看一窩恐龍蛋的排列,恐龍爹媽並不是隨便放。包括這種世界之最的西峽型長形恐龍蛋,都呈現出每兩個一組靠近擺,組與組之間又稍微大一點的排列特徵。
金幸生說,一窩恐龍蛋,是不止一個恐龍家庭的,很有可能是幾對夫妻的,孵化也是由大家合力完成。
而且,恐龍在排列蛋的時候,是有空間感的,第一層,兩個兩個排好,再往下排第二層。
「這很可能是一個團隊的恐龍,要佔領一個據點的做法。」金幸生分析說,恐龍有時候也可能像候鳥一樣,第二年回到同一個地方來生產。
根據恐龍蛋通常呈現出來的這種排列特點,1997年,美國科學家李大衛(西洋人,有中文名)據此推斷,母恐龍有可能是雙產道的。
這個學術推斷,後來陸續有學者驗證。
2005年,中國台灣和日本學者發現了一個懷有身孕的竊蛋龍化石——她的肚子里,平行地懷著兩個蛋,也都變成了化石。
2010年,金先生徵集到另一個竊蛋龍,它是「正在生產的恐龍」——從腰到尾巴,包括兩條後腿。「我們得到化石的時候,只能看到一個蛋在外面。後來經過我們從圍岩石中剝離化石後發現,這隻恐龍的體內,還有一個蛋。」所以有一種說法推測,可能母恐龍在生產時遭遇不測,生命定格的瞬間,一個蛋被外力擠出來了。
推薦閱讀:
※簡筆畫∣恐龍總動員
※史前恐龍化石
※「恐龍」之名的由來
※地球上真實存在的巨大怪獸,恐龍在它面前,都不值得一提
※你造嗎!給恐龍起名也可以這樣【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