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 免費編輯 添加義項名 B 添加義項 ? 所屬類別 : 歷史人物 鄭經(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昵稱"錦舍",台灣的統治者,鄭成功長子,襲封其父延平郡王的爵位。 鄭經曾經多次參與鄭成

鄭經免費編輯B添加義項?所屬類別 :歷史人物鄭經(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昵稱"錦舍",台灣的統治者,鄭成功長子,襲封其父延平郡王的爵位。鄭經曾經多次參與鄭成功的戰事。鄭成功病逝承天府時,鄭經人在廈門,聞叔父鄭襲準備繼位消息,在周全斌襄助下,前來台灣弭平鄭襲,自稱"招討大將軍世子"。但是由於鄭氏內鬥,導致1663年清朝與荷蘭聯手進攻金門與廈門,金廈兩島陷,鄭經便撤退台灣,將"東都"改為"東寧",並伺機反攻福建。鄭經在陳永華的輔政下,撫土民,通商販,興學校,進人才,定製度,境內大治。1681年3月17日,鄭經於承天府去世,終年40歲。人物關係

父親鄭成功詞條百科精彩信息一覽無遺基本信息本名鄭經別稱鄭錦字型大小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所處時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漢族出生時間1642年10月25日去世時間1681年3月17日主要成就安撫士民,開發台灣官爵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謚號文王籍貫福建泉州府去世地台灣承天府目錄1基本簡介2個人成就3主要作品4相關經歷5情感經歷摺疊編輯本段基本簡介

鄭經,又名鄭錦,字元之,南安人,民族英雄鄭成功長子,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生。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師取台灣,命鄭經鎮守思明(廈門),調度沿海各島。當時鄭經19歲,已娶尚書唐顯悅之女為妻,但兩不相得,與四弟之乳母陳氏私通,生下一子。康熙元年(1662年),唐顯悅致書鄭成功,責其「治家不嚴,安能治國?」鄭成功怒,命兄鄭泰到思明斬其妻董氏並子鄭經及孫。鄭泰與洪旭等人議曰:主母、小主其可殺乎?僅斬陳氏及其子復命。鄭成功不允,於是發生諸將聯合抗命。加上當時鄭芝龍在北京被殺,又聞永曆帝朱由榔在緬甸遇害,鄭成功數痛攻心,遂於五月初一日病逝。摺疊編輯本段個人成就鄭經嗣位期間,曾經與清朝展開多次談判,鄭經堅持采朝鮮不削髮、不入貢之例,但是都沒有得到清朝的正面回應。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鄭經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請援,率軍西渡福建。鄭經先調遣兵萬人、船百餘艘先行,至廈門,耿軍派人往接,軍容未如早年壯盛,甚輕視之,耿精忠甚悔。鄭經收回廈門後,並收漳州、泉州與潮州三府,進而攻下廣東惠州。鄭經親自率兵西征,並請耿精忠如約撥船及地方安插兵士。耿精忠不答,雙方開始交惡。後來,廣東平南王尚之信、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相繼為清軍所平定,雲南平西王吳三桂亦死亡,鄭經勢力敗退僅能守住廈門,1680年清將萬正色遣人遊說鄭軍水師副總督朱天貴(原為耿精忠部將)率艦300艘,將士2萬餘人降清,鄭經放棄廈門並班師回台,之後沉迷於酒色,翌年病歿。鄭經在廈門與台灣期間,與英國東印度公司仍有貿易往往來,開展了台灣在東亞國際貿易上的重要地位。英國東印度公司曾稱鄭經為「台灣國王」。摺疊編輯本段主要作品《滿酋使來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說憤而賦之》王氣中原盡,衣冠海外留。雄圖終未已,日夕整戈矛。《題東壁樓景自敘》西郭樓台近水濱,青山白雲相與鄰。試問閣中誰隱者,昔日先朝一漢臣。《悲中原未復》胡虜腥塵遍九州,忠臣義士懷悲愁。既無博浪子房擊,須效中流祖狄舟。故國山河盡變色,舊京宮闕化成丘。復仇雪恥知何日,不斬樓蘭誓不休!《聞西方反正喜詠得誠字》群胡亂宇宙,百折守丹誠。海島無鸞信,鄉關斷雞聲。義師興棘岫,壯氣撼長鯨.旗旆荊襄出,刀兵日月明.一聞因色動.滿喜又心驚.原掃腥膻幕,悉恢燕鎬京.更開朝貢路,再築受降城.摺疊編輯本段相關經歷鄭成功逝世後,在台諸將舉鄭經弟鄭襲護理國事,而黃昭、蕭拱宸等人又以鄭經「亂倫」,「不堪為人上」,擁鄭襲為東都主,並分兵準備抗拒鄭經。消息傳來,鄭經即在思明繼位發喪,以陳永華為諮議參軍、周全斌為五軍都督、馮錫范為侍衛,整師準備渡台。會清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遣人前來議撫,鄭經執「按朝鮮事例,不削髮,稱臣納貢」,議未成。同年十月,鄭經率師東渡,迅速平定黃昭、蕭拱宸之叛。翌年正月,返回思明。六月,以其伯父鄭泰支持黃昭擁鄭襲拒己,假意置酒邀鄭泰議事,伏甲兵而殺之。鄭泰死後,其弟鄭鳴駿、子鄭纘緒即率所部入泉州降清。十月,清廷調集大軍,會合投誠諸軍及荷蘭艦隊進攻金、廈,鄭經不敵,退守銅山(今東山縣)。這時,耿繼茂、李率泰又遣人議撫,鄭經仍執前議,聲言:「若欲削髮、登岸,雖死不允。」摺疊經營台灣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在許多將領叛去的情況下,鄭經與洪旭等率師東渡,於初十日抵達台灣。到達台灣後,鄭經繼承鄭成功的政策,分配諸鎮墾荒,寓兵於農。在台灣建立行政體制,設立六部管理政務。任命洪磊管吏部、楊英管戶部、葉亨管禮部、陳繩武管兵部、柯平管刑部、謝賢管工部。厚待明朝到達台灣的諸宗室,擁立寧靖王朱術桂建立監國名號。在承天府起蓋房屋,安插諸宗室及鄉紳。八月,改東都為東寧,升天興、萬年二縣為州。把政事委於陳永華。陳永華善治國,督諸鎮墾田,栽種五穀,插蔗煮糖,修埕曬鹽,廣事興販,國用日足。又採納陳永華「建聖廟,立學校」的建議,並以陳永華為學院,「自此台人始知學」。還接納洪旭「文事、武備,兩者不可缺一」的建議,令各鎮於農隙時教習武藝,「春、秋操練陣法」;並檄各鎮,入深山採辦桅舵,修葺、興造船艦。平時裝載貨物,興販各國。從此,「台灣日盛,田疇市肆,不讓內地」。當時,英國和西班牙先後遣人來訪,鄭經許其通商,但拒絕西班牙在台設教的要求,並面告西班牙使者:華人到呂宋(菲律賓)經商,「不許生端勒掯」,「苟背約,立遣師問罪」。康熙六至八年(1667~1669年),清廷又兩次派人到台灣議撫,鄭經均堅持「照朝鮮事例」,議未成。摺疊與清朝和議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清駐閩靖南王耿精忠響應平西王吳三桂,舉兵反清。耿精忠遣使到台灣,約鄭經會師,許以「全閩沿海戰艦」。鄭經命陳永華留守東寧,自率侍衛馮錫范、兵官陳繩武、吏官洪磊等西渡,進駐廈門。耿精忠接報:鄭軍「兵不滿二千,船不過百隻」,又下令照前禁海,斷絕與鄭經往來。鄭經怒,立遣馮錫范率師攻同安,接著又連續攻取泉州、漳州和廣東的潮州。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耿精忠見鄭經已據有三府之地,「兵馬強盛」,又遣使修好。雙方約定,以楓亭為界,「有事相援,無得侵伐」。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平南王尚之信降於吳三桂,吳三桂檄之信,讓惠州以與鄭經修好。鄭軍遂進據廣東惠州。五月,耿精忠將領馬應麟密通鄭經,表示願獻汀州。鄭經曾以「業與耿藩修好」而猶豫,終於聽信馮錫范等意見,令吳淑督兵取汀州。此事激起耿精忠大怒,耿、鄭復交惡。耿精忠部將徐光武見鄭師日逼,遂遣人持書到浙江衢州,向康親王納款,促其從速進兵。九月,清師入閩,耿精忠剃髮待罪,復降於清。其駐興化、邵武的部將不願降,獻城歸鄭經。鄭經得二府後,誤聽洪磊、陳繩武、馮錫范之言,以許耀為總督,督師進屯烏龍江西岸,結果在耿軍所導清軍進攻下,迅即潰不成軍。繼而邵武、興化、泉州、漳州相繼失守。鄭經只好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遁回廈門。康親王遣人前來議和,鄭經仍持「照朝鮮例」,議不成。摺疊與清朝對抗六月,劉進忠在潮州降清,劉國軒棄惠州回廈門。

七月,康親王又遣人議和,鄭經與馮錫范、劉國軒會議,馮錫范以索四府之地裕餉為議和條件,議又決裂。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鄭經授劉國軒為中提督,劉國軒有將才,鄭師復振於漳州,遂取長泰、同安,乘勝進圍泉州。不久,清軍大舉來援,劉國軒部自泉州退回漳州,與清軍大戰於龍虎山,敗績,退保海澄。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清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率舟師進攻金、廈。鄭經以右武衛林陛督師抵禦,劉國軒部亦自海澄來援,戰皆不利,鄭經率諸將回台灣。其母董夫人見而責之曰:「七府連敗,二島亦喪,皆由汝無權略果斷,不能任人,致左右竊權,各樹其黨。」鄭經無言以對。秋八月,清貝子賴塔復致書鄭經,准照朝鮮事例,「不剃髮,不登岸,稱臣入貢,俾沿海生靈永息塗炭」。鄭經復書,請如約,請要求留海澄為互市地。福建總督姚啟聖不許,議又擱。鄭經自敗回台灣後,心情鬱抑,不理政事,日近醇酒、婦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十八日病卒。但其仍不放棄恢復明朝、統一中國的志向。摺疊鄭經治理台灣的歷史作用鄭氏祖孫三代統治台灣的二十三年中,台灣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鄭成功至台後不到一年即殂謝,台灣的開發主要由鄭經及其長子鄭克塽經營。鄭克(土臧)被殺之後,鄭克塽上台,不久就降清。因此,對鄭氏政權開發台灣的歷史作用的評價,主要應以鄭經治台之時的貢獻大小來論定。 鄭經在他執政的十八年里,農商並重,台灣經濟繁榮,政治穩定,文化提高,跟上了清代整個中國社會發展的步伐。鄭經在台灣開發治理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摺疊編輯本段情感經歷摺疊鄭經的兄弟鄭聰,字哲順,號怡堂。康熙二十二年,授三品之職。鄭明,字哲熙,號熙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職。鄭睿,字哲聖,號聖之。早卒。與鄭發合葬於今位於台南市南區的藩府二鄭公子墓。鄭智,字哲錫,號錫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職。鄭寬,字哲碩,號碩之。不知所終。鄭裕,字哲益,號益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職。鄭溫,字哲念,號念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職。鄭柔,字哲能,號能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職。鄭發,字哲奮,號奮之。早卒。與鄭睿合葬於今位於台南市南區的藩府二鄭公子墓。摺疊鄭經的子女鄭克臧鄭克臧,鄭經長子,生於康熙二年(1663年),系鄭經之妾昭娘所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鄭經率師西征時,奉命監國,由其岳父陳永華輔政。鄭克臧年少,但明敏果斷,有乃祖鄭成功之風。在陳永華輔助下,鄭克內戢兵民,外給糧糈,治理井井有條,凡事堅持原則,「雖諸父昆弟不少假」。鄭經從大陸敗歸台灣後,仍委政於陳永華,由鄭克臧監國。翌年(1681年)正月,鄭經欲慶元宵,命居民張燈結綵,鄭克臧聞訊,立即上啟:「偏僻海外,地窄民窮,屢年征戰,民不聊生。際茲清人整軍備艦,準備東征,人心洶湧,何必以數夕之歡,而費民間一月之食?伏乞崇儉,以培元氣,以永國祚。」鄭克臧方正有為,使諸叔及姦邪之人深為畏懼,害怕由其繼位,於己不利。因此,鄭經一死,侍衛馮錫范便帶頭以傳聞「監國非藩主(鄭經)真血脈(系昭娘抱養之子)」為辭,與鄭經之弟鄭聰等人共謀,收回鄭克臧監國之印,並殺之。當時鄭克臧只有18歲。鄭克塽鄭克塽,鄭經次子,生於康熙九年(1670年),系鄭經之妻和娘所出。康熙二十年(1681年),鄭經死後,鄭克塽繼承延平王位。因年幼,由其叔鄭聰輔政。鄭聰貪鄙懦弱,諸事皆決於馮錫范和劉國軒。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清水師提督施琅督師攻克澎湖後,鄭克塽從劉國軒之議,修表交印歸清。降清後,移住北京,受封為正黃旗漢軍公,後卒於京。鄭克舉?鄭克舉,鄭經三子,鄭克爽降清後面請康熙帝准克舉敘官。
推薦閱讀:

使命的召喚——鄭成功及其事業 / 醉罷君山 / 第27頁
為什麼鄭成功不投降清朝?
使命的召喚——鄭成功及其事業 / 醉罷君山 / 第47頁
使命的召喚——鄭成功及其事業 / 醉罷君山 / 第46頁
壯志難酬:鄭成功收復台灣後為何神秘死亡

TAG:台灣 | 歷史 | 歷史人物 | 人物 | 免費 | 成功 | 昵稱 | 爵位 | 編輯 | 鄭成功 | 統治 | 鄭經 | 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