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孤獨三昧

孤獨使心靈趨於寧靜。外在的安靜可以帶來內心的平靜,在平靜中可以觀照歷歷往事,明辨成敗得失,由此接受現狀,處之泰然,得到心靈的寧靜。安靜並非夜半無人或空曠山林的寂靜,而是:即使噪音盈耳,我也置若罔聞,因為我的心思在此不在彼。因此,孤獨絕不是無所事事,更與心煩意亂無關。相反的,它是早就拿定了主意,心有所屬,所以不受外物干擾。

  不論是主動選擇孤獨或者是被動陷於孤獨,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心緒自然平靜下來。平靜特別指涉情緒與意氣而言。人在平靜中,好像在鏡子前照見自己,此時所見不只是外在形體相貌,而且是心靈中最隱微的細節。寧靜由此而生。安靜是無聲或不受聲音干擾,平靜是無波或不受情意左右,寧靜則轉向積極的一面,有如雨過天青,彩虹高掛天空,心靈也在覺悟之後孕生一種明亮與喜悅。

  其次,孤獨使思想更為深刻。人的思想有三種作用,一是向外尋找因果關係,由此明白人情事理;二是向內考慮自身言行,以求表現通情達理。至於思想的第三種作用,則是向上提升以求領悟人生意義。

  孤獨的人若是回憶,不是為了逃避眼前的困擾,也不是為了眷戀往日的情懷,而是為了加深覺悟的程度。人生趣味得自回味,回味的秘訣不只是一人獨處,有了孤獨心境,每一件值得追憶的往事,都像是加了框的照片,可以掛在眼前仔細品味。這時體會的是:」一次就是唯一的一次。」既然任何事情都不能重複,那麼每一件發生過的事,不是獨一無二的嗎?如果不能在這件事上領悟人生,我們還有什麼其他的資源?心念一轉,豁然開朗。若不能在孤獨中沈潛一段時日,思想如何可能變得深刻?

  第三,孤獨使生命恢復完整。完整有兩層意思:一是回到自我身上,與自己契合;二是回到自我的根源,求得身心安頓。該如何獲得這種完整性,就是:不能受到社會與人群的過度干涉。在孤獨中,人享有比較真實的自由,可以按自由意志安排生活,認真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人,作為主體與目的,不再是別人眼中的對象、工具與手段。退回到人際關係的原始狀態,一切從零開始。這不正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再生」嗎?

  回歸自我是一種完整,但是不能止步於此。人還須回歸根源,否則可能陷於自我膨脹或孤芳自賞的心態,成為孤僻或狂妄。所謂根源,又可分為兩階段:一是回到大自然的懷抱,二是嚮往超越界的啟示。以平實的話來說,孤獨者即使」大隱隱於市」,也特別鍾情於自然界的美景,甚至引為良朋知己。至於超越界的啟示,如道家老子與莊子所嚮往的」道」,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推薦閱讀:

鐵馬冰河W:偉大而孤獨的行呤者    屈原
孤獨吧
孤獨的靈魂——夜
學會寂寞,享受孤獨
咀嚼孤獨,我在北半球

TAG: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