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勞斯萊斯到賓利:探訪世界最尊貴車廠

 

  從勞斯萊斯到賓利:探訪世界最尊貴車廠

  大片大片的牧場中間,有一個汽車廠。每天早上,工人們騎著自行車來上班;穿上綠色工作服干一天活;然後騎著自行車下班。他們中有很多父子,甚至有一些祖孫三輩都是這裡的工人。他們生產出來的汽車被賣到世界各地—美國、歐洲、日本、中東、中國和其它地方,被那裡最有權勢和財富的人競相追逐,這些成功人士據說大多有著豐富的國際背景。而這些為財權人士奔忙的工人們,也許只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而已。四月的英國,乍暖還寒。清晨醒來,窗外鋪著一層薄薄的輕霜。舉目望去,濕漉漉的牧場上零星點綴著些大樹小樹,枝椏上幾隻麻雀飛來飛去。居處是一座法式別墅酒店,但古老的建築依然透著傳統英倫風格。酒店門口安靜地停放著客人們的座駕:寶馬、賓士、捷豹、薩博、奧迪、大眾、mini、福特,等等,除了此處的主人—賓利。

  即使在其故鄉英國,在街頭遇見一台賓利的機會仍然不會太多。在倫敦逗留了三天,我只在最繁華的國際名店街和遊客如雲的溫莎堡看到過一台黑色賓利和一台紅色賓利。當然,在那個清冷的早晨,賓利早已不是一位陌生朋友。前一個晚上,正是一台賓利歐陸飛馳,把我從曼徹斯特機場送到這裡。而此處,距離其誕生地僅僅一步之遙。

  在黑夜中乘坐賓利是一種別樣的感受。紳士派頭十足的司機從容不迫地駕馭著這頭溫文爾雅的猛獸。毫無疑問,在限速公路和鄉間小道上,飛馳此夜的角色是一位西裝筆挺的尊貴紳士,抑或身著禮服、款款而行的優雅女郎,而非一頭狂野的猛獸。儘管如此,司機偶或輕踩油門,這位壯碩的紳士立刻收緊肌肉,加速疾行。坐在副駕駛座上,明顯感覺較之純種跑車,飛馳要敦實不少,但宛若傳說中飛馳的神象,壯實的飛馳同樣敏銳、迅捷。鄉間小道只容兩車擦身而過,兩邊是牧牛的草地,偶或經過一些住宅區,一處處民宅與周遭的草地和門口停著的車融為一體,勾畫出英國小鎮居民的生活輪廓。氙氣燈照出老遠,在這黑夜的光亮中穿行了大約半個小時後,賓利故鄉的空氣已經圍住了我們。

  與英國女王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天上午,輕霜徹底散去的時候,我終於來到了位於克魯郡的賓利車廠。工廠正門口上方懸掛著一個巨大的賓利標誌—銀色雙翅在黑色B字母兩翼張開,標誌兩邊書寫著巨大的「BENTLEY MOTORS(賓利汽車)」字樣。

  工廠有四個主要車間,分別是主車間、發動機車間、內飾車間和Mulliner車間。主車間一端的上方高高懸掛著代表賓利精神的五個關鍵詞:Driving(駕馭感)、Racing(極速)、Power(動力)、Craftsmanship(手工藝)和Design(設計)。車間里同時運行著兩條生產線:一條生產歐陸系列的GT和飛馳;一條生產雅緻系列和Azure。整個工廠的4000多名工人幾乎無一例外地穿著綠色工作服—是的,這便是世界聞名的「英國綠」。英國賽車的代表色是綠色,其來源正是當年在勒芒賽場上縱橫馳騁的賓利賽車。2003年,73年後重奪勒芒賽冠軍的賓利7號車正是身披綠裝。現在這輛賽車被保存在車廠的一個小博物館裡。

  「整條生產線只有6台機器,其他全部由手工打造。」克魯體驗中心的Tim Moors先生介紹說,「打造一台飛馳需要144個工時,打造一台雅緻則需要5個星期左右。」一位在克魯郡工廠工作了20多年的工匠如此描述他每天的工作:把在恆溫恆濕環境下保存一定時間的23層胡桃木在2000磅壓力、35攝氏度溫度下打壓4分鐘,製作成中控台半成品;現在他每天製作大約40個這樣的半成品。賓利車中控台和其他一些重要部位的木紋都是左右對稱且獨一無二的。這位木匠解釋說,木紋和指紋一樣,是獨一無二的;要製作左右對稱的木紋很簡單,把木材切成很多薄片,同一部位的翻過來左右互接便相互對稱了,當然要接得天衣無縫還是需要很高的技藝。

  另一位工匠的工作是檢查牛皮。每張牛皮大概有5平方米大,一台歐陸GT需要消耗11張牛皮,飛馳是14張,雅緻是17張甚至更多。賓利的內飾全部選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牛皮,因為那裡的牛是圈養,皮質細膩且沒有瘢痕。這位工匠的工作便是為這些高級牛皮挑刺:有明顯缺陷的地方貼上藍色標籤,這部分牛皮就算報廢了;有細微瑕疵的地方貼上綠色標籤,這部分牛皮可以使用在座椅下方等不顯眼的部位。他做完標記後,電腦便為這些牛皮拍照,並確定最佳裁剪方案。他每天的工作量是檢查5到6台車的牛皮。

  這種手工打造的傳統在Mulliner車間里達到了極致。歷史比美利堅合眾國還要悠久的Mulliner從前是英國皇家郵政的御用馬車製造商,在人類進入汽車時代後開始打造汽車車身。早在1924年,Mulliner便與賓利有過合作。1952年,Mulliner為賓利打造了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四座跑車歐陸R-Type,這一經典車型也是今天歐陸GT的靈感來源。如今Mulliner是賓利的量身定製部門,專門為賓利雅緻客戶提供定製服務。據介紹,85%-90%的雅緻車主會要求改裝,33%左右會到克魯郡參觀工廠—30%左右會要求定製,其中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Mulliner的接待室里陳列著一台女王在加冕50周年慶典上使用的座駕的全真模型。雅緻和Mulliner品牌總監Derek Davies先生介紹了女王座駕的幾個特色:一是透光性好,視野好,適合電視轉播,讓大家看得更清楚,同時為了保證私密性,安裝了窗帘;二是車內非常平坦、舒服;三是為方便下車,門是往後開的,可以開90度,還安裝了小梯,開門後會自動翻下來,可以讓女王很優雅地下車。「至於女王選擇了哪些個性化配置,這是個人隱私,我不能告訴你。如果你是我們的客戶,我們同樣會充分保護你的隱私。當然,你也可以像女王一樣,提出你的所有要求,我們同樣會滿足你。」Derek說。

  此間已無勞斯萊斯

  時過境遷。僅僅四年前,這裡還是勞斯萊斯和賓利兩大汽車品牌的共同誕生地,而此刻,此間只剩下了「新貴」賓利。

  說賓利是「新貴」,未免有些牽強。誕生於1919年的賓利公司早在成立之初便推出了馬力高達85匹的3升車型—賓利3.0,最高時速突破130公里,是當時最快的汽車之一。從1924年到1930年,賓利3.0的衍生車型五次奪得勒芒賽冠軍,賓利從此名揚天下。雖然後來由於經營不善而被勞斯萊斯公司吞併,但賓利的傳統和名聲大體來說還是一以貫之的。如今已屆耄耋之年的賓利似乎不應該被稱為「新貴」。

  不過相比老大哥勞斯萊斯,稱賓利為「新貴」卻又未嘗不可。論年齡,誕生於1904年的勞斯萊斯如今已是百歲老翁;更何況,曾經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賓利在事實上成為了勞斯萊斯的小弟。克魯郡的這個車廠,從1946年建成以來便一直是勞斯萊斯和賓利共同的誕生地,直到2002年經過那場汽車界聞名的大紛爭,勞斯萊斯的商標使用權歸屬寶馬,而賓利品牌連同克魯郡的這個車廠則併入大眾集團。銀翼天使的標記從此離開了克魯郡。對於這個世界上最尊貴的車廠而言,賓利大概算得上是一個上了年紀的「新貴」。

  也許還有兩個理由可以支持這一說法。首先是生產規模。1980年代初,這個車廠里誕生的97%的車是勞斯萊斯,只有3%是賓利。到兄弟分家前的2000年左右,賓利產量佔到了車廠總產量的80%-85%。分家後的2005年,根據 《歐洲汽車周報》 公布的數字,賓利的全球銷量是勞斯萊斯的10倍多。

  這其中當然有市場定位和定價策略方面的因素,而這些因素恰恰體現了賓利的「新貴」形象。Derek如此描述勞斯萊斯和賓利的差別:勞斯萊斯是純豪華車,優雅、古典;賓利有賽車的傳統、賽車的性能,賓利車主喜歡享受豪華,也喜歡自己駕馭,他們有積極的人生態度,也許會比勞斯萊斯車主稍微年輕一些。當然,年輕時候選擇勞斯萊斯、老來偏愛賓利的女王陛下例外。

  Made in Crewe

  在一切高檔產品領域,原產地無不扮演著神話一樣的角色。「法國製造」和「義大利製造」代表著高級時裝的至高地位,「瑞士製造」代表著高級鐘錶的至尊,「法國製造」代表著高級香水的王座。在汽車領域,「美國製造」意味著生猛、粗糙,「日本製造」意味著精細、穩定,「瑞典製造」意味著安全,「德國製造」意味著科技領先,而「英國製造」則意味著尊貴。

  隨著羅孚汽車被中國兩大汽車集團瓜分,英國已經沒有大的自主汽車品牌。Mini和勞斯萊斯被寶馬吞併,賓利被大眾收購,阿斯頓·馬丁、路虎和捷豹併入福特。然而,無論是美國人還是德國人,無不繼續強調這些品牌的英國血統。阿斯頓·馬丁的特點是,不但車子是在這家小廠製造的,車子的維修保養也在該廠進行,汽車從世界各地回到島上。四年前,寶馬得到了光禿禿的勞斯萊斯品牌,不但沒有把勞斯萊斯放到慕尼黑生產,還選擇了一個據說比克魯郡還要英國味的地方—古德伍德(Goodwood)。「英國製造」的威力可見一斑。而克魯郡的這個車廠,經過整整60年歲月的洗禮,無疑已經成為全英國乃至全世界最尊貴的車廠。

  不過告訴你一個秘密,希望你不要覺得太驚訝。汽車廠的停車場大多蔚為壯觀,我見識過國內某中小型車廠的停車場,幾千輛同一型號的車停放在那裡,那場面已經非常嚇人,大車廠的停車場我簡直是不敢想像。賓利的停車場當然沒那麼大,畢竟是最好的車,數量有限。不過賓利的另一個停車場卻不小,那是停放自行車的。賓利的工人要麼走路上班,要麼騎自行車上班,開車的占很小比例。不是沒車,而是因為住得近,根本沒必要開車。

推薦閱讀:

如果你住在汽車廠
自動駕駛研發需要車廠分享數據,但這難於上青天
全球汽車廠商開始尋找新盈利點 日經中文網

TAG:世界 | 勞斯萊斯 | 賓利 | 車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