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純: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

【核心提示】回顧我們黨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鬥爭年代所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遍及全國各個角落的各具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先進集體與英雄人物等,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共產黨革命鬥爭實踐相結合的時代產物。革命文化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無比忠誠,凝聚了中國人民深沉的愛國情懷。弘揚革命文化,能夠堅定我們的共產主義信念,增強愛國主義熱情。相反,否定革命文化傳統,割斷歷史,必然會使人民思想混亂,最終喪失前進的動力。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守與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培育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接班人。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深刻地闡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共同構成了我們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其中,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中形成的,是凝聚著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獨特思想和精神風貌的文化。革命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它既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直接來源。

1中國革命鬥爭實踐的結晶

近代中國,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飽受磨難。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了拯救國家和民族,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鬥爭,但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擔負起歷史重任,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為了中國人民擺脫被奴役的命運不懈奮鬥並付出重大犧牲,最終建立了新中國。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實踐的文化結晶,它彰顯了中國革命的光輝和偉大。

  

早在1940年1月,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時,就指出了革命文化的內涵、作用與特點:「革命文化,對於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準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戰線中的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線。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這個文化戰線上的各級指揮員。」毛澤東在這裡所講的革命文化,指的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當時這篇演講的題目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後來在延安出版的《解放》上登載時,題目改為《新民主主義論》。這部著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之作。毛澤東總結了鴉片戰爭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全面論述了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毛澤東強調,「所謂新民主主義的文化,一句話,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其特點就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個特點也表明了革命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毛澤東強調,「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

  

革命文化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並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曾經出現過許多很有影響力的思想和文化成果。2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盛況,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窮地理,廣泛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真諦,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一系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一代代中國人的傳承與發展,積澱成悠久而深厚的文化資源,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等。回顧我們黨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鬥爭年代所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遍及全國各個角落的各具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先進集體與英雄人物等,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共產黨革命鬥爭實踐相結合的時代產物。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強調,「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其他革命精神與文化,與長征精神一樣,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升華,它們一起匯聚成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優良精神傳統。

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因

革命文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科學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等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在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其中所孕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進步方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革命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因和直接來源,在當代社會主義建設中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

  

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在長期革命戰爭中,我們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導下,從分析實際情況出發,發揚革命和拚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搞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大發揚這些精神。如果一個共產黨員沒有這些精神,就決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不但如此,我們還要大聲疾呼和以身作則地把這些精神推廣到全體人民、全體青少年中間去,使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進步的人們所嚮往,也為世界上許多精神空虛、思想苦悶的人們所羨慕。」鄧小平所倡導的這「五種精神」,為革命文化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時代價值作了十分精闢的闡釋,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革命文化的高度自信。

  

今天,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黨和人民從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倍加珍惜革命文化,積極堅守與弘揚革命文化傳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形成的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以及湧現出來的一批批先進群體與英雄模範,正是新時代傳承革命文化的集中體現。革命文化的優良傳統與新的時代結合,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呈現出更加鮮明的中國特色。傳承革命文化,重溫革命鬥爭年代的革命精神,並將其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凝聚力,增強人們的精神文化底蘊,使我們更加從容地應對外來文化的挑戰。

3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革命文化

新的歷史條件下,革命文化依舊是激勵中國人民矢志不渝、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我們建立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需要深入挖掘與弘揚革命文化的意義和價值。革命文化倡導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廣泛傳播革命文化有利於革命精神深入人心。革命文化也是學校與社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革命文化資源生動豐富,極富感染力,一處處革命舊址、一件件紅色文物、一個個革命英雄人物,都折射出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操的光芒。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時動情地說,「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

  

革命文化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無比忠誠,凝聚了中國人民深沉的愛國情懷。弘揚革命文化,能夠堅定我們的共產主義信念,增強愛國主義熱情。相反,否定革命文化傳統,割斷歷史,必然會使人民思想混亂,最終喪失前進的動力。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守與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培育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接班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作者單位:南京政治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推薦閱讀:

可以用「你可以再陪我,看一次櫻花嗎?」寫一篇古風小說嗎?
於建嶸教授:一個陌生女孩的來電
西方對同樣是白人的東歐人有隱性的歧視嗎?
秋褲為何受人詬病?
北平在哪裡,北京和北平有什麼不同?

TAG:文化 | 自信 | 資源 | 革命 | 重要 | 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