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草藥偏方治百病

〔附註〕此方亦可用於癰腫。方 39〔組成〕蛇盪 30g,星宿菜 60g。〔附註〕燉白酒服。方 40〔組成〕鮮筋骨草 6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急性乳腺炎。方 41〔組成〕截葉鐵掃帚 30g,梵天花 30g。〔用法〕水煎,酌加酒調服,渣搗爛敷。方 42〔組成〕鮮肖梵天花葉、酒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另用肖梵天花根 60~1259,雞蛋 1 個(輕敲裂縫), 同煎服,連服 3~4 天。方 43〔組成〕鮮旱田草適量。〔用法〕搗爛敷。〔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背癰。方 44〔組成〕鮮肺形草、鮮紫花地丁各適量,紅糖少許。〔用法〕二葯洗凈,台紅糖同搗爛敷患處。                           乳腺癌方 1〔組成〕抱石蓮全草 15~21g。〔用法〕加陳甜酒少許,水煮服。〔附註〕此方用於乳腺癌早期。方 2〔組成〕江南細辛鮮葉 7 片,八角蓮 30g。〔用法〕酒水各半煎服。〔附註〕此方用於乳腺癌早朔。方 3〔組成〕鮮豬殃殃 120g。〔用法〕水煎內服。或搗爛取汁,和以豬油敷於癌症潰爛處。方 4〔組成〕天葵根 1.5g,象貝 2~9g,煅牡蠣 9~12g,甘草 3g。〔用法〕加水同煎服數次。〔附註〕此方也可用於頸淋巴結結核。方 5〔組成〕毛花楊桃鮮根 75g。〔用法〕水煎服,15~20 天為 1 療程,休息幾天後再服,連服 4 個療程。〔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胃癌、鼻咽癌。方 6〔組成〕貓尾射鮮葉 30~60g。〔用法〕合牛肉燉食。方 7〔組成〕綿毛鹿茸草 15g。〔用法〕洗凈,搗爛取汁與甜酒釀合服,1 日 3 次。〔附註〕此方也可用於乳腺炎。                           膽囊炎方 1〔組成〕馬蹄金 60g,青皮 9g,鬱金 10g,綿茵陳 15g。〔用法〕水煎服。方 2〔組成〕天胡荽 60g,積雪草 30g,綿茵陳 15g,大薊根 15g。〔用法〕水煎服。方 3〔組成〕白花敗醬 30g,海金沙 15g,金錢草 15g,枳殼 9g。〔用法〕水煎服。方 4〔組成〕金錢草 30g,白英 60g,桅子 15g。〔用法〕水煎服。方 5〔組成〕白檀根 30g,青皮 9g,海金沙 15g,綿茵陳 10g。〔用法〕水煎服。方 6〔組成〕積雪草 30g,白檀根 30g,枳殼 10g,川楝子 9g,木香 5g。〔用法〕水煎服。方 7〔組成〕短小蛇根草 15g,海金沙藤 15g,蒲公英 15g。〔用法〕水煎服。右 8方 8〔組成〕楤木 30g,白英 3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急性膽囊炎。方 9〔組成〕連錢草 30g,積雪草 15g,蒲公英 15g,綿茵陳 10g,一見喜 10g。〔用法〕水煎服。方 10〔組成〕抱石蓮 60g,豆腐 120g。〔用法〕水燉服。方 11  〔組成〕腎菜 30g,青皮 9g,鬱金 10g,海金沙 15g,紫花地丁 30g,蒲 公英 30g。〔用法〕水煎服。方 12〔組成〕狗肝菜 30g,海金沙藤 30g,蒲公英 15g。〔用法〕水煎服。方 13〔組成〕多頭風輪菜 9~15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黃疸型肝炎。方 14  〔組成〕穿心蓮 15g,六月雪 60g,大青根 45g,黃梔根 30g,虎刺 30g, 陰行草 30g。〔用法〕水煎服。如食欲不振,加野山植果(炒)60g。方 15〔組成〕梅樹根(多年的)60g。〔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劑。方 16〔組成〕蒲公英 30g。〔用法〕水煎服。方 17〔組成〕溪黃草、田基黃、茵陳蒿、雞骨草、車前草各適量。〔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急性膽羹炎而有黃疸者。                           膽道結石症方 1〔組成〕鮮滿天星 30g,鮮海金沙 30g,大棗 10 枚。〔用法〕煎水代茶飲。方 2〔組成〕貓須草 15g,連錢享 30g,海金沙藤 30g,天胡荽 30g,青皮 9g。〔用法〕水煎服。方 3〔組成〕鮮刺克葉 180g,豬小腸(去油脂)180g。〔用法〕加水燉熟,分 3 次服,1 日服完,7 天為 1 療程。〔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膽囊炎。方 4〔組成〕虎杖 30g,茅莓 15g,石韋 15g,金錢草 15g,魚腥草 9g。〔用法〕水煎服。方 5〔組成〕大金錢草、狗寶各適量。〔用法〕研末,燉豬肝服。方 6〔組成〕小金錢草、滿天星、大金錢草、蒲公英各適量。〔用法〕水煎服。〔附往〕此方也可用於膀胱結石。方 7  〔組成〕羊耳菊 18g,自花蛇舌草 15g,牛皮消 15g,連錢草 30g,石菖 蒲 6g,皂角 3g。〔用法〕水煎,3 次分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膽囊炎。方 8〔組成〕華金腰子、茵陳、鬱金、枳殼各適量。〔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肝炎黃疸。方 9〔組成〕綠絨蒿花或果適量,莨菪葉適量。〔用法〕煎湯服。〔附註〕此方用於膽絞痛。                           膽道蛔蟲症方 1〔組成〕生芹菜籽 30g,砂糖適量。〔用法〕芹菜籽研末,加砂糖,一次服完。方 2〔組成〕鮮苦楝根皮 60g,蔥白 10 枚,食醋 60g。  〔用法〕將苦楝子根皮洗凈,削去外紅皮,切碎,前 2 味加水 400ml, 煮沸後 20 分鐘去渣,濃縮至 100ml,加入食醋拌勻,一次溫服。1 日 2 次, 每次 1 劑。〔附註〕兒童用量減半。方 3  〔組成〕鮮艾葉 500g(干品 250g;),白蘿蔔 1000g,大蔥全株 500g, 蘇子 60g,小麥麩子 500g,食鹽 750g。  〔用法〕將鮮艾葉、白蘿蔔、大蔥切碎,與麩子、蘇子(炒黃研末)、 食鹽(壓細)調勻,分成 2 份,取一份放鍋內炒至能調成膏狀為度,用布包 好,拍成餅狀,趁熱敷在痛處,涼時取下。另一份用同法炮製,交替使用, 葯涼了放鍋內炒熱再用。直至疼痛緩解,癥狀消失為止。方 4〔組成〕鮮土荊芥葉 6g,牡荊根 15g,香薷 15g,鬼針草 30g。〔用法〕水煎服。方 5〔組成〕筋骨草適量。〔用法〕加水製成 30%~35%煎劑,每日 2 次,每次 50ml 內服。〔附註〕此方用於膽道蛔蟲症繼發感染。方 6〔組成〕五香血藤根皮 3g,花椒 1.5~2.1g。〔用法〕研末,開水沖服,日服 3 次。〔附註〕此方也可用於慢性胃炎。方 7〔組成〕勾兒茶 60g。〔用法〕水煎,加糖服。                           闌尾炎方 1〔組成〕三葉鬼針草 30g,敗醬草 30g。〔用法〕加水 800ml,煮至 300ml,每日 1 劑,重者 2 劑,內服。〔附註〕此方用於急性闌尾炎。方 2〔組成〕留蘭香、大蒜、生鹽各等量。  〔用法〕3 味共搗爛,外敷右下腹闌尾區,當患者感到皮膚有較明顯的 燒灼感時即取去,每日 2 次。〔附註〕此方用於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方 3〔組成〕鮮馬齒莧 1 握。〔用法〕洗凈,搗爛,絞汁 30ml,加冷開水 100ml、白糖適量,每日服3 次,每次 100ml。方 4  〔組成〕白花敗醬 50g,蒲公英 15g,鬼針草 30g,川楝子 10g,紫花地 丁 24g。〔用法〕水煎服。方 5〔組成〕鮮黃蜀葵根皮、酒糟各適量。〔用法〕搗爛,敷右下腹回盲部。〔附註〕此方用於急性闌尾炎。方 6〔組成〕筋骨草 60g,蒲公英 15g,神曲 15g,赤芍 9g,川楝子 1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急性闌尾炎。方 7〔組成〕大血藤 60g,紫花地丁 30g,川楝子 15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方 8  〔組成〕大血藤 60g,三顆針 30g,丹皮 15g,川楝子 15g,大黃(後下), 芒硝 6g(沖)。〔用法〕水煎眼。〔附註〕此方用於闌尾炎並發局限性腹膜炎。方 9〔組成〕白花蛇舌草 60g,海金沙 30g,野菊花 60g。〔用法〕水煎,分 3 次 1 日服,重者日服 2 劑。〔附註〕此方用於急慢性闌尾炎。方 10〔組成〕鮮豬殃殃 90g。〔用法〕水煎內服。〔附註〕此方用於急性闌尾炎。方 11〔組成〕山大黃、金銀花、蒲公英、丹皮、桃仁、赤芍各適量。〔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急性闌尾炎。方 12〔組成〕山海螺 15g,蒲公英 15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乳蛾、肺膿腫。方 13〔組成〕山苦賣 120g,古羊藤 30g,甘草 30g,銀花藤 60g。〔用法〕水煎服。方 14〔組成〕一柱香(毛蕊花)3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慢性闌尾炎。方 15〔組成〕節節花鮮全草適量。〔用法〕洗凈,搗爛,絞汁,泡酒服,每次 30g,每日 3 次。〔附註〕此方用於慢性闌尾炎。方 16〔組成〕石龍膽、紅藤、黃酒各適量。〔用法〕水煎溫服。〔附註〕此方用於闌尾炎未化膿者。方 17〔組成〕白花蛇舌草 60~120g,羊蹄草 30~60g,兩面針根 9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急性闌尾炎。方 18〔組成〕苣賣菜 15~30g,紅藤 60g。〔用法〕水煎服。方 19〔組成〕鮮雞矢藤根或莖葉 30~60g。〔用法〕水煎服。方 20〔組成〕抱莖苦蕒菜 15g,薏苡 30g,附子 6g。〔用法〕水煎,日服 2 次。方 21〔組成〕碩苞薔薇根 60g,大血藤 30g,大薊根 3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闌尾炎、闌尾膿腫。方 22〔組成〕蒲公英 60g,甘草 6g,岩敗醬 30g,青木香 15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慢性闌尾炎。方 23〔組成〕地苦膽 6~9g。〔用法〕開水泡服,或研末,取適量外敷。方 24〔組成〕兔耳草 60g,白石捕葉嫩腦 12 個。〔用法〕加好酒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肺膿腫。方 25〔組成〕鮮三葉鬼針草 30~6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慢性闌尾炎,也可用於冒腸炎。                           疝氣方 1〔組成〕三葉木通根 30g,荔枝核 30g.小茴香 6g。〔用法〕水煎眼。方 2〔組成〕毛花楊桃很 30g,荔枝 60g,雞蛋 2 個,饒酒 1 杯。〔用法〕水煎,食蛋和葯汁。方 3  〔組成〕野鴉椿子(鹽水炒)9g,荔枝核 9g,車前子 15g,小茴香 15g, 豬腰子 2 個。〔用法〕小煎服。〔附註〕此方用於寒疝腹痛。方 4〔組成〕薜荔枝 30g,三葉木通根 60g。〔用法〕水煎去渣,加雞蛋煮服。方 5〔組成〕苦楝子 7 個,橘核 9g,三葉木通 12g。〔用法〕水煎,分 3 次 1 日服。方 8〔組成〕野蕎麥 60g。〔用法〕切片水煎,再和甜酒煎服,日服 1 劑。方 9〔組成〕三葉木通果殼 1 個,毛桃仁 5 個,絲毛草花苞 5 個,桑寄生 30g。〔用法〕水煎服,小兒加昆布 15g、海藻 15g,水煎分 4 次 2 日服。方 10〔組成〕仙人對坐草、青木香各適量。〔用法〕洗凈、搗汁,沖酒服。方 12〔組成〕鮮山槐根 30g,雄雞 1 只(約 500g),老酒 250g。  〔用法〕雞宰殺乾淨,加入其他幾物,酌加開水,燉 2 小時,分 2~3 次服。方 13〔組成〕馬騮卵(腎蕨塊莖)60g。〔用法〕加糖適量,濃煎沖酒服。方 14〔組成〕鮮天冬(去皮)15~30g。〔用法〕水煎,點酒為引,內服。方 15〔組成〕八月瓜根適量。〔用法〕洗凈,磨水少許服。〔附註〕此方用於小兒疝氣、肚痛。方 16〔組成〕鮮牛筋草根 12g,荔枝幹 14 個。〔用法〕酌加黃酒、水各半,燉 1 小時,飯前服,1 日 2 次。方 17〔組成〕羅晃子 7 個。〔用法〕酒煎服。〔附註〕此方用於疝痛。方 17〔組成〕巴茅果 3 個,茴香根 15g,香附米 3 個。〔用法〕蒸甜酒服。〔附註〕此方用於小兒疝氣。方 18〔組成〕玉鳳花根 15~30g。〔用法〕水煎服。也可加小豬睾丸 2 個,煎服。方 19〔組成〕仙桃草(水苦蕒)15g,雙腎草 3g,八月瓜根 3g,小茴香根 3g。〔用法〕水煎,煮糟服。〔附註〕此方用於小兒疝氣睡後能自行收進者。方 20〔組成〕白櫟蔀 3~5 個。〔用法〕煎湯加白糖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小兒溲如米泔。方 21〔組成〕白背葉根 15~3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白帶、淋濁。方 22〔組成〕地菍干根 60g,龍眼肉 15g,橘核 15g。〔用法〕水煎服。方 23〔組成〕地黃瓜適量。〔用法〕水煎服。方 24〔組成〕金絲桃不拘多少。〔用法〕加水、酒煨服。方 25〔組成〕向日葵根 30g。〔用法〕和紅糖煎水服。方 26〔組成〕楊梅新根 60g。〔用法〕水煎,酌加酒或紅糖服。方 27〔組成〕豆鼓草根 9g,襄荷根 9g,茴香根 9g。〔用法〕水煎服。方 28〔組成〕小果上葉 9g,姜昧草 3g,小楠木香 6g。〔用法〕紅糖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疝氣疼痛。方 29〔組成〕金盞菊鮮根 60~120g。〔用法〕酒水煎服。                           直腸癌方 1〔組成〕三尖杉根 60g。〔用法〕水煎服。方 2  〔組成〕白花蛇舌草 75g,龍葵 30g,苡仁 30g,黃葯子 9g,烏葯 3g, 烏梅 6g,水田七粉 1.5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胃癌、食道癌、肝癌。方 3〔組成〕半枝蓮 30g,白花蛇舌草 30g。〔用法〕水煎服,長期服用。〔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肝癌、口腔癌。                           痔瘡方 1〔組成〕鮮入地老鼠根 60~90g,豬復肉 60g。  〔用法〕將入地老鼠根切成薄片,與豬瘦肉同煎,加水 3 大碗,煎至 1 碗,每日服 1 次,連服 2~4 天。〔附註〕此方用於內痔。方 2〔組成〕山烏桕根、酢漿草、金銀花各適量。〔用法〕水煎,洗患處。方 3〔組成〕鮮瓦松 60~120g。〔用法〕水煎,熏洗患處。另取瓦松 6g,豬大腸 120g,水煎服。方 4〔組成〕鮮牛白藤 300g,紅糖少許。〔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痔瘡出血。方 5〔組成〕毛草龍 30g,車前草 30g,鬼針草 30g。〔甩法〕水煎服。方 6〔組成〕鮮白蘞(去外皮)30~60g。〔用法〕水煎,調蜜或紅糖服,渣搗敷。〔附註〕此方用於痔瘡肛漏。方 7〔組成〕江南星蕨根莖 60g,鐵線蕨 30g,豬大腸適量。〔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痔血。方 8〔組成〕一枝黃花、羊耳菊、白花敗醬各適量。〔用法〕水煎,熏洗患處。〔附註〕此方亦可用於疥癬。方 9〔組成〕地膚子 15g,杠板歸 30g,蛇床子 9g,川椒 9g,明礬 24g。〔用法〕水煎,加醋適量,熏洗患處。〔附註〕此方用於外痔。方 10〔組成〕賽葵根 30g,紅花 9g,豬大腸適量。〔用法〕豬大腸洗凈,與其他兩味加水同燉服。〔附註〕此方用於內痔發炎。方 11〔組成〕杠板歸葉(研末)20~30g。〔用法〕豬大腸洗凈,與杠板歸葉粉同燉服。〔附註〕此方用於痔漏。方 12〔組成〕鮮刺莧 1 握。〔用法〕水煎熏洗,每日 1~2 次。〔附註〕此方用於痔瘡腫痛。方 13〔組成〕茅瓜根、大黃各適量。〔用法〕均研末,調麻油塗患處。〔附註〕此方用於痔漏。方 14〔組成〕抱石蓮 12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肛門出血。方 15〔組成〕垂柳根須 60~90g,皮硝 99。〔用法〕垂柳根須水煎,加入皮硝,再煎,趁熱熏肛門。方 16〔組成〕海州常山適量。〔用法〕水煎,熏洗患處。方 17〔組成〕臭椿根二層皮 9g,蜂蜜 30g。〔用法〕水煎服。方 18〔組成〕鹿藿 30~60g,雞蛋 1 個。〔用法〕加水同燉,服湯與雞蛋。方 19〔組成〕梧桐葉 7 片,硫黃 1.5g。〔用法〕加水,醋煎湯熏洗肛門部。方 20〔組成〕菝葜根莖或葉適量。〔用法〕加水煎湯熏洗患處。方 21〔組成〕仙鶴草根 60g,豬肉 1209。〔用法〕加水燉,飲湯食肉,早晨空腹服為宜,1 日 1 劑。方 22〔組成〕楤木根 30g。〔用法〕水煎服,l 日 1 劑。方 23〔組成〕丁葵草 120g,銀花 120g,苦楝皮 120g。  〔用法〕水煎出味,倒入浴盆內,乘熱坐於盆上熏肛門,待水稍涼後, 即坐於藥水中浸洗,約浸半小時即可。每日 1~2 次。方 24〔組成〕九子連環草 15g。〔用法〕研末,調菜油敷患處。〔附註〕此方也用於脫肛。方 25〔組成〕尖驚葯 60g,槐樹根 60g,折耳根 60g。〔用法〕燉豬大腸頭,吃 5 次。方 26〔組成〕三消草 30g。〔用法〕酒、水各半煎服。〔附註〕此方用於痔瘡出血。方 27〔組成〕三葉委陵萊適量。〔用法〕洗凈,搗爛、沖入沸水浸泡,趁熱坐熏。方 28〔組成〕豬腿骨(去兩頭)適量,萬年青適量。〔用法〕同入砂鍋內,水煮,乘熱熏,溫洗,日 3 次。〔附註〕此方用於痔瘡腫痛難行。方 29〔組成〕室珠山茶適量。〔用法〕研末,沖服。〔附註〕此方用於痔瘡出血。方 30〔組成〕山稔根 60g,槐花米 18g。〔用法〕與豬大腸同煮,煮熟後去藥渣,服湯與大腸,連服數次。方 31〔組成〕茅瓜鮮塊根 30g,豬大腸適量。〔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痔漏。                           脫肛方 1〔組成〕鮮土荊芥 15g。〔用法〕水煎服,日服 2 次。〔附註〕此方也可用於子宮脫垂。方 2〔組成〕小果薔薇 120g,無花果 60g。〔用法〕燉肉服。方 3〔組成〕天仙果 30g,勾兒茶根 20g,金毛狗脊根 20g,地菍根 9g。〔用法〕水煎服。方 4〔組成〕烏飯樹 40g,豬直腸 1 條。〔用法〕水燉服。方 5〔組成〕鮮羊蹄根 30~45g,冰糖適量。〔用法〕羊蹄根洗凈,水煎,沖冰糖服。〔附註〕此方用於肛周炎。方 6〔組成〕羽葉丁香適量。〔用法〕用火點燃,以煙熏患處。方 7〔組成〕金錦香 30~60g,龍眼乾 14 枚。〔用法〕水煎服。方 8〔組成〕萬年青(連根)適量。〔用法〕煎腸洗,以五倍子末敷上。方 9〔組成〕山稗子果 60g,豬大腸適量。〔用法〕加水燉服。方 10〔組成〕山稔子 60~909,豬大腸適量。〔用法〕加水煮服。方 11〔組成〕女萎適量。〔用法〕切段,燒熏患處。〔附註〕此方用於久痢脫肛。方 12〔組成〕水和尚藤 120g,無花果 60g。〔用法〕燉肉服。方 13〔組成〕鮮天蕎麥根 300g,苦參 300g。〔用法〕水煎,乘熱熏患處。方 14〔組成〕木槿皮或葉適量。〔用法〕加水煎腸熏洗,後以白礬、五倍末敷之。方 15〔組成〕牛奶柴 30g,清水藤 30g,狗脊 21g,地菍根 9g。〔用法〕水煎服。方 16〔組成〕白背葉干根 15~3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慢性肝炎、脾臟腫大,腸炎腹瀉、子宮下垂。方 17〔組成〕地菍干根 15~25g,雞蛋 1 個。〔用法〕水燉服。〔附註〕此方用於小兒脫肛,也可用於小兒疳積。方 18〔組成〕鮮芋頭花 3~6 朵。〔用法〕燉陳臘肉服。〔附註〕此方用於小兒脫水,也可用於子宮脫垂、痔核脫出。方 19〔組成〕山沉香適量。〔用法〕燒煙熏患處。〔附註〕此方也可用於子宮下垂。方 20〔組成〕杠木 120g。〔用法〕炒熟研末,每次 12g,每日服 3 次。〔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腹瀉、痔瘡出血。方 21〔組成〕刺揪根 15~30g,五倍子 15~30g。〔用法〕熬水洗。〔附註〕此方用於小兒脫肛。方 22〔組成〕碩苞薔蔽鮮根 60g,豬大腸 1 段。〔用法〕加水燉服。方 23〔組成〕金櫻根 30~60g。〔用法〕水煎,每日 1 劑,分 2 次服。〔附註〕此方用於小兒脫肛。方 24〔組成〕鮮土荊芥 15g。〔用法〕水煎服。方 25〔組成〕萬年青(連根)適量,五倍子末適量。〔用法〕萬年青煎湯外洗,然後用五倍子未敷上。方 26〔組成〕蚤休適量。〔用法〕用醋磨汁,外塗患部後,用紗布壓送複位,每日可塗 2~3 次。方 27〔組成〕倒觸傘 15g,翻背紅 15g,棗兒紅(地榆)15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赤白痢。方 28〔組成〕臭壯丹葉適量。〔用法〕煎湯熏洗。方 29〔組成〕臭茉莉干根適量。〔用法〕煎水洗患處。                           脈管炎方 1〔組成〕①穴位外敷方:三分三 60g,獨定子 60g,雲南重樓 60g,紅花20g,滇白芷 30g,桃仁 40g。②內服加味四妙勇安湯:玄參 30g,銀花 30g, 黃芪 30g,當歸 15g,石楓丹 15g,甘草 15g,沒藥 10g,地龍 129,蜈蚣 4 條,蟬蛻 6g,潞党參 20g。  〔用法〕①方 6 味葯共研成細末,每次取 4/1 量用甜米酒或紅糖、酸醋 調勻,外敷上巨虛穴和湧泉穴,用繃帶固定。隔天 1 次,1 個月為 1 療程。②方每周煎服 1 劑,1 個月為 1 療程。〔附註〕此方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方 2〔組成〕毛冬青根 30g,竹葉榕根 30g,大通筋莖 30g。〔用法〕水煎服。方 3〔組成〕毛冬青根皮 60~250g。〔用法〕水煎服,或煮豬腳服,同時外洗,1 日 1 劑。〔附註〕此方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方 4〔組成〕小遠志 6~9g。〔用法〕水煎服。  〔附註〕此方用於血栓性脈管炎,也可用於咽喉炎、扁桃體炎、淋巴結 炎。方 5  〔組成〕絲棉木 35~120g,土牛膝 15~309(也可用川牛膝或懷牛膝, 鮮品加倍)。〔用法〕水煎服,隨症加減。發黑髮紫,加桂枝、紅花、當歸尾或赤芍各 10g,王不留行 15g,藕節 30g,丹參 30g,虎杖 30g;紅腫的痛加用夏枯 草、野菊花、蒲公英、陰地蕨或天竺根各 30g,或穿心蓮 12g;壞死潰爛,加 葡伏堇 15g,紫花地丁 30g 或蜈蚣 2~3 條;壞死將脫落,加威靈仙 12g,稀 簽草 15g,蒼耳草、白英各 30g。〔附註〕此方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方 6〔組成〕蒙自木藍根 15~30g。〔用法〕泡酒 500g,每次 5~10m1,日服 3 次,或用 9~15g,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骨髓炎、跌打損傷。                           慢性下肢潰瘍方 1〔組成〕鮮石龍芮適量。〔用法〕洗凈,切碎,水煮後榨汁熬成膏外敷,每日或隔日 1 次。方 2〔組成〕石岩楓 20g,凡士林 30g。〔用法〕石岩楓洗凈、晾乾,研成粉末,調凡士林製成軟膏塗患處。方 3〔組成〕糯米團、倒地鈴、桉葉各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方 4〔組成〕鮮鉤吻葉適量。〔用法〕水煎,熏洗患處,洗後將葯葉 1 張貼瘡口。〔附註〕鉤吻有毒,只作外用,切忌內服。方 5〔組成〕鮮勝紅薊適量。〔用法〕加蜂蜜少許,搗爛敷。方 6〔組成〕海金沙藤葉適量。〔用法〕研成細粉,配成 20%凡士林膏,外塗患處。方 7〔組成〕馬棘全草適量。〔用法〕晒乾,燒灰,用青油調敷。方 8〔組成〕桉葉適量。〔用法〕水煎成 20%藥液,先洗患處再以桉葉粉末撒,然後包紮。方 9〔組成〕鮮秋鼠麴草適量,紅糖少許。〔用法〕搗爛,外敷。方 10〔組成〕鮮水楊梅根皮適量,或加鮮筋骨草適量。〔用法〕加白糖搗爛敷患處。另用水楊梅根 15~30g 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癤腫。方 11〔組成〕白楊新葉適量。〔用法〕用手指打數十下,使葉熟軟,以背面貼患處,每個瘡面貼 1 葉。方 12〔組成〕白接骨全草、白糖各適量。〔用法〕搗爛外敷患處。〔附註〕此方也可用於癤腫。方 13〔組成〕吐煙花鮮品適量。〔用法〕搗爛,外敷患處。〔附註〕此方也可用於癤腫。方 14〔組成〕干紅番莧葉適量。〔用法〕研成細末,撒瘡口。〔附註〕此方用於潰瘍久不收口。方 15〔組成〕鮮虎皮草適量。〔用法〕搗爛取汁,加雄黃或冰片少許,調勻塗搽患處。方 16〔組成〕刺莧、桐油各適量。〔用法〕搗爛,貼患處。方 17〔組成〕鮮烏蘞莓葉適量。〔用法〕洗凈,搗爛敷。方 18〔組成〕野艾葉、豬油各適量。〔用法〕搗爛敷。方 19〔組成〕枸骨根 120g。〔用法〕煎湯洗滌,每日 1~2 次。方 20〔組成〕十大功勞根皮適量。〔用法〕研末,和豆腐敷患處。方 21〔組成〕蠶豆葉 1 把。〔用法〕捶爛,敷患處。〔附註〕此方用於小腿潰瘍、臭爛而多年不愈。方 22〔組成〕鐵掃竹根皮(量患處大小而定)。〔用法〕蒸酒取汁,擦其周圍。方 23〔組成〕狗牙根 15g,茅草嫩尖 15g。〔用法〕搗絨敷患處。〔附註〕此方用於小腿潰瘍長期不愈。方 24〔組成〕鮮積雪草適量。〔用法〕洗凈,搗爛,敷患處,1 日 1 換。方 25〔組成〕梧桐鮮葉。  〔用法〕洗凈,用銀針密刺細孔,再用米湯或開水沖泡,全葉敷患處, 日換 2 次。方 26〔組成〕山門穹(綿毛鹿茸草)60g。〔用法〕煎水洗。方 27〔組成〕博落回適量。  〔用法〕煎水洗,另用葉 2 張,中夾白糖,放鍋內蒸幾分鐘,取出貼患 部,每日換 1 次。也可用博落回鮮根 1000g,水煎取濃汁,調蠟燭油塗瘡口 周圍,外用紗布包紮。                             創傷方 1〔組成〕鮮三叉苦根 3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創傷感染髮熱。方 2〔組成〕鮮山榕葉 15g。〔用法〕水煎,待溫後洗滌瘡口。〔附註〕此方用於創傷化膿感染。方 3〔組成〕筋骨草適量。〔用法〕晒乾研末,外敷。方 4〔組成〕大葉桉葉適量。  〔用法〕水煎,濃縮成膏,烤乾研粉,撒傷口。也可用桉葉沖洗創面後 撒布桉葉粉。〔附註〕此方用於外傷感染、皮膚潰瘍。方 5〔組成〕生扯攏(牻牛兒苗)鮮品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附註〕此方用於創傷。方 6〔組成〕接骨金粟蘭莖、葉適量。〔用法〕煎水外洗。〔附註〕此方用於傷口潰爛。方 7〔組成〕千層塔(蛇足石松)2500g。〔用法〕加水煎汁濃縮成膏約 2509,加硼砂 9g,熬溶外用。〔附註〕此方用於創口久不癒合。方 8〔組成〕毛針子草、迷馬樁各等量。〔用法〕搗爛敷傷處。〔附註〕此方用於槍傷(退子彈)。方 9〔組成〕山荷葉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附註〕此方用於金瘡不愈。方 10〔組成〕了哥王根適量,黃糖適量。〔用法〕二者混合,搗爛外敷。〔附註〕此方用於槍彈及竹刺入肉。方 11〔組成〕假煙葉鮮品適量。〔用法〕搗爛外敷或煎濃汁洗患處。〔附註〕此方用於外傷感染,也可用於癰瘡、腫毒、濕疹、皮炎。方 12〔組成〕野槍花藥適量。〔用法〕捶絨敷傷處。也可加鮮牛肋筋葉皮。〔附註〕此方用於槍傷。方 13〔組成〕豬腳印鮮品適量。〔用法〕搗爛外敷。〔附註〕此方用於刀槍傷,也可用於跌打損傷、瘡癤、蛇傷、犬咬傷。方 14〔組成〕干枝柳適量。〔用法〕搗絨,敷傷口。〔附註〕此方用於刀傷。方 15〔組成〕新鮮腐婢葉適量。〔用法〕搗爛如泥,敷於傷處,能止血止痛。〔附註〕此方用於刀斧創傷。方 16〔組成〕鮮瀾滄扁擔桿適量。〔用法〕搗敷,或干品研末,冷開水調敷。〔附註〕此方用於刀槍傷。方 17〔組成〕山韭菜根、赤石脂各適量。〔用法〕同搗爛,晒乾為末,敷傷口。〔附註〕此方用於刀傷。方 18〔組成〕露水草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附註〕此方用於刀傷。                           外傷出血方 1〔組成〕鮮老鼠耳葉適量,冰糖少許。〔用法〕共搗爛,敷傷處。方 2〔組成〕土荊芥、旱蓮草、鋪地黍各等量。〔用法〕洗凈,晒乾,研成粉末撒敷。方 3〔組成〕飛龍掌血 6g,冰片 1.5g。〔用法〕共研成細末,外敷。〔附註〕此方用於刀傷出血、傷口疼痛。方 4〔組成〕毛冬青根適量。〔用法〕水煎,待冷塗。方 5〔組成〕野枇杷葉適量。〔用法〕晒乾,研末外敷患處。方 6〔組成〕醉魚草葉適量。〔用法〕研末,敷患處。方 7〔組成〕鮮箭根薯適量。〔用法〕搗爛敷。方 8〔組成〕鮮翻白草葉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方 9〔組成〕鮮芒萁嫩葉、鮮杜鵑花各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方 10〔組成〕竹節參 9g,白及粉 9g,烏賊骨 9g。〔用法〕共研成細末,敷患處。方 11〔組成〕杜虹花葉適量。〔用法〕研成細末,敷患處。方 12〔組成〕鮮蕪菁還陽參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方 13〔組成〕豆腐柴葉適量。〔用法〕搗爛敷。方 14〔組成〕鮮佛甲草適量。〔用法〕搗爛外敷。或用於品研末敷患處。方 15〔組成〕茅瓜葉適量。〔用法〕晒乾,研末敷。方 16〔組成〕茅莓葉適量。〔用法〕研末敷。方 17〔組成〕肺形草適量。〔用法〕焙乾,研末,敷患處。方 18〔組成〕鮮鐵莧菜適量,白糖少許。〔用法〕搗爛敷。方 19〔組成〕鮮麻風樹葉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附註〕此方用於跌打瘀腫、創傷出血。方 20〔組成〕紅花地桃花葉、黃花地桃花葉各等量。〔用法〕碾末,取適量撒布傷口,包紮。方 21〔組成〕鮮白及適量。  〔用法〕洗凈,加水少量,搗碎取汁,烘乾研粉。用時取適量撒布傷口, 包紮即可。方 22〔組成〕紫珠葉適量。〔用法〕晒乾,研粉,撒布傷口。方 23〔組成〕紫珠葉、茜草、白及各等量。〔用法〕研粉,每日服 3 次,每次 6g。另外用適量撒傷口。方 24〔組成〕旱蓮草適量。〔用法〕鮮品洗凈搗爛敷傷口,或晒乾研粉撒布傷口。方 25〔組成〕小葯木(老鼠矢)根皮或樹皮適量。〔用法〕研末,撒布傷口,加壓包紮。方 26〔組成〕毛青杠(虎耳草科)根適量。〔用法〕晒乾,研粉,撒傷口。方 27〔組成〕黃毛腐婢葉適量。〔用法〕研粉,撒布傷口,加壓包紮。方 28〔組成〕紫柄冬青鮮品適量。〔用法〕嚼敷患處。〔附註〕此方用於刀傷出血。方 29〔組成〕一箭球(單穗水蜈蚣)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方 30〔組成〕光葉海桐葉適量。〔用法〕晒乾,研粉,外敷。方 31〔組成〕二葉舞鶴草適量。〔用法〕研末,外敷。                           骨折方 1〔組成〕大白背適量。  〔用法〕將大白背全草切碎晒乾,打粉備用。先對患肢進行手法固定, 根據患部的大小取適量藥粉和三花酒放入小鍋內拌濕為度,然後在火上加熱 至粉散開不成團,待稍冷後敷患處並用繃帶包紮固定。每日 1 次,一般用藥15 天左右。方 2〔組成〕鮮小葉買麻藤葉適量。  〔用法〕將葯搗爛後加適量米酒炒至七八成熟,趁熱外敷於複位後的骨 折處局部包紮,以小夾板固定,每天換藥 1 次。方 3〔組成〕大葉骨碎補、榔榆根皮各適量。〔用法〕同搗爛,加麵粉調成糊狀,複位後敷患處,2~3 日換藥 1 次。〔附註〕此方亦可用於關節脫位。方 4〔組成〕鮮及己根適量,食鹽少許。〔用法〕共搗爛,烘熱敷。另取及己根 0.5g,水煎沖酒服。〔附註〕此方亦可用於跌傷、扭傷。方 5〔組成〕鮮毛花楊桃葉、韭菜根各適量,白酒糟適量。〔用法〕前 2 味洗凈,合白酒糟搗爛敷。方 6〔組成〕長葉鐵角蕨適量。〔用法〕搗成絨狀,待骨折複位後包在患處。方 7〔組成〕鮮水蜈蚣適量。〔用法〕洗凈,搗絨包患處,每天換藥 2 次。〔附註〕此方亦可用於刀傷。方 8〔組成〕芝根皮 15g,細辛 15g,糯米飯適量。〔用法〕共搗爛敷。〔附註〕此方亦可用於扭傷。方 9〔組成〕鮮杉根、莖皮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約 20tn1,調開水或黃酒服,渣和酒糟共搗 爛,溫敷患處。〔附註〕此方也可用於關節炎、跌打損傷、脫位。方 10〔組成〕鮮楊梅根皮、鮮羊角藤根各適量。〔用法〕搗爛敷。方 11〔組成〕鮮赤車適量,生梔子 12g,糯米飯、米酒各少許。〔用法〕同搗爛,加熱敷。〔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跌打損傷。方 12〔組成〕羅漢松根二層皮適量。〔用法〕研末,用水調成膏狀,於複位後敷患處,用夾板固定。方 13〔組成〕草珊瑚根 15~30g。〔用法〕酒、水燉服。外用鮮葉搗爛,以酒炒敷。〔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跌打損傷。方 14〔組成〕地骨皮、水冬瓜各適量。〔用法〕兌甜酒搗敷,小夾板固定。方 15  〔組成〕狹葉崖爬藤、葉上花(喜馬拉雅青英葉)、三條筋、藤杜仲各 適量。〔用法〕洗凈,搗爛,整復後敷患處。〔附註〕此方用於閉合性骨折。方 16〔組成〕五香血藤 21g,臭草 24g,百蕊草 9g,珍珠菜 9g,楤木根皮 9g。  〔用法〕加糖、酒各適量,煎水內服,每日 1 劑。首劑加廣三七 3g、土 鱉蟲 3 個研粉沖服。另用上藥加酒適量,共搗絨,按常規處理後外敷,小夾 板固定,隔日換藥 1 次。方 17〔組成〕小葯木(老鼠矢)根皮及樹皮鮮品適量。〔用法〕骨折複位,用小夾板固定後,用上藥搗敷傷口。方 18〔組成〕陸英根、接骨木根皮、狗筋蔓根、糯米藤根鮮品各等分。  〔用法〕搗爛,加白酒炒熱,敷傷處(骨傷複位、包紮固定),每 2 天 換藥 1 次。方 19  〔組成〕佛骨草 30%,韭菜根 30%,紅梅消 20%,刺三加 10%,土一 技蒿 10%。〔用法〕共搗爛,炒熱加酒適量,患骨複位後,夾板固定,敷藥包紮,第一次 48 小時換藥,以後每天換藥 1 次。方 20  〔組成〕費菜 20%,韭菜根 30%,茅莓嫩葉 20%,魚香菜 20%,土一 枝蒿 10%。  〔用法〕取上藥共搗爛,患骨整復後用小夾板固定,敷藥包紮,3 天換 葯,以後日換 1 次。方 21〔組成〕鮮烏蘞莓 2500g,酒糟 30~120g。  〔用法〕上藥搗爛與酒糟拌勻(勿用鐵器),患骨整復後,用藥包紮, 小夾板固定。一般首次 1 周后換藥,以後 2 天換藥 1 次。另配合活血散瘀、 消腫鎮痛的藥物如大血藤、生杜仲、杜衡、鉤藤、鐵筷子、小遠志、滇杠柳、  八角蓮、馬兜鈴等,製成藥酒,每次服 15g,每日服 2~3 次。方 22〔組成〕水冬瓜、地骨皮適量。  〔用法〕先用三顆針、獨腳蓮、龍膽草煎水洗傷口,上二葯兌甜酒搗爛, 在複位後敷藥,用小夾板固定。方 23  〔組成〕及己 2500g,大、小常山各 2500g,長毛秋葵 2500g,大血藤 5000s, 滇杠柳 5000g,水冬瓜葉和根 5000g,陸英 5000g,三角楓 5000g,岩豇豆根1000g,糯草 1000g。  〔用法〕上藥陰乾,加水 30kg,煎熬,去渣後加酒精 60g,再熬成流浸 膏。骨折複位後,用紗布棉墊浸濕藥膏敷患處,小夾板固定。方 24〔組成〕槐木根皮 10g,百蕊草 10g,珍珠菜 10g,五香血藤 21g,陸英12g。〔用法〕搗爛外敷並煎水內服。方 25〔組成〕七角風(短梗大參)根適量。〔用法〕先正骨,再用七角風根搗絨敷患處。另用根 9~15g,蒸酒服,1 日 2 次。方 26〔組成〕鮮接骨金粟蘭適量。〔用法〕搗爛,酒炒敷患處;或用根 15~30g,浸酒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方 27〔組成〕大烏泡根、野葡萄根皮、百尾參各等量。  〔用法〕共搗爛,加酒炒熱,先用手法將骨折複位,然後包上藥,再上 夾板,1 日 1 換。用量視患處面積而定。〔附註〕此方用於骨折未破皮者。方 28〔組成〕大麻藥根粉適量。  〔用法〕用三棱針刺破皮膚(開放性骨折不需刺破),取大麻藥根粉用 酒調後外敷。方 29〔組成〕四川大金錢草、二郎箭、見血飛、大血藤皮各適量。〔用法〕研末,調麻油包患處。方 30〔組成〕大茶葯根 240g,生雞仔 1 只(約重 300g,不去毛臟)。  〔用法〕共同搗爛外貼傷處(先將骨折以手法複位),外加樹皮和繃帶 固定,大約敷 1 小時除去。                             扭傷方 1〔組成〕鮮連錢草適量。〔用法〕搗爛,塗敷於扭傷部位,外用繃帶固定,每日 1 次。方 2〔組成〕鮮韭菜適量。〔用法〕洗凈,切短,加鹽少許一起搗爛,敷於患處,每日 1 次。方 3〔組成〕土三七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加乾麵粉適量調成糊狀,外敷痛處,每天 1 次,連 用 3~5 天。方 4〔組成〕鮮韭菜根、鮮蔥根、蛋清、燒酒、麵粉各適量。  〔用法〕將鮮韭菜根、鮮蔥根洗凈搗爛,取汁去渣,加適量燒酒和 1 個 雞蛋清和勻,再用適量麵粉攪拌成糊,敷於傷處,每次敷 12 小時左右。方 5〔組成〕鮮陸英全草或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用紗布包好,外敷扭傷部位,敷藥時間持續 10 小時左右。方 6〔組成〕丁茄、薑黃、韭菜根各適量。〔用法〕共搗爛外敷。〔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軟組織挫傷。方 7〔組成〕山胡椒根 30g,當歸 6g,牛膝 6g,川芎 6g,豬尾 1 條。〔用法〕水煎,調酒服。〔附註〕此方用於腰扭傷。方 8〔組成〕小二仙草適量,黃酒少許。〔用法〕水煎,沖黃酒服,渣搗爛敷患處。方 9〔組成〕鮮日本蛇根草、鮮連錢草各適量。〔用法〕洗凈,搗爛,放鍋內炒熱,加紅酒少許拌勻敷。方 10〔組成〕白蘞 3g,酒適量。〔用法〕白蘞研末,熱酒調服。〔附註〕此方用於扭挫傷。方 11〔組成〕白蘞 9g,梔子 3g,白芥子 3g。〔用法〕研末,調熱酒敷。〔附註〕此方用於扭挫傷。方 12〔組成〕鮮土牛膝適量。〔用法〕搗爛塗敷患處,加少許食鹽和勻,外用繃帶固定每日 1 次。〔附註〕此方用於踝關節扭傷。方 13〔組成〕尼泊爾老鸛草根 30g,蘇木 15g,血餘炭 9g。〔用法〕前 2 味煎湯,沖血餘炭服。〔附註〕此方用於腰扭傷。方 14〔組成〕芝根 9g,飛龍掌血 9g,草珊瑚 15g,全緣榕 15g 紅茶 3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風濕痛。方 15〔組成〕福州薯蕷根莖 30g。〔用法〕酒、水燉服。方 16〔組成〕賽葵葉、積雪草、牡荊葉各適量。〔用法〕搗爛敷傷部。方 17〔組成〕鮮美麗胡枝子適量。〔用法〕和酒糟同搗爛,炒熱,敷傷處。方 18〔組成〕鐵冬青樹皮 6g,白糖 30g。〔用法〕鐵冬青樹皮研末,加白糖,用開水沖服。〔附註〕此方用於關節扭傷疼痛。方 19〔組成〕鮮臭茉莉根皮適量,細米糠少許。〔用法〕同搗碎,置鍋內噴酒炒熱,用布包後擦患處。〔附註〕此方用於扭挫傷。方 20〔組成〕鮮醉漿草、小薊、團經草各等量。〔用法〕搗敷患處或用酒浸泡外擦。方 21  〔組成〕及己 30g,點地梅 30g,追風傘 30g,岩馬桑 30g,血當歸 15g, 見血飛 15g,地蜂子 15g,花蝴蝶 15g。〔用法〕用 50%酒精 500ml 浸泡上藥 1 周,取液外擦患處。〔附註〕此方用於腰扭傷。方 22〔組成〕鵝不食草 6~9g,黃酒 180g,紅糖 30g。〔用法〕鵝不食草研末,與其他 2 味同煮沸,過濾溫服,渣趁熱敷局部。〔附註〕此方用於扭挫傷。方 23〔組成〕鵝不食草、積雪草、紅花醉漿各等量。〔用法〕搗爛外敷患處,每天 1~2 次。〔附註〕此方用於扭挫傷。方 24〔組成〕白花丹 9~15g。〔用法〕煎水服。〔附註〕此方用於陳舊性扭挫傷,也可用於腰腿痛、風濕性關節炎。方 25〔組成〕土當歸(傘形科)30g,荊芥 30g,蔥白 5 枚。〔用法〕煎湯洗患處。〔附註〕此方用於閃挫腫痛。方 26〔組成〕鮮千里光根適量。〔用法〕沖絨配方外包,7 日換藥 1 次。〔附註〕此方用於軟組織挫傷,也可用於骨折、刀傷。方 27〔組成〕鮮及己根適量。  〔用法〕加食鹽少許,搗爛,焙熱敷傷處。另取根 0.6~1g,水煎沖黃 酒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跌傷、骨折。方 28〔組成〕貝母蘭假鱗莖鮮品適量。〔用法〕洗凈,搗爛外敷患處。〔附註〕此方用於軟組織挫傷。方 29〔組成〕水梔 6~7 粒,麵粉 30g,黃酒 60g,生薑 15g。〔用法〕共搗爛,敷於傷部。〔附註〕此方用於扭傷。方 30〔組成〕白接骨根莖、黃梔子、麥粉各等量。  〔用法〕加食鹽搗爛,包敷傷處。或用白接骨根加蒴藿根等量,搗爛外 敷,每天換 1 次。                             脫臼方 1〔組成〕鼻涕果(瀾滄水東哥)、魚子蘭各適量。〔用法〕同搗爛,敷患處。〔附註〕此方用於關節脫臼後腫痛。方 2〔組成〕蛇根草 30g。〔用法〕水煎,沖黃酒服。另取部分加醋共搗爛外敷。方 3〔組成〕鮮跌破竻葉適量。〔用法〕搗爛外敷。或用 35°酒精製成 30%擦劑,外擦及濕敷。〔附註〕此方用於脫臼整復後。                           跌打損傷方 1〔組成〕鐵海棠(細龍骨)30g,米酒 90m1。  〔用法〕將鐵海棠去刺筋,搗爛後加米酒燉熱,反覆外擦傷處,以擦至 傷處皮膚髮熱為好。連續 3 次。亦可用少量內服。方 2〔組成〕鮮紅龍船葉適量。  〔用法〕洗凈,晾乾,扯去葉柄及較粗的脈絡,搗爛如泥,再將藥膏敷 於患處,蓋上棉墊,稍加包紮即可。如有開放性傷口,則須清創消毒,傷口 處敷些抗菌消炎的藥膏,周圍敷本藥膏。每天換藥 1 次,一般 2~3 天即瘀散、 腫消、痛止而愈。方 3〔組成〕鮮木芙蓉葉 60g,生地黃 30g,鬱金 9g,桃仁 3g。  〔用法〕先將鮮木芙蓉葉、生地黃搗爛,再加鬱金、桃仁(碾末)混勻, 做成與挫傷面大小相仿的葯餅 2 塊,略加冷開水濕潤,外敷患處。葯餅乾燥 後,換另一塊葯餅。持續 24 小時後,按上法重新製作葯餅外敷。〔附註〕此方用於軟組織挫傷。方 4〔組成〕鮮丁茄根或莖葉適量。〔用法〕鮮丁茄根搗爛外敷,或用莖葉晒乾,煅存性研為末,調茶油敷。方 5〔組成〕鮮七層樓適量,鮮連錢草適量,黃酒少許。  〔用法〕前 2 味洗凈,同搗爛,放鍋內炒熱,加黃酒少許,再炒片刻, 取出敷患處。方 6〔組成〕三點金草適量,食鹽少許。〔用法〕三點金草洗凈,合食鹽搗爛敷患處。方 7〔組成〕鮮土三七適量或鮮土三七葉 5~10 片。  〔用法〕鮮土三七搗爛外敷,或鮮土三七葉洗凈、爵爛,以高粱酒適量 送服。方 8〔組成〕鮮土牛膝根 30g,黃酒、白糖各適量。〔用法〕水煎服。方 9〔組成〕鮮土牛膝 90g,一枝黃花根 30g,鮮南五味子根 15g,冰糖 15g。〔用法〕水燉服。方 10〔組成〕鮮土牛膝 90g,骨碎補 60g,陸英 60g,梔子 15g,紅糟適量。〔用法〕幾味共搗爛,敷患處。方 11  〔組成〕山藿香 30g,南五味子根 15g,積雪草 15g,三叉苦 15g,虎杖 根 15g。  〔用法〕水煎服。方 12〔組成〕小果倒地鈴適量。  〔用法〕晒乾,研末,每次 6~15g,沖酒服。另用 95%酒精 500ml,浸 全草 60g,7~10 天后,取液推擦。方 13〔組成〕飛龍掌血根 30~60g,烏葯 15g。〔用法〕水煎,加酒少許,每日 1 劑,連服 2~3 劑。方 14〔組成〕八角蓮根莖適量。〔用法〕洗凈、晒乾,研成細末,每次 3g,用燒酒送服。也可用鮮根莖6~9g,切碎,水煎服。方 15〔組成〕天仙果根 60g,南五味子根 30g。〔用法〕水煎,沖酒服。方 16〔組成〕鮮木棉根皮適量。〔用法〕浸酒外搽,或搗爛外敷。方 17〔組成〕鮮中華秋海棠、鮮連錢草各適量。〔用法〕同搗爛敷。方 18〔組成〕鮮芫花根、鮮珍珠菜根、鮮夭葵各等量。〔用法〕洗凈,搗爛外敷患處。單用鮮天葵亦可。方 19〔組成〕毛冬青根適量。〔用法〕水煎,待冷塗。方 20〔組成〕水蜈蚣 500g,酒 120g。  〔用法〕水蜈蚣洗凈,搗爛沖酒,濾取酒汁 60g 內服,渣炒熱,外敷痛 處。方 21〔組成〕鮮連錢草、鮮蘭香草、鮮酢漿草各適量。〔用法〕搗爛,放入鍋炒熱,加黃酒少許,再炒片刻,取出敷患處。方 22〔組成〕鮮白雪花葉適量。〔用法〕洗凈、搗爛,調黃酒加熱,揉擦患處。方 23〔組成〕鮮羊躑躅根或葉適量,紅糖少許。〔用法〕搗爛敷患處。方 24〔組成〕蛇足石松 6g,薯莨 9g,百兩金 12g,白酒 750m1。  〔用法〕前 3 味葯浸白酒中,每次眼藥酒 1 湯匙,1 日 3 次。外用鮮蛇 足石松水煎洗。  方 25〔組成〕全緣榕 9g,蛇婆子根 9g,南蛇藤 9g,白花丹 4.5g。〔用法〕浸酒頻服,或和豬骨、鴨蛋燉服。方 26〔組成〕野木瓜葉或根、酢漿草、石胡荽、生薑、百兩金葉各鮮品適量。〔用法〕加黃酒搗爛,敷患處。方 27〔組成〕鹽膚木 30g,野牡丹根 30g,黃花稔 30g。〔用法〕水煎,沖黃酒適量服。方 28〔組成〕野枇杷根 30g,鹽膚木 24g。〔用法〕水煎服。方 29〔組成〕鮮酢漿草、鮮匙羹藤葉各適量。〔用法〕洗凈,炒熱敷患處。方 30〔組成〕韓信草 30g,積雪草 30g。〔用法〕水煎,沖黃酒少許服方 31〔組成〕鮮紫背天葵 30g,鮮連錢草 30g。〔用法〕同搗爛,敷患處。方 32〔用法〕短梗五加 15g,骨碎補 15g,牛膝 10g,續斷 10g。〔用法〕水煎服。方 33〔組成〕鮮楤木根皮,生梔子、蔥白等量,紅糖少許。〔用法〕同搗爛敷。方 34〔組成〕錦雞兒花 3g。〔用法〕晒乾,研末,沖酒服。方 35〔組成〕鮮醉魚草葉或根 30g。〔用法〕水燉服。方 36〔組成〕樗葉花椒根適量。〔用法〕加酒浸過葯面,15 天后,取液外揉患處。〔附註〕此方也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方 37〔組成〕鮮醉魚草葉或根 30g。〔用法〕水燉服。方 38〔組成〕薯莨塊莖 9g,硃砂根 9g,茜草 15g,紫金牛 6g。〔用法〕水煎服。方 39〔組成〕鮮尖尾楓葉適量。〔用法〕搗爛,放鍋內炒熱,加入少許黃酒,調勻,敷患處。方 40〔組成〕鮮光葉花椒根 30g,鮮硃砂根 15g,豬腳 1 只。〔用法〕酌加酒、水燉服。方 41〔組成〕竹節參 9g,紅花 9g,桃仁 9g。白芷 9g。〔用法〕共研細末,酒水各半調成糊狀敷。方 42〔組成〕硃砂根 30g,馬鞭草 15g,烏葯 9g。〔用法〕水煎服。方 43〔組成〕竹黃 100g,白酒 500m1。  〔用法〕浸 7~10 天后用,內服 1~3 次,每次 20~30ml;外用藥酒或 藥渣塗至皮膚髮熱為度。〔附註〕此方也可用於關節痛。方 44〔組成〕陰香樹皮、楊梅樹皮各等量。〔用法〕研末,調酒敷患處。方 45〔組成〕杜虹花根 30g,鹽膚木 24g,雞血藤 20g。〔用法〕水煎服。方 46〔組成〕苧麻根 30g。〔用法〕搗碎,用酒煎服。方 47〔組成〕鮮連錢草 30g,鮮星宿菜 30g。〔用法〕水煎服。方 48〔組成〕鮮崗松葉 18g。〔用法〕洗凈,搗爛,沖開水絞汁,過濾,加白糖 120g,頓服。〔附註〕此方用於跌打內傷瘀血。方 49〔組成〕陸英根 18g。〔用法〕酒水各半燉服。方 50〔組成〕阿利藤 30g,鹽膚木 30g〔用法〕水煎眼。方 51〔組成〕變葉溶 30g。  〔用法〕水煎,新傷調白糖適量服,傷在 7 天以內調米酒 60g 服。另用 根皮適量、紅花少許,浸白酒,擦傷處。方 52〔組成〕茅膏菜 15g,地耳草 15g。〔用法〕水煎服。方 53〔組成〕楤木根 15g,雞血藤 24g。〔用法〕水煎服。方 54〔組成〕羅漢松鮮根皮、南五味於鮮根皮各適量。〔用法〕洗凈,搗爛,炒熱敷患處。方 55〔組成〕鮮羅藟草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方 56〔組成〕南夭竹根 1 節,,白酒 15m1。〔用法〕南天竹根磨白酒成濃汁,沖開水 1 杯溫服。〔附註〕此方用於跌打損傷、氣閉暈厥。方 59〔組成〕苦參根、羅漢松根皮等量。〔用法〕洗凈,加黃酒搗爛敷患處。方 58〔組成〕柘樹根皮 9~15g。  〔用法〕加水酒煎服,外用鮮根皮搗爛調酒敷。也可用拓樹果實研粉, 黃酒送服。每次 1 匙,每日 2 次,連服 6 天。方 59〔組成〕南嶺蕘花根 30g,烏柏根 60g,一枝黃花 60g。〔用法〕各葯浸高粱酒中 7 天,取酒擦傷處。方 60〔組成〕星宿菜 30g,鹽膚木 30g,骨碎補 15g,澤蘭 10g,三七 6g。〔用法〕水煎服。                           內傷方 1〔組成〕水莧菜 6g,瓜子蓮 9g。〔用法〕水煎服,每日服 3 次。〔附註〕此方用於內傷吐血。方 2〔組成〕鮮水晶花根 15~18g(千根減半),青木香 12~15g。〔用法〕水煎,沖燒酒適量,早晚空腹 2 次分服。〔附註〕此方用於跌打損傷後內傷腹痛嘔吐。方 3〔組成〕蘆薈花適量。〔用法〕以酒煎服。〔附註〕此方用於內傷吐血。方 4〔組成〕薺菜 30g,蜜棗 3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內傷吐血。方 5〔組成〕野漆樹鮮根 15~30g。〔用法〕洗凈,切片,合雞 1 只(去內臟、尾足),水酒各半煎服。〔附註〕此方用於胸部打傷。方 6〔組成〕山螞蝗果 5~10 個。〔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內傷出血。方 7〔組成〕紫金龍粉適量。〔用法〕每次 2g,每日 3 次,開水送服。〔附註〕此方用於內傷出血。                           腰痛方 1〔組成〕山莓根 30g,梵天花根 30g。〔用法〕水煎服。方 2〔組成〕小葉芝麻藤 60g,葫蘆茶 60g。〔用法〕水煎服。方 3〔組成〕六棱菊 30~60g。〔用法〕酌加酒、水各半燉服。方 4〔組成〕石吊蘭 9g,杜仲 9g。〔用法〕水煎服。方 5〔組成〕野鴉椿根 30g,勾兒茶 30g。〔用法〕煎服。方 6〔組成〕鮮貓尾射根 30~60g。〔用法〕酒水各半燉服。〔附註〕此方用於腰膝酸痛。方 7〔組成〕琴葉榕根 30~60g,穿山龍根 15g。〔用法〕酒、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腰背疼痛。方 8〔組成〕榔榆枝 15~30g,豬脊骨適量。〔用法〕水、酒燉服。〔附註〕此方用於腰背酸痛。方 9〔組成〕短梗五加 15g,金櫻子 15g,烏賊魚乾 1 只。〔用法〕水燉服。方 10〔組成〕疏花衛矛根 30~60g,豬尾骨適量。〔用怯〕同燉服。方 11〔組成〕滿江紅適量。  〔用法〕搗爛、焙熱,包於痛處,並用消毒後的針刺患處周圍。另取適 量,搗爛煮甜酒服。〔附註〕此方用於風濕腰痛。方 12〔組成〕福建胡頹子根 30g,烏賊魚乾 1~2 只,黃酒少許。〔用法〕燉服。方 13〔組成〕伏生紫堇全草 15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腰肌勞損。方 14〔組成〕金櫻子根 9g.獨活 9g,狗脊 30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腎虛腰痛。方 15〔組成〕鮮柘樹根皮 1209。〔用法〕酒炒、水煎服。方 16〔組成〕臭茉莉根 30g,烏賊魚乾 1 只。〔用法〕加水燉服。〔附註〕此方用於風濕腰痛。方 17〔組成〕鹿含草 15g,杜仲 15g,陽雀花根 15g。〔用法〕燉豬肉 250g,分 2 次 1 日服。〔附註〕此方用於腎虛腰痛膝軟。方 18〔組成〕醉魚草根 15g,土藿香 9g,白芷 18g,佩蘭 9g,木防己 30g。〔用法〕水煎,1 日 2 次分服。〔附註〕此方用於風濕腰痛。方 19〔組成〕白金條(八角楓根)6g,牛膝(醋炒)30g,生杜仲 30g。〔用法〕加酒、水各 1s09,煎服。〔附註〕此方用於勞傷腰痛。方 20〔組成〕鮮九里香根 30g,續斷 9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慢性腰腿痛。方 21〔組成〕牛白藤 30g,鋪地黍根 15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腰膝酸痛。方 22〔組成〕金毛狗 9g,木瓜 9g,五加皮 9g,杜仲 9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可用於腰痛、小便過多。方 23〔組成〕桃金娘根 60g,爵床 30g,豬腰 2 個。〔用法〕酌加酒、水燉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慢性腎炎。方 24〔組成〕接骨金粟蘭 15g,四塊瓦 15g,退血草 15g。〔用法〕煨酒服。〔附註〕此方用於勞傷腰痛。方 25〔組成〕鮮九里香根 15~30g,豬尾骨適量。〔用怯〕九里香切碎,和豬尾骨加水酒燉服。〔附註〕此方用於腰骨酸痛。方 26〔組成〕三角咪 10g,見血飛 10g,鐵筷子 10g。〔用法〕泡酒服。〔附註〕此方用於勞傷腰痛。方 27〔組成〕三張葉全株 30~609,酒 500g。〔用法〕浸泡 3 日,每日早晚各 1 次,每次 5~10m1。〔附註〕此方用風濕腰痛。方 28  〔組成〕三面刀 6g,四塊瓦 6g,紅三七 3g,鈕子七 3g,紅毛七 9g,白 酒 500g。〔用法〕浸泡成藥酒,每天早、晚各服 1 盅。〔附註〕此方用於勞傷腰痛。方 29〔組成〕大血藤 10g,牛膝 10g,青皮 6g,長春七 6g,硃砂七 6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風濕腰腿痛。方 30〔組成〕大葉花椒莖葉 9~18g。〔用法〕水煎服。                           骨關節炎方 1〔組成〕鮮毛茛葉適量。  〔用法〕將毛茛葉洗去泥土,晾乾,用手指揉搓成泥狀,大小如綠豆, 在患側膝關節內外膝眼穴各粘貼 1 丸,以膠布固定。待局部有風行蟻動感, 或貼 5 分鐘後,最遲不超過 20 分鐘,揭去葯料。〔附註〕此方用於慢性膝關節炎。方 2〔組成〕鮮夏枯草根 30g。  〔用法〕開水燉服,早晚各服 1 次,10 天為 1 療程,療程間休息 2~3 日。                             骨結核方 1〔組成〕葫蘆茶 30g,飛揚 15g。〔用法〕水煎服,連服 1 個月。方 2〔組成〕鮮鉤吻根皮、鮮南五味子根皮、鮮苧麻根各適量。〔用法〕加酒糟、蔥頭各少許,同搗爛敷患處。方 3〔組成〕三葉委陵菜適量。〔用法〕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每日換藥 1 次。方 4〔組成〕山芝麻根 60g,小公雞 1 只。〔用法〕雞宰殺,去腸雜,酌加清水燉熟,分 2~3 次服。方 5〔組成〕老鴉柿根 15g,化香樹根 15g,魚藤 1.8g,黃酒 250g。〔用法〕隔水蒸服。方 6〔組成〕剛前胡 60g。〔用法〕水煎服,連服 2 個月。                           骨髓炎方 1〔組成〕鮮獨角蓮、樟丹備 1 份,香油(花生油、豆油亦可)2 份。  〔用法〕先將獨角蓮切成片,放入油中,待煎至焦黑色時即將其撈出, 繼以微火煉油,至滴水成珠(珠不散為度),將火移開,慢慢將樟丹倒入油 中,邊倒邊攪,充分攪勻,再用微火將油、丹熬成黑色即高火放至冷水中, 即成獨角蓮膏。將膏藥烤軟攤在布上,貼於患處。如患處已破潰,須將膏藥 中間剪一小孔,使破潰面露出膏藥外面,便於膿汁流出。方 2〔組成〕山石榴根 60g,豬骨適量。  〔用法〕加水 2 碗半,與豬骨共煮,煮存 1 碗,沖酒,空腹服,每天 1 劑,30 天為 1 療程。方 3〔組成〕鮮常春藤葉適量。〔用法〕搗爛敷患處。方 4〔組成〕多花勾兒菜根 60g,白簕花根 60g,羊肉 125g。〔用法〕酌加酒、水燉服。〔附註〕此方用於慢性骨髓炎。方 5〔組成〕鮮茅莓根二層皮適量,燒酒少許。〔用法〕搗爛,敷患處。方 6〔組成〕金雞腳 30g。〔用法〕水煎,沖冰糖服。外用鮮根莖搗爛加桐油調敷。方 7〔組成〕哥蘭葉根 9g,淮牛膝 9g,龍鬚藤 9g,甘草 6g,當歸 6g。  〔用法〕水煎服。也可用哥蘭葉 30g、雞矢藤 30g、甘草 30g、兩面針 9g, 水煎服。方 8〔組成〕蜜桶花(萊江藤)60g。  〔用法〕泡酒內服,早晚各服適量,並外用牛皮膠於水中泡軟拉成條狀 插入瘺管中,待牛皮膠溶化時,膿自行流出。方 9〔組成〕綉線菊葉或根皮適量。  〔用法〕鮮葉搗爛敷患處,或晒乾研粉撒患處。也可用根皮加白酒煎取 藥液外用,以紗布浸藥酒覆蓋患處,每日或隔日換藥 1 次。內服銀花 15g、 蒲公英 15g、紫花地丁 15g、獨腳蓮 9g、牛膝 3g,每日 1 劑,水煎,分 3 次 服。〔附註〕此方用於慢性骨髓炎。方 10〔組成〕三葉委陵菜根(搗碎)15g,大薊根 15g。〔用法〕加水或燒酒燉服,嚴重者連服 3 個月。另外,用半邊蓮 5 份、榔榆根皮 8 份搗爛外敷,每天換藥 1 次。最後可用三葉委陵菜全草或根搗爛 外敷收口,至痊癒為止。方 11〔組成〕鮮石上蓮全株。  〔用法〕搗爛,外敷患處,或用干品,用淡米酒浸軟磨汁,調開水外搽 患處。方 12〔組成〕澤漆、秋牡丹根、鐵錢蓮、蒲公英、紫堇、甘草各適量。〔用法〕水煎服。方 13〔組成〕白藤、五香藤、木賊草、虎杖、獨定子各等量。  〔用法〕各葯共研成細末,取適量加熱水拌凡士林,用紗布裹藥包敷患 處。〔附註〕此方用於化膿性骨髓炎。方 14〔組成〕獨葉白及粉 3g。〔用法〕以酒送服。〔附註〕此方用於化膿性骨髓炎(骨折所致者)。方 15〔組成〕白毛桃(未嫁接)根白皮適量,紅糖少許。〔用法〕搗爛,外敷局部。方 16〔組成〕冬地梅根 30g,艾頭 15g。  〔用法〕煎湯燉瘦肉服,每日 1 劑。另用大薊根 2 份、生薑 1 份,搗爛 外敷局部,早晚各 1 次。癥狀緩解後,用小號紫珠根 30g、金銀花頭 15g 煎 湯燉瘦肉服,連服 2~3 劑,以鞏固療效。〔附註〕此方用於慢性骨髓炎。方 17〔組成〕野菰根或花適量。〔用法〕搗爛外敷。或用甘草作引子,煎水內服。方 18〔組成〕蜜桶花根 30g。〔用法〕泡酒 500g,日服 2~3 次,每次 10ml。〔附註〕此方用於化膿性骨髓炎。方 19〔組成〕淡味當葯 3g,南嶺蕘花 3g,山莓根皮 3g,鮮珍珠菜根 60g。  〔用法〕加黃酒 250g,隔水燉,以煮沸為度,取汁每天服 3 次,每次 30ml。 藥渣外敷患處。方 20〔組成〕鯉魚膽(五嶺龍膽)30g,筋骨草 30g,一技黃花 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 30g,芝 15g,野菊花 15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用於化膿性骨髓炎。方 21〔組成〕鮮茅莓根白皮適量。〔用法〕加燒酒少許搗爛,敷患處,1 日 2 次,亦可配合茅莓全草 120g煎服。                           坐骨神經痛方 1  〔組成〕三金草 30g.野菊花 9g,蒲公英 9g,天葵子 9g,紫花地丁 9g, 牛膝 9g。〔用法〕水煎服。方 2〔組成〕野木瓜根、大血藤、五加根、福建胡頹子根各 15~24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亦可用於風濕關節痛。方 3〔組成〕糞箕篤根 30g,薏苡仁 60g。〔用法〕水煎,沖冬蜜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方 4〔組成〕蔓性千斤拔根 30g,肖梵天花根 30g。〔用法〕水煎服。方 5  〔組成〕陸英根 18g,草菝葜根 15g,多花勾兒茶 15g,丹參 15g,土牛 膝 15g,骨碎補 15g。〔用法〕水煎服。方 6〔組成〕南天竹根 30~60g。〔用法〕水煎,調酒服。方 7〔組成〕羊躑躅根 500g,血藤 250g,桂枝 120g,生地 500g。  〔用法〕上藥用冷水噴洒後,加白酒 2500g 浸泡 1 周製成藥酒。開始口 服劑量 10ml,每日 3 次,逐漸增量至四肢稍有麻木感即治療量,持續 1 周后 逐漸減量。方 8〔組成〕接筋草 9~15g。〔用法〕水煎服。〔附註〕此方也可用於風濕筋骨痛、勞傷疼痛。方 9〔組成〕土牛膝 60g,六月雪根 30g,羊躑躅根(去外皮)3g,威靈仙30g。〔用法〕水煎,沖黃酒服。方 10〔組成〕紅楤木根 30g,凌霄根 30g,山蒟 30g,石豆蘭 30g,虎刺根 15g。〔用法〕水煎服。方 11〔組成〕構樹葉 120g,艾葉 60g。〔用法〕煎湯熏洗。
推薦閱讀:

?滿頭白髮不要染,幾塊錢的小偏方就能根治!
治療濕疹偏方
人體足部抗癌穴位——針灸治療癌症的中醫偏方
40年代的祖傳藥店老中醫專治不輕易傳, 「鞋」都穿不穩的甲溝炎的偏方, 僅僅只需這一招! 很管用
偏方飲品緩解男性失眠

TAG:草藥 | 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