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弗洛伊德
尋找弗洛伊德 |
——讀《弗洛伊德傳》 |
書與人 彼得·克拉瑪是美國心理衛生界重要權威,布朗大學教授,《紐約時報》稱其為「全美最著名的精神科醫師」。由他撰寫、譯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弗洛伊德傳》以全新的視角,深入解析弗洛伊德鮮為人知的個人生活、學術思想與治療案例,客觀概括他的功與過,既展現出他成為精神分析之父的完整歷程,也揭示他矛盾而傳奇的多彩人生以及他隱秘的內心世界。 《夢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既是精神分析學的奠基之作,也被學術理論界視為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夢」是弗洛伊德最先也最深刻地用以揭示人的無意識層面的分析對象。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人的無意識慾望改頭換面的表達和實現,是受到抑制的無意識衝動與自我監督力量之間的一種妥協,因而對夢的分析是人們通向人的無意識的最好途徑。學界認為,弗洛伊德對夢的分析,是「現代科學對夢的分析的最原創性、最著名與最重要的貢獻」,弗洛伊德所闡述的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至今仍然大體上未受到挑戰;甚至任何值得認真研究的替代理論也沒有出現過」(德·弗羅姆)。這是因為,弗洛伊德對夢的分析不只是提供了一種解釋人的夢心理的觀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種了解人的心靈和人的創造的一種途徑。即,弗洛伊德所闡釋的,不僅夢,也包括人類的所有創造都可能用一種曲折的方式表達了人類亘古以來被壓抑的本能慾望。正如弗洛伊德對神話、童話以及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的分析那樣,人類文明都是本我衝動與超我壓抑經過驚心動魄的較量之後的一種共謀。也就是說,弗洛伊德的夢的學說不只是局限於精神病學、心理學,在人類學、美學、文化學,甚至政治學、倫理學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檢驗。
儘管在弗洛伊德的思想中,他過分誇大無意識的作用和性本能的意義而無視意識、理性和社會性在人的心理結構和心理動力中所佔有的位置,表現了一種明顯的「唯無意識論」和「泛性論」的傾向;他重視個體經驗和感受而忽視社會環境的共時性限制,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他的許多論斷不僅建立在缺乏科學實證的假設和推想的基礎上,還常用一種故意的、極端的、雷人的修辭方式加以強調,有堪稱是形而上學的典型代表。但是,一如美國心理史學家E.G.波林所言:「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具有偉大品質的人。他是一個思想領域的開拓者,思考著用一種新的方法了解人性……為人類的知識做出貢獻。他是一個領袖……他已使潛意識心靈這個概念變成了常識……如果誰想在今後三百年里寫一部心理學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詡是一部心理學通史了。」劉英團
推薦閱讀:
※謝謝智慧的我
※《夢的解析》-讀書筆記
※性與愛——弗洛伊德與路易斯
※安迪·沃霍爾甘願為她脫掉衣服,她被譽為女版弗洛伊德。
※中國人為什麼需要精神分析(說吧,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