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神童為何隕落
項橐與孔子辯論 |
鍾會 |
□賴晨
近日,史學神童林嘉文的英年早逝,令國人惋惜、震撼。江山代有神童出,古代的神童舉不勝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幼而慧敏、少而老成,稟質特異、迥越倫萃。然而,其中不少神童卻命途多舛,甚至死於非命,是何原因?
項橐十二歲夭
據史料記載,項橐(前494—482)是春秋時莒國人。現在的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袁家莊,據說就是項橐的家鄉,這裡離日照市大約80多里。
關於項橐的身世有不同說法:一是貴族子弟。史料記載,項氏家族的老祖宗叫姬叔度,其封地在項。姬叔度後代項超生項橐等兒子。二是農家子弟。據說項橐的父親和母親魏氏都是普通農民,他是母親在爾崮山砍柴時生下的,臍帶還是用茅草割斷的。三是學童說。多見於唐朝以後,以其為書院學校就讀的學生。四是老子學生說。
《戰國策》中甘羅一句項橐「七歲為孔子師」,語焉不詳,為後人留下了太多的想像空間。據說他和孔子之間發生了「車讓城」與「城讓車」之辯、「落鋤之數」與「落蹄之數」之辯、「沉浮」之辯,都以孔子失敗告終。
遺憾的是,項橐12歲便夭折,其死因眾說紛紜:有的人說他是被孔子學生殺了,有的說他是被諸侯殺了。
孔融得罪曹操
孔融是三國前期的神童。《三字經》里有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10歲的時候,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李膺。李膺在官場上級別高,在文化界的名望高,家裡的門檻自然也就高,一般人進不了門。孔融登門,給攔住了。他說:「我跟你家老爺是通家之好。」一個小孩兒,這麼大的口氣,看門人自然要去稟報老爺。李膺瞧了他半天,硬是沒有看出站在面前的小孩是哪家相識的後生晚輩,便要孔融說明其中的緣故。孔融不慌不忙地說:當年我家老祖宗孔夫子曾經向你家老祖宗李聃學過禮,互為師友,所以我們算是世交了。
孔融後來進入官場,做到北海太守。但他鋒芒畢露,不甘居於人下,不懂得謙卑韜晦,經常發表一些刺激曹操的言論。他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老是挑他的刺,經常用自己的才華捉弄曹操。曹操禁酒,孔融就寫了一篇《與曹操論禁酒書》,說什麼堯帝愛喝酒才成為聖人。曹丕納袁尚遺孀甄夫人,這根本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孔融卻多嘴多舌地說:「周武王討伐紂王,把妲己賜給周公了。」曹操不懂,又以為孔融學識淵博,便請教語出何典,孔融則不懷好意地說:「從當前的事情想當然推測的。」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但真正讓曹操起殺心的,並不是孔融在這些八卦軼事上給他添亂,而是孔融經常發表一些反對曹操內政、外交、軍事的言論,比如孔融反對曹操北伐袁紹、烏桓,在曹操權力圈中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羊之亂群,猶能為害」,曹操最終忍無可忍,決定除掉孔融,以絕後患。
孔融得罪手握兵權的曹操,滿門被斬,還連累了兩個同樣是神童的兒子。
鍾會死於亂箭
鍾會是三國晚期的神童。其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政治家鍾繇。鍾繇帶著鍾會、鍾毓兩人去見皇帝曹丕,鍾毓頭一次見皇帝,嚇得全身是汗。鍾會呢,好像沒事兒一樣,從容得很。曹丕問:「鍾毓啊,你怎麼出了那麼多汗啊?」鍾毓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如雨下。」曹丕又問鍾會:「你怎麼不出汗呢?」鍾會學著他大哥的口氣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曹丕哈哈大笑。
鍾會後來做到鎮西大將軍,與鄧艾一起滅蜀。滅蜀後,鍾會想利用蜀地殘餘勢力割據叛亂,被亂箭射死。
鍾會作為「官二代」貴族子弟,能夠有機會接觸皇帝曹丕,再因為一兩句小聰明的話得到皇帝的歡心,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這樣的人,智商高,但太狂妄,缺少遠見和謀略,把事情看得太簡單、太容易。鍾會因為姜維幾句煽動的話,就想造反做皇帝,不知道這是對方的反間計,最終死於非命。
諸葛恪四面樹敵
諸葛恪是東吳的神童。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孫權喜歡捉弄手下。一次宴會,孫權讓人牽了一頭驢,在驢臉上寫上「諸葛子瑜」四個字,譏諷諸葛瑾的長臉。在大笑聲中,諸葛恪取來筆又加上了兩個字,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眾人由大笑變為驚嘆。
童年時期的諸葛恪,老是戲弄張昭。有一回,一群白頭鳥棲息在宮殿前,孫權問:「這是什麼鳥?」諸葛恪說是白頭翁,張昭認為這是諷刺他,讓小諸葛恪找一隻白頭母。諸葛恪說:「鳥名鸚母,未必有對,請老先生給我找一隻鸚父來。」於是,坐中皆歡笑。諸葛恪讓大家嘲笑張昭,這種大笑,很讓人不快。又是一次飲宴,孫權命諸葛恪把盞,酒到張昭面前,這位大權臣就是不願意喝,說這不是養老的禮節。孫權有意考驗諸葛恪,讓他勸酒。諸葛恪來到張昭面前說道:想當年,姜尚90歲了,還帶兵出征,也不說一句老字。現在打仗時你在後面,喝酒時,你在前面,這怎麼不是養老的最好方式?張昭無言以對,只好喝下了這杯酒。
張昭因曾經主張投降曹操,所以不太為孫權喜歡,但他畢竟是孫策時期的大佬。「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郎」。
俗話說,童言無忌。但神童長大了,變成大人物,還是出口傷人,就令人討厭了。諸葛瑾就曾經評價兒子:「此子非保家之子。」諸葛亮也認為他的這位侄子鋒芒畢露,必將招來殺身之禍。
諸葛恪長大後,接替陸遜掌握兵權。他在官場上威望尚淺,卻急於立軍功,可惜北伐屢敗,吳軍死傷慘重,其威望還沒樹立起來,就徹底栽了下去。東吳「眾庶失望,而怨黷興矣」。在官場上缺少能鎮住人的威望是非常致命的,首先大家都不服你,你的命令不再有權威性,離倒台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因為諸葛恪在官場上威望太淺,由他來做首輔,大多數人是不服氣的。雪上加霜的是,諸葛恪北伐失敗後,依然在官場上耀武揚威,今天踢這個,明天踹那個,整個東吳官場無不對他恨得咬牙切齒,「民之多怨,眾之所嫌」。諸葛恪僅僅當了一年的首輔,就把東吳上至權貴、下至百姓全都得罪了,甚至連皇帝孫亮都受不了諸葛恪。等待諸葛恪的只能是無情的毀滅。
諸葛恪後來被其輕視的武衛將軍孫峻聯合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
孫亮密泄身亡
孫權的小兒子孫亮從小就有神童的美譽,最著名的故事便是他和老鼠屎的故事。一次,孫亮在吃生梅,遣宦官到宮內的倉庫去取蜜浸漬生梅。取來的蜜中有老鼠屎,孫亮便問管倉庫的官吏說:「宦官從你這兒拿過蜜嗎?」回答說:「他來求過蜜,我不敢給他。」宦官不服,左右的人請求交監獄官判斷,孫亮說:「這很容易弄清楚。」就命人剖開老鼠屎,發現裡面是乾燥的。孫亮說:「老鼠屎如果在蜜中很久了,里外應該都是濕的;現在外面是濕的,裡面還是乾的,一定是宦官做的事!」宦官於是叩頭認罪。
吳神鳳元年(252年)八月,71歲的一代梟雄孫權病逝,皇太子孫亮名正言順地登基。不過此時孫亮只有9歲,還沒有能力主持朝政,根據孫權的遺詔,由大將軍諸葛恪全面輔政。繼諸葛恪之後的兩任首輔大將軍孫峻、孫綝個個飛揚跋扈、蠻橫難纏,從來不把孫亮當回事。這時的孫亮,更類似於同時代的傀儡皇帝曹芳,他們都是權臣手上的玩物。孫峻還好一些,至少他還知道給予孫亮一點最起碼的尊重,而且孫峻執政時間並不長,只有三年。孫亮真正的噩夢來自於孫峻的堂兄弟孫綝。按輩分,孫亮還是孫綝的堂叔,但孫綝眼中只有權力而沒有堂叔。
如果孫亮年幼弱不更事,小皇帝和權臣之間還能相安無事,但隨著孫亮慢慢長大,他想收回權力的慾望越來越強烈,這就和孫綝的利益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孫亮是15歲時親政的,從那之後,孫亮就開始找孫綝麻煩,「綝所表奏,多見難問」。孫綝由此大懼。
孫亮畢竟年輕,政治經驗太淺,知進不知退,沒有考慮到,他對孫綝步步進逼,有可能把敵人逼得狗急跳牆。
他密謀誅殺孫綝,把絕密的除奸計劃泄露給了皇后全氏,可皇后的母親卻是孫綝的堂姐,岳母出賣了他!孫綝搶先下了手,吳太平三年(258年),孫亮被憤怒的孫綝當場廢黜,貶為會稽王,另立孫權第六子琅琊王孫休為帝。
兩年後,無權無勢的孫亮因為受到了六哥孫休的猜忌,被貶為侯官侯,發配到邊遠荒涼的地區。孫亮在絕望之下伏劍,時年僅18歲。
神童命途多舛,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兩點是:一,出名太早,少年得志,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上下左右的關係,把世界上的事情看得太簡單、太容易。二,神童得勢太早,聰明外露,不知道隱藏,更不知道尊重領導和前輩。像孔融多次冒犯曹操,諸葛恪多次侮辱張昭,最終因樹敵過多,被血腥報復。總之,許多神童智商雖高但情商卻很低。
賴 晨
推薦閱讀:
※【極棒】從神童到黑客,丁羽的精彩世界
※天才與常人的區別?
※神童是怎樣煉成的:天才與庸才的區別
※從「神童」到巨匠—《特級大師李義庭專集》(二)
※「小神童」 李義庭
TAG:神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