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唐詩里的兄弟之情
他們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聖,都是中國詩歌史上泰山北斗級的人物。
李白被舉為「仙」,這「仙」對天下大事多有關注;杜甫被尊為「聖」,這「聖」對廊廟之外也多有牽掛。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相識在杜甫的父親杜閑的家裡,從此兩個相差11歲的男人成為忘年交。
本期《晨報講堂》的堂主陶夢清為您詳解詩仙和詩聖的友情。
堂主小傳
陶夢清
1976年生,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編輯,圖書撰稿人。
著作有《王鐸傳》、《張大千傳》、《皮埃爾勃納爾傳》、《阿道夫門采爾傳》等。
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長歌浩氣的唐詩天下,這兩位就佔去了半壁江山。
更傳奇的是,李白和杜甫這樣百年不遇的詩歌奇才,竟然是生活在同一個時空下的同齡人。而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之間還有過交往,並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為後人稱道的偉大友誼。
郭沫若曾經在《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中,這樣寫道: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
而較早對李、杜友誼作深入研究的學者聞一多,更在《杜甫》一文中,用飽含感情的筆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誼。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到底是一段怎樣的偉大友誼吧!
那一年,李白很鬱悶
與杜甫相見的那年,李白44歲。此時的李白,人到中年,空有滿腹才華,卻不為權貴所容,被排擠出京城,只落得孤身一人四處飄零。
李白自幼聰明過人,飽讀詩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一度被稱為「神童」。少年時代,李白仗義豪爽,好劍術,好交友,喜歡結交四方豪雄,執劍遊歷四方。二十歲時,李白隻身出川,開始了遍游天下的旅行生涯。他的遊歷,南到洞庭湘江,東到吳越之地。在遊歷中,他廣交朋友,拜謁名流,希望能夠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實現自己的詩歌理想和政治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
然而,這種似神仙的遊歷生涯,卻令李白在飽覽祖國壯麗河山的同時,寫下了大量的詩歌。不僅如此,李白還在遊歷之中,得到了一門如意婚姻。公元725年,李白在遊歷途中,暫居於小壽山時,被前朝宰相許圉師家招為孫女婿。
公元742年,李白來到長安,拜見了當時的著名詩人賀知章。賀知章看了李白的詩文,極為賞識。經由賀知章的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召見,並在金鑾殿上出口成章,深得皇帝的喜愛,不僅賞賜了美食,還親自為他調羹,並下詔令他供奉翰林。
供奉翰林後,李白縱酒當歌,常常與人在街市中飲酒。有一天,皇帝在沉香亭閑坐,詩情頓起,隨即召李白進見。誰知,李白此時已喝得酩酊大醉,左右只好把他架到皇帝面前。誰知,在這種醉意朦朧中,李白竟然能夠「斗酒詩百篇」。從此,皇帝更加憐惜他的才華,設宴時常令他陪侍。
有一次,李白陪侍皇帝作詩時喝醉了,居然讓皇帝身邊的紅人高力士為自己脫靴子。素來高貴的高力士,覺得受到了奇恥大辱,從此對李白極為痛恨,於是選摘了一些李白的詩句,拿去激怒楊貴妃。得罪了高力士和楊貴妃,李白知道日後難以自處,於是懇請皇上,讓他重歸山林,繼續從前的遊歷生活。
那一年,杜甫意氣風發
公元744年,李白因觸怒權貴高力士和楊貴妃,被排擠出京城,放歸山林。草長鶯飛的三月,李白帶著皇帝賞賜的金子,離開長安,從此遠離了仕途,重新開始了浪跡江湖的生涯。
杏花滿天的四月,李白途經洛陽。而此時的杜甫,恰好也在洛陽。李白和杜甫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相識在杜甫的父親杜閑的家裡。
杜甫出身名門,祖父是初唐詩人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閑,當時任奉天令一職。李白見到的杜甫,只有33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好時光。在此之前,他7歲學詩,15歲詩名遠揚,除了25歲時應試舉人名落孫山,年輕的杜甫尚未經歷過其他挫折,人生的坎坷和風霜,還有一段時間才能降臨到他的頭上。
44歲的李白與33歲的杜甫,兩個相差11歲的男人,因為詩歌一見傾心,成為忘年交。
對於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見面,聞一多曾經飽含激情地這樣寫道:「我們該當品三通畫角,發三通擂鼓,然後提出筆來蘸飽了金墨,大書而特書。因為我們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假如他們是見過面的),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
兩個人的相遇,是在夏天。秋天,兩個人同游梁(今開封)、宋(今商丘),登吹台、琴台,一起渡過黃河,共游王屋山,前去拜謁道士華蓋君。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華蓋君已經不在人世了。
從史料中可以看到,李白和杜甫都喜歡四處漫遊,尋找創作的靈感與激情。所以二人在詩友之外,還是志同道合的「驢(旅)友」。
次年,李白和杜甫又結伴共游山東齊魯。不久後,另一名大詩人高適,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夜裡,三位詩人常常一起把酒言歡,暢談讀詞,醉了就共蓋一床被子,沉睡到東方既白;白天,他們攜手並肩同行,共賞沿途風光,一路踏歌而行。
這次旅行中,李白和杜甫的感情日益親密,情同兄弟。後來,杜甫屢次在詩中不勝留戀地提到這次齊魯之行的愉快經歷。至今,開封禹王台公園內,還有為紀念李白、杜甫、高適三位大詩人登台吟詩作畫而建的「三賢祠」。
那一年,李杜永分別
李白和杜甫在旅遊之時常常「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就這樣同吃同眠同行,在一起慷慨高歌了幾個月。對於這段時光,杜甫曾在《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中深情寫道:「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從杜甫的詩詞中,可以看到他對李白的感情,是像兄弟一樣的感情。然而,杜甫為什麼會佩服李白呢?仔細分析兩人的性格,杜甫為人老實,規規矩矩,敬聖尊賢,終生不改其志。而李白是何等狂人!他恣意縱酒,口出狂言,不為親近所容,更為權貴嫉恨,正處在「世人皆欲殺」的一個危險狀況。
可以說,李白和杜甫的性情相去甚遠,而且自古文人相輕。但是,杜甫偏偏能欣賞李白,甚至不惜筆墨,對李白給予高度評價,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是一個文人對另一個文人至高的讚美和歌頌了。
李白在當時已經是詩名遠揚的大詩人了,而杜甫仍舊默默無聞,一無所成。但性格孤傲的李白,偏偏能和杜甫投緣,相伴相行,醉酒當歌,形同兄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緣分。
然而,他們的交往,是那麼短暫。讓我們看一下他們兩個人在兗州分別的情景:李白舉起杯中酒,依依不捨,卻又強裝洒脫地說:「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而杜甫,則在無限深情地憧憬著下次的重逢,作詩說:「何時石門路,重在金樽開。」
然而,他們卻再也沒有重逢,這成為他們生命中惟一的相遇,也是惟一的訣別。
那一年,他們彼此懷念
李白和杜甫分別之後,各自踏上了坎坷的人生征途。李白繼續自己的飄零與落魄,而從未嘗過人生艱辛的杜甫,也開始進入風雨飄搖的顛沛流離之中。
雖是各自飄零,思念卻一直在心中。尤其是杜甫,更是在自己的詩集中留下了大量對李白的思念之作。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等,共有14首之多。
不僅如此,杜甫還時常挂念著李白的衣食住行,擔心他被貶以後的安全,萬水千山,遠隔天涯,對李白的這份思念一直跟隨著杜甫從未間斷。直到晚年,杜甫還在天天盼望著「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而李白又何嘗不在思念這份兄弟之情!多年以後,當李白再一次遊歷到齊魯,憶往思今,他動情地寫下了《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詩:「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孤傲如李白,面對沒有杜甫同行的齊魯之行,忍不住黯然神傷,「齊歌」「魯酒」再也提不起李白的詩興和酒興,思友之情如同永不停息的河水,滔滔流淌過來,淹沒了這個偉大的詩人。
推薦閱讀:
※唐詩宋詞里的女人們
※四萬三千餘首唐詩、兩千五百唐詩詩人【下卷601——900】
※施蜇存 唐詩百話4 五七言絕句四首
※《虞世南楷書》集唐詩(二)
※學習型爸爸給女兒講唐詩:一篇文章全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