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淺解20--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譯文:
若將上面各條,做得切實,才稱善人。做善的人,順了人心,故人人恭敬他,禮敬他,稱頌讚揚他。甚至善行感動天地,順民意,合天心,天人都保佑他。富貴長壽康寧的福報和官居要職的祿位,都會跟隨著他。邪惡之神不敢靠近他,疫魔癘鬼,不敢侵犯,有正神護法守護擁護他,故能消災解厄,一順百順,享盡人間的福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因果使然。
論議:
所謂善人 什麼是善人?深信因果之理,行利他無我作善事的人,不違天命的人叫善人。善人處事待人慈悲寬恕。人心怎樣才能做到有善而無惡呢?去掉貪心、嗔心、痴心、我慢心、疑惑心這些後天的習氣和毛病,就現出了最初的明明朗朗、純凈純善的天心。故人要善心生則精進,惡念起則改悔,久之才可達有善而無惡的境界。
行善不要用心,隨緣不攀緣,無為而為,而無所不為,這是上等善;沒有求回報的心,去救拔苦難眾生,勸人結善緣作善事,這是二等善;廣積陰德,不求今世求來世,只求不進三惡道受苦就行,這是第三等善。行善絕沒有一絲名利的念頭,有名利行善非善事。純印老人言:「有心作善,其善不贊,無心作惡,其惡無過。」這即作善的準則。
人皆敬之「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的本性中本有的天性,無論成年人或小孩,凡聽到一件善事,都會稱揚讚歎。窮凶極惡的人也有良知,恭敬善人。因為天理良心現前,自然就產生自製的力量而有所不為。惡人見善人亦不敢產生惡念。在唐朝時,欲殺六祖的刺客見六祖一身悲愍心,即放下惡念,最後出家修行;宋朝,欲刺殺包拯的刺客,見包拯辦公至通宵達旦,心中不忍傷害忠臣,放下刀劍,做了包拯的護衛。所以善人沒有人不尊敬的,天亦佑善人。
北宋時的司馬光為人謙和節儉,剛正不阿。他從洛陽去京城時,老百姓依依相送,人愈集愈多,車輛無法通行,無不向他抱拳施禮。眾人喊:司馬大人!您要留在京城,幫助皇上治理天下,我們老百姓才會有好日子過啊!善人的一言一行無不給人以啟迪和效仿。
天道佑之天佑善人,天道是無私無偏的。天,心也!心是純凈純善的,心善行善就與天感應道交。鬼神也會自覺地保佑善人!
宋朝朱子說:「天地是一無所為的,只是以生養萬物為天地的心啊!人若是念念都在利人濟物,他便是天地。因這種人的所作所為,都與天心相合,上天怎麼會不保佑他呢?」
福祿隨之 作善的正人君子,他們的身語意無不是善,語言美,行為善,心地純厚感召了上天,自然就會有吉祥的瑞應和福報跟隨著他。富壽康寧,不求而至;居官受職的祿,不謀自來,這是善人積攢的果報啊!
《詩經》上說:「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就是福祿隨之!
唐,大將郭子儀,在安史之亂時,臨危受命奉詔出征。因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叛亂,攻佔洛陽,第二年稱帝,入長安,並遣部將史思明,佔領河北廣大地區。玄宗逃往四川,肅宗在寧夏即帝位。公元757年安祿山被其兒子安慶緒所殺。唐大將郭子儀等收復長安洛陽。759年史思明殺了安祿山之子安慶緒,自稱燕帝。郭子儀攻克洛陽不久,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唐軍屢敗叛軍,763年史朝義被迫自殺。歷時七年的叛亂方被平息,唐朝由此轉衰。這是一部善惡報應的因果法。郭子儀功高蓋世,但他心系著天下蒼生,一生勤儉,他的子孫個個都是榮華顯赫之人。實在是古往今來所罕見,這與謙卑節儉有直接關係。也是郭子儀為天下百姓、國家立了大功,並且他本身的德行,也達到相當的境界,才會享有如此的福報和厚祿。
眾邪遠之 神靈衛之 一個人行事光明正大,正直無私,就會得到神明冥冥中的護佑。有德行的人,妖魔鬼怪是不敢近身的,若失去德行邪祟就沾身。佛門有個悟達國師生人面瘡的故事,冤親跟了他十世,都找不到下手的機緣,這一世皇帝賜他一個沉香輦,使他產生了我慢心,護法離開了,冤親乘機而入,幸虧迦諾迦尊者用三昧法水治癒。
一個人的正氣可充塞天地之間,心地無私天地寬,不膽怯,不心虛,正氣凜然,就可畏鬼怪、降妖邪,神靈也會保護他。所謂「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佛在舍衛城,在大森林中住五百仙人,他們經常作火供,供養大自在天尊。釋迦佛觀知在林中修苦行的五百仙人機緣已經成熟,便顯示神變,在火供的禁灶里留下一個大腳印,待仙人見到腳印後,無論如何也點燃不了柴薪,眾仙人更加相信這是天尊顯的瑞相,心中無限歡喜。他們將供品供在腳印上,所有供品,自然燃燒起來,火焰直衝梵天界,仙人們更加確信是天尊加持的結果。佛陀又以神變力,從火供的灶邊直到祇陀園中的路上全都留下大腳印,仙人見此一致認為是大自在天降臨人間,便順腳印尋來,尋至祇陀園時釋迦佛正為眾眷屬講法。眾仙人遙見世尊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莊嚴身相,生起無比的歡喜心。他們在佛陀足下很恭敬頂禮並一致要求出家。佛陀開許「善來比丘」,眾人鬚髮盡落,袈裟著身。他們精進修持,滅盡三界輪迴煩惱,證得四果羅漢,諸天共贊其德,這與前世有關。人壽二萬歲時,迦葉佛出世,此五百仙人在那時就跟迦葉佛修行,臨終發願待將來釋迦佛出世時,在佛教法下出家證羅漢果位。今生的因緣無不是與前世有關。
推薦閱讀:
※天道承負.因果報應
※天道人道之貫通——朱震易學思想研究
※天道佑善 積德改運
TAG: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