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去周庄? 喊出這個口號,絕非阻攔上海同胞到某些景點去。我們只不過想為大家提供更多的春遊踏青的選擇。 周庄的門票已經漲到100元,和全國許多熱門景區一樣,漲價是因為去的人實在太多,「不怕你不來,不來也無所謂」。價格漲了,喧囂依舊,「萬三蹄」一間隔一間,到處都是叫賣聲、拉客聲,雙休日人一多,本來就很狹窄的街道更加狹窄,看不到古鎮幽遠,只聞到肉香汗臭。 話說回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呢?說明「人民群眾有需求」。這個季節,暖風拂面,教室、辦公室、居住區、城市的街道已經留不住驛動的心。大家都想往外跑,但又不能跑很遠,那些個江南水鄉古鎮,不近不遠,有吃有逛,自然是不錯的選擇。然而,現今哪裡才能找到幽靜古樸、真正像陳逸飛十幾年前所作的那幅畫一般的水鄉古鎮呢? 前些天,報上公布了經過建築保護專家評審的上海市郊區及浦東新區歷史文化風貌區初步名單,我們如獲至寶,忙不迭地挑選了幾個不太知名的新興景點先行踩點,想趕在春暖花開之際,為讀者提供一點出行參考。
朝出夕歸,駕車最方便 接著下了兩天的雨,可記者踩點的那天早上,太陽突然灑在濕漉漉的地面上。「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每一次雨過天晴,總會讓人蠢蠢欲動。此時不春遊,更待何時? 即使清明時節煙雨,到水鄉古鎮遊玩,也別有一番意境。 這回踩點的線路,都在上海界內,即便是最遠的金山楓涇,從市中心開車過去,1小時15分鐘也能搞定。或許任何一片風貌區的規模都比周庄、西塘等江浙「名鎮」要小,內容也不及它們豐富。但由於都在市內,早上出發,傍晚回家,一天可以玩2到3個點,加起來,也許就能抵上個「周庄」了,況且還都不收門票。 不過,這些地方的公共交通還欠發達,最好自駕車前往。這樣也好,可以保證客流不太擁擠。
原汁原味,老太太做「導遊」 安靜的石板路上,聽不到汽車喇叭聲。路兩旁,半數人家房門微開,電視聲隱約傳來。這裡有城裡幾乎看不到的縫紉機、電視修理鋪、「祖傳鑲牙」的招牌。老闆娘蹲在大腳盆邊宰羊,小木匠在臨河的窗檯邊鋸木,嘰嘰呱呱的中年婦女們圍在紡車邊繞絨線,一身中山裝的老伯伯在門前的小板凳上看報紙。 我們到古鎮去尋找放鬆的心情,而原汁原味的小鎮風情才會讓我們真正放鬆。 南匯新場的300年古橋台階下,年邁的老住戶一邊曬太陽,一邊熱情地向我們介紹這座橋的歷史:「長毛來燒過房子,日本人來建過碉堡……」青浦練塘的市河畔,閑聊的老阿姨一邊自己嚼著,一邊把裝著「無花豆」的瓶口對向我們:「多吃點,多吃點,屋裡廂多哩!」 水邊的質樸多麼讓人流連!
有待開發,擔心「周庄」重現 除去已經盛名在外的朱家角、七寶古鎮,記者本次踩點發現,楓涇古鎮是名單中一眼望去最「像樣」的風貌區。「小橋流水人家」初具規模,飯店小吃應有盡有,當地旅遊公司介紹,更多的景點還在開發中。 如今楓涇的遊客還不多,在河邊的長廊中,可以悠閑地憑欄眺望,嘗鮮品酒。但我們也不由得擔心,日後這裡開發好了,名氣響了,會不會又被「軋坍」? 也有一些名單上的風貌區還有待開發,在奉賢奉城,新房子、舊房子雜亂無章,當地人告訴記者,本來這裡有一段古城牆,但已經拆了。浦東高橋有一條長達一兩公里的景觀河,河邊有一排頗具水鄉氣質的白牆黑頂老房子,可惜房子都出租用作服裝店和雜貨店了。 不去開發旅遊,也許老房子總有一天保不住;而真的把古鎮開發出來了,會不會最終演變成今日充滿喧囂的周庄? 這永遠是一道古鎮難題。走!去上海的古鎮「考古」!一張地圖、一輛汽車外加幾雙好奇的眼睛———現在,我們是「考古隊員」。考察吃、考察喝、考察古鎮閑趣野史。不求專業,一路道聽途說便心滿意足;不夠敬業,走累了就在古鎮上尋個板凳坐下,晒晒太陽,啃幾口雪糕。 但願這份並不專業的「考古報告」,能成為你尋訪上海古鎮的「探路石」。 「考古」第1站———南匯新場 不拉客的車夫 南匯的新場古鎮是此番記者「考古」的第一站。6位「考古隊員」中,除了有些年紀的攝影記者老崔及司機「墨鏡」對新場有大致印象,餘下幾個不到30歲的本城男女對此地一律「印象模糊」。也難怪,車子開到古鎮,連停車場都沒有,往路邊一靠,還沒人收費,司機「墨鏡」暗自歡喜———預算成本又可大大降低。 方向極好辨認。一條新場大街,連頭帶尾1.5公里,沿著走就是了。有人提議坐三輪車,四處找,幾輛破舊的標有「千年水鄉古鎮」的三輪車鎖在路邊———這裡的旅遊業還未開發,車夫都在曬太陽,沒有主動拉客的習慣。 不拓展業務的羊肉店老闆 先入新場大街的北段,洪橋邊上就是傳說中的「第一樓茶園」,聽老人說,這茶樓的說書傳統一直未斷,茶客聽書,只需資費2元,不過,「考古隊員」的到達恰不逢時,茶樓在整修,兀自靜悄悄地豎在小河邊,門口,幾個當地住家老人在打瞌睡。 倒是對面一家「吳記熱氣羊肉」店門大開。門前一口大鍋里,紅燒羊肉還熱騰騰地冒著泡。店堂一看就有些年頭,廚房、大堂並作一處———前半間兩張小方桌迎客,後半間小妹正在給羊腳剔毛———「白切羊腳」據說是他家店裡有名的下酒小菜。 「人少時一天賣2頭羊,大暑天一天最多能賣8頭。」羊肉店每天4:30開門,據說當地人吃早飯,喜用羊肉面過老酒。老闆是本地人,不緊不慢給眾隊員切了大盆白切羊肉,撈了碗羊肉面,還舀了他的土釀葡萄酒以及由80多味中藥泡製而成的蛇酒,然後也不搭理眾人,自個兒聊天去了。 臨走時,在小店牆柱上發現「遺迹」———原來,「吳記羊肉」的招牌遮住了石頭柱上刻著的「康熙壬酉年」,眾人勸老闆卸下木頭招牌,用「古迹」做噱頭。不料人家並不領情,生意有則做,沒有就早點關門,賣完羊肉回家睡覺。 不收費的導遊 沿第一茶樓旁的小河往東走,沒多久便看見一處千秋橋,橋旁有塊大空地,圍上20人開個燒烤派對,應該沒啥問題。 正發獃,一老嫗跑上前。不是老牌景區里拉人吃飯住宿的,更不是為賺些小錢的「假導遊」,只是趁空,熱情地跟你用帶本地口音的上海話嘮嗑。她說,這橋建於康熙年間,日本鬼子當年在橋上築碉堡;還建議大家去看另一座仗義橋上的對聯,上聯是「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下聯是「濟人即是濟己,種福必須種德」。 「鎮上沒啥好玩的,只有老街、小河、舊房子,你們來看什麼呢?」末了,老嫗不解地問。 不講章法的小鎮集市 掉頭再去新場大街的南面,這下,居然發現了一個別有洞天的熱鬧集市。只容3人並排行進的小巷子里,密密麻麻全是小店。 米店對面是鑲牙館;治療跌打損傷的私人診所里端坐著「江湖郎中」;有鋪子專門製作鉛皮玩意兒,從鉛皮洒水壺到做「油墩子」的模具,應有盡有;適合年輕人的「現代髮廊」和給老頭們剃鬚的舊式理髮店並排開門迎客;布店、彈棉花館的旁邊,專賣女孩衣飾的「時尚小屋」彈眼落睛…… 大嬸們繞絨線用的紡車隨處可見,比起許多開發成熟的古鎮上搞輛紡車叫人參觀要自然不知多少倍。一致感慨,這才是真正「活著的古鎮」,有新有舊,體現發展,還未開發,渾然天成。 不作標誌的古宅大院 再走,瞧見一處張氏宅第。不用買票,長驅直入後,見一大娘正捧碗用午餐。深怕背負「私闖民宅」之過,隊員們不敢前行,不料大娘卻欣欣然將大家引入庭院:「看這廳堂里的馬賽克,100多年了,在上面滑冰都不成問題。」 宅子有三進,出得後門,是條幽靜的小河,還有私家駁岸,通向河面的石階上有屋檐遮雨。跨河的橋原先是私家專用的,直通向後花園。 據說古鎮上像這樣說得出姓氏的大戶有20家,可惜沒有地圖標誌。只得一路走一路探:奚家廳、潘宅、張信昌宅第、日照堂、鄭家廳……都值得一看。 最愜意莫過岸邊小憩。席地而坐,音樂愛好者聽MP3,遊戲愛好者擺弄GBA,愛好攝影的DC派上了用場,或者乾脆依著大樹用攜帶型DVD看張碟。在寫字樓里悶壞的胸,彎壞的背,煩透的心都在古鎮接受蕩滌,沒有旅客和你摩肩接踵。 新場自駕車路線: 從A20行至A2出口下,沿A2行至滬南公路出口下,右拐行約1.5公里至新奉公路左拐,再往前開約500米,左手邊有一牌坊,裡面即新場古鎮。 從人民廣場至新場約40分鐘。 如此規模的鋁製品鋪,也只有在這裡才能覓到。 「考古」第2站———楓涇 轉戰楓涇。 剛下車就碰到熱情攬客的飯店老闆娘。「先進來吃飯!鎮上逛一圈要2個多小時呢!我這裡的好東西,你們在上海肯定吃不到。」老闆娘指的好東西,是放在店門口幾個木盆里的小魚、泥鰍、黑蚌之類其貌不揚的河鮮。這是此次古鎮之行中,遇到的惟一一個攬客者。 買不買票,隨意 小鎮入口處設有售票廳,但並不強制要求買票參觀。入鎮後發現,小鎮里依舊居住著很多當地居民。 「考古隊」進鎮時,正逢小學生午休時間,不少孩子或三五成群結伴回家吃飯,或乾脆在路邊的小吃店裡買上幾個外形粗獷的青團當作午餐。老人們則搬張凳子坐在自家門前,悠閑地喝茶曬太陽。一些用自家門面房開店的老闆愜意地在屋裡酌著小酒,顧不得吆喝買賣。 水岸·菜場
小鎮由一條小河一分為二,兩岸由三座古石橋相連。 進鎮後,穿過泰平橋,先去了有古戲台的河對岸。這是小鎮的「參觀區」,救火會、竹籃展、農民畫畫廊等有些名目的景點都坐落於此。人氣最旺的要數農民畫畫廊,20元一幅,薄利多銷。 「看那條船!」順著喊聲望過去,只見一條滿載著各種河鮮的小木船停泊在了河那頭。對岸是小鎮的「餐飲區」,飯店進的貨,大多從這樣的小船上買來。除了河鮮,也有賣蔬菜、豬肉的船。當地人家也會光顧貨船。 遭遇丁蹄 走馬觀花一番後,終於過河,在一家名叫「唔哩」的飯店祭「五臟廟」。店名聽起來怪裡怪氣,問過老闆才知道,這在楓涇當地土話里,是「我家裡」的意思。 冷盤中,屬赫赫有名的楓涇丁蹄鮮嫩滑爽,不過也有小饕專挑肉凍吃。楓涇醬鴨可圈可點,肉緊、有嚼勁。 在鎮口就見過面的小魚原來名叫魚,椒鹽之後,清香鬆脆,是下酒好菜。酸菜蚌肉越嚼越來味。還有就是吳越豆腐,名字聽上去很有滄桑感,味道神似燉蛋。 楓涇小籠包也不得不提。當地人把小籠包做成了燒賣樣,但皮子比我們常吃的小籠薄了很多。 楓涇自駕車路線: 滬杭高速(A8)行至楓涇出口下,循指示牌前行便可抵達楓涇古鎮。 從人民廣場駕車至楓涇需1小時15分。 「科考」古鎮第3站———練塘 飯後消化游 練塘的市河緊挨在陳雲故居的背後,有女「隊員」擔心在楓逕吞下的食物沒有消化,提議到練塘走走,作飯後運動。 不巧,練塘正在重修,河裡的水被抽干,兩岸的牆被刷得雪白雪白,一路走,難得見人影。真懷疑自己走錯了路,哪有這麼空蕩蕩的古鎮! 偶爾碰到個大嬸,拿著自己腌制的「無花豆」熱情地招呼你品嘗。盛情難卻,一人拔一小根咀嚼,味道像鹹菜,倒也鮮香。 大嬸說,現在還住在鎮里的,多是「老娘」。 巷子里散養的雞隻只肥得像小豬,小狗小貓互相追逐。 半個小時,環河游一圈。消過食,已是下午3點,趕緊踏上回程。 晚上準備把DC里的照片倒進電腦,第二天上班,趁空掛到blog上。上MSN,得改個名字了,就叫「古鎮歸來」,肯定會有許久不說話的窗口亮起來,問長問短。 練塘自駕車路線: 從楓涇古鎮出,至朱楓公路右拐,向北一直行約14公里,便到陳雲故居即練塘古鎮。 從楓涇至練塘約20分鐘。
古鎮余香
麵條長 小魚鮮羊肉噴噴香 ▲問老闆:「為什麼做這麼長的麵條。」老闆詫異:「怎麼會有這麼傻的問題?」少頃,見我們是真傻,遂答:「為了生活。」 ▲南匯新場的羊肉面,10元一碗,量足味濃;土釀葡萄酒,5元1兩,很容易醉人。 ▲金山楓涇的小籠包(左)和湯包,賣相不怎樣,咬上去,卻是皮韌餡鮮。 楓涇農村,家家過年必備的「老八樣」。 老人閑 老人忙 古鎮老人多 ▲此等打扮,如今在上海市區早已絕跡。 河鮮、當天宰殺的豬肉,甚至剛從地里拔起的蔬菜,都能在各種泊岸的船上買到。 ▲清明將至,小鎮上買賣最興隆的,是這種手工編製的裝錫箔的草籠。 車輪碾過石板,串起四季冷暖、人生百態。
上海古鎮一覽
除了本報重點介紹的3座古鎮,上海還有27處歷史風貌區,等待發現的眼睛。
松江府城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方塔,市文物保護單位明磚刻照壁,另有其他歷史遺迹、建築10餘處。
松江倉城 歷史建築代表有:杜氏雕花樓、費曄宅、葆素堂、杜氏宗祠、趙氏宅。
松江泗涇古鎮 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史量才故居和馬家廳2處,清末民國初名人住宅和民居5處,傳統店鋪1處,古橋1處。
青浦朱家角古鎮 上海市歷史文化名鎮。有放生橋、課植園、城隍廟和涵大隆醬園等類型豐富的傳統建築。
青浦古鎮 上海保存得最完整的護城河水系和十字街格局的古鎮之一;保存了多條明清時代格局的傳統街巷。
青浦金澤古鎮 現留存古橋7座,其中普濟橋是上海地區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單孔石拱橋。保留了「兩街夾一河」的格局。古鎮以樸素明快見長。
青浦重固古鎮 保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泉山」古文化遺址。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歷史的各時期文化疊壓遺存,被考古學家譽為「古上海的歷史年表」、「東方的金字塔」。青浦徐涇蟠龍古鎮「十」字狀鎮街格局,文物有香花橋和程家祠堂。
青浦白鶴古鎮 保存了北街南街的傳統街巷,文物保護單位有繼善橋和青龍橋。
嘉定州橋 上海市歷史文化名鎮。在千步之內彙集宋、元、明、清歷代古塔、老街、舊廟、名園,國內罕見。
嘉定西門 有上海現存較好的古城牆和水城門閘,具有民族特色的居民建築有西溪草堂、厚德堂、崇得堂。
嘉定南翔雙塔 上海市歷史文化名鎮,市級文物單位有南翔寺雙塔和許蘇民墓。
嘉定南翔古猗園 古猗園是「銀南翔」明清眾多園林唯一完整留存的。
嘉定婁塘古鎮 19條街巷依河而築,有「婁塘街條條歪,七曲八彎十八個天井堂」之說。
寶山羅店古鎮 保存「三灣九街十八弄」的街河格局。大通橋和豐德橋具有歷史價值。
南匯大團古鎮 北大街兩側主要建築多為清末民國年間建造,較有名的有潘氏宅第、定慧庵、西糧管所。
南匯航頭下沙老街 老街仍有基本風貌,街巷傳統特色濃郁。王家祠堂、東劉老式樓房、西劉老式樓房、東協順洋布店、協昌祥洋布店為歷史建築。
南匯康橋橫沔 依河傍水,小街盤曲。有清末民國、明末及清中晚期歷史建築。
南匯六灶古鎮 一字排開的街區格局、保留了西市圈門、馬家房子、典當房子等建築以及蕭王廟、城隍廟、鎮港廟、關帝廟等公共建築。
奉賢奉城古鎮 由4條老街共同組成特徵明顯的「十」字形古城道路骨架,留存總長不到50米的古城牆。
奉賢青村古鎮 傍河依水、小街盤曲、布局靈活、空間豐富。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南虹橋以及西木行等歷史建築。
奉賢庄行古鎮 保留形成於1368年的東西街和河南街,留存混弄堂、油車弄、露胥堂弄和牌樓弄等歷史建築群以及古城牆、石牌樓等構築物。
閔行七寶古鎮 保存整修後的七寶老街,老建築有七寶天主堂、東嶽行祠斗姆閣、明代解元廳等。
崇明三星草棚村 保存多處村內立貼結構建築,屋頂多為茅草鋪就,磚砌方式與江南傳統做法不同。
崇明堡鎮古鎮 歷史建築11處,百年以上古宅5處,200年以上建築2處。三進兩場心等崇明特色民居與旋轉式木質樓梯、西式風格陽台並存。
浦東新區川沙古鎮 保留上海地區鮮有的老城牆,建校歷史170年的書院。區內沿街建築仍保留民國時期原狀,多處宅邸中西合璧,甚為考究。
浦東新區高橋古鎮 保存有東街、西街和北街等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間,存鍾氏民宅、高橋敬業堂、仰賢堂等保護建築8處,建築形式有一定特色。 (選自上海郊區及浦東新區歷史文化風貌區初步名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