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再別康橋》徐志摩

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原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描述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雋永。後被後人改編成同名歌曲、對聯翻唱。

詩歌原文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詩歌譯文英語譯文  譯詩1: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 weeds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r of starlight.  But I can』t sing aloud  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  Even summer insects heap silence for me  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  Very quietly I left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  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  譯詩2:  Goodbye Again, Cambridge!  I leave softly, gently,  Exactly as I came.  I wave to the western sky,  Telling it goodbye softly, gently.  The golden willow at the river edge  Is the setting sun『s bride.  Her quivering reflection  Stays fixed in my mind.  Green grass on the bank  Dances on a watery floor  In bright reflection.  I wish myself a bit of waterweed  Vibrating to the ripple.  Of the River Cam.  That creek in the shade of the great elms  Is not a creek but a shattered rainbow,  Printed on the water  And inlaid with duckweed,  It is my lost dream.  Hunting a dream?  Wielding a long punting pole  I get my boat into green water,  Into still greener grass.  In a flood of starlight  On a river of silver and diamond  I sing to my heart『s content.  But now, no, I cannot sing  With farewell in my heart.  Farewells must be quiet, mute,  Even the summer insects are silent,  Knowing I am leaving.  The Cambridge night is soundless.  I leave quietly  As I came quietly.  I am leaving  Without taking so much  As a piece of cloud.  But with a quick jerk of my sleave  I wave goodbye.法語譯文  Adieux à Cambridge -- Xu Zhimo  Douce et légère est ma démarche  Tout comme mon arrivée, légère  Ma main salue gentiment  Pour prendre congé des brumes de l』ouest .  Ce saule doré sur la rive,  C』est comme une mariée au soleil couchant.  Le reflet splendide des eaux qui chatoient,  Les vaguelettes bercent mon c?ur.  Ces mousses vertes sur le fond boueux,  On les voit scintiller, elles se font remarquer  Les ondes partent au loin, sur la rivière Cam  Rester ici comme une herbe d"eau, cela m"irait !  Ce point d』eau à l』ombre d』un Orme,  N"est pas une source limpide ; il est plutôt comme un arc-en-ciel  Tombé en morceaux entre les joncs.  Des sédiments d』arc-en-ciel, comme un rêve.  Poursuivre le rêve ? S』appuyer sur la perche d』une barque  Remonter le courant vers des herbes vertes, plus vertes encore  Remplir son bateau de belles poussières d』étoiles  Chanter à pleine voix sous l"astre resplendissant  Hélas je ne sais pas chanter  En silence je m"éloigne de ma flûte  Les insectes de l』été aussi se renferment, taciturnes  Recueillement ce soir, au pont de Cambridge  Je repars dans la paix,  Comme je suis arrivé, silencieux  Je me secoue les manches,  Pour n"emporter avec moi aucun morceau de nuage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節」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於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不過當時的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別康橋》,當時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國人翻譯過來的。詩歌鑒賞  賞析1:   《再別康橋》第1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彷彿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盪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雲彩。」同時透露了難捨難分的離情,給詩定下抒情的基調。第2節至第6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裡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志,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並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鍊之功;第5、6節,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最後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迴環對應。瀟洒地來,又瀟洒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麼?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磐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雲彩呢?全詩一氣呵成,蕩氣迴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胡適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麼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徐志摩是主張藝術的詩人。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你得拿來徹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  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賞析2: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抒發的是什麼呢?三句話概括: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意是主觀思想感情;境是詩內描寫的客觀景物。何謂意境?是人物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客觀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個性色彩的藝術畫面,既稱為有意境。當然我們欣賞徐志摩的詩和欣賞別的詩一樣,需要調動對生活的積累,需要調動我們對知識的積累,然後我們一節節的講這首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句詩若分析的話,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還有,還加上一句,作別西天的雲彩,西天的彩霞給我們一個印象,就是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用這句話來概括,為這個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這句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里「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蕩漾」,把牽掛表現的非常形象。當然他的手法是比擬的手法(擬人、擬物),與第三句話合在一起講,「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這一句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再次,我覺得它不是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句是化客為主,第三句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係。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三個方面: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我們欣賞詩也是從形象入手,來逐漸接受詩人的心靈的。第四節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這句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徵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這個"揉"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那麼這個夢引起我們什麼感覺呢?這使我想起了聞一多先生紀念它的長女夭折時寫的一首詩。他用了一個比喻「像夏天裡的一個夢,像夢裡的一聲鍾」,大家知道夢境是美好的,鐘聲是悠揚的,然而是短暫的,所以彩虹似的夢似美麗而短暫的。1927年他的夢想破滅了,又與陸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節,既然談到夢,那麼這次再來康橋,再回母校,是不是來尋夢的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句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的兩年,悠哉悠哉。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  最好的詩是第三句詩。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句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這句詩就需要聯繫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悄悄是離別的笙蕭」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描述了蕭聲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悅的,所以「蕭」來比喻「悄悄」來說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接著"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歌講究精練,為什麼一再重複「沉默」「悄悄」「輕輕」?這不是浪費語言,而恰恰是他的重點。  其實「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中的語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回憶他的妻子王弗死後的十年,回憶他們相見的時候「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此處無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使用反襯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開,可惜好友欲離我而去。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下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內」。「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往往用在評價詩,意思詩不說愁,卻把愁表現得最為恰當,看著朋友走掉,長久孤立的站著,表現感情的深厚。如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即抒情」。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能引起我們很多的遐想,又如利於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要能讓我們產生聯想的詩就是好詩,這些都告訴我們欣賞詩要調動我們知識的積累,像形、相似的詩能在頭腦中產生,用此來理解新詩。寫得好都是詩人生活經歷的提煉和升華,換句話,我們通過生活的橋樑可以達到詩人的心靈。例如,剛離開父母的學子讀《再別康橋》是不是更有感覺?為什麼"沉默時感情最深"呢?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時機、船都已走了,但送別的人佇立不動,若有所思。結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尚且如此,詩人何以堪?實際反襯了詩人對康橋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帶著詩人的主觀感情了。  第七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我認為「雲彩」有象徵意味,代表彩虹似的夢,它倒映在水中,但並不帶走,因此再別康橋不是和他母校告別,而是和給他一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康橋文化的告別,是再別康橋理想。以上才是深入理解了這首詩。  再粗略講一下,《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音樂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覆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所謂建築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這三者結合起來,徐志摩追求「整體當中求變化,參差當中求異」,顯示出新月似的特點和個性,所以我概括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像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像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台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賞析3:  1920年秋季,徐志摩到了英國。本來是準備去那裡拜劍橋大學的羅素為師。但他到了英國才知道羅素已不在英國,而到中國講學去了。而且,羅素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劍橋大學除名。後來,徐志摩經英國作家狄更生介紹,才得以進入劍橋大學讀書。此間,徐志摩認識了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林長民及其女兒林徽因,他開始苦苦追求這位美貌年輕的才女。為此,徐志摩解除了與前妻張幼儀的婚姻。但不幸的是,後來的林徽因還是與梁啟超的公子梁思成結成了婚姻。  於是,一首《再別康橋》,把徐志摩熱烈、真摯、輕柔、細膩又略帶飄逸的浪漫主義個性,作了充分顯示,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隻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就是這樣用含羞草般的觸覺和嬰兒般的情感去感知愛情的,是他的單純的愛情觀給他的詩作注入了浪漫的氣息。雖然這種浪漫不能成為現實,但是徐志摩那熾熱與細膩的情感,在詩行中隨著康河靜靜地流淌。  作為徐志摩詩歌的第一個藝術特色,是對詩歌意象的苦心經營和有些帶有刻意性質的追求。他實在擅長於在生活中捕捉形象,而且善於在生活中發掘詩趣,並使生活的形象與詩歌的意趣融會到他的作品裡,從而構成較高的美學境界。作為詩中的意象,如《再別康橋》出現了「雲彩」、「金柳」、「艷影」、「青荇」、「水草」、「虹」、「夢」、 「長篙」、「星輝」、「笙簫」、「夏蟲」、「康橋」、「衣袖」等意象,這些都是詩人珍藏在心靈深處的一份情感,這些意象的虛與詩人心中情的實,相映成趣,一張一合,無不流露出意象的張力。通過情感化賦予客觀物象以感情色彩,使這些意象由平入奇,因而全詩更顯得飄逸而具有靈氣。因此,《再別康橋》成為徐志摩發自性靈深處詩作的名篇。  再看看詩中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不僅在他「心頭蕩漾」,更有一種夢幻般神奇的力量,催使他神思飛揚,異想「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一系列意象的構成,這一點上說明了當時的徐志摩已接受了英國浪漫派詩的影響,吸取了歐洲象徵派、印象派詩的特點。另外,《再別康橋》每節四行,韻式上都嚴格遵守二、四押韻,且每行兩頓或三頓,整首詩章句勻整,韻腳鏗鏘,但為了更貼切地表達情感,不拘泥於「句的均齊」。「尋夢?撐一隻長篙」一句,如平靜的湖面泛起的瀾漪,使全詩生氣盎然。整首詩的節律與詩人情感的起落相契合,全詩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讀罷餘音繚繞,給人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這也體現出徐志摩一方面汲取了英國浪漫派詩人的神韻和音律的同時又根據漢語白話的特點逐漸把他筆下的詩發展成為一種新詩的雛形。  徐志摩詩歌的藝術成就是在性靈、意象、音律三方面,也可以說,他的詩作在藝術上具有這三大特色。而且,這三者在他詩中實際上是不可分割地統一在一起的:性靈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意象來體現,意象,也需要通過音樂美這個重要的方面去完成。它們共同構成了徐志摩詩歌藝術的整體,使他的詩不僅在藝術上享有較高的地位,而且給中國新詩的發展帶來了某些有普遍藝術的經驗,作出了其他一些詩人未能作出的貢獻!朗誦要點  《再別康橋》這首詩優美的韻律和朗朗上口的詞句,多少年來,引得無數詩歌愛好者配樂朗誦或譜曲吟唱。在高校學子中,配樂詩朗誦《再別康橋》更成為各種文藝活動中歷演不衰的保留節目。  朗誦《再別康橋》,有一定難度,一般人很難駕馭。現在我就把朗誦時應注意的要點分享給大家。  首先,要準確把握這首詩的內容,透徹理解其內在含義,這是前提和基礎。固然,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離開了準確透徹地把握內容這個前提,那麼,藝術技巧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也就無法做到傳情,無法讓聽眾動情了。要準確透徹地把握這首詩的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深入的理解:朗誦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準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裡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準確地理解作品,才不會把作品念得支離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內容。  2.深刻、細緻的感受:有的朗誦,聽起來也有著抑揚頓挫的語調,可就是打動不了聽眾。那就是朗誦者對作品的感受還太淺薄,沒有真正走進作品,而是在那裡無病呻吟。聽眾是敏銳的,他們不會被虛情所動,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3.豐富、逼真的想像: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像,這樣才能使作品的一個個場景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動起來,就好象親眼看到、親身經歷一樣。  其次,要合理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在含義。要抓住這首詩「脈脈的溫情」,「淡淡的傷感」的基調,合理使用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手段,使主題得到體現和升華。  當然,渲染和烘托氣氛的底樂也相當重要,適合選配節奏舒緩一點的曲子,如《月亮門》、《神秘園夜曲》、《星空》、《月光曲》、《秋日私語》、《離別曲》等。  近來,著名朗誦家藝術家康橋先生製作的音畫詩歌MV,在網上頗受歡迎。他朗誦的《再別康橋》聲情並茂,情景交融,意境優美,堪稱佳作,在各個網站等都能欣賞到。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931年)現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縣硤石鎮人。名章垿,小字槱森,後改名志摩。

徐志摩肖像照

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雲中鶴。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飛機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原名徐章垿,為什麼改名叫徐志摩呢?因為他小時候特別可愛,清末時長著一個大腦袋,留著一個"豬尾巴",所以他的父親就請了一個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說是將來必成大器。所以1928年,他出國時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過的。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經濟學。  1921年為見羅素赴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獲碩士學位。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  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回國後先後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兼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23年,與聞一多、胡適、梁實秋等人發起組織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並隨他訪日。  1925年赴歐洲,遊歷蘇、德、意、法等國。  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遊歷英、美、日、印等國。  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1931年任《詩刊》主編。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大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毀人亡,遇難。更為巧合的是,失事飛機叫「濟南號」。蔡元培為其寫輓聯:  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逕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回國後先後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兼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著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等。  徐志摩是難得的詩人,詩思綺旎,結構多變,富於創新,出語時喉節里涌動著一股非真詩人莫有的豪情。他敢說「別捏我,疼」,他敢寫「思想被主義姦汙得苦」,他也敢用「火車擒住軌」。……在中國現代詩人中,徐志摩是真正稱得上「諸體皆備」的詩人,對話體,敘事體,唐璜體,俱擅勝場。…驚嘆之餘,惟剩四字:鬼斧神工。

擴展閱讀:
  • 1 《20世紀文學史》(黃修已)中山大學出版社
  • 2 《英語日期大全》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年12月版
  • 3 《普高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37169.htm,
    文學,徐志摩,抒情詩,詩篇

    推薦閱讀:

    文學作品-古典文學------徐志摩與梁啟超的師生情
    徐志摩的那些傷 那些話
    徐志摩那些刺痛人心的耳語
    徐志摩名言語錄 愛,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經典語句之徐志摩的讓人心疼的經典語錄

    TAG:徐志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