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應從楷書學起及各種書體的介紹
什麼是書法?《現代漢語詞典》里說:書法是「文字的書寫藝術。特指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而我國的文字形態的變化。大體依次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八個階段。那麼,學習書法應追本溯源,先從篆隸入手,後學楷書,其實不然。
學書法應先從楷書學起,這是因為: (1)古人說:「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正說明只有先學好楷書打好基礎,才能依次學行、草、隸、篆書。 (2)漢字的基本筆畫是橫、豎、撇、捺、點、鉤、挑、折八種,楷書具備了這八種基本筆畫,且形態清晰分明,結構整齊,勻稱端正,容易掌握。 (3)從魏晉以來,楷書都作為正規的字體使用,實用價值最大。 在我國楷書的書寫藝術中,首推歐體、顏體、柳體、趙體為代表之作,他們各領風騷自成體系。
各種書體的介紹: 篆書:是大篆和小篆兩大類的合稱。甲骨文、金文以及籀文等秦統一六國以前的所有文字統稱大篆。 隸書:萌芽於戰國,興盛於漢,隸書因篆書演變而來,有些字形還帶有篆書痕迹。在書法史上,隸書是漢代的瑰寶,它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和崇高的美學價值。 正書:濫觴於漢代,完備於魏晉南北朝而定型於盛唐,經歷六百餘年,在這過程中,因時代、行制、地域、用途及師承的不同,楷書形態不一,風格殊異,但從總體風格上可分為三大類:即「晉楷」、「魏碑」、「唐楷」。唐楷:唐代是我國書法史上楷書的鼎盛時期,唐楷也因崇尚法度而成為楷書之冠。 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行書的用筆比楷書活潑,但沒有草書放縱。行書的興盛時期在晉代,王羲之父子把行書發展推向成熟,對後人影響很大,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草書:是為了書寫簡便而產生的一種「刪繁就簡、筆畫連帶」的連筆字,講求「起搶收曳」、「化斷為連」,自由放縱、變化多端。草書產生於漢代,是從漢魏時期流行至今的一種書體,草書按年代和風格可分「章草」、「今草」、「狂草」三種;按大小可分「大草」、「小草」兩種。
推薦閱讀:
※書法不是靠苦練,是要『悟』
※2016沈門七子書法作品展」在甘肅省張掖美術館隆重開幕。
※歷代書法名言8
※懷素《小草千字文》為懷素晚年所書,脫去狂怪怒張,專尚平淡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