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請做個自私的人|鬼谷子
鬼穀道創始人 | 國學自媒體人| 鬼谷子研究者
全文約6′
我讀中國歷史,發現了許多罅漏,覺得一部二十四史的成敗興衰,和史臣的論斷是完全相反的;律以聖賢所說的道理,也不符合——李宗吾。
一
說到厚黑學,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但是大家對創立厚黑學的李宗吾有多少了解呢?比如他為什麼叫李宗吾?
難道這也有講究?是的,李宗吾原本不叫李宗吾,叫李世全,後來讀了儒家經典,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夠帥氣,於是乾脆改成了李世楷。你瞧,其實老李同志的野心還是很大滴,他想當萬世楷模。
不過好景不長,他遇到了困境,他發現人心是複雜的,尤其是他處在民國的那個亂世,愛日本人並不能讓日本人退兵,愛貪官只會助長貪官的貪婪,愛多了只會讓愛貶值。我們的李世楷發現萬世楷模只是一種偽善,人們戴著偽善的面具,假意供奉孔子的牌位,為的不是掩蓋心虛,而是公然以善為名作惡。
一個最現實的反問:如果孔二爺就坐在你面前,讓你文質彬彬,做個君子。從現在起,做個善良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你能不能做得到?
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君子的美夢,卻依然在現實的生活中行苟且之事,做苟且之人。
老李那一刻頓悟了,原來世人的君子只是一種偽善,真可謂臉厚心黑啊。搞個鎚子,老子啷個搞嘛,那一刻老李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再不想做什麼萬世楷模了。
「宗孔子之儒家不如宗自己。」
所以我就叫李宗吾吧。從今天起,老子只供奉自己,於是改名李宗吾,筆名「獨尊」,自號「厚黑教主」。
二
什麼是厚黑學?
你懂的,就是臉厚心黑,顧名思義就是做個自私的人。怎麼用厚黑學呢?老李說:
「大凡行使厚黑之時,表面上一定要糊一層道德仁義,不能赤裸裸地表現出來。」
誠如魯迅先生說的: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如果一個人披著道德的偽善想騙你,想吃你,你還會愛他嗎?
上天生人,給我們一張臉,而厚即在其中,給我們一顆心,而黑即在其中。
三
人性到底是善的,還是惡的呢?
說到厚黑學,不講鬼谷子縱橫家就沒勁了。想當年阿信手捧《厚黑學》,會心一笑,此中必有縱橫家,卻未想到縱橫家的思維居然如此重要。
《厚黑學》第六章里李宗吾就說:「一般策士,習於揣摩之術,先用一番工夫,把事理研究透徹了,出而遊說,總是把真理蒙著半面,只說半面,成為偏激之論,愈偏激則愈新奇,愈足聳人聽聞。蘇秦說和六國,講出一個理,風靡天下;張儀解散六國,反過來講出一個道理,也是風靡天下。孟荀生當其時,染有此種氣習,本來人性是無善無惡,也即是「可以為善,可以為惡」。
原來所謂性本善,性本惡只不過是儒家偷師了縱橫家的本事,凡事說話說一半,留一半。難怪想成為縱橫家的高曉松做什麼事都是「一隻手用力,另一隻手留著」。
算是恍然大悟了,所謂的人性善惡,只是別人以偏概全的說辭。其實即便是無善無惡也只是別人的說辭而已。
說到私心和人慾,很多人必然會表現出正人君子的模樣,恨不得馬上與自私的人劃清界限,信誓旦旦的講起自己曾經做過若干善舉,並且義正言辭的痛斥小人的不是,其實這不是偽善是什麼?
自私不可怕,不敢面對自私,學著偽善才可怕。
四
大抵世上的人像李宗吾這麼直白的人少之又少,比如隔壁老王就不厚道了。有一次有個朋友偷偷的跟我說:
「阿信,其實人慾跟天理連著的。」
錯愕,錯愕,還是錯愕。我忙著翻開《傳習錄》,直到找到王陽明的原話,方才心安:
陸澄問:「何者為天理」
王陽明曰:「去得人慾,便識天理」。
你看王陽明說過:「去人慾,存天理」的嘛,而且還不止一次。
這其實是王陽明早年的學問,到了晚年他似乎又變了。比如在天泉論道中,當王龍溪提出:心是無善無惡之心,亦即是無善無惡之意時,應該加以否定才對。因為有無善無惡的意就意味著有無善無惡的欲。
比如王陽明的弟子王艮果不其然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把人慾合理化了。
李宗吾評論這件事時說:龍溪所說,即是將天理人慾打成一片,而王陽明沒有否認!但是即便如此,老王還是沒說破,而是打了個擦邊球:
「吾有向上一機,久未敢發,以待諸君之自悟,近被王汝中拈出,亦是天機該發泄時。」
學心學有兩成功夫,一層是錢德洪的漸悟,另一層卻是王畿的頓悟。
說到人慾,人們往往避之不及,其實即便是嚴肅的理學派的朱熹也說過:人慾中自有天理,天理人慾本就不對立。
更為有趣的是,食色性也,無善無惡,這兩個觀點其實不是儒家提出來的,而是告子。告子認為一個人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的本性,無所謂對錯、善惡。
一個人想吃飽飯,你總不能說是錯,是罪惡的吧。
什麼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擺脫了純粹道德的束縛,拋棄把吃飽飯當成是罪惡的觀念。
人,難道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慾望嗎?
五
李宗吾之所以改名叫李宗吾,創立厚黑學,說明他是個離經叛道的人。聖人的教誨到底是精華,還是糟粕?
他在《厚黑學》的序里曾經這麼說:我讀中國歷史,發現了許多罅漏,覺得一部二十四史的成敗興衰,和史臣的論斷是完全相反的;律以聖賢所說的道理,也不符合。
史臣非說是道德決定興衰,但是傻子都知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無一不是厚黑高手。所以他提出做人要厚黑,不能太厚道的離經叛道之言。
其實李宗吾並不孤獨,在唐代同樣有一個人,把自己對歷史的體悟寫成了著作,此人正是趙蕤和他的《反經》,又被成為小《資治通鑒》。尷尬的是唐代的人寫的書被稱為小,而宋人司馬光寫的書卻被稱為大《資治通鑒》,如何古人道德為大,權謀為小的思想。
其實趙蕤的著作稱為小,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居然公然的說,聖人其實都是自私的(先王非無私也)。
這話即便放在現在也是要被噴的,更何況在1200年前。
他為什麼要說這樣大逆不道的話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反經》之所以稱為《反經》,是因為趙蕤的思維里,什麼事情都是反著理解的。比如史家說歷史是有道德的人締造的,那麼趙蕤自然就會理解成歷史是權謀家締造的。
一個人應該如何獲得更大利益這件事上,他根據諸子百家的思想進行了重新的闡述。
根據傳統認知,我們知道古代的聖人其實都不喜歡利益,而且對喜歡利益的人也是一臉嫌棄。但是縱橫家趙蕤發現其實三皇五帝、秦王漢武的成功靠的其實是權謀(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
比如管子說過:知與之為取,給予的目的就是要獲取。再比如鬼谷子也說:欲取反與,想要求取,所以才一定要學會給予。再比如老子也說過:將欲取之,必先固之,要想奪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些什麼,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鬆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所謂聖人的仁愛道德,真實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歸順,看起來是無私的,其實這才是最大的私心。聖人施捨最無私的愛心,其實是一種最大的私心。道德的背後是權謀,無私的背後是自私,只不過聖人玩的更高級而已。
趙蕤認為,人都是自私的,只不過分為小私和大私。因為大部分人其實都是目光短淺,貪得無厭的。小私的人為了蠅頭小利就爭個頭破血流的人,大私是欲取先予,欲擒故縱,利用小私之人的貪婪,獲取利益。
趙蕤說道:夫唯不私,故能成其私;不利而利之,乃利之大者矣。意思是說只有不存小私之心,才能成就最大的私;只有以不貪圖小利為利,才會獲取大利啊。
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自私的,只是格局和套路不同,僅此而已。
六
今天的文章我們梳理了李宗吾的厚黑學,他認為人應該忠於自己,供奉自己無善無惡的良知之心。王陽明對於人慾與天理的關係,有慾望的人才是真實的人,所以一個人應該正視自己的慾望,不能縱慾。最後我們講了趙蕤的大私論,人都是自私的,不管是聖人還是俗人都是有慾望的,二者的區別只不過是聖人以無私作為偽裝,與取反欲而已,而俗人則是把自私流露在外而已。
有時候道德只是權謀的遮羞布,與其做個偽善的君子,不如從今天起,做個自私的人,正視自己的慾望,做個真實的人,當然必須要遵從自己的本心的良知。
其實古代的聖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大私的人。其實大私的另一面還有個名字叫做:大善。
推薦閱讀:
※羅四鴒:將自私進行到底
※對待自私的人是應該比他更自私還是去感化他?
※身邊的人都說我自私改怎麼改呢?女友也說我身上最大的缺點就是自私。
※孩子討厭家裡來親戚和客人,是自私的表現嗎?
※自私——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