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揭秘工藝造假——驚玉(四)



玉器造假。一、材質造假。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或人工合成。二、仿古。模仿古玉器樣式、紋理並做舊處理,冒充古董。

宋世義(中國玉雕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玉雕傳承人)

「人有千張臉,玉有萬種面」,玉石鑒別是一門極為龐雜的學問,行家裡手還有看走眼的時候,普通消費者更很難分辨其真假。

玉器造假猖獗,存在歷史因素,仿古便是由來已久的傳統,其次,是利益的驅使,房產、股票不振導致大量資金湧入,導致造假猖獗,再次,收藏者日益增多和美玉益減少,引發造假的「商機」。玉石不像黃金、鑽石類製品,不是標準化產品,也是造成假貨橫行的原因。

磨料染色、做舊做老、人工合成……本是石中精靈的玉,被蹂躪得令人驚心。

驚玉

文/陳麗萍

2011年1月28日,北京中嘉國際拍賣公司拍出一套2.2億元天價的「漢代玉凳」,成功拿下當年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第二天,就有專家表示,玉凳屬於高坐,這套可能是仿清代的傢具。網友嘲諷其「作假不專業」,因為漢代人們還是席地而坐,根本就沒有凳子。

長期以來,玉器一直是造假重災區,動輒幾萬元的玉手鐲佩戴後發現掉色,繼而發現竟然是石英石做的,甚至是玻璃或塑料的。事實上,2.2億元的「漢代玉凳」對比更早前拍出24億元的「金縷玉衣」,實在小巫見大巫。

仿古、覆膜、再造、填充、染色……這些本來不應該出現在玉石加工流程的環節,如今已經深入製作玉石的相關步驟之中。

玉,石中精靈

俗話說「千樣瑪瑙萬樣玉」,玉,一直以石中精靈的姿態靜立。2000年起,包括和田玉、翡翠等一系列玉石價格均持續走高,漲幅有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隨著價格的飛漲,假料、假皮等伎倆開始層出不窮,這些石中精靈,成為牟取不義之財的工具。

「除了市場推廣和資源稀缺,行業的炒作以及大量資金持續湧入,都促使玉石價格上漲。」中國彩色寶石網首席寶石學家、英國皇家珠寶鑒定師於志偉說,「這些都使得許多玉石制假的企業和個人看到了『商機』。」

他們給玉磨料染色,次品搖身一變成為佳品;他們將礦石、石英滾料磨圓,告訴你這就是玉;他們把玻璃、樹脂、玉粉攪拌,做成亮晶晶的「玉石」;他們把新玉放在羊腿里,人工做成血沁;他們模仿漢唐器皿,做舊做老,給你說這就是古董;他們買一堆假的鑒定證書,告訴你這是經過認證的……他們從原料、雕刻、上色、做舊、銷售等,一條龍服務,坑你沒商量。

作假花樣之多、範圍之廣,令人驚心。不禁想到翡翠行業流行的一句話:「玉石不會騙人,人騙人」,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

仿古:流傳千年的傳統

「漢代玉凳」由邳州寶玉石行業協會會長汪如棉證實,來自邳州市,由向陽村的幾個小夥子忙活了一年多完成,2010年作為高仿工藝品以230萬元賣給了一個外地人,誰知道成了古董。隨著事件的升級,汪如棉否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不過這個不起眼的江蘇小城鎮邳州卻著實跟著「火」了一把。事實上,邳州早就是中國玉石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有超過5萬名當地工人從事玉石加工工作,75%以上產品以岫玉為料,仿古不過是一小部分。

「玉器仿古由來已久,宋代就有專業的仿古玉器匠人,清代至民國仿古之風尤盛。」蚌埠市博物館副館長辛禮學介紹。在仿古玉上,邳州實在是「小巫」,蚌埠才是有著極高聲望和工藝水平的「大巫」。

安徽蚌埠是全國最大的玉器集散地之一,其仿古玉從上世紀80年代就頗受追捧。從1958年成立蚌埠玉雕廠至今,蚌埠玉器市場翻跟頭似地發展。如今,這裡的生產經營商家達到4000多家,直接從業人員6萬多人,年產值超過20億元。

從合蚌高速蚌埠路口下,沿路20分鐘車程就到了蚌埠光彩玉器城。這裡是蚌埠最大的玉器銷售地,集中了約1600家商鋪。但是走進玉器城,並沒有看到想像中喧鬧的場面。

談起生意,一個老闆直搖頭:「不做仿古玉了。媒體報道後,外面都認為仿古玉是假的,本來利潤就小,現在更賣不出去,不少專門做舊玉器的工匠都下崗了。」看來央視2012年3·15晚會帶來的衝擊還不小。

「之前在玉器城,不管是仿周的璜,仿漢的璧,還是仿南北朝的辟邪,都亮堂堂擺著。現在因為說仿古玉是假玉,店家也忌諱,擺出來的就少了。」蚌埠市玉雕協會秘書長成成說,「門外人對仿古玉的概念沒弄清楚。業內把仿照古形、古制、古工藝的玉器統稱為仿古玉,其中大多為新玉,而大家通常認為的打磨做舊的仿古玉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做舊仿古玉本身就是工藝品,每件玉器都耗費了一個甚至多個匠人的心血,也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安徽省政府參事、工藝美術大師楊其鵬認為,仿古玉不管是否做舊,都不同於造假,仿古做舊的玉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其實,做舊仿古玉器也不是沒法識別,因為不少工匠只能從圖片上參考,很難做到不留破綻。有時候一件作品上同時出現幾個朝代的特徵、造型、圖案,一下就看出來了。」

話雖如此,但蚌埠仿古玉器市場的問題還是存在的,而且被媒體報道、被詬病的正是做舊仿古玉器,有一批人專門收購這些玉器,再偽造專家認證,然後冒充古董出售或拍賣。這裡面,有蚌埠玉器行業的人,也有購買蚌埠玉器的人。

「蚌埠玉器行業的人我們還能控制,但做舊的仿古玉器賣出去之後,我們的生產企業和行業協會就無法控制了。」成成不無痛心,「更可恨一些所謂的專家,東西都不看,給錢就出認證證書,使得市場更加混亂。」

仿古自然不等於造假,但做舊仿古無疑為造假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隨著媒體的曝光,2012年蚌埠四分之一的仿古作坊、企業陸續倒閉,尤其下半年,北工地市場就有600多家作坊關閉。

儘管仿古市場漸趨冷清,但蚌埠玉器市場流通的產品大部分仍然是仿古作品,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99%以上的產品都在仿古。

或者都在觀望,等這一陣風過去就會好的,或者習慣了快速的收穫,再無法適應緩慢的播種……

假玉:假的真不了

「天下玉雕數鎮平」,河南南陽鎮平縣早在兩漢時期就開始製作玉器,如今鎮上有好幾萬人都靠玉器生意養家糊口。鎮平縣政府官方網站上的材料也顯示,2012年,玉雕產業年生產產值120億元。僅石佛寺鎮就有玉雕專業村13個,擁有6大玉雕專業市場。

石佛寺鎮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玉器交易聚集地,也是中國玉石造假的重災區,與安徽蚌埠市齊名,這裡更嚴重的是材質上的造假。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不產玉。   

與蚌埠的冷清不同,這裡非常熱鬧。遠遠就聽見沸反盈天的聲音,進入玉博苑玉器批發市場,每條寬約五六米的街道被三四排整齊的攤位佔滿,每個攤位上都擺著各式各樣的玉器,從小如米粒的玉石項鏈,到高約兩米的器具擺件,新疆和田玉、俄玉、韓玉、阿富汗玉等應有盡有。操著各種口音的客商及遊客,都睜大眼睛在一個個攤位前把玩鑒別玉器,不時有人掏出一摞百元大鈔,買下挑選好的玉器。

來這裡購買玉器的大多是經銷商,真假玉石,雙方都清楚,但大家都不說,只談價格。「經銷商批發出去,肯定當真玉石賣,我們也以真玉石叫賣,大家口徑一致,生意不錯。」一家玉器店老闆如是說。

正說著,隔壁攤位成交了一筆買賣,一對情侶模樣的年輕人買走了一隻墨綠色的手鐲。「這是典型的『憨點』(當地俗語,類似傻子的意思),兩三元一隻的玻璃手鐲,他們花了180元當玉鐲買走。」

「手鐲批發3元一件,零售5元一件。」在另一家攤位,女老闆上來就承認,這全是玻璃製品。女老闆拿起兩件玻璃手鐲相互碰觸了一下,發出的聲音沉悶濁重;她拿過隔壁攤位上擺著的玉鐲一碰,叮噹之聲脆響。

「用玻璃、樹脂做的仿製品,只能蒙那些完全不懂行的人。」玉佛大橋西側一家玉器店的女店主說,對於那些稍微懂行的人,需要用劣等玉料來冒充優等玉料。

因為「玉中之王」和田玉價格猛漲和日益稀缺,許多商人就把目光投向其他玉種。鎮平縣有不少專門在外地選購玉料的大戶,常年將青海崑崙玉、俄羅斯玉、韓國白玉、阿富汗白玉等玉料運回鎮平。與動輒數十萬元的和田玉相比,這些玉按公斤算價,有些硬度、質地都與和田玉差不多,很多玉商都拿來冒充和田玉,將它們製成的掛件,能叫到兩三萬。

「尤其阿富汗白玉,名稱很令人迷惑,聽起來好像是進口的,其實都是非常低端的玉。」註冊珠寶檢驗師胡學年說,「嚴格來說,它們稱不上是玉,可以說是好一點的大理石。」

更狠的是和田玉本身造假,和田玉分山料和籽料,籽料比山料價格要高一倍,玉商就把整塊的和田玉山料打碎,用磨機和滾筒打磨成卵狀籽料,再通過沁色等手段以假亂真。

畢竟假的真不了,造假的玉,佩戴久了,問題自然就出來了。但是真是假經銷商是清楚的,他們不會鬧,而零售針對旅遊市場,根本不擔心你會鬧,因為千里迢迢維權成本太高。而且,玉不同金銀,本身就不是標準化產品,難以界定……

造假揭秘

人工仿沁是造假的關鍵技術,無論仿古玉,還是以次充好都適合。仿沁大概有十多種招數。清代金石考古學者劉心瑤的《王紀補》中有記載:

通過燒烤使其顏色變白以充古代的雞骨白玉,同真古玉相比表面有火燒的細裂紋;

將羊腿割開,植入小件玉器,用線縫好,數年後取出,玉表面會形成如傳世舊玉器上紅絲沁般的血色細絲,俗稱「羊玉」。同真古玉相比略顯乾澀;

將質地鬆軟的玉器用烏梅水煮,然後再用提油法上色,俗稱「梅玉」。這種仿古沁色一般顯得造作不自然……

那麼人工仿沁手法到底是怎樣的?

經過知情人指點,我們帶著一塊漢白玉廢料來到一家作坊,店主王師傅一聽要找人給玉石沁色,連稱「你找對人了。」王師傅說,他專門負責對玉沁色。「你想要什麼顏色我就能給你沁上什麼顏色。」並且明碼實價:玉器掛件沁色收費50元,玉料原石沁色收費200元。

取得信任後,王師傅向我們展示沁色的工序。「就是調色、加溫、塗色,只需一把烤槍、一支毛筆、幾種顏料就行了。」技術的高低就體現在對火候的把握上。根據玉料調好色後,王師傅把玉石放在火上加溫,讓裡面的水分蒸發。最後才塗抹顏色,液體狀的顏料在漢白玉廢料的表面浸潤開來,反覆塗抹幾次之後,表面就形成了一層類似於玉料糖色的色皮。「如果想把玉器浸透,就在玉器上傾倒一些顏料,用塑料紙包裹三天後,基本上沁色就浸入到玉器內部了。」

假冒玉石又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先購入低端玉石,再用機器進行切割,製成各種玉石件,然後將切割好的玉器沁色。最後烘乾、塗上一種特殊石蠟,讓玉器看上去更光亮。人工合成,不過是各種粉末混合化學高強凝固劑經高溫加壓而成,樣式、顏色也更加多樣。

至於證書,則更簡單,淘寶上一搜,各種假冒的寶石、珠寶鑒定證書幾千件,價格也不貴,少則七八塊,最多也不過二三十塊,做得相當逼真,還印有知名玉石鑒定中心出具的「國家認證」字樣。

造假花樣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只是,玉若真的有靈,該如何面對自己被這般蹂躪?

TIPS析假

鑒別玉石的好壞:

1.勻:玉的色澤重在均勻,雖含白、綠但色澤不均勻的,則價值很低。

2.形:玉石的形狀可根據不同的審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樣式,無特殊標準。一般地說,玉石的個頭越大越好。

3.敲:玉當中常有斷裂、割紋,一般不易觀察到,如果用金屬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輕輕拋在台板上,可以從聲音的清濁辨出裂紋存在與否。聲音越清脆越好。

4.照:玉當中有肉眼不易發現的黑點、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鏡照一照,便可一覽無餘。


推薦閱讀:

【輿情熱點】北方調料造假中心年產值過億
官員造假屢禁不止為哪般?
任燦燦承認年齡造假 路透社:折射中國體育黑幕
奶粉造假探源:多出自經銷商環節 造假土壤仍在
為何「日本製造」醜聞不值得冷嘲熱諷?

TAG:造假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