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專權哪朝最強?
作者:我們愛歷史團隊成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張嶔。
中國你死我活的古代政治史上,噁心事從來不少,「宦官專權」該是其中尤其噁心的一樣。
要問這事放在哪代最噁心,好些歷史劇票友們,脫口而出的便是一個朝代:大明。從正史里的劉瑾魏忠賢,到野史里橫掃龍門客棧的雨化田。各路強大宦官的恐怖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哪怕對歷史半瓶子水的朋友,也能充教授般如數家珍。
但倘真要認為,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宦官專權」最噁心的朝代,唐朝的各路公公們若泉下有知,必然集體抗議,表達各種不服。
話說貨比貨得扔,明朝和唐朝的公公們,比比就知道誰該扔:先說明朝那些殺傷力到逆天的傢伙,無論劉瑾還是魏忠賢,一旦得罪了皇帝,總是輕鬆被秒殺:正德皇帝除掉劉瑾,是隨手寫了一張小紙條。崇禎除掉魏忠賢,也不過是例行公事下聖旨。那些讓後人都深感恐怖的威風,其實嚴重注水。往最嚴重說,不過狐假虎威。
這狐假虎威,放在中晚唐的大宦官們眼中,真是一群慫貨:歷代宦官都做狐狸,唯獨唐朝宦官們最終完美升級,變成貨真價實的真老虎。高高在上的皇帝,多是宦官玩於鼓掌的木偶。這些原本只是低眉順眼伺候人的「奴才」們,在這時代卻鹹魚翻身,成為大唐王朝真正的主人。
如此奇蹟,唐朝宦官是怎樣做到的?
一
唐朝宦官掌握權力,應了一句老話:宦權源於皇權。權力場上的第一桶金,正是帝王們主動給予的。
簡單說來,就是皇帝如果想抓權,就拿宦官當工具。宦官們的地位,才能得以水漲船高。可從初唐到安史之亂前的盛唐,漫長的一百年,宦官幾乎沒什麼權。因為那時的唐朝皇帝,還用不著宦官干這事。
雖然自大唐開國起,整個權力體制里,皇權的挑戰者,一直就沒斷。首先就是「關隴世族」集團。
在唐高祖,唐太宗兩代,唐王朝的高層領導,幾乎都是這些人壟斷。比如唐太宗的核心團隊「十八學士」,以及在唐高宗把持朝政的長孫無忌,但唐太宗很生猛,一向戰力十足。再牛的世家大族,都要老實夾緊尾巴。不用宦官攙和,輕鬆掌控大局。
可到他兒子唐高祖李治這代,卻弱了好多。上台的時候只是毛頭小伙,身邊的輔國重臣,全是鄰家大叔的威風。尤其是關隴士族中的「老大」長孫無忌,既是大唐功臣,更是他的親娘舅。這樣的乖孩子,顯然是壓不住那群老油條的。好些國家大事,這群人隨便就拍板,以至於唐高宗窩囊的感嘆:五品以上的官員,多年以來竟然無人向我奏事。
照著過往封建社會的老劇本,年輕皇帝要翻身,就必須拉幫手。東漢那群兇殘的宦官,就是這麼上位的,但這時的唐朝宦官,還沒這麼好命。因為唐高祖雖然窩囊,老婆卻足夠兇殘:武則天。
這位女強人一出手,就連扔重磅炸彈。第一彈廢原皇后,第二彈自己當皇后。招招扔到關隴集團要害,一群老官僚給炸得人仰馬翻。連先前橫到家的長孫無忌,都給逼得上吊自殺。關隴世族的頑固堡壘,連續大面積坍塌。
但摁下葫蘆起來瓢,勛貴打壓下去了,後宮集團又囂張起來,最後竟喧賓奪主:立國僅七十二年的唐朝,被武則天「鵲巢鳩占」,不但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更變唐為周,開始了十五年武周王朝的統治。
這以後的「後權」,更沒斷了折騰。先是武則天晚年,倆位「男貴妃」張昌宗張易之弄權,給了李唐老臣們翻盤機會,被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把「老公」武則天的皇位玩完。李唐復辟後,唐中宗的老婆韋皇后又接著鬧,連唐中宗都給毒死。幸虧臨淄王李隆基及時勤王,剷除韋皇后勢力,擁立父親李旦登基,才給大唐又續上命。而後李旦退位,李隆基上台,即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把大唐推向繁榮的頂峰「開元盛世」。唐王朝的最高權力,才算真正太平。
而唐朝宦官們的鹹魚翻身,也正是以此為節點。
因為多年慘烈的宮廷鬥爭,讓唐玄宗明白一件事:功臣靠不住,老婆靠不住,皇位要牢靠,相對靠得住的,還是身邊的宦官,其中的代表,正是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馮元一,自幼因家族犯罪,被罰入宮為奴。從此改名高力士。武則天當政時期,他就與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結交,之後在李隆基當政的整個時代,他不但是宦官中的魁首,更是位高權重的權臣。在唐朝「宦官干政」的過程里,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高力士能「吃螃蟹」,自然有本錢,早在李隆基清除韋皇后時,他就是老牌地下工作者。被派在皇宮卧底,為李隆基鞍前馬後,刺探情報。李隆基從臨淄王變唐玄宗的整個奮鬥過程中,他居功至偉。
如此辛苦賣力,唐玄宗對宦官的好感度,也驟然飆升,高力士的官職,自然跟著升。更獲得了個逆天的官職:開元元年高力士就被任命為右監門衛將軍,這是整個唐朝歷史上,宦官第一次被賦予兵權。天寶七年更進一步,加封為「驃騎大將軍」,唐朝宦官的第一桶金,讓他賺得盆滿缽滿。
而高力士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絕不是個只有恩寵的酒囊飯袋,相反更有真本事。
高力士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老政治家。行政能力不在許多謀國老臣之下。最早就任大將軍時,諸多將領出言譏諷,高力士二話不說,當場彎弓搭箭,連發三箭皆命中靶心,一下折服眾人。而且從人品上說,他行事謙虛低調,喜怒不行於色。他所受到的榮寵,尊貴,在當時人看來,是理所應當的。
然而李隆基絕不會想到,在他信用高力士起,就已打開了一個更可怕的「潘多拉魔盒」,後來發生的「宦官專權」,不但對皇權的挑戰更甚,甚至綿延更久,成為李唐王朝至結束時,依然無法祛除的毒瘤。而這顆毒瘤的最早爆發,卻是拜了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所賜。
二
爆發於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終結了盛唐蒸蒸日上的黃金時代,更引發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宦官勢力日益膨脹,最終造就了獨掌大權的「宦官王朝」。
如果說高力士的得寵,是這一切的前奏,那麼李輔國的崛起,就是這一切的正式開始。
李輔國是一個非常老資格的宦官。他是公元704年生人,八歲入宮為奴,然後從開元年間(713——742年)至天寶年間(公元743年——755年),整整四十四年,是大唐王朝的黃金時代,但李輔國的這段燦爛年華,卻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灰暗無比。
當高力士在呼風喚雨的時候,李輔國卻混的凄風苦雨。他那時候的名字,還叫「李靜忠」,名字好聽人卻難看,許多史料上都說他長得奇醜無比,甚至有人說看他一眼,吃飯都犯噁心。
顏值差運氣自然差,入宮四十多年,皇宮裡幾乎所有的苦差事,他幾乎全乾過。到四十多歲的時候,才混成管理皇宮馬匹賬冊的太監。一般來說,這個歲數做到這職務,當太監的「政治前途」,也基本算到頭了。
但當時絕不會有人想到,沒機遇的李輔國,和正呼風喚雨的高力士一樣,也是個有本事的太監。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認真。
首先是工作認真,這條在盛唐年間,就常被點贊。尤其是他管理馬匹賬冊的時候,每天馬匹的使用情況,他不但詳細記錄,更能爛熟於心,領導詢問的時候不看賬冊,憑記憶就能說得分毫不差。如果不去做宦官,也能做個不錯的速記專家。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四十歲那年,認真了半輩子的李輔國,終於得到了人生里的第一個機會——入東宮侍奉太子。
這裡的太子,就是後來的唐肅宗李亨。對於李輔國來說,這確實是個好機遇,但等李輔國到了太子府後,現實卻又給了他當頭一棒:太子自己,眼看就要自身難保了。
李亨這個人,大半輩子都是很憋屈的。他本來被封為「忠王」,皇位原本與他無緣,但偏巧原太子李瑛含冤被害。然後論資排輩,太子位就排到了他的頭上,算是天上掉了個大餡餅。
但這個「餡餅」砸的太結實了,這時候的唐玄宗已到晚年,猜忌心日重,而李亨本人,也是一個性格柔弱的人,雄心壯志自然談不上,這種生活當然也受不了,自從當了太子後,基本沒睡過一天安穩覺。
攤上這麼個主人,升遷的機會自然也就少。所以李輔國雖然入了太子府,卻還是個普通奴才。每天認認真真幹家務活。至於出頭之日,貌似還是談不上。
偏偏沒幾年,李亨又雪上加霜。公元747年,大唐名將,河西節度使王忠嗣遭宰相李林甫誣陷,含冤遭罷免,這位王忠嗣,不但是盛唐第一戰神,更是李亨童年時的陪讀,也就是光屁股的朋友。而李林甫的誣陷方法太缺德,竟說王忠嗣「欲奉太子反」,也就是說王忠嗣要擁立李亨搞政變,這樣一鬧,李亨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這下李亨幾乎崩潰了,身邊的親信一個個被抓,他自己也嚇得直冒冷汗,一度說話都哆嗦。真正是風雨飄搖的孤家寡人。而就在這關鍵時刻,李輔國站了出來,用他的行動告訴李亨:你還有我!
就像從前的認真一樣,這次的李輔國,認真的為李亨東奔西跑,終於探知到一條重要情報——唐玄宗李隆基並不想牽連自己的兒子。在得到這個準確情報後,李亨果斷上書,不洗地不狡辯,反而嚴厲斥責自己諸多親信的可惡行為,請求父皇嚴懲自己。果然把老爹哄高興了。唐玄宗立刻詔書撫慰李亨:好好乾,爹是相信你的。
從這場危機之後,李輔國的人生,終於開始翻身了,他成了李亨極其信任的心腹,而後李亨為了自保,又再娶了老婆張良娣,這樁婚姻意義不一般——張良娣的祖母竇氏,是李隆基母親昭成太后的親姐妹。這女人的到來,也讓李輔國找到同盟。張良娣不但人漂亮,而且急有心計。李輔國也抓住機會,得到了張良娣的賞識,倆人圍繞在李亨身邊,讓這個孤獨的太子,一下子找到了兩個最可靠的同盟——當時的同盟,後來的死對頭。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小心謹慎的李亨,會平安繼承皇位,而認真的李輔國,也會成為繼高力士之後,又一位手握重權的宦官。但這樣的景象,只能說是權力制衡,遠遠談不上「宦官專權」。
三
可意外偏偏發生了——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一聲炮響後,表面繁榮的唐王朝兵敗如山倒,中原丟了,長安也丟了。唐玄宗人倉皇逃離,在行至馬鬼坡的時候,又發生了著名的「馬鬼坡兵變」,被唐玄宗專寵了數年的楊貴妃,在眾將的逼迫下,被唐玄宗下令處死。
事後精神大受打擊的唐玄宗,全無再造社稷的雄心壯志,抹一把眼淚匆匆逃亡四川。
唐玄宗跑的時候,做為太子的李亨,自然也想跟著跑,中原都淪陷了,他本來就是個性格謹慎柔弱的人,關鍵時刻要他擔當,那是相當的難。
但當地軍民卻不幹了,全都跑光了,淪陷區的人民,就真成了沒娘的孩。說什麼,也得留下來,這是公元757年的事情,李亨的車隊,此時已經到了寧夏靈武,被當地軍民攔住,苦勸他留下來抗敵。李亨實在聽不下去了,乾脆打算拔馬狂奔——跑路先。
可沒等李亨揚起馬鞭,在李亨的隊伍里,突然有一個人竄了出來,死死的拽住李亨的韁繩,用盡全身的力氣,為李亨吼出了一段激蕩人心的話。
殿下,而今皇上(唐玄宗)逃到了四川,人心惶惶,叛亂難平,如果您能借這個機會即位,這就是蒼生之福啊!
這個人,就是跟隨了李亨十幾年,一直老實勤懇,寡言少語的李輔國。在這個關鍵時刻,他為李亨做出了關鍵的抉擇。
真正打動李亨的,是李輔國說出的兩個字——即位!
跟著老爹往四川跑,可能會保條命,留下來,也許會完蛋,可要是成功了呢?這個天下,就是我的了。
認真的李輔國,以他關鍵時刻的勇敢,為柔弱的李亨,堅定了最終的決定——在靈武即位,改年號為乾元,他就是歷史上的唐肅宗。挺身而出的李輔國,也得到重用,他的名字由「李靜忠」改為「李護國」,並受任「元帥府行軍司馬事」。大唐王朝的臨時政府,就這麼建立起來了。
可這個政府的家底,卻實在慘淡,一點稀少的兵力,朝不保夕的地盤,面對的是氣焰囂張的叛軍,中原大地山河破碎的局面。
可就是這樣的局面,成就了李輔國,以及他所開創的「宦官王朝」。
如果在和平年代裡,無論多麼牛氣的宦官,他要登上權力的最高峰,都是不容易的,既要在宦官內部層層高升,又要剪除諸如文臣,後宮等競爭對手。至於掌控國家政權,那更是一輩子都難辦到。
但在李輔國所處的戰爭年代,事情其實就變得簡單了,所謂那個成熟完整的政治體系,早被安史叛軍打的稀巴爛。新政府另起爐灶,雖說是白手起家,但誰建的這個「爐灶」,這個江山,其實就由誰來掌控。
李輔國抓住了這個機遇,因為大唐王朝的「新爐灶」,其實就是他建的。
雖然靈武即位的時候,李亨堅定了一把,但從根子上說,他並不是那種雄才大略的英主,骨子裡的性格,還是柔弱的。但面對的局面,卻是相當殘酷的。殘酷的局面,必須要有可靠的人來幫他擔當,李亨的選擇,自然是李輔國。
李輔國做的第一個貢獻,就是在唐肅宗即位後,勸說唐肅宗移駕到朔方地區,也就是平叛的第一線,當時唐王朝的主要兵力,大多被壓制在南方地區。移駕朔方看似危險,但事實上,就形成了對叛軍「南北夾擊」的局面。後來整個的平叛進程,唐王朝都是以南北夾擊的方式完成的。
而在臨時政府建立起來後,李輔國就成了中央實際的當家人。他的職務是「行軍司馬事」,也就是「元帥」的機要秘書,但李亨這位「元帥」,其實是不大管事的,所以就由秘書代管了。
管事的李輔國,也管的有聲有色。之後的幾年裡,唐王朝的平叛戰爭,雖有反覆波折,但總算節節勝利,相繼收復了長安和洛陽。還都長安後,李輔國被加封為成國公,名字也更名為「輔國」。對於整個平叛大業來說,那幾年上下忙活的他,至少是有苦勞的。
但有苦勞的李輔國,絕不是善類。在整個平叛戰爭中,他也在很認真的干一件事——抓權。
各種平叛的事務,基本都由他來處理,各地平叛的將領,基本都由他來任命,日久天長,從頭中央到地方,幾乎全是他的親信了。而且從李輔國開始,唐王朝有了派太監到前線監軍的傳統。換句話說,整個軍隊的指揮系統,就從此牢牢被宦官們——當時主要是李輔國抓住了。
而在收復長安之前,李輔國雖然掌權,但基本還是老實的,辦事極其兢兢業業,待人接物極其謙虛。按照《新唐書》的說法,就是「人皆以為良」,是大家眼中公認的老黃牛。
而到了唐王朝收復長安,唐肅宗帶著他的臨時政府返回長安後,人們才猛然驚覺:李輔國這個老黃牛,轉眼變成惡狼了。
還京後的唐肅宗,對李輔國是不薄的,陞官進爵自不用說,連鑄造貨幣的權力,也由他來掌管。當時他的身份地位,在太監隊伍里,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但前無古人,李輔國是不滿足的,他還要後無來者。他要的是整個大唐王朝的權力。所以還京之後,他就氣焰熏天了,具體表現,就是想欺負誰,就欺負誰。甚至連李亨的親爹——太上皇李隆基,他也是想欺負就欺負。
在返回長安後,李隆基就基本被兒子軟禁起來了,到後來李隆基病重,李亨想去探望,也被李輔國百般阻撓,父子到底沒能見成最後一面。
李輔國之所以囂張,也是有底氣,這時即使是老領導李亨,也常說了不算:常年的平叛戰爭,大權全由李輔國把持,中央里里外外,都是他的人。一個完全由宦官監控的政治體系,已經完全建立起來了。宦官勢力上上下下盤根錯節,遍布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個要害部門。換句話說,唐朝中央新政府的骨架,都是宦官搭起來的。皇帝又如何?
所以在這樣的政治骨架里,李輔國如魚得水,權力步步擴張,到了唐肅宗在位的最後時期,他連唐肅宗的老婆孩子都沒放過,因為廢立太子的爭執,李輔國與常年的政治盟友張良娣皇后反目。公元762年,李輔國發動政變,派兵包圍皇宮,逮捕皇后張良娣以及其子越王,挾持太子李豫登基,而憋屈了一輩子的唐肅宗,在這場動亂中被活活驚嚇致死。此後唐代宗李豫登基,李輔國更進一步,加封為中書令,即百官之首的宰相。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景象,李輔國算是太監版。
四
做成太監版曹操的李輔國,權力到達了頂點。但頂點過後,就是覆滅。
唐代宗登位初期的李輔國,其實成了大唐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就像他對唐代宗說的:大家(皇帝)但內中坐,外事聽老奴處置。意思就是:皇帝你做個木偶就好了,國家大事我來管。囂張到如此,唐代宗雖惱火,卻也無奈。不但不敢說什麼,反而又給他加封了一個尊號——尚父。也就是認他做了乾爹。
但堡壘總在內部攻破,天下無敵的李輔國絕沒有想到,親手建立了這個宦官體系的他,會毀在自己的同行——宦官手裡。
認李輔國當乾爹的唐代宗,自然不甘心做乖兒子。可此時的唐朝,各地藩鎮割據,那些尾大不掉的節度使是指望不上了,宗室全都沒了權力,只能做寄生蟲,同樣指望不上,文官們手裡沒兵,更指望不上,能指望的,一樣只有宦官了。
所以唐代宗登基之後,對付李輔國,也就採取了最直接的辦法——策反。他拉攏了同為宦官的李輔國親信程元振,在程元振的支持下,李輔國的職務逐漸被解除。幾番較量後最終失勢,被解除一切權力流放嶺南,後被賜死。
可李輔國死了,他親手創立的宦官政治框架還在,在這個框架里,不管哪個宦官當家,勢必就能控制整個帝國。費盡心機剪除宦官的皇帝,忙活一場,卻還是宦官手裡的傀儡。
所以從中唐之後,在這個政治框架里,一代代宦官就越發喧賓奪主了。具體表現就是,一個比一個專橫,一個比一個膽子大,一個比一個權大。比如取代了李輔國的程元振,更大肆排除異己,連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李光弼,也遭他迫害致死。
之後歷經唐德宗,唐順宗兩朝的宦官俱文珍,更干出了前任宦官沒幹出的事——逼此時在位的唐順宗退位。取代了俱文珍的宦官王守澄,更相繼擁立了唐穆宗,唐敬宗兩代皇帝。後來誅滅了王守澄的宦官仇士良,不但操縱了唐文宗,更擁立了唐武宗。唐朝晚期的宦官田令孜更厲害,此時在位的唐僖宗,不但為他掌控,更張口閉口,都要稱他為「阿父」,也就是親爹。事實上,從唐朝中期開始,宦官,這些昔日的奴才們,就成了唐朝皇室的「爹」。
唐朝的歷代皇帝,自然不願輕易做兒子的,許多皇帝都曾做出努力,意圖限制宦官勢力,恢復皇室威權,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因為皇室既無兵又無權,本身就是木偶,怎麼努力都難翻身,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拉攏另一支宦官勢力,借力打力,可這樣做的結果,卻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所以中晚唐政治的固定劇本,就是一個大宦官倒下去,另一個更狠的宦官站起來。
推薦閱讀:
※因為一個太監回了趟老家,皇帝被抓了
※明十三陵除了埋葬著皇帝,為什麼還埋了一位太監
※古代殉葬慘目忍睹,朱元璋讓太監往殉葬者頭顱里灌水銀
TAG:太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