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紀念品超過60%中國造

2012年07月31日 08:11 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也是一次全世界製造業的競賽。正如人們所料,「中國製造」在倫敦再次勝出。倫敦奧運會官方紀念品中有超過60%來自中國。如果從廣義的奧運產品提供商來說,中國贏得了這場競賽。

封面故事

  不過與4年前不同的是,中國經濟正在面臨複雜挑戰。特別是對於傳統製造業企業而言,奧運會訂單也許還算得上是「好生意」。

  當然,無論多少國際巨頭和訂單轉移到東南亞或其他國家,人們都不會相信它們能在4年後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商戰中戰勝中國。但是,從一個國家二三十年的發展周期來看,「中國製造」還能獨佔鰲頭嗎?

  只有重振中小企業才能維持「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龍之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說,在過去30多年裡,中小企業創造了中國60%的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換句話說,中小企業以及由它們生長而成的大型民企是「中國製造」的基礎。

  《瞭望東方周刊》對於奧運訂單企業的調查顯示,轉型升級是中國民營企業再發展的唯一出路。同時,需要創造寬鬆的環境,才能促使民營企業完成「龍門一躍」。否則,即使成為奧運訂單獲得者,也不一定就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事實上,傳統製造業的民營企業家即使想進軍其他行業,也受到諸多挑戰。

  4年後,「中國製造」如何在奧運會上獲得更加明顯的優勢?

  美國奧運制服為何中國造?

  在受到國內輿論壓力之後,美方曾經有意要拿走大楊集團已經為美國代表團製作的版型圖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瑜、特約撰稿岳家琛 | 大連報道

  如果不是有美國議員揚言要燒掉中國製造的美國奧運代表團制服,可能大楊集團仍然不會進入公眾的視野。雖然,它已經是一家市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上市公司。

  在距離大連市區幾十公里的普蘭店市楊樹房鎮上,分布著十多家工廠。這些名叫洋爾特、耐爾特、博爾特、格爾特的廠房都以鎮政府為中心星羅棋布,它們都屬於這家1979年就創立的服裝企業。

  就是這裡,已經為美國奧運代表團官方制服贊助商Ralph Lauren兩次定製奧運服裝。上一次是2008年。

  一不小心被「政治化」,大楊集團有點「躺著中槍」的味道。對此,大楊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66歲的李桂蓮有點氣憤,「這就是作秀,他們敢說要燒掉我們做的衣服是因為質量不過關嗎?」

  在她的車間里,一塊塊的布料被一針一線地縫製起來,就成了擺在全球各地頂級奢侈品專賣店以及歐美高檔百貨的昂貴西服。

  這家企業,甚至幫助合作夥伴度過了2008年的經濟衰退。當然,現在它也在面臨可能是創建30多年來最為嚴峻的挑戰。

  應對之道是如何把衣服做得更好、賣得更貴,這也是中國服裝業的最大難題。

  「焚燒」風波

  「實際上奧運訂單並不是我們刻意爭取的,因為大楊集團跟Ralph Lauren的品牌有多年的合作關係,它對我們的品質非常認可,所以就把2008年的美國奧運制服交給我們來做。當時他們非常滿意,今年也自然交給我們。」李桂蓮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雖然一部分美國人對中國製造有成見,甚至還有些別有用心的政客藉機煽動,但多年來的市場反饋告訴我們,大部分歐美消費者對大楊做的衣服是很認同的。」做了33年西服的李桂蓮顯得信心十足。

  紅白藍三色的美國倫敦奧運會代表團官方制服在7月10日亮相後,被發現全部是「中國製造」,眾議院少數黨領袖裡德稱這是「可恥的」,揚言應將這批奧運制服全部焚燒,然後改由美國製造。

  在受到國內輿論壓力之後,美方曾經有意要拿走大楊集團已經為美國代表團製作的版型圖。

  「設計師給的只是服裝效果圖,最終製作成品要經過製版、選料、加工等多道程序。」李桂蓮說,尤其是「製版」,最能體現一家服裝企業的創造力和技術能力,「而且我們也對衣服的版型圖有知識產權」。事實上,大楊集團已經為美國代表團成員製作了2000多人的版型圖,包括殘奧會代表團。

  雖然拿到奧運訂單很有意義,但它只是大楊集團一個很小的訂單。用李桂蓮的話說,在每年500萬套西服的出口數字中,2000套只是一個很小的數字,「對我們影響不大」。

  美方最終沒有重新製作奧運會代表團官方制服。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做出2000多人的版型圖並單裁定製,對其他企業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好像只有位於中國的代工廠可以在一夜之間將蘋果改變的設計變為現實,「中國製造」的能力似是「無可匹敵」。

  除了製作版型圖,每件西服到最後完成,需要經過100多道程序。想做出一件穿著舒適而挺括的西服,沒有成熟的技術和熟練的工人是無法完成的。

  「做西服是有門檻的,大楊建立這道門檻花了33年時間。」李桂蓮說。這也是「中國製造」的年紀。

  鄉鎮里走出來洋服大戶

  1979年,許多人還沒弄明白改革開放的意義,在楊樹房鎮當了8年生產大隊支部書記的李桂蓮卻已經動起了創業的心思。

  創業時,有12個同村姐妹湊了3萬元錢、65台縫紉機,然後招了85名工人創辦楊樹房服裝廠。

  「現在的人老喜歡講第一桶金,我從沒想過這些,那時我就一門心思想著,中國農民的日子太苦了,不能再那麼苦下去了。」說到這裡,痛苦的回憶讓李桂蓮有些沉默。

  她舉的例子是:那時父親冒著嚴寒在田裡幹活,一層單褲上纏著草繩保暖。還有全村老小半夜三點起來去唯一的一眼小井排隊打水,經常為搶水打架。

  和中國的第一代鄉鎮企業家一樣,李桂蓮當初的想法就是不再挨窮。她和別人不同的是,發現了大連港口的地理優勢,專接出口的紡織品加工訂單,成為當地最早的外貿加工企業。

  1984年,李桂蓮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一件日本製作的西服。她回憶說,自己被震驚了。「怎麼會有那麼精緻的做工呢?和它一比,其他的衣服多粗糙!」身為女人,李桂蓮被西服帶來的那種男人氣質深深折服了。

  於是,她領著廠里最嫻熟的工人跑到日本最好的一家服裝廠學習西服製作。9個月後學成時,日本工廠的老闆對李桂蓮說,沒想到你們中國人這麼能吃苦、能做得這麼好,說不定將來我們會因你們而倒閉。

  若干年後,這家日本工廠真的倒閉了。是否由大楊集團導致不得而知,但如今大楊集團銷往日本的產品占其總出口量的近50%。在要求苛刻的日本市場,高峰時每5件西服中就有一件是大楊集團製造的。

  李桂蓮十分懷念那段時光,她珍藏著一件當時從那家工廠購買的西服,至今不時地拿出來左右揣摩,「當時覺得人家那精緻,簡直巧奪天工。而現在,我們已經超過了他們。」

  現在,大楊集團已是全球服裝行業中最好的西服加工企業之一。李桂蓮總結說,成功在於一直只做西服市場,「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們就專做男士西服,沒有涉足休閑類服飾,女裝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做並且比例很小。俗話說熟能生巧,尤其是高度依賴手工的西服製作領域。而我們有一大批穩定的熟練工人。」

  為了留住這些熟練工人,大楊集團提供了每年可達5萬元的薪水及福利。這在南方經濟發達地區也不多見。在大楊集團生產基地隔一條街的地方,有一大片住宅區,就是職工的福利房。目前大楊集團的1萬名職工中,大概有一半都「分」到了房子。

  船大必須早調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中國許多外貿加工企業受到嚴重衝擊。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中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同比下降了10.88%。

  大楊集團也感受到了陣陣涼意。

  「2008年4月的時候,我們已經察覺到市場銷售的一些反常跡象,比如俄羅斯市場和韓國市場都下滑了50%,日本市場也下滑了5%。」李桂蓮告訴本刊記者。

  外需市場是全球經濟的一張晴雨表。為了防範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大楊集團當時決定提早與客戶鎖定訂單、價格。這樣,在2008年秋天危機全面爆發的時候,大楊和客戶就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共渡難關。

  在這之後,李桂蓮除了提高生產效率,還做了一件比較重要的決策:逐步放棄薄利的低端產品,向高端定製轉型。

  這事情不容易。60多歲的老太太周旋於各個客戶之間,說服他們藉機提升品牌的檔次。「需求量減少了,唯有提高利潤才能保持增長。以前每人每年可能買5套西服,危機來了,現在只能買一套了,所以一定會買好的,這就是我們的市場。」

  然後,她還做了另一件有點冒險的事情:要求客戶每年的高端產品的訂單必須增加一定的比例。

  的確有一些客戶轉到東南亞,後來又回來了,「他們對比過質量就看出差距來了,水平比不上中國製造」。

  李桂蓮說,通過這種策略,大楊集團和來自全球的合作夥伴都比較安全地度過了2008年的危機。

  大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大楊創世2008年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9.36%,利潤總額比上年減少43.3%,而到2009年,營業收入儘管比上年減少了2.66%,利潤總額反而增加了89.44%。

  當然,大楊集團也遇到所有民營企業的共同難題,例如人力成本增加及較重的稅費負擔。

  如今,即使這家中國服裝業的龍頭企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2010年及2011年,同中國經濟一樣,大楊集團的增長也開始放緩。這使得李桂蓮也開始考慮戰略收縮的問題。

  「我不會繼續擴大生產,而是會投入做員工培訓,提高生產效率和企業的利潤率。」李桂蓮說。

  這是一個新的挑戰。

  讓巴菲特愛上「中國製造」

  由於沒有自己的品牌,做外貿加工的企業一般都鮮為人知,這一直是李桂蓮的一塊心病。其實,這也是中國服裝業的最大挑戰之一。

  按照經濟學家的評價,服裝、鞋類、玩具等曾經支撐了中國20多年發展的傳統製造業之所以一直在低利潤徘徊,主要就是沒有品牌。

  大楊集團的例子說明,品牌和升級並不是在短期可以被逼完成的,良好的實力和契機缺一不可。

  早在1995年,大楊集團就嘗試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創世」,並於2006年聘請義大利著名品牌阿瑪尼的男裝首席設計師出任設計總監。

  然而,一直到2009年受到「股神」巴菲特的推薦,「創世」這個品牌才逐漸得到認同。

  在2009年8月25日大楊集團成立30周年的慶典上,一段由巴菲特親自錄製的視頻大出風頭。

  「我要告訴大家,我現在有9套創世的西裝,我扔掉了以前所有的西裝。我的合伙人和律師都穿創世西裝,現在比爾。蓋茨也穿創世的西服。」巴菲特在視頻中說。

  「事實上,我認為比爾。蓋茨和我應該開一家男裝店,賣李女士的西裝。我們會是出色的推銷員,因為我們真的太喜歡創世西裝了。」巴菲特接著賣力地推銷著大楊集團的產品。

  當時有人認為巴菲特在大楊集團有投資,甚至將大楊集團劃為「巴菲特概念股」,但李桂蓮說,巴菲特與他們沒有任何股權關係,「他就是很喜歡,僅此而已」。

  這要追溯到2007年10月,當時巴菲特到大連參加其投資的一家工廠的開幕儀式,而大楊集團全球營銷總監恰好有一位朋友在這家工廠工作,於是他建議對方將「創世」的定製西服送給巴菲特做禮物。

  巴菲特曾回憶說:「我進了酒店才5分鐘,有兩人就衝進我的房間,我還沒明白過味兒來,他們就開始把量尺繞到我的大腿上。對我來說,這有點兒過於親密了。不過他們把衣服送來後,我沒覺得一丁點兒不合身。」

  事後巴菲特曾給李桂蓮發來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並成為「創世」的忠誠客戶。

  於是,在洋爾特的一條被稱為「小線」的特殊生產線上,貼著巴菲特、比爾。蓋茨名字的標籤時常出現。

  這是一條專為「創世」的「單量單裁」的高級定製西服開闢的專用生產線。集團最嫻熟的工人一針一線地縫製最昂貴的西服。這裡生產出的西服價格最低在1萬元,選用高檔面料的全毛芯手縫西裝可以超過10萬元人民幣。

  李桂蓮告訴記者,目前單量定製的客戶以每年40%即幾千人的數量在增長,內銷及外銷的數量加起來約在5萬套左右。

  「其實創世在國外比在國內有名。」李桂蓮說,儘管她非常希望將自主品牌的比例擴大,但是不得不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難題:外貿出口企業在國內的渠道建設方面有著先天的不足。

  李桂蓮告訴記者,目前大楊集團仍有80%的產品外銷,3個自主品牌的情況與國內市場形成鮮明對比。

  「目前全球市場仍然不景氣,我們應該在國家的大戰略下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尤其是打出中國創造的品牌。這是大楊未來最大的目標。」李桂蓮說。

  本文涉及採訪對象(按照在本組報道中出現順序):

  大楊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李桂蓮

  鹽城彩虹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峰

  鹽城彩虹工藝品有限公司車間主任楊永鳳

  江蘇省工商聯服裝業商會副秘書長陸梅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龍之

  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

推薦閱讀:

中國最具影響力詩人揭曉暨十大影響力投票(2008
郎遙遠:中國婚姻的守護神下崗了嗎?
中國未來10年最龐大計劃曝光:美日驚慌失措
中國基葯34年發展脈絡分析
中國各朝代的古琴名曲析賞

TAG:中國 | 紀念 | 紀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