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海口騎樓老街講解詞

海口騎樓老街講解詞

海口騎樓老街

各位團友:

大家早上(下午)好!

風輕雲淡,晴空萬里,「陽光海口」總是讓人感到舒適愜意。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逛逛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海口騎樓老街」。百年的騎樓是海口千年文化挺起的脊樑,更是離家萬里的遊子歸家時帶來的厚禮。

海口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早在漢武大帝元封元年現今海口市的瓊山區已是大漢珠崖郡玳瑁縣,距今已是2020年的悠遠。但現今的海口市是在2002年時由海口、瓊山兩市合併而成。如要追尋「海口」二字的歷史,建制源於唐天寶年間,當年在南渡江入海口設立了古渡驛站,史稱白沙津,後於南宋時遷至與百年老街隔河相望的海甸村,被稱為「海口浦」,海口,一個在600多年後讓人無比神往的名字就此傳承至今。我們將要到達的海口騎樓老街最古的建築四牌樓就是建於南宋,四牌樓何其雄偉,現在已無從考究,除了留下了一個地名,它早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時間抹去的不僅僅是一座四牌樓,甚至於包括位於這片土地上的一座城牆,但歲月始終碾不碎海口一段驕傲的過去:明朝初期,國未定,民未安,倭寇趁機頻頻來犯,沿海村民財被劫、人受辱。於是在明洪武28年海口當地居民在現今騎樓老街所在地壘石為城,抗擊倭寇。城高1.7丈,長555丈,雉垛653個,城牆規模遠稱不上宏偉,但它搭建的是性格溫和的海南人不甘被蹂躪的決心。終於有一天海口居民大敗倭寇於城外沙灘之上,得勝歸來那是何等的歡快與豪邁。城樓現已不復存在,但當年的街道卻保留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南人打開了對世界的好奇,揚起了通往南洋的風帆。颱風、暗礁、傳說中的大魚都沒能擋住闖海人追逐幸福的腳步。歷盡艱辛,終於他們發達了!榮歸故里的他們帶回來的不單單是讓妻兒開懷的金銀,還有那至今都讓中原為之好奇的騎樓建造形式。騎樓源於2000多年的古希臘,近代才流行於南歐及地中海一帶,後又傳至東南亞,在100多年以前被海口人所收藏。我們今天將要看到的古建築群主要修建於1849年之後,整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用地面積為26.31公頃,是國內現今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築,而騎樓最為集中的是得勝沙路、博愛北路、中山路、新華路、長堤路等五條老街,於2009年入選首屆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到達的就是百年騎樓五條老街中的一條步行街,讓我們一起下車步入欣賞。在我們道路兩旁排列整齊卻又形態各異的就是騎樓建築了。這裡的每座樓都有著自己的特色,我們大家首先看看樓頂的山花和女兒牆——這是西方古建築必不可少的特有元素,就分為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和南洋式。每幢樓的二、三層外牆都有美輪美奐的雕刻、彩繪以及古樸清秀的木格窗子,頗具清末滿洲之風。這種匯融中西、包容四海的建築形式,體現了海口人兼融並蓄、海納百川的精神。再往這些樓的一樓看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家門前留出一段廊柱式人行過道,這就叫騎樓。一棟棟這樣的騎樓建築連在一起,就在道路兩旁各形成了一條能遮陽擋雨的長廊,利人也利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現在這裡幾乎每棟樓一樓的外間都開成了商鋪,逛街的人也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其實這些騎樓建築就是為經商開鋪而建,早在20個世紀30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那是何等的奢華。我們身邊這些斑駁的建築聽盡了百年間的叫賣吆喝、討價還價。世故的它學會了寬容體貼,殷情呵護著那些忠厚或計較的商人、爽快或吝嗇的買家。時間是條河,騎樓站在百年後的河邊。

大家看前面這位阿婆:歲月已經讓她無法直起腰,她扶著街邊的廊柱,竭力的抬起頭,看看這些她無比熟悉的騎樓,她是否就是當年那個身著旗袍坐在黃包車裡,嗔笑輕啐街邊的壞小子的女孩?此時的阿婆在回憶什麼?是回憶那個陪伴終生的男人,亦或是那個遠赴南洋最終沒有回來陪伴自己的男子?真是百年騎樓有百年也講不完的故事。故事終究只是故事,各位團友,最重要的是當你看著這斑駁古樸的百年騎樓,你能讀懂海口的人;當你品味著千年的歷史,你觸摸到海口人的精神!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吃在海口,玩在三亞,住在瓊海?
海口騎樓老街一瞥
跟著海口土著享受純正瓊島滋味 
海南是一個宜居的城市嗎?

TAG: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