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詞的平仄(四)

律 詩 的 平 仄   律詩的平仄   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弧表示可平可仄。)    春 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①    ·      ··      另一式,首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山居秋螟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青泉石是流。    ·      ·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另一式,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擴展,擴展的辦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個兩字的頭。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試看下面的對照表:  ⑴平仄腳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⑵仄平腳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⑶仄仄腳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⑷平平腳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個類型,這四個類型也可以構成兩聯,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平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七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⑴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書 憤  [宋]陸遊

    昌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②。              ·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    ·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認堪仲伯間?     · ·         ·    

      到韶山  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          ·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 ·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③              ··         喜看稻菽行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         ·   

      冬 雲   毛澤東

    雪壓冬去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                   高天滾滾塞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          ·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④          ·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長 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   ·          

      登廬山   毛澤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            ·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      ·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             

      和郭沫若同志   毛澤東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           ··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           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所以詩人們在寫律詩的時候, 注意避免孤平。在詞曲中用到同類的句子的時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⑦。在唐人的律詩中,絕對沒有孤平的句子。  ━━━━━━━━━━━   ①勝,平聲,讀如升。簪字有zān、zēn兩讀,分入覃、侵兩韻,這裡押侵韻,讀zēn。字下加圓點的都是入聲字。下同。 ②那,平聲。 ③教,平聲。 ④漫,平聲。 ⑤失粘有廣義,有狹義。廣義的換粘指一切平仄不調的現象。狹義的失粘就是這裡所講的。 ⑥燕,平聲。 ⑦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腳的句子;仄腳的句子即使只有一個平聲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至於象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陽》「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種拗句,不是孤平。

   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這種格式的特點是:五言第三四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七言第五六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 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這種格式在唐宋的律詩中是很常見的,它和常規的詩句一樣常見①。例如: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②。        ·     ·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   ·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一首詩只有兩個句子是應該用「平平平仄仄」的,這裡都換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這種特定的平仄格式,習慣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       ·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山中寡婦   [唐]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薴衣衫鬢髮焦。                  ·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征苗。      ·   ·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③。             ·   ·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④!

   所謂「一三五不論」  關於律詩的平仄,相傳有這樣一個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指七律(包括七絕)來說的。意思是說,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須分明。至於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詩來說,那就應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這個口訣對於初學律詩的人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簡單明了的。但是,它分析問題是不全面的,因為容易引起誤解。這個影響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適當的批評。  先說「一三五不論」這句話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論,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論,否則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論;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論。以上講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況下不能不論。 至於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況下,更是以「論」為原則了。  總之,七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三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兩個字不論。五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兩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中能有一個字不論。 「一三五不論」的話是不對的。  再說「二四六分明」這句話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對的,七言第二、四兩字「分明」是對的,至於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來看,第四字並不一定「分明」;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來看,第六字並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這個格式也可以換成「仄仄(平)仄仄」,只須在對句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就是了。七言由類推。「二四六分明」的話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古風式的律詩   在律詩尚未定型化的時候,有些律詩還沒有完全工整。例如: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       ·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這詩前半首是古風的格調,後半首才是律詩。 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式來看,第一句第四字應該是仄聲而用了平聲(「乘」chéng ),第六字應該是平聲而用了仄聲(「鶴」,古讀入聲),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應該是平聲而用了仄聲(「去不」),第四句第五字應該是仄聲而用了平聲(「空」)。當然,這所謂「應該」是從後代的眼光來看的,當時律詩既然還沒有定型化,根本不產生應該不應該的問題。  後來也有一些詩人有意識地寫一些古風式的律詩。例如:

      崔氏東山草堂  [唐]杜甫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                  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    ··           盤剝白鴉谷口粟,飯煮青泥坊底芹。      ·· · ·              何為西庄王給事,柴門空閉鎖松筠⑦。         ·              作者在詩中故意違反律詩的平仄規則。第一句第六字應仄而用平(「堂」)⑧,第二句第五字應仄而用平(「相」),第三句第六字應用平而用仄(「磬」),第四句第三四兩字應平而用仄(「更見」),第五六兩字應仄而用平(「漁樵」)。第五六兩句是「失對」,因為兩句都是仄起的句子。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的「坊」也不合一般的平仄規則(雖然可認為拗救)。除了字數、韻腳、對仗象律詩以外⑨,若論平仄,這簡直就是一篇古風。又如:

     壽星院寒碧軒   [宋]蘇軾

    清風肅肅搖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圍。       ··       ···       紛紛蒼雪落夏簟,冉冉綠霧沾人衣。        ··     ·          日高山蟬抱葉響,人靜翠羽穿林飛。     ·    ·               道人絕粒對寒碧,為問鶴骨何緣肥⑩?      ··  ·   ··       這首詩第一句第五字應仄而用平(「搖」),這種三平調已經給人一種古風的感覺。第二句如果拿「(平)平(仄)仄仄平平」來外衡量,第六字應平而用仄(「尺」字古屬入聲)。第三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來衡量,第三第四兩字應平而用仄(「綠霧」),第六字應仄而用平(「人」)。 第五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來衡量,第四字應仄而用平(「蟬」) ,第六字應平而用仄(「葉」)。 第六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來衡量,第三四兩字應平而用仄(「翠羽」),第六字應仄而用(「林」)。第八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來衡量,第三四兩字應平而用仄(「鶴骨」),第六字應仄而用平(「緣」)。 第七句第五字(「對」)也不合於一般平仄規則。跟「搖窗扉」一樣,「沾人衣」、「穿林飛」、「何緣肥」都是三平調,更顯得是古風的格調。作者又有意識地造成失對與失粘。  古人把這種詩稱為「拗體」。拗體自然不是律詩的正軌,後代模仿這種詩體的人是很少的。━━━━━━━━━━━①唐人的試帖詩也容許有這種平仄格式,可見它是正規的格式。 ②鄜,讀如夫,平聲。看讀如刊,平聲。 ③本詩名一作《時世行贈田婦》。旋,去聲。 ④更,去聲。 ⑤令,平聲。漂,去聲。 ⑦過,平聲。⑦為,去聲。 ⑧這還不能算是上文所述的那種特定格式,國為那種格式第三字必須用平聲,這句第三字「玉」字用的是仄志聲(入聲)。 ⑨「芹」字今入文韻,但杜甫時代還是真韻字,不算出韻。 ⑩為,去聲。


推薦閱讀:

古代詩詞的常見意象
【跟著公號學詩詞】無酒不待客
古詩詞分類積累彙集大全
從宋代詩詞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未遠齋詩詞集

TAG: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