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梗概(隨筆 2016

王 劍  北京時間昨晚23點,美國科學家宣布探測到了引力波。這是現代物理學上的極其重大的發現。愛因斯坦在100年前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時,或許也沒想到過這一刻。至此,他那套無比艱澀的相對論理論體系,再次得到實驗證實。

  相對論的研究對象是時間、空間等,是物理學大廈的最底部的地基,也是我們認識大千世界的哲學基礎。主要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  但當時他開創這套學說時,實在是一套不知所云的名堂(甚至還有很多人反對),所以遲遲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直至這套理論慢慢被大家熟悉,並開始獲得一些實驗驗證,爭議依然不斷,於是1922年諾獎委員會以他別的科研成果(光電效應)補給了他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老師也未出席頒獎典禮。所以,這項人類現代物理學最偉大的成就,竟然沒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不知諾獎委員會自己會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相對論又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分為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本文用儘可能通俗的語言,大致介紹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梗概。1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研究的是勻速直線運動的參照系的物理定律。勻速直線運動意味著沒有加速度,沒有力。  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前,這個體系的權威研究是伽利略、牛頓等人的經典力學。牛頓被掉下來的蘋果擊中,從而開創了近代力學,奠定了後來三個世紀的物理學基礎,也推動了工程學的發展。

  相對論,最早是用來描述兩個運動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關係。比如我開著我的新蒙迪歐時速100km/s,旁邊一輛的凱迪拉克開著120 km/s超過了我,那麼在他看來,我以20 km/s速度在後退。這就是相對性。  選取不同的參照體,能測出不同的車速。比如我覺得凱迪拉克在以20 km/s的速度超過我,而他覺得我以20 km/s的速度後退,而路邊的警察則看我們分別是100 km/s、120 km/s的速度在前進。不同參照體所測得的速度之間,可以想互加減計算得到,這就是伽利略變換,也是我們中學物理時考過的題目,毫無難度。  但是,19世紀後,電磁理論日漸完善,在伽利略的參照體系中引進了光,麻煩就來了。因為,根據麥克斯韋方程,光速在任何參照體系中都是不變的!

  愛因斯坦16歲時便想到了這個問題。如果把光生硬套用伽利略參照體系,就會有矛盾。比如你開著車(車速v),然後往前方打手電筒,那麼手電筒里發出的光,相對你的速度是光速c,而在路邊的人來看,光速就成了c+v了,而麥克斯韋方程指出,光速是不變的,駕駛員和路邊的人看到的光速,都應該是c!  愛因斯坦據說為此問題思考了近10年。既然c不能變,運行的距離也確定,那麼變化的就只能是時間了……而在牛頓的理論體系里,時間是絕對的,它自行流淌,與任何參照系沒有關係(此外,牛頓認為空間也是絕對的)。愛因斯坦的理論則提出,光速c才是絕對的,其他包括時間在內,都是相對的。  教材上有這麼個例子:  一輛汽車在路上勻速行進,速度是v(光速則為c)。  車廂高度為d,車廂底部有個光源向上發出光,光射到車廂天花板的鏡子上,反射回來。

  在車裡人看來,這束光共走過2d的距離,耗時t=2d/c(t是車裡人觀測到的時間)。  變換下:d=tc/2  而在路邊的人看來,因為車在行進,所以這束光共走過2L的距離,耗時t』=2L/c。如下圖(t』是旁觀者觀測到的時間):

  變換下:L=t』c/2  而這段時間內,車子前進距離為t』v。根據勾股定理:

  把前面兩個公式代入第三個公式(消去L,d),得到:

  這是狹義相對論裡面著名的時間膨脹公式。  因為vt。也就是說,相對旁觀者來說,車裡人的時間變慢了(車裡人自己看來還是1秒,旁觀者看他其實已超過1秒了)。原因就是因為車裡人有速度。  但現實中,我們觀測不到這個現象,因為平時我們的v太小,v/c約等於0,所以t與t』幾乎相等。這就是伽利略、牛頓等人研究的範疇,也是我們日常生活所接觸的範疇。  後來,我們可以實證觀測到時間膨脹了。比如一個粒子從宇宙飛入大氣層,原本它壽命(衰變期)只有一秒,所以其實是來不及飛到低層大氣的。但我們竟然在低層大氣里檢測到了這個粒子,因為它的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在我們看來,它自己的時間變慢了。  但如今,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不是牛頓時代的樣子,已經開始涉及到高速運動的物體。比如GPS定位,我們用的是天上的衛星,這衛星繞著地球高速行駛,那麼在我們看來,衛星上的鐘走慢了,然後就會使定位結果產生誤差(衛星還會受引力場影響,這由廣義相對論來解釋)。因此,GPS系統會對此作出修正。  所以,狹義相對論已經走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時間膨脹使未來星際旅行成為可能。只要時速夠高,比如接近光速,旅行者的時間就會變慢,從而能夠到達最遙遠的地方。令人傷感的是,地球上的親人時間沒有變慢,旅行者到達後,親人已經不在世了,旅行者只能向自己的後人報平安。東方古代傳說里就有「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說法,如果愛因斯坦知道,會不會感嘆?  除了時間膨脹外,狹義相對論的內容還包括:  (1)尺縮效應:運行中的物體,沿運動方向的長度變短。  (2)質能方程:

  即質量本身就是能量。  而在牛頓理論體系中,質量僅僅是物質本身的一個屬性。但1901年,科學家用給電子加速時,發現隨著速度增加,電子越來越難加速。狹義相對論指出,這是因為運動中的物體,其質量會增加(m為運動中的質量,m0是靜止質量)。

  質量越大,慣性越大,加速所需的功也越大(也就是消耗能量也越大)。但質量不能憑空而來,所以只能從為加速所作的功(能量)里來。因此,能量和物質存在相互轉換關係。  質能方程第一次使人們意識到,質量本身就是能量,而且總量巨大!但如何把質量轉換成能量,愛因斯坦沒有提。1938年,納粹德國的物理學家提出通過原子核裂變可釋放這種能量。從此,人類進入了核能時代。幸運的是,最早造出原子彈的並不是納粹德國。

2廣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只討論勻速直線運動的參照系下的物理定律,但現實生活中肯定是有加速度的,也就是有引力(這裡的引力是指任何幫物體加速度的力,而不是僅指地球引力)。所以,在相對論中引進引力,就形成廣義相對論。而廣義相對論也要先研究清楚引力。  在廣義相對論提出之前,牛頓已經提出了萬有引力,並廣為大家接受。這個理論很好理解,就是有質量的兩個物體相互吸引靠近。而且,其力的大小可以由公式確定:

  萬有引力定律完美地解釋了天體運行,並且根據它的計算結果發現了太陽系內的遠行星(海王星、冥王星),還用來計算人造天體(衛星等)的軌道。種種實踐表明,這個理論非常完美,幾乎是真理。

  可是,這種完美的力是通過什麼介質作用的呢?這一點困惑一直未得到解答。  物理中常見的幾種力,都有作用介質。比如,最簡單的機械作用力,要通過實物的接觸來實現,比如打人。再如,電磁力,則通過電磁場相互作用。場和實物一樣,都是物質的存在形式。所以,機械力和電磁力均需要物質中介。  而在牛頓的理論體系里,引力則完全不需要物質,可以穿越真空。為此,量子力學引進了「引力子」概念,假想有這麼一種微粒子,在空間傳遞著引力。當然,時至今日我們沒有找到這貨,所以這個解釋說服力並不大。  愛因斯坦開始思考這一問題。一個塊石頭在下墜的過程中,悄悄分解為兩塊,那麼兩塊石頭將一起下墜(假設無空氣阻力)。若不觀察其他物體,僅觀察兩塊石頭的小參考系,那麼石頭之間是無法察覺引力的存在的,而且它倆之間的物理定律依然成立。這就是廣義相對論的等效原理。這彷彿是有一個「引力場」,處於場中的物體都被相同地加速度。  愛因斯坦提出引力場,首先打破牛頓的絕對的空間觀(認為空間就是一成不變的三維,物質在空間內運動),而是認為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周圍,其空間會被質量影響下變得扭曲。  三維空間的扭曲很難想像,所以一般先把二維的平面做比喻。比如水面原本平靜,一個皮球扔進去,皮球周邊的水面形成漣漪。引力場就是這樣的漣漪,形成在有質量的物體周圍。

  空間被扭曲後,不再是平直的,那麼其他物體運行至此時,就會沿著彎曲的路徑前進,偏離原來的直線路徑。表現上,這彷彿被一種「力」的作用。但其實,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一種力,而只是空間的扭曲。  引力場提出後,也得到了實驗證實,著名的實驗有三個:  (1)光線在引力場中彎曲:遠方的光線射過來,被太陽周邊的引力場扭曲影響,路徑發生彎曲。1919年,人類實驗首次驗證了這一點。

  (2)引力紅移:物體逃離恆星時,會被引力拉得變慢。而光線速度不會變,所以只能是光的頻率變小,或者說波長拉大,產生紅移(波長大的光色處於紅端,甚至成為紅外線等)。這一點也得到實驗驗證。  (3)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水星的進動,是指其橢圓形的繞日公轉軌道的長軸位置每年會有點移動。牛頓理論也能計算進動,但與觀測值有點誤差。而用廣義相對論,計算太陽周圍的引力場,則更精準。

  上述這些驗證使廣義相對論逐漸被大家接受,但也只是間接驗證了引力場的存在,在昨日之前,科學家還沒有直接觀察到引力場。  延續上文的比喻。一個皮球扔入水面,皮球周圍的水面由平靜變得褶皺,這就是空間扭曲形成引力場。而褶皺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上下波動,並向外傳導。引力場也是這樣的波動、傳導,形成引力波。廣義相對論認為,有質量的物體運動時,其周圍扭曲的空間(引力場)就會產生波動,即引力波。  所以,引力波其實和光(電磁波)、聲音(機械波)一樣,都是物體運動對周圍施加的影響,內含重要的信息。以前,我們通過眼睛看光、耳朵聽聲音來獲取信息,觀察物質運動。那麼,如果我們能觀測到引力波,那麼相當於多了一種感官,也可用來觀察物質運動,相當於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但這種引力場的波動其實非常微弱,只有在質量非常巨大的物體發生劇烈運動時,才有可能發出較強的引力波。比如,超大質量黑洞的合併,脈衝星的自轉,超新星的引力坍縮等。但是,這些大運動又不會離我們太近(否則我們都被黑洞吞吃了),引力波那麼遙遠傳到地球,可能也已很弱了。所以,引力波一直很難探測。  而美國科學家昨日終於宣布,他們終於觀測到引力波了……毫無疑問,這是人類的一大步,其意義完全不亞於動物第一次演出化眼睛或耳朵。  讓我們為這一刻歡呼吧,人類!參考文獻


推薦閱讀:

「相對論」與「自我認識」淺思隨筆
在相對論中,將引力看成是平直時空中引力子傳遞的力為何是行不通的?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並非水火不容丨紀念霍金
為什麼物體的速度無法超過光速?光又為什麼能達到光速?
信愛因斯坦得相對論:時空漩渦被發現

TAG:相對論 | 隨筆 | 相對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