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字與天干地支、六十甲子

本文轉載自 www.5fate.com 作者電郵: 5cloudfate@gmail.com

所謂的八字,就是分析天干地支,而天干地支所組成的就是六十甲子。因此如果我們說八字算命就是運用六十甲子來算命,這也是不為過的。因此熟悉天干地支與六十甲子,是八字學習者的根本基礎所在。本文用更簡單的概念來讓各位讀者理解天干地支,讓大家可以輕易進入六十甲子的世界!

天干就是陰陽五行

當我們理解完陰陽五行,我們可以知道五種力量的本身是有陰陽區別的,因此五行如果區分陰陽之後,變成: A陽 A陰,B陽B陰,C陽C陰,D陽D陰,E陽E陰,古人當然不會讓這種不好記憶的名詞被傳遞下來,因此有必要將這十種力量命名,古人將這十種力量命名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至於A陽為什麼叫做甲,A陰叫做乙?這個是考古學家的工作,據考據天干就是在描述人體的各個部位,然而不論考古學家最後的結論是什麼,都不會阻礙我們學習陰陽五行,因為它的本質就是 A陽、A陰, 甲乙只是一個方便記誦的名詞而已。

當我們真正學習完陰陽五行,而且將陰陽五行運用一個中國千年以來都通用的名字,陰陽五行的名字就稱之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屬陽木,乙屬陰木,丙屬陽火,丁屬陰火,戊屬陽土,己屬陰土,庚屬陽金,辛屬陰金,壬屬陽水,癸屬陰水。古人把這十個字稱之為: 天干。換句話說,天干這些字也都是「假的」,只是一個代稱,只有陰陽五行是「真的」。地支的數字是 12

各位讀者閱讀至此,已經學習到 2, 5, 10 這三個數字。這就是陰陽五行與天乾的來源,接下來我們要來取得另一個數字:12

古人又找出另一個數字12 ,把他稱之為地支。即然前面我們假設五行本身是沒有名字的,地支所形成的原理也應該是一樣的。我們假設地支在最原始時是沒有名字的,是先有12 這個數字才產生地支,而12又是怎麼生出來的呢? 這必須要從天文,季節與方位去理解。

與五行不一樣的是,五行是先透過觀察出世間有五種力量,然後再賦予名字。而12 卻是依照天文曆法的需求而劃分出來的結果。在最原始時,古人先透過觀察季節後發現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年復一年有固定的常態,所以最初取得的數字是4。

同時,古人們透過月相的觀察,發現每一次月亮的陰晴圓缺,大約是30天(也就是30次太陽升起又落下),古人透過種種方法觀察計算天文曆法,計算出一年大約是 365 天,每12 次月亮的陰晴圓缺輪轉之後大約就是一年,因此12這個數字就是這樣產生出來的。

然而,一年分割為12個月是確定的,但是該從哪個時間點劃分12個月呢?這就要先從古代的天文知識開始探討,古代中國人利用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為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基於此就將一年劃分為4個關鍵劃分季節日期,在起初並沒有12 個月分。從這裡我們必須清楚一個事實:四季的變化時間點,是從日晷劃分出來的!

既然古人運用日晷將一年四個重要的季節日期劃分出來之後,從這四季里再區分為 12個月也就不困難了,而區分12個月的分界點就是24節氣,然而這24節氣也是慢慢演變而來的。

依據考據,在商朝時只有 4 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成為到了8個節氣,一直到了秦漢年間,運用24節氣來劃分12個月,至此才正式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24節氣訂於曆法,確定了24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主要是由「節」與「氣」來組成,「12 個節」是用來劃分月份使用的,這「十二個節」是: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12個節之中,還有「氣」,十二氣是: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我們在這裡特別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計算八字的天干地支的日期,是完全依照節氣排列的,因此與農曆完全沒有關係!至於農曆如何產生出來的?這與八字完全無關,因此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

地支也是陰陽五行

前面提到天干就是陰陽五行,那地支會不會也是陰陽五行呢?答案是肯定的。

既然古人確定了12個月份,接下來就必須給這些月份一個名字,如同天干一樣,這十二個月分的本質,依然無法逃離五行的範疇,因此這十二個月分的五行本質,依然是ABCDE,也就是木火土金水,只是此行在四季的運作方法不太一樣。

地支要如何賦予五行的本質呢?這是透過藏干來完成的,每一個月份,都有五行在運轉,所以地支藏干就代表地支藏有五行,地支的五行必須從藏干去理解。

我們表面上所理解的地支五行,其實是指藏干裡面所佔比例最大的五行。然而,每一個地支並沒有純粹的五行,都只是透過組合出來的,因此地支成分相當複雜,不像天干那樣單純且容易分析。

依照藏干理論看來,地支的本質就是天干,所以地支本身也是陰陽五行。一個地支是由 2-3個天干所組合出來的。以地支「寅」為例,它的真正名字,應該叫做:[ A陽,B陰, E陽] ,這個誰背得起來呢?所以最後叫做 「寅」,這樣就簡單多了。但是,我們看到「寅」,要立即想到的是:[ A陽,B陰, E陽],不是「寅」這個字。

每一個地支就像是一個家庭裡面住著3個人,大家的意見都不一樣,所以分析起來就會很複雜。然而,地支的內部意見不同,外在關係也不單純,地支與天干最不一樣的部分是天乾沒有方位,地支才有方位,既然有方位,就可以產生不少合化關係,這不在本書的探討範圍。這裡我們只要簡單理解天干與地支的產生起源即可。

天干就是陰陽五行,地支是比較複雜的天干,所也是陰陽五行,所以地支也都是「假的」,只是一個代稱,只有陰陽五行是「真的」!天干與地支的背後,都是陰陽五行,天干在上面,地支在下面,而後衍伸出來各式各樣的中國五術,就是在這個上下基礎所產生出來的。熟悉陰陽五行,你就可以學習一切五術!

關於陰陽五行的運行頻率

依照古代中國人的陰陽五行理論看來,它永遠存在於這個宇宙之中,依照各種不同的頻率在持續運轉著。

透過天乾的數字10與地支的數字12,古人找出最小公倍數 60,運用天干地支排列出「六十甲子」,這個六十甲子可以依照地球在這個宇宙所運轉的頻率來成為天文曆法的依據。

基於60這個數字,以年的頻率來運轉下,要每60年才會完成一次運轉。如果以月的頻率來運轉,要每60個月才能夠完成一次運轉,如果以日的頻率來運轉,要每60日才能夠完成一次運轉。如果以時的頻率來運轉,要每60小時才能夠完成一次運轉。

古人運用六十甲子排列,依照不同的頻率來用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藉此產生天文曆法系統。每一種頻率的天干地支依照各種不同的五行運轉頻率在持續運轉著,它們是「同時存在」且「交互運作」著,這就是八字分析運勢的基本模型。

所謂的「八字」,就是將出生當天的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頻率給記錄下來,年柱就是以年為頻率的天干地支,月柱就是以月為頻率的天干地支…以此類推。後人透過分析這些年月日時的頻率,產生各式各樣的算命理論,這在最原始創立天文曆法的人看來,應屬始料未及的結果!

註:本文為《 破繹八字》第一章的內容改寫。


推薦閱讀:

天干地支可以用數字替換記憶嗎?
天干地支是怎樣化合的
[轉載]任意年份天干地支的計算方法
天干地支是什麼意思
天干地支對照表

TAG:天干地支 |